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原住民地區生態旅遊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5-48)

表 7 原住民文化旅遊文獻評估因子彙整表

作者 定義與內涵

參與影響 參與程度 參與意識

經 濟

環 境

社 會 文 化

娛 樂 休 閒

解 說 教 育

研 究 保 育

政 府 政 策

居 民 參 與

居 民 賦 權

(Hinch、

Butler,

1996)

以「原住民文化資源」為觀點,指出原住民觀 光是一種以原住民文化做為吸引力的觀光產 業。

● ●

(Valene L Smith、

Butler 與 Hinch,

1996)

原住民觀光是一種體驗原住民文化的活動,並 以 4 個「Hs」指出原住民文化特點:風俗習 慣(Habitat)、遺跡(Heritage)、歷史(History)、 手工藝品(Handicrafts)。

● ●

(Ryan、

Huyton,

2002)

原住民觀光為遊客受到原住民文化藝術表 演、節慶、歷史、遺跡和風俗的吸引,而前往 原住民地區從事觀察其生活型態的觀光活動。

● ●

(李富 美、顏妙 桂,2004)

以「主客關係」的角度,提出原住民觀光為主 客雙方體驗及交換原住民本身、文化及自然資 源,而達到彼此經濟、心靈愉悅、教育效益的 現象。

● ● ● ● ● ●

(Zeppel,

2006)

將原住民觀光加入生態觀光的概念後,提出以 下看法:1.原住民觀光應建立於原住民傳統文 化價值之上;2.原住民觀光以原住民的風俗習 慣及生活型態為主;3.應使原住民擁有經營管 理及使用土地、資源的主權;4.原住民觀光包 含文化資產在內;5.須由原住民參與觀光活 動;6.以生態觀光的方式發展原住民部落;7.

管理原住民文化資產,包含遺跡、領土和文化 資源;8.原住民觀光應結合生態資源和原住 民。

● ● ● ● ● ●

表 8 生態旅遊文獻評估因子彙整表

作者 定義與內涵

參與影響 參與程度 參與意識 經

濟 環 境

社 會 文 化

娛 樂 休 閒

解 說 教 育

研 究 保 育

政 府 政 策

居 民 參 與

居 民 賦 權

(VL SMITH

,1997)

提出六項旅遊內涵:1.棲息地:不僅是動植物的棲 息地,更包含地理景觀、動物、植物相、人文景觀、

農業景觀與社區景觀等。2.文化遺產:如當地的文 化資源、各種典禮儀式與古蹟等。3.歷史:自然與 人文變遷史。4.手工藝品:與當地文化、歷史或資 源有關的手工藝品。5.土產:當地名產、特產。6.

熱情:真誠的服務,包括提供正確且適當的資訊、

安全的活動空間、清潔的環境和樸素的舒適。

● ● ● ● ●

(朱筱 韻,

1999)

歸納四項旅遊內涵:1.重視資源長期保育:合理利 用當地資源並尊重當地文化,融入當地居民與文化 的概念。2.強調環境教育觀:使整個旅遊過程對環 境的衝擊減至最低;亦即在觀光發展的過程中與環 境的互動應完全地被了解,透過解說促使遊客暸解 環境。3.達成產業永續經營。4.注重當地社區實質 回饋。

● ● ● ● ● ● ●

中華民 國永續 生態旅 遊協會

生態旅遊地的評選指標,共有 12 項評量因子:1.

多樣性。2.代表性。3.稀有性。4..原始性。5.適宜性。

6.法令規定。7.功能性。8.安全性。9.交通可及性。

10.產業與保育共容性。11.配合意願。12.配套措施。

(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2001,2002)

● ● ● ● ● ● ● ●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徐偉陵、李奕樵、羅詩偉與彭聖斌,2012)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5-4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