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動作技能表現之相關文獻

早先的動作技能評量(movement skills assessment )是應用在體育教學,藉由動作 技能的評量,以動作能力高低作為分組的依據 ,將學生分為數個團體或數個等級 ,以 利教學的方便性及提升教學的成效 。但隨著時間的演進與學術領域的專業化 ,動作技 能評量逐漸應用在許多專業領域裡 ,如適應體育、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各領域 ,由此 可知動作技能評量在各領域的重要性(吳德城,2000)。本節分為三部分加以討論,依 序為動作技能之內涵、動作技能的評量內涵、動作技能評量工具等。

壹、 動作技能之內涵

在評量運動技能及了解相關評量工具之前 ,首先要對動作的相關內涵有所了解 , 以幫助對動作技能評量有整體觀的認識 。

一、 動作技能之定義

動作技能(movement skill)是指目標導向動作形式的特定分類,例如跑、投、擲、

騎車、寫字等,可以透過學習或經驗來增進 ,並且是外在可觀察的。動作技能的分類

常劃分為發展性的分類―如早期動作里程碑、基本動作與特殊化運動技能等(劉怡君,

2003)。

林惠雅(2003)亦指出,動作技能基本上包括二種性質:一種是大肌肉動作(gross motor),又稱移動與姿勢改變動作(locomotor skills),就是運用軀幹四肢的動作,如 走、跑、跳、丟等;另外一種是小肌肉動作(fine motor),又稱精細動作,就是運用 手眼協調的手指動作,如畫、寫等。

動作表現與技能分析的目的 ,主要在於區辨動作技能執行的流程 ,還有影響動作 技能的關鍵因素,另外有系統的觀察學生基本動作之發展 ,是了解動作發展隨時間而 改變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適應體育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依據 (卓俊伶、賴世炯,

2000)。

二、 動作技能的分類

心理運動發展分為運動能力及身體能力 ,運動能力又分為穩定性動作 ,移動性動 作及操作性動作,身體能力則分為身體適性及運動適性 。以下分國外與國內的動作技 能分類來描述之。

Burton(1998)提出動作技能分類系統(如圖 2-2),第一個階層為動作技能的基 礎(foundations of movement skills ),第二階層為動作能力(motor ability),之後的三 個階層是一般的傳統動作技能發展分類 ,依序為早期動作里程碑(early movement milestones)、基本動作技能(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及特殊化動作技能(specialized movement skills),最上層則是功能性動作技能(functional movement skills )。Burton

(1998)提出此分類系統後,也將動作技能測驗歸類,如體適能(身體組成、心肺耐 力、肌力與肌耐力及柔軟度)的部份是歸類在重要基本組成要素 ;平衡、敏捷與協調 歸類於動作能力;嬰兒以雙腳站立之前的移動性 技能及個體控制動作技能則歸類於早 期動作里程碑;在雙腳站立後的移動性技能及個體控制動作技能歸類於基本動作技

能;排球殺球、三級跳與釘釘子等則屬於特殊化動作技能 ;而在家的日常活動、工作 與遊戲都算是功能性動作技能 。

圖 2-2 Burton 的動作技能分類系統

資料來源:本圖摘自 Burton, A. W.(1998). Movement Skill Assessment(p.56).

另外,國內亦有相關的動作技能分類 ,綜合教育部(1999)、劉怡君(2003)及 賴復寰(1998)等,要了解學生的動作發展,通常以四種基本動作技能的評估為依據 :

(一)操作性動作技能:成熟物體的操縱能力,如滾、抓、上投、踢、下投、打擊等。

(二)移動性動作技能:主要分為走、跑、跳三部分,如跑、跳繩、飛躍、跳躍等。

(三)平衡性動作技能:身體姿態的平衡能力,如維持身體位置和姿態的平衡等 。

(四)精細性動作動作:指小肌肉的運用,如紙、筆、剪刀、手的運用。

透過上述四種類型的基本動作 ,可促進健康體適能與技巧體適能的提升 ,進而能 功能性動作技能

基本動作技能

動作技能的基礎

特殊化動作技能

早期動作里程碑 動作能力

增進各項運動項目的學習與技能發展 ,而動作技能結構圖如圖 2-3 所示。

圖 2-3 動作技能結構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教育部(1999)。「身心障礙學生動作能力檢測辦法研訂 」研究報 告,頁 3。

由以上結構圖得知,操作性動作技能包含了滾球、投擲、接、截擊、打擊、運(盤)、

踢等形式,「動作技能評估量表」之操作性動作技能部分,則參考國內外動作相關量 表,取其中的投擲、接、踢等三種主要形式來做為施測項目 ,本研究則依此三種形式 來進行教學及檢測,以期了解智能障礙學生的操作性動作技能表現 ,更希望藉由適應 體育的教學,來提升學生操作性動作技能的表現 。

