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動員機制與國家安全近年之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國家賴以生存的一切有形、無形力量,均應列入國家安全考量因素;並 結合外交、政治等議題作為國家安全概念的主要內容。就一個國國家安 全政策的重要性律定優先順序,遂行保護國家人民生命財產、和為現有 政治結構、及保衛國家利益的各項作為,以保障國家整體安全。90

國家認同是否會影響國家安全,其答案是肯定的,若再把國家認同 分為族群、文化與制度各自研究,結果將更清晰,台灣的族群、文化與 制度認同三項因素,皆影響著台灣的社會穩定,也就是內部的國家安全,

此外族群與文化更是牽連著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統戰,對國家安全之影響 尤為重要。91

綜上,國家安全,可以說是國家能夠感受到安全滿足的狀態,凡是 影響國家生存與未來發展的一切有形與無形力量都應涵蓋在內。以往認 為影響國家安全因素就是軍事,現今則包括了政治、經濟、社會、環境、

資訊網路、跨國犯罪與國際恐怖活動等面向。相對於傳統軍事的問題,

有關非傳統安全威脅可說是與日俱增,不可忽視。對於我國台澎金馬地 區島嶼特性與地狹人稠現況而言,經濟是國家的命脈,對外海空運輸交 通安全、能源安全、環境保護、金融安全、資訊網路安全、反恐與抗災 能力等,都是必須思考的重要因素。

第四節 動員機制與國家安全近年之關係

隨冷戰的結束,主張「平時養兵少、戰時用兵多」的動員概念已日 益重要;在募兵制下國軍整體現役部隊面臨縮減,為確保守勢防衛作戰 構想的達成,藉由動員機制籌建後備部隊亦為「固若磐石」國防政策的 憑藉;適值兵役制度轉換時機,重新賦予人力動員新的定位,塑建後備 部隊及全民防衛成為一股重要的「嚇阻」戰力,是建軍備戰中值得發展

90張豪傑,(2006 年)。 憲兵與國家安全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91葉又瑋,(2011 年)。 國家安全之內部因素探討-以臺灣的國家認同為例。中正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方向。92依據我國104年國防報告書所述軍事戰略構想,國軍考量周邊安 全環境及敵我戰略態勢發展,依國防戰略指導,以「防衛固守、有效嚇 阻」為軍事戰略構想,採守勢防衛,絕不輕啟戰端。惟當敵人執意進犯,

戰爭不可避免時,國軍將統合三軍聯合戰力,結合全民總體防衛戰力,

遂行國土防衛作戰,以維護我領土主權,確保國家安全。而依軍事戰略 構想,本「常備打擊、後備守土」之理念,落實人、裝、訓合一之軍隊 動員整備工作;並精進與行政動員體系相結合之規劃作法,以迅速動員 後備人、物總力,充實三軍部隊戰力,達成防衛作戰任務。93由上可知,

就未來國土防衛作戰而言,單靠三軍常備部隊,已無法面對中共威脅,

結合全民總體防衛戰力,才是確保勝利與和平的憑藉。

我國動員準備工作,採「平時積蓄式與戰時擴張式併用」之動員方 式,在平時依《災害防救法》協力災害防救,戰時支援軍事作戰。另配 合《全民國防教育法》,透過各級學校、社會團體、政府機關(構)等 體系實施宣教,並藉籌辦戰力展示、營區開放、暑期戰鬥營等活動,擴 大民眾參與國防事務,以凝聚全民國防共識。94由上可知,現階段動員對 國家主要任務,在平時是以協力災害防救,戰時是支援軍事作戰。然由 於兵役制度轉型,需要足夠人力願意投身軍旅等因素,比以往更強調與 民眾結合,所以要透過更多手段與作為,以求擴大民眾參與。

目前,兩岸關係雖然呈現良性互動態勢,但是,中共當局除繼續增 強對台軍事準備能量外,並運用法制化方式把台灣納入《反分裂國家法》, 以及《國家安全法》規範。美國《蘭德公司》發佈最新研究報告指出,

共軍正快速拉近與美軍的差距,而且在許多以中國大陸周邊地區為想定 的兵棋推演中,佔有地緣上的優勢地位,抵銷掉許多美軍的能力,因此,

92劉明進,(2010 年)。我國兵役制度轉換下人力動員發展。臺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93中華民國國防部(2015 年)。《第三章 國防策略》(104 年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頁,73-75。

