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Copied!
1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程鈺雄 博士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與學習 滿意度之研究

研 究 生: 廖建勳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O二 年 八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與學習 滿意度之研究

研 究 生: 廖建勳 撰 指導教授: 程鈺雄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O二 年 八 月

(4)
(5)
(6)

謝誌

本研究能夠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程鈺雄博士在論文撰 寫期間對我細心指導與鼓勵,嚴謹的態度、平易近人的學者風範,是 我學習的最佳典範。感謝陳玉枝博士、戰寶華博士及鄭燿男博士等三 位教授在百忙之中撥冗審閱本論文,而他們從論文計劃的修訂、論文 的完成到口試期間都給予明確的方向及寶貴的意見,有他們鉅細靡遺 的指正,使得本論文更加的嚴謹、完備、周詳。

其次,要感謝在讀研究所過程中一路提點及鞭策的學校同事,其 中石明銘華主任不時關心進度並提供自身經驗與資料,讓我的論文寫 作順利進行,而詹益欣老師在問卷統計分析上的指導,更是給予了莫 大的幫助,讓我的學業與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在此也表達衷心的謝 意。

感謝我的老婆雅惠,在我進修期間給予的支持與鼓勵,讓我在學 習路上無後顧之憂,是我能全心全力完成學業的最大動力。

最後,我要將此論文獻給父母、家人及所有曾經幫助我與關心我 的人,謝謝你們!

廖建勳 謹誌

中華民國一O二年八月

(7)

i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與學習 滿意度之研究

作者:廖建勳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

摘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瞭解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與 學習滿意度之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的社團學童在參與動機及學習 滿意度上之差異。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2012樂樂棒球 錦標賽參賽學校之社團學童共計559位,所得問卷以SPSS 18.0 for Windows統計軟體,以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雪費法事後比較、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做資料處理,經 分析與討論後得到如下結論:

1.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現況屬中上程度。

2.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學習滿意度現況屬高度滿意。

3. 不同「性別」、「父母支持」、「課後額外運動」的社團學童在

「整體參與動機」上均達顯著差異。

4. 不同「性別」、「父母支持」、「課後額外運動」的社團學童在

「整體學習滿意度」上均達顯著差異。

5. 國民小學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間屬中度正 相關。

關鍵詞:樂樂棒球、參與動機、學習滿意度

(8)

ii

A Study of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Teeball Club Students

Liao, Chien-Hsu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elementary school club students’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s and learning club of Teeball . Other than that, how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those students influenced their perceptions of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s with learning satisfaction. The method was adopted in this study applied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The samples was included 559 club students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é method,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was indicated that:

1.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ub students’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s in elementary schools was all above average.

2.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lub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 was highly satisfied.

3. Club students of different sexes, parent support, and after-school spor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s.

4. Club students of different sexes, parent support, and after-school spor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satisfaction.

5. Between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were a moderate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the club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Keywords: Tee-ball, Participating Motivations, Learning Satisfaction

(9)

iii

目次

摘要 ... i

Abstract... ii

目次 ... iii

表次 ... v

圖次 ...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樂樂棒球運動發展與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參與動機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18

第三節 學習滿意度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31

第四節 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 4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8

第三節 研究假設... 49

第四節 研究對象... 4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52

第六節 資料處理... 6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65

第一節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之現況... 65

第二節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學習滿意度之現況... 66

第三節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之差異比較... 68

第四節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比較... 76

第五節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 85

第六節 主要研究發現... 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0

第一節 結論... 90

第二節 建議... 92

參考文獻 ... 95

中文文獻... 95

英文文獻... 102

(10)

iv

附錄 ... 104

學者專家教師效度分析表... 104

專家效度問卷... 106

預試問卷... 112

正式問卷... 115

(11)

v

表次

表 2- 1 樂樂棒球發展歷史沿革表 ... 13

表 2- 2 動機定義彙整表 ... 18

表 2- 3 參與動機研究之結果摘要表 ... 22

表 2- 4 參與動機相關研究量表之因素摘要表 ... 29

表 2- 5 學習滿意度之定義彙整表 ... 32

表 2- 6 學習滿意度研究之結果摘要表 ... 36

表 2- 7 學習滿意度相關研究量表之因素摘要表 ... 41

表 3- 1 預試問卷抽樣摘要表 ... 50

表 3- 2 正式問卷抽樣摘要表 ... 51

表 3- 3 有效樣本背景變項基本資料分析統計表 ... 52

表 3- 4 問卷審查專家學者名單 ... 53

表 3- 5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55

表 3- 6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學習滿意度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 ... 56

表 3- 7 樂樂棒球社團參與動機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 57

表 3- 8 樂樂棒球社團學習滿意度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 ... 59

表 3- 9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量表之因素命名表 ... 60

表 3- 10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學童滿意度量表之因素命名表 ... 61

表 3- 11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量表之信度檢定表 ... 62

表 3- 12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習滿意度量表之信度檢定表 ... 63

表 4- 1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之得分情形摘要表 ... 65

表 4- 2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之成對差異情形摘要表 ... 66

表 4- 3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 67

表 4- 4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學習滿意度之成對差異情形摘要表 ... 67

表 4- 5 不同性別的學童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 68

表 4- 6 不同年級的學童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 70

表 4- 7 不同家長支持態度的學童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 71

表 4- 8 不同加入社團時間的學童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 73

表 4- 9 不同課後額外運動的學童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 74

表 4- 10 背景變項在參與動機各因素構面差異情形摘要 ... 76

表 4- 11 不同性別的學童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 77

表 4- 12 不同年級的學童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 79

表 4- 13 不同父母支持的學童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 80

表 4- 14 不同加入社團時間的學童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 82

表 4- 15 不同課後額外運動的學童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 83

(12)

vi

表 4- 16 背景變項在學習滿意度各因素構面差異情形摘要 ... 85 表 4- 17 樂樂棒球選手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矩陣 ... 86

(13)

vii

圖次

圖 2- 1 樂樂棒球球具 ... 9

圖 2- 2 樂樂棒球比賽場地圖 ... 10

圖 3- 1 研究架構圖 ... 46

圖 3- 2 研究流程圖 ... 48

(14)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瞭解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現況,透過不 同背景變項分析比較其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差異,並探討參與動機與學習 滿意度之相關情形。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 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究假設;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六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樂樂棒球是一種深受國小學童喜愛的運動,是由一群熱愛棒球的人士為了 在國小推動棒球而發起的,所以樂樂棒球是從棒球演變而來的。

棒球是我國的國球,而棒球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流傳最多的是由英國盛 行的板球演變而來,而由艾伯勒‧達伯狄(Abner Doubleday)於西元 1839 正式命名為棒球(林守志,2009)。由於棒球在美國成形與發展,其規則深受 美國文化的影響,富有自由、平等的精神,因此深受到國人喜愛。而台灣的棒 球運動發展最早可回溯到日治時代,由日本引進,二次大戰後台灣棒球非常流 行,「呷飽看野球」─吃飽後看棒球─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份(王郁傑,

