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0

府機構、企業及各項關鍵基礎設施,均可能成為攻擊目標。特別是共軍 近年大幅提升資電與網路作戰能量,威脅我國各項軍、民網路體系。國 軍需持續提升資安防護體制,強化資通電戰力,並協助建構完善的國家 網路與電磁安全聯防機制。

五、國防意識趨於淡化

兩岸經濟、社會及文化等交流持續發展,國人對臺海仍處於軍事敵 對狀態及戰爭風險並未消除的認知,漸趨淡化。部分國人易輕忽兩岸軍 力持續失衡,中共對我威脅日增之事實,降低對國防事務的支持。國軍 需有系統地整合相關資源,強化國人對國防的正確認知,進而參與及支 持國防事務,鞏固國家安全。

六、複合型災害威脅日增

全球氣候變遷造成複合型天然災害增加,往往災情急迫且災損嚴重,

需要政府跨部門協力搶救並進行災後復原。我國位於西太平洋颱風區及 環太平洋地震帶,風災及震災頻繁,屬受災高風險地區。國軍近年支援 災害防救展現非凡成效,未來需持續精進相關行動能力,與中央、地方 政府協同救災,擔負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責任。

綜上, 我國國家內部威脅除了地震、海嘯、風雨災、土石流等複合 型災害外,尚有少子化帶來的兵源緊縮、武器老舊科研不易、人民無國 安意識忘戰必危及財力與資源有限等困難,凡事均應錙銖必計、量入為 出,以求以最佳效益的方式面對各式威脅。

第二節 當前國家外部安全威脅分析

亞太區域安全環境呈現競合並存態勢。美國亞太戰略走向與兵力部 署尚未明朗,中共勢力崛起對區域影響大幅增加。同時,東南亞多數國 家持續透過購置先進武器裝備與擴大安全結盟,應對區域強權戰略競逐、

海洋權益爭端及恐怖主義擴散等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關發展對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國防安全帶來挑戰。105 一、區域戰略態勢

美國保持與日、韓等傳統盟友之軍事合作,強調雙邊長期同盟之重 要性;另與東南亞等國家建立戰略安全合作關係。中共則藉由「區域全 面經濟夥伴協定」、「一帶一路」等政經戰略布局,積極與俄羅斯、中 亞等國建立安全結盟、擴大聯合軍演規模及範圍,增加對區域事務的影 響力。此外,朝鮮半島情勢複雜,北韓持續進行彈道飛彈試射及核武試 驗,引起國際高度關切,並牽動美、日、俄與中共等相關國家之關係變 化,間接影響臺海安全形勢。在區域合作方面,亞太各國藉由亞太經合 會、東亞高峰會等平臺,強化戰略性對話,期能透過多邊協商及合作,

增進亞太安全及繁榮發展。

二、海洋與島嶼爭議

亞太區域涵蓋島嶼眾多,海洋資源豐富,部分島嶼存在主權與經濟 海域劃界爭議,區域國家陸續投入更多資源,以保護各自主張的利益。

在東海方面,日本宣布釣魚臺國有化後,中共公布「東海防空識別區」,

並調整海、空兵力部署,常態執行東海巡弋,頻繁穿越第一島鏈進入西 太平洋演訓;日本則分別在與那國島組建沿岸監視網,於石垣島增設部 隊,雙方對立態勢為東亞區域安全穩定增添變數。

在南海方面,菲律賓推動之國際仲裁結果,未被各主權聲索國普遍 接受,中共持續採行「填海造島」與「島礁軍事化」措施,美國主張「公 海航行自由」等情勢發展,顯示該區主權爭端及戰略競爭仍有激化可能,

使區域潛藏衝突危機。

三、非傳統安全威脅

冷戰結束以後,民主與共產兩極對峙情況不在,傳統上以軍事安全

105中華民國國防部(2017 年)。國防四年期總檢討)頁,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作為建構國家安全的核心議題,不再是國家唯一的安全選項,特別是九 一一事件發生以後,非傳統安全議題更是受到世人的關注,儘管美國進 行反恐戰爭時,仍然以傳統軍事安全的力量作為打擊恐部分子的後盾,

但更多發生在環境、疾病、天然災害等非傳統因素的安全議題,已經是 無法使用傳統的安全思維來加以解決。為此,非傳統安全的議題,遂成 為 21 世紀以 後尋求人類安全更為關注的議題。106非傳統安全問題可以 歸納出廣泛性(非傳統安全威脅不但包括國家的發展、社會的安定,也包 括公民生存與全球的繁榮等。)、多樣性(非傳統安全的主要行為體呈現多 樣性,除包含國際政治中主體 ──國家,也包括人類、非政府組織等。

同時,大部分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是來自於國家,而是來自於非國家行為 體,且威脅呈現多樣性。)、突發性(非傳統安全威脅大多並非直接的、嚴 重的、急迫性的威脅,而是潛在的、小規模的、日積月累的,當累積到 一定程度經常會以突如其來的形式迅速爆發,而且是在人們毫無防範的 情況下發生的。)、互動性(非傳統安全是傳統安全基礎上的國家安全觀念,

