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維護影響之評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排除在外,限縮我經濟發展,影響我國力 增長;此外近年來各種天災、疾病等新型態的非傳統威脅,亦對我國家 安全造成影響,而我國國家動員機制包含行政與軍事動員等整合動員準 備方案與完整的各級協調組織,正是面對各種威脅時,可以有效發揮我 綜合國力,克服挑戰的適切作法,對於國家的未來發展,其重要性可說 是與日俱增,因此必須依據時代與威脅演進方向,而不斷的調整、修正、

改進作法與各種法令等配套措施並不斷地進行驗證與磨練,才能獲取至 當方案,以確保我國家整體安全。

第肆章 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維護之評估

第一節 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維護影響之評估

維護國家安全是任何一個國家與政府之首要目標。李前總統亦曾提到,

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一切。國家不安全便無法從事各種國家建設,即 使完成了建設,也可能在一夕間被外敵摧毀殆盡,而國防目標是保障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9

家安全不受侵犯與威脅。由於我國特殊的國情、國際情勢與氣候變遷等 因素,國家安全所面對的時代挑戰也不斷演變,致使我國動員機制所扮 演的腳色與重要性也隨之調整變化,以下就近年動員機制與國家安全演 進進行分析與探討。130

民國80年代,依據85年國防報告書國軍為避免因建軍備戰影響國家整 體建設,秉持平時養兵少、戰時用兵多之原則,精簡常備兵力、廣儲後 備兵力,以保持基礎戰備,但為確保戰時能迅速動員作戰,必須有效統 合全國人力物力財力及精神力,方能保障國家安全,其中除持續常備部 隊整訓外,將動員教召訓練列為施政重點工作,內容計有配合後備訓練,

擴大社會教育、綿密全民防衛動員、定期召開總動員會報、配合演訓實 施軍需動員演練、策頒戰時施政計畫、每年依法實施後備軍人召集訓練 等六項工作。 131

有關後備軍人編組部分,在民國 80年代前期,有關後備軍人編組,

列管後備軍人均依村里鄰為單位,以20個人左右變成後備軍人小組,再 循行政系統歸屬於鄉鎮市區之輔導中心管理,並以年度動員計畫,按照 編實、擴編、戰耗補充等,區分動員符號編成動員部隊待命動員,其餘 的列管之全部後備軍人,軍官幹部在35歲以下,士官兵 30歲以下,皆按 鄉鎮市區範圍,戶籍為基礎,編成後備營。

有關後備軍人訓練部分,區分教育召集與點閱召集兩部分,其中點閱 召集又可區分為三軍動員部隊與管區後備部隊。

就政策部分,當時曾提出設立專責機構統合規劃執行軍事動動員、精 進後備部隊訓練提升後備戰力,後備戰力及加強囤儲動員裝備落實後備

130中華民國國防部(1994 年)。《第二篇 國防政策》(82-83 年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頁,59。

131中華民國國防部(1996 年)。《第二篇 國防政策》(85 年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頁,6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戰力等三項,以滿足守勢防衛作戰需求。132

設立專責機構統合規劃執行軍事動動員,軍事動員包括軍隊動員與軍 需動員2類在人力上又可區分為編組、管理、訓練、運用等部分,在物力 上則區分為生產、籌集、儲存、補充等項目,長久以來分置於幕僚業管 單位,效率不能高,由於守勢防衛建軍構想調整,與精簡政策執行,以 恢復設立專責機構統合規劃執行軍事動員事宜,增強其整體效能。

精進後備部隊訓練提升後備戰力,後備戰力是國家整體持續戰力的根 本,如果其戰力不足則平時養兵少戰時用兵多的精兵政策將會落空,因 此今後除繼續執行專長召集訓練外,更將重視後備建制部隊的單位召集 事宜,實施幹部與士兵的組合訓練,使後備部隊在動員後能立即發揮完 整的戰力。

加強囤儲動員裝備落實後備戰力,現代戰爭預警時間極短,動員的準 備極為急迫,因此如何使後備部隊於報到後儘速能獲得所需之武器裝備,

是展現戰力的重要因素,今後當依據戰備計畫預定作戰地區附近加強囤 儲後備單位完整武器裝備,結合平時召集訓練於一體,戰時能迅速完成 戰備,落實後備戰力

建立全民共識之動員觀念,動員工作關係國民生計,影響國家安全,

尤其在精兵政策下更顯其重要性,所以應如何在現有全民動員體制下,

透過全民動員組織結合教育宣傳計畫等手段,取得全民國防共識,培養 全民建立維護國家安全與國民應盡義務之動員觀念為當前重要工作。

93年,動員機制作為國土安全網的備援主軸;戰時或非常時期,則藉 由各級動員會報之機制運作,適時動員全民防衛總體力量,有效支援軍 事作戰,並維持公務機關及民生基本需求。

132中華民國國防部(1994 年)。《第四篇 後備動員》(82-83 年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頁,169-17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96年6月14日完成物力調查實施辦法及重要物資調查品項修訂,使物 力資源調查更臻完善133