2009)。西元1968謝國城先生邀請獲得世界少棒錦標賽的日本和歌山少棒隊來 台訪問,被來自台東的紅葉少棒隊以七比零擊敗,使得台灣各地掀起一股紅葉 旋風,隔年嘉義縣的金龍少棒隊不但獲得遠東地區代表權,並於威廉波特世界 少棒錦標賽中奪得冠軍,至此打開台灣三級棒球的蓬勃發展,1974年少棒、青 少棒、青棒三級棒球首度同時出征美國,並且同時獲得冠軍,「三冠王」這個 名詞成為國人引以為傲的代名詞,從1974到1997這23年間,台灣分別於1974、

1977、1978、1988、1990及1997獲得六次「三冠王」的紀錄,為台灣的棒球提 供許多優秀的人才。

台灣成棒在國際間的比賽成績也相當優異,在多項世界性的比賽中屢獲佳

(15)

2

績,甚至在四年舉辦一次的世界最高運動殿堂奧運會中獲獎,1984年洛杉磯奧 運時獲得銅牌、1992年巴塞隆納得到銀牌,在屢獲佳績下使得棒球在台灣更加 的興盛,兄弟飯店董事長洪騰勝先生藉著這股氣勢,與當時的企業合作將棒球 職業化,西元1990年職棒剛成立時有四支職業棒球隊伍,至此台灣的棒球運動 達到最高峰(王郁傑,2009)。後來職棒受到簽賭案的影響,使得棒球發展受 受挫,但在王建民、郭泓志、陳金鋒等多位旅美球員的帶領下,將球迷的熱誠 再度點燃,也為國內棒球的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

然而學校因場地與校園規劃及經費等問題,大多數學校均禁止學生在校園 打棒球,因此推廣棒球有其困難,為永續發展棒球運動,中華民國棒球協會研 究發展組,將國外盛行已久的Tee Ball引進台灣,並利用職棒球員訓練近身反應 和室內打擊時所用的泡棉軟球取代棒球,在台北市建安國小進行為期 2年的實 驗,訂定球場範圍與相關規則,教育部於2001年開始推廣並將其正式命名為樂 樂棒球(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2006),藉由辦理相關研習,讓一群喜愛棒 球的教師,將樂樂棒球推廣至校園,由於樂樂棒球簡單易懂,以及安全有趣富 有啟發性,因此受到國小學童喜愛,在高年級的體育課,樂樂棒球已經漸漸取 代躲避球成為最主要的運動項目。教育部為了提倡校園運動風氣,培養學童規 律的運動習慣,以及良好的體適能、團隊精神和凝聚力,於西元2009推動「國 中小學童普及化運動」,依據學童身心發展選擇推廣項目,國小一至四年級是

「健身操」、國小五至六年級是「樂樂棒球」、國中七至九年級是「大隊接 力」,目的是養成學童良好的運動習慣,因此樂樂棒球社團也在這種情況下紛 紛成立,藉由練習以及比賽,讓更多的學童能夠參與樂樂棒球,從運動中享受 樂趣,進而培養正確的棒球知識與技能,為二十一世紀的棒球紮根,此為研究 動機之一。

行政院於2002年五月推動「挑戰2008年:國家發展重點計劃」,希望透過

「一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養成學童的終生運動技能及運動習慣,進而達成 增進全民健康的重要目標,而一個社團的成功與否,除了指導者之外,學童的 參與動機是另一項重大因素,因此如何觸發學童的學習的動機是一件值得探討 的事。張春興(1996)指出動機是引起個體朝向某一目標活動,並讓活動持續

(16)

3

下去的內在歷程,因此瞭解並培養學童的學習動機,是教師教學上的一個重要 課題,學童參與社團活動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或是為了同儕而參加,亦或是 為了滿足父母親的虛榮心,究竟是何種動機促使學童願意參與社團的學習,值 得深入探討,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在學童擁有參與動機後,能否長久的維持運動習慣則成了另一個須探究的 主題,影響維持運動習慣的因素眾多,林貴福(1993)指出國小階段的學童對 體育活動的喜好程度會影響一個人運動習慣的建立,因此讓學童對體育活動的 學習感到滿意,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洪齡襄(2010)認為學習滿意度是指學 習者對於整體學習情境感覺的反應程度,因此學習者對整個學習活動的喜愛程 度會影響這種感覺的反應程度,也因此師資結構、課程設計、場地設備等會影 響學童學習反應的議題都值得繼續深入探究。陳資文(2010)提出學校應該規 劃符合學童學習的課程,才能提高學童的學習滿意度,增進學童的學習效益,

讓學童喜歡運動,進而持續運動,所以提高學童學習的滿意度,會讓學童養成 運動的習慣,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一、 研究目的

(一)瞭解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之現況與差異情形。

(二)瞭解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學習滿意度之現況與差異情形。

(三)探討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情形。

二、 待答問題

基於以上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之現況為何?

(二)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學習滿意度之現況為何?

(三)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學習滿意度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是否有相關?

(17)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樂樂棒球

「樂樂棒球」源自美國,世界各國俗稱「Tee Ball」,在台灣樂樂棒球又稱 為「Happy Ball」(中華民國樂樂安全棒球推廣協會,2008)。本研究之樂樂棒 球係指1996年由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根據棒壘比賽的規則進行修改、研發 與實驗,發展出適合全家大小,又兼具安全有趣之樂樂棒球。

二、參與動機

「動機」可界定為引起個體活動,讓此活動維持下去,並讓此活動朝向某 一特地目標進行的內在歷程(張春興,1996),因此,參與動機可界定為引發 個體自發性參與活動的原因。本研究之樂樂棒球社團參與動機為學童在「國小 國小樂樂棒球社團學童參與動機問卷」上填答得分情形,得分愈高表示參與動 機愈高,反之,則動機愈低。

三、學習滿意度

「學習滿意度」是指學童於樂樂棒球社團當中學習過程,內心整體的感受,

而這種感受是來自樂樂棒球的學習環境,實際獲得的學習內涵與其預期應獲得 的價值差距。洪齡襄(2010)認為「學習滿意度」是學習者對於整體學習情境 感覺的反應程度,學童喜歡該學習活動,在該活動中學童的期望或需求容易達 成,學習的滿意度較高。本研究所指之學習滿意度為學童在「國小樂樂棒球社 團學童學習滿意度問卷」上填答得分情形,得分愈高表示學習滿意度愈高,反 之,則滿意度愈低。

四、社團

學童「社團」為學校有計畫的教學活動,運作的方式是以活動式、經由實 際運作並有一定的學習成效的活動課程。本研究之社團是指參與 101學年度樂 樂棒球錦標賽參賽學校之樂樂棒球社團,藉由實際操作達到熟練的目的,並在

