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與動機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參與動機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分為四部份,首先探討動機的意義及種類,其次探討參與動機的相關 理論,最後整理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一、動機的意義

動機是指引起個體活動,讓活動持續進行,使該活動持續朝向目標進行的 一種內在歷程(張春興,1996),因此當我們在探討某些行為的發生歷程或原 因時,動機會被我們優先提出。林慧亭、林明宗、邱翼松(2006)認為動機涵 蓋了動念的原因、狀態及行為、情緒反應等多項因素,人們不能直接觀察到動 機的存在,必須由個體所表現出的行為推測得知,因此我們可以藉由觀察個體 在從事某項工作時所發生的行為及情緒反應得知,個體在從事這項工作的動機 高或低。Taylor(2011)指出所有人皆希望基本需求被滿足,需求被當作獲得 滿足、快樂和生存的一股作用力,當需求獲得滿足動機就高。許多研究者都曾 針對「動機」提出了相關的定義,表2–2是國內外研究者針對動機所下的定義,

彙整如下:

表 2- 2

動機定義彙整表

年代 研究者 動機定義

1954 Drucker 動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種「發動並朝向目標 的持續性歷程」。

1977 Sage 動機可以被定義為一個人努力的方向和強度。

1993 Loudon and Bitta 動機是一種促使人們採取某種行為,以滿足某種需 求的力量。

1998 Kotler 動機是一種刺激,可以引起個體採取行動以滿足個 體需求的力量。

(續下頁)

19

年代 研究者 動機定義

1983 溫世頌 動機是一種引發個體行為的內在狀態,是個體感覺需求 並促使個體朝向目標行動,是獲得滿足的重要因素。

1987 王克先 動機是有機體的一種生理或心理的內在需求或驅力,當 需求產生時,有機體會與環境中有關的目標或刺激發生 有效活動,使需求獲得滿足並達成目標。

1994 盧俊宏 動機是個體的一種內在原動力,會引起個體活動並維持 此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歷程,這種原動力能量 若沒了,活動就停止。

1996 張春興 引起個體活動,讓活動持續進行,使該活動持續朝向目 標進行的一種內在歷程

1996 馬啟偉、張力為 動機是維持、增加或制止、減弱某一活動的力量。

1996 時蓉華 動機是推動個體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內部動力。

2004 陳春蓮 動機是指人類行為的背後目的,這些目的是為滿足某種 需求,或為抒解某種焦慮及緊張,為達到心中目的,個 體會選擇進行、從事某些活動。

2006 林慧亭、林明宗 邱翼松

動機涵蓋了動念的原因、狀態及行為、情緒反應等多項 因素,可以說動機是趨使個體從事活動行為的原動力。

2010 趙鋅國 動機是因刺激與需求等因素的作用,而產生因應的行 為,個體因想要滿足的需求,所產生行動的原動力。

資料來源:修改自趙鋅國(2010)。臺北縣國小樂樂棒球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 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頁19),輔仁大學,新北市。

綜觀上述相關研究,研究者認為動機是個體在受到內在需求或外在刺激因 素的影響後,在實際行為前的一種心理歷程的結果,是驅使個體行動的一種原 動力,因此本研究界定國小學童參與樂樂棒球的動機係指,國小學童受到內在 需求與外在刺激交互作用影響下的一種心理歷程,此歷程將驅使及激勵國小學 童參與樂樂棒球的意願。

二、動機的種類

人類的行為複雜且多變,而行為由動機而引發,盧俊宏(1994)、陳皆榮

20

(1996)等人在研究動機時,大致將動機分成生理的取向及心理的取向兩類,

生理的取向的動機主要是在研究以生理作用為基礎的動機;心裡的取向的動機 主要在研究以心理作用或學習得來的動機,分述如下:

(一)生理性動機

生理動機就是所謂的原始性動機或生物性動機,是將生理變化當作基礎 的一種動機,如果不能滿足生命就會受到威脅。生理性動機是因個體組織缺 乏某種物質所引起,這些物質包含飢餓、渴、性、母姓等驅力(黃玉青,

2010)。

(二)心理性動機

心理性動機是指不以生理變化為基礎的動機,包含了兩個層次,第一個 層次是好奇、探索與操作三種較為原始的驅力,與個人有關;另一個層次是 經由學習所獲得的,包含成就動機與合作動機等,主要與他人有關,具有社 會意義(林新枝,2011)。

Deci 和 Ryan 將參 與 運動 的 行為 分為 三 種不同 動 機型 態 ( 引 自廖文 偉 , 2008):

(一)內在動機

在沒有任何酬勞下,仍對運動表現出興趣、樂趣和滿意,個體是在追求 運動帶來的滿足與愉悅。

(二)外在動機

外在動機是指個體不是因自我決定而產生的行為,個體維持運動參與的 動機主要是因為外力的影響,獲得實質的報酬便是一項外在動機。

(三)無動機

當個體勝任運動的能力消失,且沒有好的理由促使個體持續參與運動,

既為無動機,不受內在及外在的影響。

三、參與動機的相關理論

關於參與動機的研究,一直是運動心理學非常感興趣的課題,一個運動員

21

要進步必須維持強烈的參與動機。Scanlan和Simons(1992)提出在運動過程中 會產生喜歡、好玩、愉悅的正面情感反應,而這些正面的情感反應會提升個體 參與運動的動機。盧俊宏(1994)認為一般人參與運動,除了可以得到身體健 康、適應力強等運動所附帶的功能以及價值之外,還可以讓運動參與者心理需 求得到滿足,所以個體對於運動的參與動機是受到內在與外在動機交互作用的 影響,有人因內在成就需求而產生參與動機,有人則受外在誘因的驅使而產生 參與動機,以下是不同研究者提出參與動機的相關理論。