如果沒有後者,前者難以生存。在一定條件下,非傳統安全可能演變為 傳統安全問題。)等特性。107隨著全球化發展、科技進步及資訊流通等快 速變化,非傳統安全威脅日趨複雜,安全內涵及議題範疇逐漸擴大,其 重要性與日俱增。舉凡恐怖主義蔓延、複合式災變、傳染疾病擴散、網 路攻擊與資安威脅,以及能源爭奪、糧食與水資源危機擴大等議題,均 屬跨國性、區域性議題,已非單一國家所能處理解決,必須藉由國際及 區域間安全合作機制共同應處,始可確保區域安全穩定。

四、我國周邊軍事環境108

106王崑義,(2010 年)。非傳統安全與台灣軍事戰略的變革,《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6 卷、第 2 期(2010/

夏季號)。頁 4、34。

107王崑義,(2010 年)。非傳統安全與台灣軍事戰略的變革,《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6 卷、第 2 期(2010/

夏季號)。頁 9-10。

108中華民國國防部(2017 年)。國防四年期總檢討)頁,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 一) 中共投射軍力快速成長

中共依「積極防禦」軍事戰略,在「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的軍事 準備指導下,持續增加海、空及火箭軍等軍力發展,積極精進兵力組織、

戰術戰法,以提升聯合作戰能力。另藉由跨區遠航、亞丁灣護航、執行 海、空軍跨島鏈與南海巡弋等任務,延伸其兵力投射能力與戰略打擊範 圍,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實力日益提升。除對我國構成軍事威脅外,亦對 區域穩定產生負面影響。

(二) 美國檢討亞太兵力部署

美國基於維護其亞太利益及快速因應區域突發狀況,維持亞太兵力 前進部署。另美軍持續推動軍隊現代化,強化未來作戰之關鍵戰力,增 強裝備與訓練,並與盟國定期舉行聯合軍演,增強聯合行動能力,以維 持在亞太區域的戰略優勢。

(三) 日本強化軍備及解除海外用兵限制

日本依其2014年《國家安全保障戰略》,解禁「集體自衛權行使」

的限制,並以《重要影響事態法》擴大自衛隊活動區域。另通過新版「防 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加速國防先進技術研發及投入國際軍備市場,對 亞太及臺海安全情勢,均有深遠影響。

(四) 朝鮮半島軍事對峙

北韓延續「戰爭邊緣」策略,持續進行核武試爆、飛彈試射,以增 加其國際談判籌碼。韓國為因應北韓軍事威脅,除持續強化美韓同盟關 係,部署薩德系統外,並建置情報、指管系統及擴大雷達偵測範圍,增 加預警及防衛能力,惟亦引發中共、俄羅斯反對,使朝鮮半島軍事對峙 情勢更形複雜,為區域安全潛在變數。

(五) 東南亞各國軍備提升

東南亞國家近年加速推動軍事現代化,積極向美、歐、俄及中共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置先進海、空軍備,投注更多國防資源加強作戰能力,區域軍事衝突風 險依然存在。

五、中共犯臺軍事威脅109

中共迄未放棄武力犯臺,攻臺作戰為其主要備戰目標之一。共軍在 國防經費逐年成長挹注下,裝備現代化進展迅速,並按「軍委管總、戰 區主戰、軍種主建」原則,推動軍事改革,先後完成總部機關及戰區改 制、陸軍領導機構、戰略支援部隊與火箭軍編成。此外,共軍近年將各 項演習機制化,已具備對臺封鎖、實施多元作戰及奪占外(離)島能力,其 整體戰力發展對我威脅包括:

(一) 聯合情監偵能力

共軍持續發展指揮、管制、通信、情報、監視、偵察、導航、目標 標定與數位數據鏈路傳輸等能力,監偵範圍已涵蓋第二島鏈以西,並置 重點於提升亞太區域目標監控與識別能力,足以支持區域內各項軍事行 動,對我國防安全形成高度威脅。

(二) 火箭軍打擊能力

火箭軍部署之各型中(短)程戰術彈道及巡弋飛彈射程,均涵蓋臺灣本 島全境,並持續提升飛彈機動力、命中精度與毀傷效能,可對我政、軍、

經重要目標實施精準打擊。另加速長程反艦彈道飛彈研製及部署,強化 武力犯臺及抗擊外軍能力。

(三) 空中整體作戰能力

中共空軍持續加速各型戰機研發與換裝,實施各型主戰機種空中加 油演練及多機種飛航跨越第一島鏈,凸顯其遠程作戰能力已大幅提升。

另結合新型無人攻擊載具與先進遠距精準武器,已具備多層次火力、聯 合防空與反飛彈戰力,及奪取第一島鏈以西制空權之能力,對我爭取空

109中華民國國防部(2017 年)。國防四年期總檢討)頁,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優威脅日增。

(四) 海洋整體作戰能力

中共海軍持續研製主戰艦艇,並加速部署新型船塢登陸艦與快速戰 鬥支援艦等輔戰艦艇,增強海上軍事任務補保能量。另核動力彈道飛彈 潛艦配備潛射洲際彈道飛彈,研發及部署岸置超音速攻船飛彈,提升戰 略威懾與反擊能力,輔以持續自製航母與加速航母戰鬥群遠洋戰力形成,

中共海軍持續研製主戰艦艇,並加速部署新型船塢登陸艦與快速戰 鬥支援艦等輔戰艦艇,增強海上軍事任務補保能量。另核動力彈道飛彈 潛艦配備潛射洲際彈道飛彈,研發及部署岸置超音速攻船飛彈,提升戰 略威懾與反擊能力,輔以持續自製航母與加速航母戰鬥群遠洋戰力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