(18)

5

活動過程中學習團隊的合作及享受棒球的樂趣。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參加有你真好盃樂樂棒球錦標賽之參賽學校為研究範圍,以國小 五、六年級參與樂樂棒球社團之男女學童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限制

礙於時間、人力、物力等因素考量,僅以參加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所舉 辦之101年度有你真好盃樂樂棒球錦標賽參賽學校之社團五、六年級學童做為研 究對象,故研究結果無法推論到不同協會所舉辦比賽之學校學童及性質不同之 運動社團,此為本研究限制。

(19)

6

(20)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討論與本研究有關之文獻,做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與根據。內容共分 為四節,第一節為樂樂棒球運動發展與相關研究;第二節為參與動機之理論與 相關研究;第三節為學習滿意度之理論與相關研究;第四節為參與動機與學習 滿意度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樂樂棒球運動發展與相關研究

本節分為五部份,分別為樂樂棒球的起源、樂樂棒球的規則、樂樂棒球的 運動特性、樂樂棒球的推展及樂樂棒球之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一、樂樂棒球起源

樂樂棒球是從盛行於美國的Tee Ball演變而來的,約於1940到1950年代,由 一位名叫Dayton Hobbs 的小學老師所發明。他將棒球規則與器材加以改良,並 應用於兒童棒球的教學上,以此推展兒童棒球,此為Tee Ball的最早雛型。1970 年代Dayton Hobbs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Tee Ball註冊商標,此為Tee Ball正式名 稱之最早起源(賴名彥,2006)。

TeeBall最早出現於1996年在臺北中正紀念堂所舉行的「美國大聯盟聯歡園 遊會」(賴名彥,2006)。由於美國職棒大聯盟的引進使得TeeBall在台灣漸漸 盛行,加上棒球運動需要較大的場地及器材昂貴等問題,在學校推廣困難,而 教育部也認知到運動的發展應該從基層開始做起,因此委託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成立研究發展小組,在臺北市建安國小進行為期兩年的實驗課程,完善規則與 球具改良等,並於2001年正式命名為「樂樂棒球」(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

2006)。

由於樂樂棒球深受小朋友喜愛,因此教育部也積極推動樂樂棒球這項運動,

推廣計畫分為三階段,其規畫內容如下(洪嘉文,2002):

(21)

8

(一)規劃期─1999年11月至12月

1. 召開籌備會議,擬定規則與器材,確定名稱。

2. 建立實驗班,藉由實驗對樂樂棒球進行測試與改良。

(二)推廣期─2000年1月至5月

1. 召開各縣市種子教師研習會之規畫事宜,研討研習課程、教學手冊與 錄影帶製作。

2. 召開樂樂棒球推廣說明會。

3. 各縣市遴選2位教師代表參加全國種子教師研習會。

4. 由各縣市自行舉辦研習會與體育教學觀摩活動。

(三)普及期─2000年6月開始

1. 開始在國小實施樂樂棒球體育教學,奠定棒球運動之紮根工作。

2. 預定在2001年開始舉辦樂樂棒球觀摩活動。

3. 樂樂棒球至此開始正式推廣,普及全國各縣市。

二、樂樂棒球規則

樂樂棒球是國小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其規則是由棒壘球改良衍生而來,

大方向不變,在安全性的考量下將規則做適度的修改。茲將樂樂棒球與棒壘球 規則在場地設備、打擊與跑壘、守備與出局等三方面不同之處略述如下:

(一)場地與設備

1. 場地較小外野距離僅40公尺(見圖2-2)。

2. 為避免進攻球員與守備球員碰撞,壘包為拼接式的雙色壘包,防守方 踩白色壘包,進攻方踩有色壘包。

3. 為了比賽時的安全,球棒、比賽球、本壘板、壘包均為特定的泡棉及 橡膠製成(見圖2-1)。

4. 本壘放置一座T型擊球座,採定點打擊供進攻方擊球(見圖2-1)。

(二)打擊與跑壘

1. 擊球進場未超過5公尺判定為界外球(見圖2-2)。

(22)

9

2. 高飛球接殺後,跑壘者不得向前跑壘。

3. 需強力揮棒,不得犧牲輕觸,違者判出局。

4. 為了安全起見跑壘時不可滑壘,滑壘判出局。

5. 隊友擊中前,壘上跑者不得先行離壘,違者判出局。

6. 跑壘者超過5 公尺的折返線視同往下一個壘包跑壘(見圖2-2)。

(三)守備與出局

1. 有投手但不投球,僅擔任守備的工作

2. 守備球員不戴手套,徒手接球,捕手不戴護具。

3. 守備員將球傳出場外,所有跑壘員保送一個壘。

圖 2- 1

樂樂棒球球具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2012年7月3日,取自 http://chbaweb.myweb.hinet.net/indexold.html

(23)

10

圖 2- 2

樂樂棒球比賽場地圖

資料來源:樂樂棒球比賽器材規格,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2012年7月3日,

取自:http://blog.pixnet.net/chba/post/3597087

三、樂樂棒球運動的特性

樂樂棒球具有安全性高與器材簡易、場地人數不受限、玩法多樣、性別年 齡不限及滿足感高等特性(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2006),茲分述如下:

(一)安全性高與器材簡易

器材皆由安全材質所製成,球為泡棉材質,球棒外部則用泡棉包覆

(如圖2-1),打擊座和壘包亦是用安全塑膠製成,比一般棒球比賽用的球 及球棒,都來得安全,而樂樂棒球無須手套,以徒手接球即可,相當方便,

(24)

11

在練習及比賽時,不易造成學童運動傷害及破壞校園的場地設施。

(二)埸地人數不受限

樂樂棒球不論在室內、室外、草地或是硬地都適合進行此項活動,不 受埸地的限制,亦可依參與的人數,隨時調整場地大小,或依場地大小調 整比賽人數以利比賽或教學,是一項具有彈性的運動。

(三)玩法多樣

樂樂棒球正式比賽時上場的人數為9人,規則可依照參與比賽的人數調 整,可改為「雙壘包制」或「三壘包制」的賽制。且可以視場地的大小、

人數的多寡及年齡的差異,在規則上做適當的變化。

(四)性別年齡不限

樂樂棒球不只適合國小男女學童,也適合各年齡層的學童,成年人也 可參與,是一項適合全家大小的運動,可促進良好的親子關係(賴名彥,

2006)。

(五)高度滿足感

樂樂棒球採用打擊座定點打擊,不易揮空棒,人人都可以享受揮棒擊 球的樂趣,學童可以在遊戲的過程中享受當主角的滿足感。

由上述樂樂棒球的規則與特性可知,樂樂棒球是一種適合所有人玩的的群 體遊戲,可以讓參與者在歡笑中,感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可藉此了解棒球 的基本規則及技能,同時,藉由運動的過程,讓參與者養成運動習慣,增強體 能,奠定將來身心發育及群體生活的基礎。因此,樂樂棒球是非常值得且非常 適合在小學推廣的運動。

