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要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發展診斷性試題,自編比例推理 試題,並以此試題作為主要工具來蒐集所需的資料。藉以探討國中七年級學生在 尚未接觸國中比例單元之前,有多少比率的學生會使用加法策略來解比例推理問 題。而不同的數字結構或語意結構,對於比例推理的解題表現有何差異。第二階 段則是研究者於比例單元的課堂教學中,進行課中補救教學活動,再利用自編的 比例推理後測試題蒐集相關資料,進而探討課中補救教學之成效。

因自編的比例推理前測試題題數較多,故依數字結構分成三份試題,依據三 種數字結構施測順序的不同而分成 A、B、C、D、E 和 F 六卷,分三次施測。因 考量到施測順序不同可能會影響學生的答題情況,因此研究者先探討分卷施測順 序對解題表現之影響。分析結果顯示在同一數字結構中,各分卷的答題情況,並 無顯著差異;且各分卷都是第 I 式的答對率最高,其次是第Ⅱ式,而第Ⅲ式的答 對率最低。同時,結果亦發現在同一語意結構中,各分卷的答題情況,也沒有顯 著差異;且各分卷都是關聯的集合答對率最高,擴大與縮小的答對率最低。因此,

本研究的數據資料統計,都將各分卷的答題狀況合併計算,再做討論及分析。

依據研究問題,結論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數字結構與語意結構對於 比例推理解題表現的影響,第二部分為加法策略的誤用情況,第三部分則是課中 補救之前、後測分析比較。

一、數字結構與語意結構對於比例推理解題表現的影響

(一)數字結構在不同語意結構下,皆會影響學生比例推理解題的表現

不管是學生較為熟悉的語意結構(關聯的集合)或是相對較陌生的語意結構

(擴大與縮小),都可以發現數字結構對學生的解題表現有影響。尤其是數字結 構第Ⅲ式,因為數字之間不是整數倍的關係,答對率明顯低於第 I 式和第Ⅱ式。

在四種語意結構中,除了部分-部分-全體之外,其餘三種語意結構都是第 I 式的平均答對題數最高,第Ⅱ式次之,第Ⅲ式的平均答對題數最低。而部分-部 分-全體的平均答對題數,則是第Ⅱ式略高於第 I 式。

換言之,在同一種語意結構之下,三種數字結構由簡易到困難依序是第 I 式、

第Ⅱ式,最難的是第Ⅲ式。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或者出題測驗時,可先選定某 個語意結構,而數字結構可循序漸進,先練習整數倍再延伸到非整數倍。例如,

若評量目標是為了確認學生對於某個問題情境是否瞭解,可選擇數字結構第 I 式,

以避免學生因數字結構的不熟悉,而影響解題表現。

(二)語意結構在不同數字結構下,皆會影響學生比例推理解題的表現

在三種數字結構中,根據各語意結構平均答對題數之高低,四種語意結構由 簡易到困難依序為「關聯的集合」、「部分-部分-全體」以及「熟知的量數」,最 難的則是「擴大與縮小」。因此,若學生具備基本的運算能力,能夠解決各種數 字結構的問題,那麼當教師在教學佈題時,可由較簡易的語意結構切入,再逐步 發展到相對較難的語意結構;出題測驗時,可依據評量目標選擇適當難度的語意 結構。

綜上所述,當教師在教學佈題或者出題測驗時,若使用「關聯的集合」搭配 數字結構「第 I 式」,學生的解題表現應該會是最好的。相反的,若是使用「擴 大與縮小」搭配數字結構「第Ⅲ式」,則對學生解題而言,是難度較高的。

二、加法策略的誤用情況

(一)以使用加法策略的人數而言

1.依數字結構來看:使用加法策略的人數主要集中於數字結構第Ⅲ式。

而第Ⅲ式除了關聯的集合其中兩題(第 2、3 題)人數 較少之外,其餘使用加法策略的人數都明顯高於第 I 式 及第Ⅱ式。

2.依語意結構來看:使用加法策略的人主要集中於部分-部分-全體(第 4、5 題)和擴大與縮小(第 10、11 題)兩個語意結構。

(二)以使用加法策略者佔答錯者的比率而言

1.依數字結構來看:使用加法策略者佔答錯者比率較高的,也是數字結構第

Ⅲ式。

2.依語意結構來看:使用加法策略者佔答錯者比率較高的,主要集中在部分 -部分-全體(第 4、5 題)及擴大與縮小(第 10、11、12 題)兩種語意結構中。

(三)加法策略使用時機

1.當題目中的數據不是整數倍,或者數據無法整除時,學生會選擇使用加法 策略。

2.遇到某些題目或語意結構,不管數據為何,都使用加法策略。

3.看不懂題目或不了解題意時,會使用加法策略。

綜上所述,國中七年級學生在學習國小比例單元之後,尚未接觸國中比例單 元之前,對於比例推理解題仍有不少比率的學生會使用加法策略。以數字結構而 言,使用加法策略的主要集中於「第Ⅲ式」。以語意結構而言,則主要集中於「部 分-部分-全體」及「擴大與縮小」兩種語意結構中。此結果與訪談學生所發現的 使用時機大致相符。

三、課中補救之前、後測分析比較

(一)前後測試題整體之比較

研究者任教的班級,在比例推理前測試題中的答題狀況,與其他所有受試者 的比例推理解題表現相差不多,整體而言並沒有顯著差異。而比例推理後測試題 的答對率,相較於其他所有受試者而言,已達顯著水準;顯示出研究者在課堂中 進行的課中補救教學,具有其成效。

(二)前後測相關類題之比較

在前、後測相互對應的四題中,研究者任教班級後測的答對率都高於前測類 題,其中三題比前測類題高 0.16,另外一題則高 0.32。而其他所有受試者後測的 答對率,則有兩題與前測類題的答對率相同,另外兩題則比前測類題的答對率分

別高 0.06 及 0.08。由此顯示,研究者任教班級的答對率,進步幅度明顯高於其 他所有受試者的答對率。

(三)前後測相關類題使用加法策略之比較

在比例推理前測相關類題答錯的人中,研究者任教班級與其他所有受試者使 用加法策略的比率,除了第 11 題較低之外,其他三題則無明顯差異。而在學習 國中比例單元之後,研究者任教班級在比例推理後測之相關類題答錯的人中,僅 有一題仍有 1 位學生使用加法策略,佔此題答錯者的 17%。另外三題的答錯者 中,都沒有人使用加法策略。而其他所有受試者在後測相關類題答錯者中,仍分 別有兩成左右的比率使用加法策略。其中一題前、後測比率沒有改變,另外三題 則有小幅度的下降。由此可知,研究者任教班級在課中補救教學之後,使用加法 策略的比率明顯低於其他所有受試者;同時,使用加法策略之比率下降的幅度也 比其他所有受試者大。

綜上所述,研究者任教班級經過課中補救教學之後,整體而言,比例推理後 測試題的解題表現優於其他所有受試者。而前、後測相關類題的解題表現,同樣 也明顯優於其他所有受試者,且使用加法策略的情況,明顯改善許多。由此可知,

課中補救教學整體而言的確具有其成效。而前測類題表現較差(四題全錯)的學 生當中,不管是研究者任教班級或者其他所有受試者,撇除狀況特殊的個案之外,

學習表現大多都與其本身的學習態度息息相關。換言之,只要學生願意努力學習、

不輕言放棄,再加上老師適時的引導與鼓勵,學習表現通常都能有所進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