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永續觀光之定義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0-45)

世界觀光組織(WTO)1996 年定義永續觀光為確保未來世代觀光的機會且符 合現代遊客及當地社區需要的旅遊。即永續觀光不僅表示帶給當地社區最大利益及 成本最小,而是確保觀光地區文化及自然環境的保存及觀光業經濟上的永續。總而 言之永續觀光就是能夠滿足當地社區、自然環境及觀光業所有需求的觀光(Kang、

Kim,2002)。

WTO(2004)提出觀光永續發展概念上的定義:永續觀光發展指導方針及管理 可應用到所有類型的觀光地區及所有形式的觀光,包括大眾旅遊(mass tourism)等。

永續原則與觀光發展的環境、經濟及社會文化方面有關,且必須建立這三個面向間 適當的平衡,以保證其長期的永續。因此,永續觀光應:(1)使環境資源作最理想 的使用;(2)尊重當地社區的社會文化;(3)提供利益關係人社會經濟的利益。永 續觀光發展需要所有利益關係人的參與及有力的政治領導,以確保廣泛的參與及共 識的建立。達到永續觀光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且需要對影響作持續的監控,每當需要 時提出必要的預防措施及改正方法。永續觀光也應該維持高水準的遊客滿意度及確 保遊客得到有意義的經驗,引起他們對永續議題的體認及促進永續觀光的實踐(劉 虹彤,2005)。

永續觀光發展濃縮了一些有相互關係的目標:(1)社會文化公平及生態環境品 質;(2)當地社區的經濟可行性;(3)遊客期望的滿足。永續觀光的目標是調和這 三個目標間的緊張狀況,且尋求長期的平衡狀態(Lane,1994),然而有些學者提出 這個解釋的焦點太狹窄的質疑(Green,1995;Hunter、Green,1995)。永續觀光發 展強調三個特色,第一:重點在於遊客體驗的品質、當地社區的生活及自然環境,

第二:永續觀光發展強調觀光、自然資源及文化的串聯,最後是:遊客需求、經營 者、當地社區及環境的平衡(Moscardo、Woods,1998)。

永續觀光發展常被設定為與觀光地區有關,且常被視為在觀光地區(包括社會

及自然環境)、遊客及觀光業三者間的一個三角關係(Lane,1994;Müller,1994)。

旅遊業的永續發展有賴於謹慎管理觀光遊憩事業所依賴的自然資源,並以這些資源 與旅遊活動能永續存在為發展的目標(王鑫,2000)。

McCool (1995)指出,就觀光地區來說,環境層面的永續性指的是觀光資源所包 含環境因子的組成、交互作用及循環未受到顯著的變化,社會層面指的是當地社區 傳統文化、社會秩序、社會結構的維持與不劇變,經濟層面指的則是當地合理的工 作所得、民生物價穩定、就業機會公平,而三個層面之間環環相扣,互相影響(SF McCool,1995;林裕強,2002)。觀光地區之永續發展可提供觀光客豐富的教育及 遊憩體驗,地方社區可因而增加稅收、就業機會及獲得生活設施之改善,而資產與 觀光據點更能獲致適當的保護及發展(Manning,1996;Wight、Hall 與 Lew,1998)。

綜合前述所回顧關於永續觀光定義與概念之文獻,可綜理出永續觀光的理念主 要是欲達到環境、經濟及社會文化三個面向間的平衡,且能滿足遊客、開發商、管 理者、居民這四個主體之需求。

永續觀光指標(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tourism , IST)可作為一個預警系統,提 供觀光管理者規劃及管理策略時參考,是一個可操作且符合成本的手段,可預防出 現不可挽回的影響(Dymond,1997)。世界觀光組織(WTO)於 1996 年提出永續 觀光的核心指標(core indicators),以滿足觀光管理者作決策時之需要,且已經應用 到全球一些觀光地區(Manning,1996)。Dymond(1997)將 WTO(1996)所提出之 永續觀光核心指標應用到紐西蘭地區,並將指標分作經濟、規劃、社會及生態這四 類,研究中顯示地方政府及地區觀光組織較偏好經濟及社會類的指標,地方議會較 偏好生態類的指標。以下分述各項指標引自(劉虹彤,2005):