四、樂樂棒球的發展

樂樂棒球對於推廣棒球運動有著很大的推動力,在國內外已有許多推廣案 例,茲將國內外發展現況說明如下:

(一)國外部分

1. 美國自1970年之後,官方性與地方性聯盟相繼成立,隊伍組成方式以家

(25)

12

庭、學校或社區為主。每年舉辦挑戰賽與巡迴賽,其優勝隊伍可到海外 與他國交流,有如小朋友的大聯盟(賴名彥,2006)。

2. 澳洲於1978 年成立「Tee Ball 西澳協會」,正式推廣Tee Ball運動。

「Tee Ball 西澳協會」比照美國大聯盟建立選手資料庫,所有人均可上 網自行查詢選手名字、球隊介紹、比賽結果與各項成績等(賴名彥,

2006)。

3. 日本於1993年成立「日本Tee Ball 協會」,在協會大力提倡之下,發展 規模類似美澳。比賽組別除了兒童組外,還另外增設了教師組、家庭婦 女組,中老年組,參與人口之年齡層相當廣泛(賴名彥,2006)。

4.韓國於1998年成立「韓國Tee Ball協會」簡稱KTA,主要是在學校體育中 推動,2008年正式列為國中小課程,和日本一樣除了學童組以外還推動 婦女及身心障礙人士參與Tee Ball。

(二)國內部分

目前國內有三個發展協會在推動樂樂棒球這項運動,分別是「中華民 國樂樂棒球協會」、「台灣樂樂棒球運動協會」及「中華民國樂樂安全棒 球協會」,每個協會都各具特色,都以發展樂樂棒球為目的(蔡武憲,

2008)。其中「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最早成立,所辦比賽較多且與教 育部合作承辦各縣市的樂樂棒球比賽,各縣市比賽獲得第一名的學校可以 報名參加全國賽,最近幾年除了舉辦五、六年級以及女子組比賽外,更增 加了融合組及由唐氏症兒童組成的唐唐組比賽,積極推動樂樂棒球。除此 之外各協會每年還會舉辦夏令營、冬令營及假日營等多項活動,希望樂樂 棒球這項活動能普及到各個階層。本研究所取樣之學校為參加「中華民國 樂樂棒球協會」於2012年所舉辦之有你真好盃樂樂棒球錦標賽參賽學校。

茲將該協會重要行事列於表2-1:

(26)

13

表 2- 1

樂樂棒球發展歷史沿革表

年代 事 件 紀 錄 地 點 備 註

1996 中華棒協研發小組研擬草案 中華棒球協會 陳盛沺先生 1997 .設立實驗班.制定特殊規則 建安國小 莊洋文先生 1998 .第一屆樂樂棒球冬令營 建安國小 莊洋文先生 1999 .第一場校際比賽 建安國小 建安 VS 國北實小 2000 .第一個專題報導 --國語日報 台北市 主編王秀蘭 2000 .第一屆HIDO盃錦標賽 建安國小 9隊參加 2001 .第一屆兄弟象曾紀恩盃錦標賽 中正紀念堂 15隊參加 2002 .第二屆兄弟象曾紀恩盃錦標賽 台北體育場 30隊參加 2002 .第一屆台北市國小錦標賽 北市各國小 110所學校 2003 .第一個地方委員會成立 台北市 大安區 2003 .第一場外國人推廣講習會 台北歐洲學校 3~8年級 2003 .第三屆兄弟象曾紀恩盃錦標賽 天母運動公園 36隊參加 2003 .第一個全國協會成立 台北市 莊洋哲先生 2003 .教育部全省 6縣市推廣專案 6大縣市 專案小組 2004 .教育部全省 18縣市推廣專案 18縣市 專案小組 2004 .第四屆兄弟象曾紀恩盃錦標賽 北市榮星花園 27隊 2004 .2004年HIDO盃國慶樂樂棒球賽 天母運動公園 50隊 2004 .公共電視拍攝各地活動專輯 全省14縣市 22所學校 2004 .第一屆全國小學總決賽 台北市體育場 24隊參賽 2005 .第一屆全國裁判講習會 新莊棒球場 104人 2005 .第五屆兄弟象曾紀恩盃錦標賽 北市迎風公園 57隊 2005 .第二屆全國小學總決賽 台中市體育場 24隊

(續下頁)

(27)

14

年代 事 件 紀 錄 地 點 備 註

2005 .94年總統盃全國錦標賽 雲林科技大學 48隊 2005 .2005年HIDO盃台北市選拔賽 迎風運動公園 39隊 2005 .第二屆全國裁判講習會 高雄中正國小 101人 2006 .第三屆全國小學總決賽 天母運動公園 72隊 2006 .第三屆全國裁判講習會 彰化縣體育場 117人 2007 .第七屆兄弟象曾紀恩盃錦標賽 北市迎風公園 42隊 2007 .第四屆全國樂樂棒球總決賽 彰化縣體育場 101隊+成人組 2007 .第四屆全國裁判講習會 嘉義縣棒球場 257人 2007 .第八屆HIDO盃錦標賽 北市迎風公園 49隊 2008 .第五屆全國樂樂棒球總決賽 稻江管理學院 96隊 2008 .2008年喇叭盃樂樂棒球錦標賽 北市迎風球場 49隊 2009 .第六屆全國樂樂棒球總決賽 北大三峽校園 106隊 2009 .第一屆全國教練講習會 師大體育館 168人 2009 .第一屆白花油盃邀請賽 北市迎風公園 45隊+特3隊 2009 .第九屆兄弟象曾紀恩盃錦標賽 北市迎風公園 88隊 2010 .第六屆全國裁判講習會 桃園縣 53人 2010 .98學年度教育部全國錦標賽 臺中朝馬球場 46隊 2010 .第七屆全國樂樂棒球總決賽 桃園青埔棒球場 72隊 2010 .第二屆白花油盃邀請賽 北市迎風公園 68隊+特9隊 2011 .第七屆全國裁判講習會 國北教大 79人 2011 .教育局七縣市教師研習會 7縣市 450位 2011 .第十屆兄弟象曾紀恩盃錦標賽 北市迎風公園 149隊 2011 .99學年度教育部全國錦標賽 北市迎風公園 48隊

(續下頁)

(28)

15

年代 事 件 紀 錄 地 點 備 註

2011 .第三屆白花油盃比賽+特教生 北市田徑場 49隊+特51隊 2011 .100年-歡樂100夏令營 臺北.宜蘭.桃園 300人 2011 .第八屆全國樂樂棒球總決賽 臺北市迎風公園 105隊 2011 .第八屆全國裁判講習會 嘉義市垂揚國小 73人 2012 .第四屆白花油盃比賽+特教生 北市田徑場 101隊 2012 .第九屆全國樂樂棒球總決賽 台北市迎風公園 54+特36隊 資料來源:中華樂樂棒球活動發展沿革,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取自2012年7 月3日:http://www.chba.org.tw/