97年,完善後備制度、精進兵源補充系統、落實後備部隊整備就地動 員、就地應戰;及時動員、及時作戰。

98年,就徵集訓練規劃部分134,為持續保有軍事動員能量,除常備部 隊以志願役人力滿足外,秉持「精簡常備、廣儲後備」之建軍政策,以 後備部隊守土拒敵,常備部隊機動打擊殲敵。基此,實施「募兵制」後,

訓儲之後備軍人,藉由教育召集訓練,反覆熟練軍事技能,有效強化後 備部隊戰力。

就強化後備軍人訓練部分,為強化後備軍人遂行國土防衛作戰能力,

民國98年起,後備部隊採「隔年教召」方式,以2年為1個訓練週期,並 增加訓練時間為5至7天,實施必要之綜合訓練,並結合年度動員演訓,

實施戰場經營與地區防衛作戰狀況演練,以提升後備部隊基本戰力。

學者沈明室認為防衛動員雖然屬於國防政策層次的作為,但因為能夠 擴及國家安全危機管理的各項工作內涵,有效因應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 全的威脅,可以做為國家安全危機管理運作的核心,並且形成戰時有效 嚇阻的憑藉、防衛固守的基礎及平時應變制變的依賴。135而在2013年國 防四年期國防總檢討說明我國國防政策目的為建構固若磐石之國防武力,

策略計有7項,其中建構可恃戰力、展現防衛決心、強化災害防救等3項136, 均提到結合全民力量的動員機制;在國防戰略目標方面,自2009年至2013 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均為:預防戰爭、國土防衛、應變制變、防範衝突、

133中華民國國防部(2008 年)。《第十二章 防衛動員》(97 年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頁,296。

134中華民國國防部(2009 年)。《第二篇 前瞻革新 第五章兵役制度》(98 年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頁,115。

135沈明室,(2009 年)。防衛動員與國家安全。臺北:幼獅文化 http://www.youth.com.tw/db/epaper/es001001/m980519-g.htm。

136中華民國國防部(2013 年)。《第二章 國防政策與戰略指導》(2013 年中華民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頁,

22-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區域穩定等5項,其中達成預防戰爭、國土防衛、應變制變等3項目標之 作為,也都提到後備動員、全民國防與災害防救之努力方向137138;在2017 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達成國防戰略目標之途徑既有5項,其中精實戰力 整建與強化護民行動中,分別提到革新後備體制、發揮整體精神戰力、

加強與各級政府間之協調溝通,有效支援防災應處等與動員機制有關之 作為。說明如後139

一、在革新後備體制(革新後備動員政策)方面,計有推動短期入營服 役制度、組建志願役後備部隊與建置動員資訊化系統等三項作法。

(一)短期入營服役制度

全盤審視我國國情需要,推動後備軍人志願短期入營服役制度,優先 進用高專長、高技術及高戰力之後備軍人短期入營,並持續複訓專長與 戰鬥技能,俾利戰時動員快速形成戰力。

(二)組建志願役後備部隊

為提升後備部隊戰力,將優先選用志願役後備軍人,運用其嫻熟軍事 專長與戰鬥技能編成後備部隊,並強化打擊力、機動力及指通力,與常 備部隊共同遂行臺澎防衛作戰任務

(三)建置動員資訊化系統規劃建置人力動員訊息系統,以及提升物 力編管系統功能,以利戰時透過資訊化方式,即時傳達動員報到訊息,

快速編成後備部隊。

二、在發揮整體精神戰力方面,與動員機制有關者,為厚植全民國防 意識。依《全民國防教育法》,藉落實學校教育、強化政府機關(構)在職

137中華民國國防部(2009 年)。《第二章 國防戰略指導》(2009 年中華民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頁,42-44

138中華民國國防部(2013 年)。《第二章 國防政策與戰略指導》(2013 年中華民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頁,

24-25

139中華民國國防部(2017 年)。《第二章 國防政策與戰略指導》(2017 年中華民國四年期國防總檢討)頁 21-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教育及廣拓社會教育,深植國人愛國意識。另透過教育召集訓練及民安、

萬安演習,強化全民國防及保家衛國信念,提升國人對國防事務的認同 與支持。

三、在執行災害防救方面,臺灣飽受颱風、豪雨及地震侵襲的威脅,

國軍基於協助災害防救之法定職責,需建立具備兼顧救災任務的部隊,

協助地方政府,遂行災害防救任務。計有整合災防資源、前置兵力部署、

精進協調機制、聯合救災演習等四項作法。

(一)整合災防資源

當災害發生時,由災害類型主管機關及國防部同步開設「災害應變中 心」,整合各部會救災資源,執行災害救援工作。

(二)前置兵力部署

平時掌握地區內災害潛勢區及救災資源,有預警災害發生時,依「救 災就是作戰」精神及「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指導,完成各 項災防整備;無預警災害發生時,統一指揮三軍部隊,於第一時間支援 地方政府,迅速投入救援行動。

(三)精進協調機制

國防部與相關部會及地方政府建立協調溝通管道,每年汛期前,配合 縣市政府,藉由災防演練,培養救災合作默契,提升國家整體災害防救 效能。

(四)聯合救災演習

配合行政院及地方政府實施災防演習,落實災防演練,並參與國際人 道救援專案,藉觀摩災防演習與交流,累積救災經驗,擴展多元救災能 量。

三、依據上述各項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之影響與各項因應作法,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