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量與質並行方式,在量的方面,採用劉怡君(2003)自行研發之動作技 能教學評估系統之檢測項目 ;在質的方面,採用攝影紀錄、觀察紀錄及教學日誌等三 方面的相互交叉驗證。

壹、量的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量的部分採用劉怡君 (2003)自行研發之動作技能教學評估系統 ,也徵 求其同意及取得正版軟體光碟 。而研究之工具必須同時具備高信度與高效度 ,所蒐集 的資料才能精確反映出研究的真實現象 ,亦才值得進一步進行統計研究分析 ,所得之 結果才具有其價值。因此,本部分就研究量表所得資料,做效度、信度分析及了解操 作性動作技能量表之內涵。

一、 動作技能評估量表之效度分析

在效度分析部分,本量表邀請專家學者協助內容效度的評鑑 ,有 87%的題目在內 容上、文字適切性上皆達到適合的程度 ,顯示整體而言,本評估量表具有一定適切的 效度。

二、 動作技能評估量表之信度分析

信度係指分別題項之可信度 ,在於衡量其ㄧ致性或穩定性。而其中劃分內部一致 性、重測信度及評分者信度三部分來分析 。

(一) 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

本研究採 Cronbach(1951)提出之 α 信賴係數,分別對研究架構中的構面作信度 分析。本量表在正式施測前的內部一致性分析介於 .655~.927,在正式施測後,進行內 部一致性分析,基本動作技能之內部一致性為 .96,各個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介

於.719~.939,其中操作性動作技能之內部一致性為 .918(表 3-2),整體而言,α 值均 高於.70 以上,顯示各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尚稱良好 。

表 3-2 「動作技能評估量表」之內部ㄧ致性(Cronbach α)

分量表 全體(N=27)

基本動作技能 操作性 精細動作

移動性 穩定性

.960 .918 .803 .939 .719

資料來源:劉怡君(2003)。動作技能教學評估系統—應用於智障學童。國立陽明大 學復健科技輔具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頁 46。

(二) 重測信度

全量表的重測信度係數為.981,各分量表則介於.671~.978 之間,其中操作性動作 技能之重測信度為.671,如表 3-3。

表 3-3 「動作技能評估量表」重測信度(N=27)

分量表 全體

全量表 體適能 操作性 精細動作

移動性 穩定性

.981***

.978***

.671***

760***

.766***

.796***

註:***p<.001

資料來源:劉怡君(2003)。動作技能教學評估系統—應用於智障學童。國立陽明大 學復健科技輔具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頁 47。

(三) 評分者信度

劉怡君和一位資深特教班教師同時進行 「動作技能評估量表」的評量,共針對五 位學生進行評分者信度,評分者信度為.997,(p=.00),可顯示不同評分者使用本評估 量表評量智能障礙學生,一致性頗高。

由以上三種信度分析得知 ,本量表具有尚佳的信度,可藉以作為本研究進行智能 障礙學生操作性動作技能表現之前 、後測。

三、 操作性動作技能量表內涵之分析

此評估系統編製主要目的是作為智能障礙學生在動作 技能表現上的評估檢核工 具,量表題目來源主要根據體適能量表 、常用的動作技能量表以及發展量表 ,共分為 五大項目,包括體適能、操作性動作、精細動作、移動性動作、穩定性動作等,其中 操作性動作之分測驗包含有:投球動作、接球動作、踢球動作等三個向度(見附錄一), 每個分測驗皆包括量性項目及質性項目兩部分 。投球向度最高分為 12 分,最低分為 0 分;接球向度最高分為 8 分,最低分為 0 分;踢球向度最高分為 8 分,最低分為 0 分;

總分最高分為 28 分,最低分為 0 分。

貳、質的研究工具

本研究除了利用測驗結果作為量的依據 ,此外,研究者亦透過適應體育課程的現 場錄影、觀察紀錄及教學日誌的撰寫來作為研究結果之描述 ,蒐集資料的處理方式說 明如下。

一、 現場錄影

適應體育課程的時間為每週一上午 11 點 15 分至 11 點 55 分,共計 40 分鐘。為了 能紀錄學生體育課程的參與情形 ,上課前十分鐘,研究者及另一名資源班教師會先架 設好攝影機,從開始的暖身活動到上課結束共 40 分鐘,錄影內容以智能障礙學生上課 參與情形為主,之後再轉燒成 DVD 保存,以免遺漏觀察不盡周延之情事 。研究者亦 可於教學後觀看課堂影帶以便撰寫教學日誌 ,作為結果描述資料。

二、 觀察紀錄

協同教師—資源班教師,在適應體育課程中擔任攝影及觀察學生課堂參與情形的 工作,在每節教學後,立即將觀察內容紀錄下來,以提供研究者作為參考之用 。紀錄 內容(附錄三)包含:日期及時間、週次、課程內容、觀察紀錄等四部分,其中觀察 紀錄部分又分為觀察內容及內容主題萃取概念 ,前者為協同教師撰寫課堂間的整體教 學情形,後者為研究者事後做概念的整理分類 ,以作為質性資料之分析。希望藉由觀 察紀錄的撰寫,提供研究者相關教學之反思及檢討 。另外,觀察紀錄所描述之文字部 分,會請第三者(沒有參與實際的課堂觀察者 )觀看教學影帶,檢核是否與文字描述 部分相符。