五、樂樂棒球相關研究

洪嘉文(2000)以樂樂棒球為例介紹學校體育教具的研發,認為提供新的 運動項目及教具給教師,可以使學童有機會接觸其他運動活動,以達到多元學 習的效果。同時,也希望新教具能使體育教師勇於創新與突破,研發更多的教 材教具,讓學校體育教學呈現多元、活潑及趣味,以吸引更多的學童參與體育 活動。

張誌元(2001)介紹樂樂棒球的規則,並以樂趣為教學的前提,擬定出許 多教學活動,讓學童在打樂樂棒球的同時,除了能學習棒球運動的基本技能,

也可以享受打球的成就及喜悅。

莊忠勳(2005)以任教學校為例,提出推動樂樂棒球的策略與經驗,將樂 樂棒球規則介紹給教師及學童後,並舉行校內班際比賽,以實際比賽代替枯燥 乏味的練習。讓學童藉由比賽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並在比賽的過程中認識棒 球、喜歡棒球,達到充實休閒生活的教育目的。

王志明(2005)以學童為主體,設計一份樂樂棒球的創新教案,以實際的 行動推行樂樂棒球,希望學童在接受一連貫的課程後,能在練習及比賽中自我 成長及並反省,以建立自信心並提升對運動學習的興趣。

施博隆(2005)提出理解式的教學法,比較理解式教學法與傳統式教學法 是否會影響學童學習的效果。將國小高年級男學童分成三個組別,分別為理解

(29)

16

式教學組、傳統式教學組及控制組,並分別實施教學,比較三組之間對樂樂棒 球擲準的學習效果及差異性。結果發現理解式教學與傳統式教學,皆與控制組 有顯著差異。表示兩種教學模式對於學童之擲準學習皆有良好的效果。另外理 解式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後測與保留測驗(後測後一週)皆無差異。表示理解式 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對於學童之擲準學習皆有良好的保留效果。

尤志偉(2005)提出不同運動教育模式應用在樂樂棒球的教學上,此模式 類似理解式的教學法,以遊戲取代傳統的動作分解、示範等活動,希望學童在 比賽中,發展運動概念與運動技能,並提升體適能,提高人際互動的能力。

羅寶珍(2005)指出樂樂棒球對於學童的收獲,包括強化自我身心方面,

有鍛鍊強健體魄、釋放壓力、增強自信心等,而在與他人互動方面,有學會與 人合作以增進人際關係、學習運動家的精神、及學習正確觀賞球賽的態度。教 師應於活動中扮演有效的「裁判」與「指導者」的角色。

賴名彥(2006)介紹樂樂棒球源自於美國Tee Ball的起源,及樂樂棒球於國 內外發展現況具,並探討樂樂棒球,場地不受限制、安全性高、玩法多樣化、

賽制具選擇性、人人是主角、不受年齡限制等特性。

陳冠任(2006)針對國小樂樂棒球選手,以實驗法探討影響打擊技術之因 素,首先探討不同身高的選手與打擊高度的影響,並以一個固定高度來探討其 角度、速度對選手打擊動作的影響,進而找出影響打擊技術的因素。研究結果 發現不同球齡的樂樂棒球選手在擊中球瞬間後手腕角度、後手肘角度、前手肘 角度、後腳膝關節角度、球棒角速度、前手肘角速度、膝關節角速度、球棒線 加速度、身體重心線加速度有顯著差異,而影響樂樂棒球打擊的運動學因素為 後手腕角度、前後手的肘關節角度、後腳關節角度、球棒角速度、前手肘角速 度、膝關節角速度、球棒線加速度、重心線加速度。

蔡嘉湖(2007)以參加第四屆全國樂樂棒球錦標賽六年級組之隊伍為研究 對象,以野手的攻擊能力指標以及在防守能力指標,來了解各隊間攻守能力表 現的差異,並探討影響比賽勝負的關鍵因素。研究結果顯示擁有較多安打數、

安打較為連貫、擊出越多的長打並且較少守備失誤的球隊,較能獲得比賽的勝 利,能夠掌握打點圈的打擊機會,安打越能串聯,獲得名次較佳。

(30)

17

許鎮顯(2008以彰化縣芙朝國小兩個六年級班級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 和對照組),採取質性及量化並用的方式,實驗組接受十週的課程,收集分析 學童課後學習單。兩組研究對象分別於課程前、後實施打擊技能檢測,以前測 為共變數,後測為依變數,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差異,探究身心動作教育課 程對學童樂樂棒球打擊能力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學童在上過身心動作教育課 程後其後測成績表現,實驗組優於對照組;學童參加呼吸放鬆覺察課程後,會 提高學童打擊時的擊專注力;另外上過覺察課程後,學童在打擊時身體的協調 性較佳。

朱宏偉(2008)以國民小學樂樂棒球校隊教練為研究對象,探討教練參與 動機、領導行為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在三個依變項上之 差異。研究結果發現,教練參與動機的現況為中度程度,領導行為屬中上程度,

工作滿意度則是中上程度。而教練參與動機在不同背景變項中除學歷及職務外,

其餘皆未達顯著差異;教練領導行為在不同背景變項中除了年資外,其餘皆未 達顯著差異;教練工作滿意度在不同背景變項中除年資外,其餘皆未達顯著差 異。而在相關研究方面教練參與動機、領導行為與工作滿意度兩兩間皆為顯著 正相關。

趙鋅國(2010)以參加臺北縣九十八學年度國民小學樂樂棒球錦標賽之參 賽選手為研究對象,探討參與動機與團隊凝聚力之關係。研究結果發現,選手 參與動機之現況,以「滿足需求」之動機最高,其次是「訓練情境」與「人際 關係」,再次是「自我成就」,而以「獎賞稱讚」的動機最低;選手團隊凝聚 力之現況,以「團隊適應」之凝聚力最高,其次為「團隊合作」與「人際親 和」,而以「人際吸引」之凝聚力最低。

透過以上的文獻,可以瞭解到樂樂棒球這項不用昂貴的器材設備,場地範 圍也不受限制,還可以盡情揮棒的迷人運動在學校相當受歡迎,它給予棒球新 的生命及風貌,展現出棒球的另一種風采。樂樂棒球推廣至今,已超過十年的 時間,全國國小樂樂棒球比賽也舉辦到第九屆,參加的球隊已超過四百隊,參 與樂樂棒球這項運動的人口也已突破一百萬(中華民國樂樂棒球協會,2007)

。本研究探討樂樂棒球選手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及相關情形,希望此

(31)