94中華民國國防部(2015 年)。《第七章 全民防衛》(104 年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頁,1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中共可能在2017年後,改變這個地區的軍事平衡,並對美國的軍事行動 形成顯著的挑戰。近來,從共軍近年來積極擴軍的實際行動觀察,其為 提高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制電權,以及增強遠海和太空活動能力,正 不斷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進程,做為軍事鬥爭準備物質基礎,亦積極研 發運用輿論戰、法律戰、信息戰、網路戰、電子戰、心理戰、生化戰、

情報戰等新作戰領域的功能,探索以「不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的」, 運用「斬首」、「震懾」手段,「速戰速決」,達到「巧戰而屈人之兵」的 最大效果,更將對亞太安全情勢投下高度不確定變數。而我國正面對自 第二次世界大選結束後,前所未見的國際政經與安全動盪局勢95

而就軍事而言,國軍自民國80年代實施精實、精進、精粹等組織精簡 案後,兵力規模已從過往號稱60萬大軍,銳減至現今約20萬人,約僅剩 兵力高峰期的三分之一,傳統國土防衛主角陸軍部隊,精簡幅度遠超過 海空軍等科技軍種,因此對於人、物力動員需求與日俱增,而後備部隊 所負擔的任務,也較以往日益吃重。96

由於全球安全環境不確定性升高,使得亞太及我國面對的安全環境 也愈趨複雜與嚴峻,其中又以中共軍事威脅為首要挑戰。迄今中共未放 棄對我使用武力,國防預算逐年成長,武器裝備研製能力大幅提升,軍 力快速發展,加上亞太周邊海域島嶼主權與海洋權益爭端升高,非傳統 安全威脅日增,人口結構變遷、網路駭客攻擊,以及國人國防意識逐漸 弱化等,均對我國之安全環境,形成不容忽視的挑戰。97

就104年我國國防報告書所述,我國安全挑戰計有中共軍力快速擴張、

島嶼主權與海洋權益衝突、國防資源緊縮、青壯年人力偏低、災害防處

95曾復生(2016 年)。《全民國防戰略趨勢備忘錄》(後備半年刊)頁,93 期,頁 3-26。

96王高成,(2013 年)。歐巴馬政府亞太戰略與區域安全。臺北:戰略與評估,第四卷第一期,頁 46-47。

97中華民國國防部(2015 年)。《第二章 安全挑戰》(104 年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與人道救援、多元頻密的網路攻擊、國防意識挑戰等7項。98由於國家資 源有限,動員運用國家總力以應付上述挑戰的需求與難度,也是與日俱 增。

國軍自精粹案後,兵力規模總員額調整為 21 萬 5 千人。現役軍隊 全由志願役官、士、兵組成,而其餘役男仍需參加4 個月的軍事訓練,

並於完訓後納入後備軍人管理,參加召集訓練來熟習其軍事專長。是故,

為達成「預防戰爭」、「國土防衛」及「反恐制變」的基本國防目標,除 了維持一支「量適」、「質精」、「戰力強」的現役軍隊外,更需儲備廣大 的後備能量,建立「部隊編成快、戰力恢復速」的後備部隊,共同建構 完整的國防武力。因此,持續強化後備部隊之人員、裝備、訓練,並將 三者緊密結合,以提昇動員作業、部隊編成及戰力恢復快速之作業目標,

方可確保後備部隊達成「及時動員、及時作戰」之全戰備目標。人、裝 備、訓練是戰力來源的三項要素,而訓練乃戰力之泉源,戰勝之憑藉。99 就災害防救而言,「八八水災」防救災應變檢討分析所得,即為因 應地方政府無法掌握大規模巨型災害災情,國軍應先期預劃及預置救災 兵力,主動掌握災情及進行救災,以提升國軍即時投入救災效能。並確 立國軍不待災區政府申請,主動研判災情、及時投入救援的法制任務。

精進國軍災害防救具體作為,在法制規範方面,應積極充實災難救援準 則研編;在體系與機制運作方面:加強平戰一致彈性編組;在資源整合 方面、應加強防災動員演訓及裝備建置,達成國防與民生編訓合一之全 民國防目標。100

為增進國軍與地方災防合作默契,依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及全民

98中華民國國防部(2015 年)。《第二章 安全挑戰》(104 年中華民國國防報告書)。

99廖裕鴻(2010 年)。國軍推動全募兵制面臨之困境與策進方案,第四章 募兵制與防衛動員體系轉型,

國防大學管理學院。

100湯文淵、戴振良,(2011 年)。國軍在災害防救體系之角色及作為。慶祝建國百年暨第三屆國防淨評 估論壇,臺北:國防部整評室主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防衛動員會報規劃,由地方政府主導,實施全民防衛動員暨災害防救演 習,藉由演練建立「掌握狀況、緊急應變、快速處理、避免擴大」之災 防協調機制。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