(一)能力動機論

Harter(1978)認為是個體傾向在能力較強的領域,努力表現自己的 所長同時在參與的過程中增進技能,表現成功會帶來自我效能和正面的肯 定,使得個體參與動機增強。因此個體參與運動的動機與個體能力的好壞 有關,個體對運動有較佳的能力及掌控力時,會積極的參與該項運動,反 之若個體對該項運動較無能力或掌控力時,便會選擇不參與該項運動,或 是參加該項運動後容易中途退出(王志賢,2008)。

(二)成就目標取向理論

Nicholls認為,成就目標會與個人的能力知覺交互作用,在獲取成就的情 境中,個體成就行為的目標主要在發揮自己能力高的一面,避免出現自己能 力較弱的方面。成就目標取向理論可分為兩種(趙鋅國,2010):

1.工作取向:屬於自我比較,發現自己能力提高便覺得自己成功。

2.自我取向:屬與與他人比較,表現超越他人,便覺得自己成功。

(三)期望價值理論

Eccles 等人認為一個人會不會做什麼事,主要是受到成功期望和主觀工 作價值的影響(林章榜,2006):

1. 成功期望:是指個體會依據過去成功的經驗,判斷從事某工作成功的可 能性或可以做得多好的知覺。

2. 工作價值:是指一件工作對個體的幫助或重要性,當個體評估從事活動 所得到的報酬較高或造成的負面影響越小,就比較會去參與活動。同樣

22

23

24

25

26

27

28

洪輝宗(2004)、張伯謙(2005)、陳民修、張少熙 (2007)、陳建宏

(2008)、鄧瑞芳(2008)、廖文偉 (2009),林新枝(2011)、黃玉青

(2010)、謝文隆(2010)、趙鋅國(2010)等人發現性別有顯著差異,且

29

參與動機並無顯著差異。

四、就參與社團時間而言

洪齡襄(2010)、黃玉青(2010)、趙鋅國(2010)等人發現參加社團 時間長短與參與動機有顯著差異;洪輝宗(2004)、陳進祥(2009)、陳建 宏(2008),林新枝(2011)等人發現無顯著差異。

五、就額外運動時間而言

張伯謙(2005)發現有額外運動時間在參與動機上達顯著差異,有運動 優於無運動。林新枝(2011)的研究顯示在「學習興趣」及「成就需求」上 達顯著差異,與「整體參與動機」並無顯著差異。

上述國內研究者有關參與動機之研究結果顯示,多數研究發現不同背景變 項與參與動機有顯著差異,有些研究則發現不同背景變項與參與動機無顯著差 異,探究其原因可能是時空背景的不同、研究範圍的差異、研究對象的選擇與 研究方法的決定等因素有關,因此,本研究認為不同的學童背景變項,可能會 對學童參與動機有不同影響,值得繼續進行深入研究。

表 2-4

參與動機相關研究量表之因素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參與動機因素構面

張榮勳 1998 身體發展、健康、成績、友誼、建議鼓勵、避免刺激 知性追求

洪輝宗 2004 健康適能、心理需求、避免刺激、社會需求 成就需求、知識需求

李旭旻 2004 獎賞稱讚、訓練情境、滿足需求、人際關係、成就感 張伯謙 2005 運動發展、成功/成就、挑戰/競爭、精力釋放

環境影響、活動友誼

廖燕燕 2006 團隊訓練、成就需求、運動發展、運動樂趣 競爭挑戰、環境影響

陳民修、張少熙 2007 成就動機、健康適能、同儕情誼、環境動機

(續下頁)

30

研究者 年代 參與動機因素構面

王志賢 2008 運動發展、成就需求、運動樂趣、環境影響、人際關係 白貽修 2008 健康適能、人際友誼、訓練情境、獎賞鼓勵、成就感 陳建宏 2008 競爭表現、環境影響、運動樂趣、獎勵稱讚

鄧瑞芳 2008 運動發展、運動樂趣、教練領導、友誼獲得 環境影響、滿足需求重要他人

陳淑芬、章宏智 2009 運度發展、自我挑戰、成就需求、運動樂趣 陳進祥 2009 技術需求、健康需求、成就需求、刺激避免 廖文偉 2009 團隊訓練、成就需求、運動發展、運動樂趣

競爭挑戰、環境影響

林雅卿 2010 樂趣與成就,自我挑戰、休閒放鬆、人際關係

洪齡襄 2010 健康適能、自我成就、心理需求、社會需求、技能需求 黃玉青 2010 社會需求、健康適能、成就需求

謝文隆 2010 健康需求、成就需求、社會需求、心理需求、技術需求 林新枝 2010 學習興趣、心理需求、成就需求、社會需求

謝文隆 2010 健康需求、成就需求、社會需求、心理需求、技術需求 林新枝 2010 學習興趣、心理需求、成就需求、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