18

研究的結果有利於日後的教學及社團的訓練,並對樂樂棒球的推展有所幫助。

第二節 參與動機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分為四部份,首先探討動機的意義及種類,其次探討參與動機的相關 理論,最後整理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茲分述如下:

一、動機的意義

動機是指引起個體活動,讓活動持續進行,使該活動持續朝向目標進行的 一種內在歷程(張春興,1996),因此當我們在探討某些行為的發生歷程或原 因時,動機會被我們優先提出。林慧亭、林明宗、邱翼松(2006)認為動機涵 蓋了動念的原因、狀態及行為、情緒反應等多項因素,人們不能直接觀察到動 機的存在,必須由個體所表現出的行為推測得知,因此我們可以藉由觀察個體 在從事某項工作時所發生的行為及情緒反應得知,個體在從事這項工作的動機 高或低。Taylor(2011)指出所有人皆希望基本需求被滿足,需求被當作獲得 滿足、快樂和生存的一股作用力,當需求獲得滿足動機就高。許多研究者都曾 針對「動機」提出了相關的定義,表2–2是國內外研究者針對動機所下的定義,

彙整如下:

表 2- 2

動機定義彙整表

年代 研究者 動機定義

1954 Drucker 動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種「發動並朝向目標 的持續性歷程」。

1977 Sage 動機可以被定義為一個人努力的方向和強度。

1993 Loudon and Bitta 動機是一種促使人們採取某種行為,以滿足某種需 求的力量。

1998 Kotler 動機是一種刺激,可以引起個體採取行動以滿足個 體需求的力量。

(續下頁)

(32)

19

年代 研究者 動機定義

1983 溫世頌 動機是一種引發個體行為的內在狀態,是個體感覺需求 並促使個體朝向目標行動,是獲得滿足的重要因素。

1987 王克先 動機是有機體的一種生理或心理的內在需求或驅力,當 需求產生時,有機體會與環境中有關的目標或刺激發生 有效活動,使需求獲得滿足並達成目標。

1994 盧俊宏 動機是個體的一種內在原動力,會引起個體活動並維持 此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內在歷程,這種原動力能量 若沒了,活動就停止。

1996 張春興 引起個體活動,讓活動持續進行,使該活動持續朝向目 標進行的一種內在歷程

1996 馬啟偉、張力為 動機是維持、增加或制止、減弱某一活動的力量。

1996 時蓉華 動機是推動個體活動以達到一定目的內部動力。

2004 陳春蓮 動機是指人類行為的背後目的,這些目的是為滿足某種 需求,或為抒解某種焦慮及緊張,為達到心中目的,個 體會選擇進行、從事某些活動。

2006 林慧亭、林明宗 邱翼松

動機涵蓋了動念的原因、狀態及行為、情緒反應等多項 因素,可以說動機是趨使個體從事活動行為的原動力。

2010 趙鋅國 動機是因刺激與需求等因素的作用,而產生因應的行 為,個體因想要滿足的需求,所產生行動的原動力。

資料來源:修改自趙鋅國(2010)。臺北縣國小樂樂棒球選手參與動機與團隊 凝聚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頁19),輔仁大學,新北市。

綜觀上述相關研究,研究者認為動機是個體在受到內在需求或外在刺激因 素的影響後,在實際行為前的一種心理歷程的結果,是驅使個體行動的一種原 動力,因此本研究界定國小學童參與樂樂棒球的動機係指,國小學童受到內在 需求與外在刺激交互作用影響下的一種心理歷程,此歷程將驅使及激勵國小學 童參與樂樂棒球的意願。

二、動機的種類

人類的行為複雜且多變,而行為由動機而引發,盧俊宏(1994)、陳皆榮

(33)

20

(1996)等人在研究動機時,大致將動機分成生理的取向及心理的取向兩類,

生理的取向的動機主要是在研究以生理作用為基礎的動機;心裡的取向的動機 主要在研究以心理作用或學習得來的動機,分述如下:

(一)生理性動機

生理動機就是所謂的原始性動機或生物性動機,是將生理變化當作基礎 的一種動機,如果不能滿足生命就會受到威脅。生理性動機是因個體組織缺 乏某種物質所引起,這些物質包含飢餓、渴、性、母姓等驅力(黃玉青,

2010)。

(二)心理性動機

心理性動機是指不以生理變化為基礎的動機,包含了兩個層次,第一個 層次是好奇、探索與操作三種較為原始的驅力,與個人有關;另一個層次是 經由學習所獲得的,包含成就動機與合作動機等,主要與他人有關,具有社 會意義(林新枝,2011)。

Deci 和 Ryan 將參 與 運動 的 行為 分為 三 種不同 動 機型 態 ( 引 自廖文 偉 , 2008):

(一)內在動機

在沒有任何酬勞下,仍對運動表現出興趣、樂趣和滿意,個體是在追求 運動帶來的滿足與愉悅。

(二)外在動機

外在動機是指個體不是因自我決定而產生的行為,個體維持運動參與的 動機主要是因為外力的影響,獲得實質的報酬便是一項外在動機。

(三)無動機

當個體勝任運動的能力消失,且沒有好的理由促使個體持續參與運動,

既為無動機,不受內在及外在的影響。

三、參與動機的相關理論

關於參與動機的研究,一直是運動心理學非常感興趣的課題,一個運動員

(34)

21

要進步必須維持強烈的參與動機。Scanlan和Simons(1992)提出在運動過程中 會產生喜歡、好玩、愉悅的正面情感反應,而這些正面的情感反應會提升個體 參與運動的動機。盧俊宏(1994)認為一般人參與運動,除了可以得到身體健 康、適應力強等運動所附帶的功能以及價值之外,還可以讓運動參與者心理需 求得到滿足,所以個體對於運動的參與動機是受到內在與外在動機交互作用的 影響,有人因內在成就需求而產生參與動機,有人則受外在誘因的驅使而產生 參與動機,以下是不同研究者提出參與動機的相關理論。

(一)能力動機論

Harter(1978)認為是個體傾向在能力較強的領域,努力表現自己的 所長同時在參與的過程中增進技能,表現成功會帶來自我效能和正面的肯 定,使得個體參與動機增強。因此個體參與運動的動機與個體能力的好壞 有關,個體對運動有較佳的能力及掌控力時,會積極的參與該項運動,反 之若個體對該項運動較無能力或掌控力時,便會選擇不參與該項運動,或 是參加該項運動後容易中途退出(王志賢,2008)。

(二)成就目標取向理論

Nicholls認為,成就目標會與個人的能力知覺交互作用,在獲取成就的情 境中,個體成就行為的目標主要在發揮自己能力高的一面,避免出現自己能 力較弱的方面。成就目標取向理論可分為兩種(趙鋅國,2010):

