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受訪者之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67-92)

本研究針對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大隘村、竹林村、花園村四村居民,共發出 問卷 250 份,回收 216 份,回收率為 86.4%。問卷經篩選去除填答不實等無效問卷 後,共得有效問卷 195 份,有效回收率為 90.2%,問卷調查受訪者基本資料詳表 16 五峰鄉原住民部落居民參與生態旅遊影響樣本屬性分析摘要表,其統計將有效樣本 分別以受訪者基本資料、受訪者「參與程度」、「參與方式」、「參與意識」及「參與 影響」四個面向及專家訪談三部份,第一部份基本資料,變項分別為「性別」、「年 齡」、「職業」、「婚姻狀況」、「教育程度」「您居住的部落」「您在本部落居住至今幾 年」、「您是否擔任過社區組織相關職務」、「您是否了解生態部落或社區」等九項,

以人數、百分比來說明。第二部份以受訪者「參與程度」、「參與方式」、「參與意識」

及「參與影響」等四個面向以人數、百分比來說明。第三部份專家訪談結果說明如 下(詳表 16 五峰鄉原住民部落居民參與生態旅遊影響樣本屬性分析摘要表)。

表 16 五峰鄉原住民部落居民參與生態旅遊影響樣本屬性分析摘要表

背景變項 組別 人數(人) 百分比(%)

性別 男 108 55.4

女 87 44.6

年齡

30 歲以下 43 22.1 31-40 歲 56 28.7 41-50 歲 37 19.0 51-60 歲 46 23.6

61 歲以上 13 6.7

職業

學生 17 8.7

軍公教 55 28.2

農林 30 15.4

工 23 11.8

商 2 1.0

服務業 19 9.7

自由業 10 5.1

家管 21 10.8

退休 9 4.6

無 2 1.0

其他 7 3.6

教育程度

國中以下 72 36.9

高中職 56 28.7

專科大學 60 30.8

研究所 7 3.6

婚姻狀況

未婚 52 26.7

已婚 137 70.3

其他 6 3.1

您居住的部落

竹林村 34 17.4

桃山村 55 28.2

大隘村 76 39.0

花園村 18 9.2

其他 12 6.2

續上表

背景變項 組別 人數(人) 百分比(%)

您在本部落居住至 今幾年

10 年以下 45 23.1

10-20 64 32.8

20 年以上 86 43.6

您是否擔任過社區 組織相關職務

社區協會成員 27 13.8

社區協會幹部 17 8.7

社區志工 8 4.1

其他 2 1.0

否 141 72.3

您是否了解生態部 落或社區

是 127 65.1

否 68 34.9

您對本部落推動生 態旅遊應優先辦理

的事項 (可複選)

人才培訓 84 19.7

文史調查 59 13.8

社區營造 56 13.1

景觀維護 71 16.7

部落產業 72 16.9

大眾運輸 48 11.3

指標指示導覽系統 36 8.5

總和 426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一、 受訪者問卷調查基本資料 (一)、 性別:

在有效的五峰鄉四村部落居民問卷調查中,男性有 108 人,佔樣本數 55.4%;

女性有 87 人,佔樣本數 44.6%,顯示本次受訪者以男性佔多數。

圖 9 受訪者性別分析圖

(二)、 年齡:

在有效的五峰鄉四村部落居民問卷調查中,以年齡層 30 歲以下 43 人(22.1%), 31-40 歲 56 人(28.7%),41-50 歲 37 人(19%),51-60 歲 46 人(23.6%),61 歲以 上(6.7%)。顯示以 31-40 歲所佔比例最高。

圖 10 受訪者年齡分析圖

(三)、 職業:

在有效的五峰鄉四村部落居民問卷調查中,學生 17 人(17%),軍公教 55 人(28.2

%),農林 30 人(15.4%),工 23 人(11.8%),商 2 人(1.0%),服務業 19 人(9.7%),自 由業 10 人(5.1%),家管 21 人(10.8%),退休 9 人(4.6%),無 2 人(1.0%),其他 7 人 (3.6%)。以軍公教最多農林次之,服務業僅佔 9.7%。

圖 11 受訪者職業分析圖

(四)、 教育程度:

在有效的五峰鄉四村部落居民問卷調查中,有關教育程度國中以下 72 人

(36.9%),高中職 56 人(28.7%),專科大學 60 人(30.8%),研究所 7 人(3.6%)。

顯示部落受訪者教育程度國中以下佔有比例最多。

圖 12 受訪者教育程度分析圖

(五)、 婚姻及家庭狀況:

依據問卷中的分項,其中人數已婚的 137 人,佔樣本數的(70.3%),未婚的 52 人(26.7%),其他 6 人(3.1%),顯示五峰鄉四村部落居民受訪者已婚佔多數。

圖 13 受訪者婚姻狀況分析圖

(六)、 您居住的部落:

依據問卷中調查分項,竹林村 34 人(17.4%) ,桃山村 55 人(28.2%),大隘村 76 人(39.0%),花園村 18 人(9.2%),其他 12 人(6.2%),回收問卷比例大致符合各村 人口比例,塡答問卷部份於行政中心大隘村進行,故大隘村比例較高。

圖 14 受訪者居住的部落分析圖

(七)、 您在本部落居住至今幾年:

依據問卷中調查分項,10 年以下 45 人(23.1%),10-20 年 64 人(32.8%),20 年以上 86 人(44.1%),顯示受訪者以居住 20 年以上最多。

圖 15 受訪者在本部落居住今幾年分析圖

(八)、 您是否擔任過社區組織相關職務:

依據問卷中調查分項,受訪者擔社區協會成員 27 人(13.8%),社區協會幹部 17 人(8.7%),社區志工 8 人(4.1%),其他 2 人(1.0%),受訪者未曾擔任則為 141 人(72.3

%),社區實際參與人員約佔四分之一。

圖 16 受訪者是否擔任過社區組織相關職務分析圖

(九)、 您是否了解生態部落或社區

依據問卷中調查分項,回應「是」127 人(65.1%),「否」68 人(34.9%),顯示了 解生態部落或社區之居民是佔多數的。

圖 17 受訪者是否了解生態部落或社區分析圖

(十)、 您對本部落推動生態旅遊應先辦理的事項

依據問卷中調查分項(複選題),優先辦理事項依序為人才培訓 84 人(19.7%)、

部落產業 72 人(16.9%)、景觀維護 71(16.7%)、文史調查 59(13.8%)、社區營造 56(13.1

%)、大眾運輸 48(11.3%)、指標指示導覽系統 36(8.5%)、其他 0。

圖 18 受訪者對部落推動生態旅遊應優先辦理的事項分析圖

二、 受訪者參與生態旅遊之「參與程度、方式、意識及影響」構面及專家訪談 分析

(一)、 原住民部落參與生態旅遊之參與程度構面及專家訪談分析 表 17 「參與程度」構面統計表

構面 問 項 內 容 平均值 標準差 排序

參與程度

1.您認為參與生態旅遊能進一步了解部落

文化與發展歷史 3.58 1.289 1 2.您認為參與生態旅遊能提升對部落的認

同感 3.48 1.241 3

3.您認為參與生態旅遊能凝聚部落族人的

情感 3.47 1.261 4

4.您認為參與生態旅遊能提供部落舒適休

閒與心靈安定的環境 3.43 1.213 6 5.您認為參與生態旅遊能提升部落的環境

品質 3.44 1.206 5

6.您認為參與生態旅遊能帶動部落的經濟

發展 3.50 1.212 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部落居民參與程度深度及焦點座談重點記錄:

除了一些重要的公共設施如開路、做排水溝或是有一些補助,部落的人才會來 啦,如果要做什麼規劃通常都是由村長代表發言,一般部落的人不會那麼關心。

(L-I-042,意見領袖 B,泰雅族,焦點座談)。

賽夏族協會這邊主要是傳統文化活動特別是矮靈祭,各姓長老、頭目都會在每 年固定時間召開部落會議,主要是討論祭儀,這些是賽夏族重要的文化傳承,如果 沒有這種活動,我們的文化就要消失了。

(L-F-058,意見領袖 E,賽夏族協會理事長,面訪)。

要讓社區部落居民參與,由傳統祭典文化來做最好,如賽夏族的矮靈祭、泰雅

族的祖靈祭。這種文化活動比較不需要政府協助與引導,部落居民可以自發性參 與,討論議題可以在這個平台擴大到環境資源與保育,這次座談的生態旅遊規劃的 議題也可以加入,部落的意見政府部門應該尊重並參照才對。

