•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顯示,學童會使用加法策略來解決比例問題。主要原 因有可能是為了克服題目的障礙、不會求比值、逃避使用乘法或者對分數運算能 力不足等,因此選用加法策略來解題。

一、使用加法策略的人數統計

在比例推理解題過程中,答題錯誤的原因眾多,包括誤用加法策略、不瞭解 題意而胡亂作答、計算錯誤、空白…等。其中誤用加法策略的狀況,是學者專家 常關注的焦點之一。因此,研究者也想瞭解在比例推理解題時,有多少人會使用 加法策略來解題;同時,使用加法策略的人數,佔答錯者的比率為何;另外,也 想進一步瞭解有哪些語意結構或者數字結構,容易讓學生誤用加法策略。

基於上述理由,研究者特地將學生在比例推理試題的解題過程中,使用加法 策略的人數,依照其三種數字結構逐題依序統計,並分別計算各題使用加法策略 的人數佔各題答錯人數的比率。整理統計如下表 4-12 所示。

由表 4-12 可看出,第Ⅲ式中使用加法策略的題數及人數都明顯高於第 I 式 及第Ⅱ式。第 I 式使用加法策略較多的,依序是第 11 題(19 人)、第 4 題(17 人)及第 5 題(14 人)。第Ⅱ式中使用加法策略較多的,依序是第 11 題(26 人)、

第 10 題(20 人)、第 4 題(17 人)及第 5 題(16 人)。而第Ⅲ式中使用加法策 略較多的,依序是第 5 題(39 人)、第 4 題(34 人)、第 12 題(34 人)、第 10 題(32 人)、第 9 題(21 人)、第 11 題(21 人)、第 1 題(19 人)、第 8 題(19 人)、第 7 題(16 人)及第 6 題(15 人)。

表 4-12

圖 4-5

學生 E:這幾題我看不懂題目的意思,所以都用加的,就看這兩個差多少,另外 兩個也應該要相差一樣多。(該生三種數字結構中,第 4、5、8、9、10 題都使用加法策略,其他題則無)

雖然學生使用加法策略的時機不完全相同,但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發現幾 個共通點,分述如下:

1.若題目中的數據不是整數倍,或者不能整除時,就會選擇使用加法策略。

2.遇到某些語意結構或題目,不管數據如何,都使用加法策略。

3.看不懂題目或不了解題意時,會選擇使用加法策略。

二、使用加法策略者佔答錯者的比率

從圖 4-6 中可看出,在比例推理解題的過程中,學生誤用加法策略佔答錯者 比率較高的,集中於第 4、5 題,且三種數字結構皆有此狀況。也就是說,不管 數字結構為何,在第 4 及第 5 題中,都有較高比率的學生會使用加法策略。其次,

第 10、11 題也是使用加法策略比率較高的題目。

在語意結構 1 關聯的集合(1~3 題)中,第 1 題的數字結構第Ⅲ式使用加 法策略比率,明顯高於另外兩種數字結構;第 2、3 題的三種數字結構使用加法 策略比率則差距不大。

在語意結構 2 部分-部分-全體(4~6 題)中,各題三種數字結構間使用加法 策略的比率差距不大,但其中第 4、5 題的比率明顯高於第 6 題。

在語意結構 3 熟知的量數(7~9 題)中,數字結構第Ⅲ式在各題使用加法 策略的比率差不多,而第 I 式落差較大。其中第 7 題使用加法策略的比率明顯低 於另外兩題。

在語意結構 4 擴大與縮小(10~12 題)中,第 10 題的第Ⅲ式使用加法策略 比率較高,而第 12 題的第 I 式比率較低,其餘比率則差不多。

三、綜合比較

綜上所述,可看出學生在比例推理解題時,誤用加法策略的狀況。分述如下:

(一)以人數來看:數字結構第Ⅲ式使用加法策略的人數,明顯高於另外兩種數 字結構。而第 I 式和第Ⅱ式中,使用加法策略的,則是集中於部分-部分-全體(第 4、5 題)和擴大與縮小(第 10、11 題)兩個語意結構。

(二)以佔答錯者的比率來看:使用加法策略者,主要集中在部分-部分-全體及 擴大與縮小兩種語意結構。

(三)以使用時機來看:

1.當題目中的數據不是整數倍,或者數據無法整除時,學生會選擇使用加法 策略。

2.某些題目或語意結構,不管數據為何,都使用加法策略。

3.看不懂題目或不了解題意時,會使用加法策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