1.工作取向:屬於自我比較,發現自己能力提高便覺得自己成功。

2.自我取向:屬與與他人比較,表現超越他人,便覺得自己成功。

(三)期望價值理論

Eccles 等人認為一個人會不會做什麼事,主要是受到成功期望和主觀工 作價值的影響(林章榜,2006):

1. 成功期望:是指個體會依據過去成功的經驗,判斷從事某工作成功的可 能性或可以做得多好的知覺。

2. 工作價值:是指一件工作對個體的幫助或重要性,當個體評估從事活動 所得到的報酬較高或造成的負面影響越小,就比較會去參與活動。同樣

(35)

22

的,當代價越高,活動的價值則越低。

(四)勢力場分析論

Miller 的研究指出參與活動的動機主要是由「內在的個人需求」與「外 在的社會勢力」交互作用的結果,他認為內在的個人需求包含括生存、安全、

歸屬、認同、成就和自我實現求等需求;外在的社會勢力包含社會價值系統、

科技變遷和人際關係網絡結構等。內在需求與外在勢力均強烈時,就會有強 烈的參與意願(引自魏宗淇,2012)。因此個體在從事某項運動時,該項運 動能夠讓個體身體健康、心情愉悅、學習到新知識使個體得到自我成長,並 且在從事運動時獲得他人的讚賞,則個體會有較高的參與意願,反之則個體 參與動機較低。

綜合上述研究者所提的定義及理論可以發現,參與動機會因個體內在的需 求或外在的誘因下而參與活動。在運動的過程中,若能滿足內心的期望,如紓 解壓力、得到成就感等,則有較佳的動機持續參與活動;同樣的若是能達成外 在的誘因,如變得強壯、學會新的技巧或結交新朋友等也會有較佳的運動參與 動機;反之若無法使內心的期望得到滿足亦或是外在的誘因降低,參與運動的 動機將會降低。

四、參與動機之相關研究

近年來,國內對參與動機相關研究眾多,以下就有關參與動機的相關文獻 加以整理說明,茲整理如表2-3、表2-4所列:

表 2-3

參與動機研究之結果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議題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張榮勳

(1998)

國小學童 課餘運動 參與動機 之研究

高雄市五 六年級學

1.不同年級在知性追求上有顯著差異。

2.不同性別在知性追求、健康因素有顯著差異。

3.在成績因素上,低社經地位家庭與中社經地位家庭 的學童間有顯著差異。

4.在健康因素上,低社經地位家庭與高社經地位家庭 的學童間有顯著差異。

(續下頁)

(36)

23 研究者

年代 研究議題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陳民修 張少熙

(2007)

體育學習 成就育與 休閒運動 參與動機

桃園地區 國小五、

六年級學

1.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學童在體育學習成就之差異情 中,僅體育課程滿意度對體育學習成就所有構面達 顯著性差異。

2.不同性別在成就動機、體育課程滿意度對休閒運動 參與動機所有構面達顯著性差異。

3.學童在體育學習成就與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達高度相 關。

陳淑芬 章宏智

(2009)

學校運動 社團參與 動機與社 會化媒介 關係之研

國小學童 1.在人口特性上,主要以「男生」、「六年級」為多 數。

2.在運動社團項目的部分,參加「球類」社團者人數 最多。

3.在練習時數方面,以每週練習時數「二小時以內」

者且以「長期參與者」為多數。

4.在額外運動時間部分,在額外運動時間方面,調查 結果顯示有額外運動時間者佔多數。

洪齡襄

(2009)

舞蹈才藝 補習班學 員參與動 機之調查 研究

以臺北市 某舞蹈補 習班

1.不同性別在服務品質及自我成就向度上達顯著差 異。

2.不同年齡在整體參與動機、休閒育樂、服務品質、

自我健康及提昇社會地位向度上達顯著差異。

3.不同教育程度在整體參與動機、休閒育樂、服務品 質、自我健康及自我成就向度上皆達顯著差異。

4.每周不同運動頻率在服務品質、自我健康及自我成 就向度上達顯著差異。

陳進祥

(2009)

台南縣市 國小桌球 代表隊參 與動機之 研究

台南縣市 國小桌球 代表隊

1.參與動機之高低依序為技術需求、健康需求、成就 需求、刺激避免,以及社會需求。

2.不同年級之在刺激避免構面上,國小六年級組顯著 高於國小五年級組。

3.不同「性別」皆未達顯著差異水準。

4.不同「年資」皆未達顯著差異水準。

5.不同「開始學打桌球時間」皆未達顯著差異水準。

6.不同「最高比賽層級」皆未達顯著差異水準。

7.不同「最佳比賽成績」皆未達顯著差異水準。

(續下頁)

(37)

24 研究者

年代 研究議題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黃玉青 許耀文 鍾志強

(2009)

躲避球校 隊選手參 與動機及 滿意度之 研究

嘉義市國 小躲避球 校隊選手

1.不同性別方面,男生參與躲避球運動的「社會需 求」動機較女性選手為高。

2.不同年資在參與動機「壓力避免」構面上達到顯著 性的差異。

3.國小躲避球校隊選手,參與動機對滿意度有正向預 測效果。

蘇美如 黃英哲

(2009)

教師支持 和體育課 參與動機 之關係

新北市國 小高年級 學童

體育教師在教學時,應多採用滿足學童心理需求的 教學方式,才能提升學童參與體育課的高自我決定 型態動機,進而產生正向的認知,情意和行為。

徐茂洲 葉明如 林益弘

(2012)

影響國小 學童運動 社團參與 動機之因 素分析

加入學校 運動社團 之學童

1.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意願很高,容易受到同儕的 影響。

2.運動社團可以排解國小學童生活及課業上的壓力。

3.學校風氣及父母親期望深深影響國小學童參與運動 社團的動機。

洪輝宗

(2004)

國小學童 國術運動 參與動機 因素之差 異性研究

台南市國 民小學 四、五、

六年級國 術運動參 與學童

1.不同性別之國小學童國術運動參與動機因素上有顯 著差異,男性學童比女性學童有較強烈的參與動 機。

2.不同年級之國小學童國術運動參與動機因素上未達 顯著水準,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各組間的參與 動機並没有顯著差異。

3.不同拳齡之國小學童國術運動參與動機因素上未達 顯著水準,各組間的參與動機並没有顯著差異。

4.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學童國術運動參與動機因素上 達顯著水準。

5.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國小學童國術運動參與動機因 素上未達顯著水準,各組間的參與動機並没有顯著 差異。

(續下頁)

(38)

25 研究者

年代 研究議題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李旭旻

(2005)

運動代表 隊選手參 與動機與 滿意度之 研究

文山區國 民小學田 徑選手

1.性別的比較上,以「獎賞稱讚」、「訓練情境」、

「滿足需求」、「人際關係」、「成就感」等五個 因素達顯著差異水準。

2.年級的比較上,以「獎賞稱讚」、「訓練情境」、

「滿足需求」等三個因素達顯著差異水準

3.不同之參與時間的比較上以「訓練情境」達顯著差 異水準。

張伯謙

(2005)