(1)據點保護: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1994 年提出的六個類 型:

類型一:嚴格的保護(即嚴格的自然保留區或原野地區)

類型二:保護生態系統和遊憩目的(即國家公園)

類型三:保護自然特徵(即自然紀念地)

類型四:透過有效的管理達成保育的目的(即棲地或物種管理區)

類型五:地景或海景保育及遊憩

類型六:自然生態系統的永續利用(即資源管理保護區)

(2)遊憩壓力:遊客對據點造成壓力的程度。

(3)使用強度:使用強度的大小表示資源過度使用的程度

(4)社會衝擊:這個指標是重要的,因為觀光發展對社會及文化的作用未包括 在觀光管理程序中,永續觀光的概念光將不完整。過去用尖峰時期遊客與當地居民 的比例作為衡量潛在影響的指標(藉由遊客人數除以據點人口得到),衡量一段時間

(例如觀光旺季)對觀光地區的影響,遊客在觀光地區的天數是最適合的指標。

(5)發展控制:指標排成 1-5 的等級,1 表示沒有發展控制,較高的等級表 示相當程度的增加及有效力。

(6)廢棄物處理:廢棄物處理的關鍵指標是污水處理的百分比。由污水處理的 總量除以據點產生的總量計算。

(7)規劃程序:指標排成 1-5 的等級,1 表示沒有正式的規劃程序指導觀光 發展及活動,較高的等級表示這樣程序的使用及效力增加。這是基於大多數遊客使 用的資源被其他部門所管理的假設。

(8)生態系統:指標是已知處於危險中的物種的數量(分為三個層次:快要絕 種的、容易受到傷害的及受到威脅的)。數量的變化表示物種已經絕種、被保護或被 強調。

(9)消費者滿意度:這個指標透過問調查及抽樣得到,藉由問遊客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衡量觀光體驗的品質,以此反應出觀光地區正在改變的狀態及遊客正在 改變的期待。透過下列問題:〝在你這次的造訪,何者最能描述你的體驗〞(1 是不 滿意,10 是非常好)。附帶的問題可能是:〝你會推薦這個旅遊景點給你的朋友 嗎?〞,在做這份問卷時,管理者可能也希望問一個沒有限制答案的問題詢問為什麼 選擇一個特定的評價。

(10)居民滿意度:透過問卷對觀光地區或鄰近的居民提出兩個問題:第一:〝你 對社區中的觀光業有什麼意見(1 是不滿意,10 是很好)〞,附帶問題是:〝所有事 情皆公平時,你願意看見:(a)更多觀光?(b)一樣程度的觀光?(c)較少觀光?〞

(11)觀光對地方經濟之貢獻:這個指標的目的是衡量當地經濟對觀光的依賴 程度。

表 6 WTO(1996)所提出之永續觀光核心指標(core indicators)

指標 特別量度 指標類別

1.據點保護

依據 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的據點保護類別

生態

2.遊憩壓力 遊憩據點之遊客數(每年之尖峰月) 生態

3.使用強度 尖峰時期之使用強度(人/公頃) 生態

4.社會衝擊 遊客與居民比例(尖峰期) 社會

5.發展控制 據點發展及使用密度之環境檢討與控制 規劃

6.廢棄物處理 據點廢棄物處理所佔之比例 生態

7.規劃程序 觀光地區之區域計畫(含觀光組織元素) 規劃

8.生態系統 危機點稀有及瀕臨滅絕生物種類與數量 生態

9.消費者滿意度 遊客滿意度程度(問卷調查) 經濟

10.居民滿意度 居民滿意程度(問卷調查) 社會

11.觀 光 對 地 方 經 濟 之貢獻

觀光佔總體經濟活動生產比值 經濟

綜合指數

A.承載力 影響據點支持不同層次觀光活動的能力之主要因子的複合性 早期預警度量

B.據點壓力 據點環境影響程度的複合性度量(因觀光及相關活動而引起的 累積的自然的或文化的影響)

C.吸引力 其他使觀光具有吸引力而且會隨時間改變的據點環境因子的 定性度量

資料來源:WTO (1996),Stuart(1997)引自(劉虹彤,2005)。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40-4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