(L-I-104,專家學者 C,漢族,焦點座談)。

由於生態旅遊主要著重自然原始及深度體驗,故參與地方傳統文化或慶典常是 必備安排之行程。故部落參與程度越高共同規劃相關旅遊計畫,對於凝聚部落情感 與認同感是有幫助,但重點在於規範生態旅遊同時,部落參與程度越高是否有足夠 共識必須以維持部落當地環境品質與遊憩環境為前提再適度開放,以避免因大多數 族人因經濟利益而過度開放造成環境及遊憩品質的破壞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故參與 程度的高低無法確保部落環境品質的提升,而環境品質與遊憩品質若沒有適度規劃 則會與經濟發展產生衝突。

(P-Q-001,專家學者 A,漢族,深度訪談)。

個人認為部落的參與程度,的確能進一步了解部落文化歷史及凝聚族人的情感 和認同感,而且是未來生態旅遊永續發展的基礎。

(P-Q-006,專家學者 B,漢族,深度訪談)。

參與部落生態旅遊對部落來說是提昇經濟來源,部落如果能更多元呈現歷史文 化,吸引不同喜好的遊客,可以明顯增加經濟收入,經濟收入增加容易提昇環境品 質和相關旅遊軟硬體設備。

(P-Q-011,專家學者 C,漢族,深度訪談)。

如果部落原住民參與生態旅遊程度越深,為了要提供更多的觀光資源給外 來的遊客,必須先有一段自我整合先人的傳統及習俗的過程來組合形成旅遊產 品或勞務滿足其需求,而該過程就是原住民部落凝聚族人文化歷史及情感或認 同感的最佳時刻,藉此期間為滿足遊客以銷售價格購買而期待的價值感,不僅

參與程度加深,連參與整合的範圍也會由身(生理)、心(心理)、靈(精神)循序而 上自然會取得彼此認同可行的最佳呈現,達到經濟學所謂的供需平衡。換言 之,旅客的購買力驅動了部落自發性全方位服務的生產線。部落的環境品質及 提供舒適休閒與心靈安定的環境將隨著外來旅客挹助的金額大小呈現正向的經 濟發展。

(P-Q-004,專家學者 C,漢族,深度訪談)。

根據原住民部落參與生態旅遊之參與程度問卷及專家訪談分析結果,由表 16 顯示平均值達 3.48,此表示在受訪者塡答問卷 6 個構面選項中,對於原住民部落參 與生態旅遊之參與程度有其重大的影響。其中以「參與生態旅遊能進一步了解部落 文化與發展歷史」所佔平均值 3.58 為最高,其次依序為「參與生態旅遊能帶動部落 的經濟發展」平均值 3.50、「您認為參與生態旅遊能提升對部落的認同感」平均值 3.48、「您認為參與生態旅遊能凝聚部落族人的情感」平均值 3.47、「您認為參與生 態旅遊能提升部落的環境品質」平均值 3.44、「您認為參與生態旅遊能提供部落舒適 休閒與心靈安定的環境」平均值 3.43。在專家學者建議讓社區部落居民參與,由傳 統祭典文化來做最好,如賽夏族的矮靈祭、泰雅族的祖靈祭。這種文化活動比較不 需要政府協助與引導,部落居民可以自發性參與。部落的參與程度,的確能進一步 了解部落文化歷史及凝聚族人的情感和認同感,而且是未來生態旅遊永續發展的基 礎。由於生態旅遊主要著重自然原始及深度體驗,故參與地方傳統文化或慶典常是 必備安排之行程。故部落參與程度越高共同規劃相關旅遊計畫,對於凝聚部落情感 與認同感是有幫助,但重點在於規範生態旅遊同時,部落參與程度越高是否有足夠 共識必須以維持部落當地環境品質與遊憩環境為前提再適度開放,以避免因大多數 族人因經濟利益而過度開放造成環境及遊憩品質的破壞是相當重要的課題。故參與 程度的高低無法確保部落環境品質的提升,而環境品質與遊憩品質若沒有適度規劃 則會與經濟發展產生衝突。參與部落生態旅遊對部落來說是提昇經濟來源,部落如 果能更多元呈現歷史文化,吸引不同喜好的遊客,可以明顯增加經濟收入,經濟收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67-9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