三、 教學日誌

研究者在適應體育課程中擔任教學者的一角 ,並於教學後觀看錄影帶以作為觀察 者的角色,在每節課之教學及觀看影帶後 ,立即將參與觀察內容紀錄下來 ,作為教學 省思及改進教學之依據。日誌內容(附錄四)包含:日期及時間、週次、課程內容、

上課情形及心得省思等五部分 ;其中,研究者會綜合上課觀察及課後觀看影帶 ,將整 體學生在課堂的參與情形及特殊情況等 ,紀錄於上課情形欄,並在心得省思欄寫下研 究者在本節課後所得之收穫 、感想及需要改進檢討之處。而上課情形及心得省思部分 會分紀錄內容及內容主題萃取概念兩方面 ,前者為撰寫課堂間的整體教學情形 ,後者 則將教學過程及心得反省做概念的整理分類 ,以作為質性資料之分析。希望藉由教學 日誌的撰寫,與觀察紀錄相互佐證,作為結果解釋資料之用。教學日誌所描述之上課 情形部分,會請第三者(沒有參與實際的課堂觀察者)觀看教學影帶,檢核是否與文 字描述部分相符。

確定研究目標與問題

蒐集並整理相關文獻

撰寫研究計畫

實施操作性動作技能前測

進行適應體育課程教學

觀察紀錄、教學日誌

資料整理與分析 實施操作性動作技能後測

結果與討論

完成研究並撰寫研究報告

第四節 研究流程和實施過程

茲將本研究的研究流程、研究與教學的實施過程說明如下 。

壹、 研究流程

本研究實施的程序包含 10 個步驟,依序進行預定的目標,整個研究流程如圖 3-2:

圖 3-2 研究流程圖

貳、 實施過程

本研究之實施過程分三階段 :第一階段是智能障礙學生的操作性動作技能前測 , 從前測所得結果了解智能障礙學生目前操作性動作技能表現的現況 ;第二階段是實施 10 週適應體育教學活動,並於課後進行觀察紀錄及教學日誌的撰寫 ,以了解智能障礙 學生在適應體育課程當中的參與情形 ;第三階段是智能障礙學生操作性動作技能表現 後測,運用後測和前測數據進行無母數魏可遜配對組帶符號等級考驗 (Wilcoxon matched-pairs signed-ranks test),探討操作性動作技能表現的變化情形 。

一、 適應體育教學前

在適應體育教學前,由研究者及一名資源班教師進行智能障礙學生身高 、體重的 測量;接著實施操作性動作技能的測驗 ,包含投球動作、接球動作、踢球動作等三個 向度,並紀錄於前測紀錄表,以了解現階段智能障礙學生操作性動作技能之現況 。

二、 適應體育教學

本階段進行為期 10 週的適應體育教學,於每週一上午 11 點 15 分至 11 點 55 分於 本校綜合體育館上課,活動教學前會先進行熱身運動 。本研究之適應體育教學內容設 計,主要依據兒童操作性動作技能發展,且融入操作性動作技能評估量表的三個向度:

投球、接球、踢球,並參考臺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出版之適應體育教 學活動設計彙編(教育部,2002)、智能障礙類特殊體育教學方案指導手冊(廖貴地,

1998),及賴秋進(2006)所設計之適應體育教案來加以挑選及編排 ,而設計出 10 週富有趣味且實用性的教學活動 (見附錄二),整個測驗及適應體育教學進度安排如 表 3-3。教學方式為藉由研究者示範 ,讓學生對學習操作性動作技能技巧有所認知 ,

並適當回饋正確動作且改正錯誤動作 ,達到完整且有效的教學過程。在每節適應體育 教學後,由研究者立即觀看影帶,將教學過程的內容紀錄下來 ,以作為之後結果解釋 之用。

表 3-4 適應體育教學進度安排

週次 課程內容安排

第一週 操作性動作技能前測

第二週 基本暖身操教學

第三週 基本球感練習

第四週 基本球感練習

第五週 趣味式投球練習

第六週 趣味式投球練習

第七週 基本傳接球練習

第八週 基本傳接球練習

第九週 簡易式踢球練習

第十週 簡易式踢球練習

第十一週 綜合複習(含投、接、踢三項動作)

第十二週 操作性動作技能後測

為了使教學過程能同時達到趣味性與實用性 ,除了設計 10 節課的適應體育活動 外,另外,也將本研究的目標、教學原則、教學策略等分述如下,以達理論與實務的 前後呼應。

(一) 研究目標

透過設計合適的智能障礙類體育活動 ,並擬定個別化的活動設計,來改善智能障

礙學生的操作性動作技能,為本研究的主要目標。

(二) 教學原則

1. 技能的指導,會適應不同學生,指導可供學習的技巧,必要時實施個別教學。

2. 教學內容穿插趣味性競賽,強調樂趣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

2. 教學內容穿插趣味性競賽,強調樂趣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