基本動作

操作性技能

*滾球 *投 擲

*接(含手腳)

*截擊 *打 擊

*運(盤)*

移動性技能

*走 *跑

*雙腳跳躍

*單腳跳躍

*各種步伐

平衡性技能

*靜態平衡

(單腳平衡)

*動態平衡

(翻滾、倒 立)

精細性技能

*紙、筆、剪 刀、手等的運 用

體適能

貳、動作技能的評量內涵

評量是透過有系統的方法來收集相關資料 ,並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所得數據作價 值上的判斷,並藉此資料決定如何提供學生在學習上的服務與幫助 。評量類型常見的 可分為常模參照(norm-referenced)與效標參照(criterion-referenced)、結果取向

(product-oriented)與過程取向(process-oriented)等兩大分類,綜合吳德城(2000)、

卓俊伶、賴世炯(2000)及劉怡君(2003)等人的觀點,其分述如下:

一、 常模參照與效標參照

常模參照測驗是以結果為導向 ,屬於量化的測驗,也是標準化測驗,用以建立常 模的母群體可以分為一般學生及身心障礙學生 ,有很多商業性的體適能測驗及動作能 力測驗都是屬於常模參照類型 。效標參照的結果是用來評量學習的精熟度 、動作發展 程度、動作方式成熟度及基本體適能 ,通常使用檢核表、工作分析或一組行為目標,

評量結果是以通過/不通過表示,而非以分數或數字呈現,有關動作技能的效標參照 測驗,其強調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係屬於質化的測驗。

二、 結果取向與過程取向

結果取向的測驗方法較重視動作的結果 ,而非動作的品質,這種測驗係屬於量化 的動作技能測驗,傳統上是以數字來表示,如次數、距離等。而過程取向的測驗方式 則較重視質方面的表現,如動作過程、動作方式是否成熟等。

結果取向測驗是過去傳統的動作技能測驗 ,以動作技能結果的分數代表一個 人的動作技能,但在 1975 年之後,過程取向測驗取代了結果取向測驗 ,成為近年來 的趨勢。但過程取向與結果取向並無優劣之分 ,在許多適應體育的研究中,皆採兩者

並行的方式,若能同時使用兩種類型的測驗,是比較好的方式,因為能夠獲得較完善、

較精確的評量資訊,以解釋較複雜的動作技能評量 。

參、動作技能評量工具

與動作技能相關的評量工具有動作能力測驗 (motor ability test)及動作技能測驗

(motor skill test)兩大類,前者主要為提供相同年齡兒童的動作能力 ,基本假設是某 種特殊測驗能測量某種能力,如布因氏測驗(BOTMP);後者是用來測量兒童從生活 中、遊戲中所應用的技能,如大肌肉動作發展測驗(TGMD)。國外測驗部分(如表2-6), 布因氏測驗ㄧ直是最為常用的測驗,在1985年後,大肌肉動作發展測驗也成為最常使 用的測驗工具之ㄧ;而國內常見的動作相關測驗(如表2-7)則大部分是根據國外測驗 而來,信效度資料以學童感覺發展檢核表及簡明知動量表較為完整 ,其餘測驗的信效 度資料尚不完整(劉怡君,2003)。

本研究的使用工具為劉怡君 (2003)所研發之動作技能評估量表 ,其所採用的效 度為專家效度;信度方面,其內部一致性介於.719~.939,重測信度為.981,評分者信 度為.997,綜合以上顯示,本研究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且是用的年齡範圍符合本 研究對象的需要,所以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工具。

表 2-6 國外動作能力測驗與動作技能測驗介紹 心理動作測驗分

測驗目的 測驗名稱舉例 測驗內容 適用對象 結果評量

動作能力測驗

(motor ability test)

評估動作 技能的能 力與動作 缺陷程度

布因氏測驗

(Bruininks-Oser etsky Test of Motor Proficiency

Test, Bruininks)

8 大測驗因 子,46 個分 項測驗項目

(分簡式 14 項與繁式 46

項)

4 歲半~14 歲半年齡 之兒童

常模參照

(續後頁)

表 2-6 (接前頁)

心理動作測驗分

測驗目的 測驗名稱舉例 測驗內容 適用對象 結果評量 1.大肌肉動作發

展測驗(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

7 種移動動 估表(Ohio State

Scale of Intra Gross Motor Assessment)

11 種質的基

(motor skill test)

測驗兒童 Model, J. Wessel)

一百餘種以

Battelle 發展量表

表 2-7 (接前頁)

由「Peabody 運 動發展量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