運動代表 隊學童參 與動機之 研究

國小三∼六 年級學校 運動代表 隊學童

1.不同性別在參與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2.不同就學年段在參與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3.不同運動項目在參與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4.不同訓練時間在參與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5.不同參加校隊時間在參與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6.有無額外運動時間在參與動機上有顯著差異。

廖燕燕

(2006)

扯鈴運動 代表隊選 手參與動 機與阻礙 因素之研

臺北市國 小學童

1.不同年級在「團隊訓練」、「運動發展」、「運動 樂趣」、「競爭挑戰」、「環境影響」等五個因素 上均達顯著差異。

2.不同參加時間在「運動發展」、「運動樂趣」二個 因素達顯著差異。

3.不同訓練時間在「環境影響」因素達顯著差異。

4.不同比賽項目在「團隊訓練」、「運動發展」二個 因素達顯著差異。

王志賢

(2008)

田徑運動 代表隊參 與動機與 阻礙因素 之研究

臺北市國 小田徑運 動代表隊 選手

1.在不同參與訓練時間的比較,以「運動發展」達顯 著差異。

2.在每週不同訓練時數的比較,以「運動發展」、

「成就需求」、「運動樂趣」、「人際關係」四個 因素達顯著差異。

白貽修

(2008)

扯鈴運動 代表隊選 手參與動 機與阻礙 因素之研

臺北市國 小學童

1.不同性別在「訓練情境」、「人際友誼」、「成就 感」三個因素達顯著差異。

2.不同年級在「獎賞鼓勵」、「健康適能」二個因素 達顯著差異。

3.在不同種類比較上,以「訓練情境」因素達顯著水 準。

(續下頁)

(39)

26 研究者

年代 研究議題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陳建宏

(2008)

扯鈴隊選 手參與動 機與滿意 度之研究

臺北市國 小扯鈴隊 選手

1.不同性別在參與動機上有顯著差異,男性優於女 性。

2 不同年齡在參與動機上有差異,年齡較小參與動 機較高。

3 不同參加時間的選手其參與動機並無差別。

4 每週訓練時數較長的選手其參與動機較高。

鄧瑞芳

(2008)

國小排球 運動代表 隊選手參 與動機與 阻礙因素 之研究

國小排球 隊選手

1.不同性別方面,「運動發展」、「教練領導」因素 上達顯著差異。

2.不同年級的選手在「運動樂趣」、「環境影響」、

「重要他人」因素上達顯著差異。

3.不同參與時間的選手在「教練領導」、「環境影 響」、「重要他人」因素上達顯著差異。

4.不同訓練時間的選手在「教練領導」因素上達顯著 差異。

廖文偉

(2008)

民俗體育 舞龍活動 參與動機 與阻礙因 素之研究

臺北縣國 小學童

1.不同年級的國小學童參與舞龍活動動機在成就需 求、競爭挑戰、環境影響因素上達顯著差異。

2.不同參加時間,以團隊訓練因素上達顯著差異。

3.不同訓練時間, 以成就需求、競爭挑戰、環境影 響因素上達顯著差異。

洪齡襄

(2010)

舞蹈社團 學童參與 動機與學 習滿意度 相關研究

高雄市具 舞蹈社團 之國民小 學五、六 年級學童

1.不同性別在「整體參與動機」上未達顯著差異。

2.不同年級在「整體參與動機」上未達顯著差異。

3.不同學舞年資在「整體參與動機」上達顯著差異,

年資在二年以上優於一年以下者。

4.不同父母支持程度在「整體參與動機」上未達顯著 差異。

黃玉青

(2010)

躲避球代 表隊選手 社會支 持、參與 動機及學 習滿意度 之研究

99年度全 國躲避球 錦標賽各 隊代表選

1.國小躲避球運動代表隊選手,以六年級居多,參加 球隊年資方面,以1至2年之間居多。

2.不同性別在「整體參與動機」上達顯著差異,男生 優於女生。

3.不同年級在「整體參與動機」上未達顯著差異,社 會需求達顯著差異,五年級優於六年級

4.不同參加球隊年資在整體參與動機上達顯著差異,

兩年以上優於不到一年者。

(續下頁)

(40)

27 研究者

年代 研究議題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趙鋅國

(2010)

樂樂棒球 選手參與 動機與團 隊凝聚力 之相關研

臺北縣98 學年度國 民小學樂 樂棒球錦 標賽之參 賽選手

1.參與動機之現況,以滿足需求之動機最高,其次是 訓練情境與人際關係,再次是自我成就,而以獎賞 稱讚的動機最低。

2.不同性別在整體參與動機上達到顯著差異。

3.不同年級的選手在自我成就、人際關係上達顯著差

4.不同加入團隊時間在整體參與動機上達顯著。

5.不同運動成就在整體參與動機上未達顯著。

謝文隆

(2010)

運動性社 團學童知 覺指導教 師領導行 為、參與 動機對運 動樂趣影 響之研究

南投縣國 小高年級 學童

1.不同性別在參與動機上達顯著差異,男生優於女 生。

2.不同體適能成績參與動機上未達顯著差異。

3.不同參加校隊與否參與動機上達顯著差異,參加優 於沒參加。

4.不同練習時間參與動機上達顯著差異,每週練習二 到六小時和六小時以上均高於每週練習二小以內的 同學。

林新枝

(2011)

學校運動 社團參與 動機及學 習滿意度 之研究

臺北市國 小九十八 學年度 五、六年 級學童

1.運動參與動機以學習興趣最高,其次是成就需求;

心理需求,社會需求最低。

2.不同性別在整體參與動機上達顯著差異,男生優於 女生。

3.不同年級在整體參與動機上達顯著差異,五年級優 於六年級。

4.不同家長支持在整體參與動機達顯著差異,家長支 持優於不支持。

5.不同參加時間在整體參與動機未達顯著差異。

6.不同額外運動在學習興趣、成就需求達顯著差異,

有額外運動優於無額外運動。整體參與動機未達顯 著差異。

(續下頁)

數據

表  4- 16  背景變項在學習滿意度各因素構面差異情形摘要 ................................. 85  表  4- 17  樂樂棒球選手的參與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矩陣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利用學習成果促進音樂科的學與教(新辦) 小學 有效的課堂器樂演奏學與教策略(新辦) 小學 小學音樂教師基礎教學知識課程(新辦)

This study analyzes high school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processes in different problem representations (Verbal, Drawn-Verbal) on graph of function using Schoenfeld’s

Given different levels of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garding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Students have

(1) Parents in different ages, education backgrounds, vocations, and numbers of children in school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changes dimension related to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ir comprehension on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

In different gender、time for study、time for cram、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household incom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some aspects of the academic stress w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