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總共訪談了11 位受訪者,其中支持同婚議題的有 6 位,反對的有 5 為,相較於支持方的受訪者,反對方的受訪者比較難找,有可能立場跟我差很多,

受訪意願沒有那麼高,所以最初在找人時,並沒有很順利。但在正式訪談的過程 中,我發現研究者自我的表態,不全然是壞事,有反對方的受訪者甚至覺得希望 藉著本研究,可以有個在學術上發聲的管道與交流,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聽到 不同意見,願意接受不同想法。

表4-1:受訪者列表

受訪者 現職 年齡 性別 立場 訪談時間 性向

A 軟體工程師 27 歲 男 支持 2018.01.28 同志

B 家管 47 歲 女 反對 2018.02.05 異性戀

C 工程師 40 歲 男 反對 2018.02.25 異性戀

D 研究生 38 歲 女 支持 2018.03.19 同志

E 研究生 25 歲 女 支持 2018.03.20 同志

F 國小老師 32 歲 男 支持 2018.03.21 同志

G 大學生 21 歲 女 支持 2018.03.22 同志

H 研究生 25 歲 男 支持 2018.03.25 同志

I 大學生 23 歲 男 反對 2018.03.27 異性戀

J 研究生 24 歲 男 反對 2018.03.27 異性戀

K 媒體工作者 41 歲 女 反對 2018.04.10 異性戀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受訪者A:

使用臉書超過9 年,目前是位軟體工程師,因其本身同志的身份,長期有在關注

同婚議題,也同時有在追蹤相關同婚社團與反同婚社團,他第一次在臉書上檢舉 是在2016 年的 10 月,當時檢舉對方的照片有仇恨言論,但並沒有成功,截至目 前為止已經檢舉了16 次。

受訪者B:

家庭主婦47 歲,平常會使用臉書關心時事,也會在臉書上發表與轉發對於各種 議題的看法,本身是基督教信仰,對於同婚議題也很關注,因為自己宗教立場的 關係並不支持法案的通過,但希望雙方在臉書上可以更理性,而不是一直去檢舉 她。

受訪者C:

反對同婚,非教徒,現職為工程師,使用臉書快10 年,因為臉書上的好友會轉 貼同婚議題的相關文章或是評論,因此也有在關注這議題,會去相關新聞下方留 言表達意見,不過相較於臉書更常使用PTT。

受訪者D:

工作過一陣子回歸校園念研究所,因為同志的身份,很關心同婚議題,不過不太 在臉書上主動發表意見,大部分是轉發文章,或是看朋友分享的貼文。好友裡面 有幾個就是基督徒,他們也很常會發跟同婚議題相關的文章,但她並沒有因此刪 他們好友,她覺得世界上本來就有多聲音存在,這大概也是提醒自己的一種方式 吧。

受訪者E:

大學生,是位女同志,參加過伴侶盟辦的小社團,幾乎有活動都會到現場支援,

在臉書上也是以轉分享相關貼文為主,很少主動表達意見。曾經去捍家盟的貼文 下面留言,試圖想要糾正錯誤的資訊,因為她認為既然沒看過的影片、沒遇過的 事,為什麼可以看圖說故事,誤導一堆人呢?

受訪者F:

國小老師,也是同志,在臉書跟 PTT 上都很常檢舉人,因為職業的關係,很少 會在臉書上公開發表對議題的相關看法,但卻很 follow 支持與反對雙方的粉絲 專頁,以及相關新聞內容。

受訪者G:

訪談裡面最小的受訪者,女同志,因為在 PTT 版上看到我的貼文,於是透過信 箱聯絡我,她的立場雖是支持同婚,但更偏向於毀家廢婚派的主張,不過很少在 臉書上提到關於毀廢派的觀點,反而是在噗浪上有一群志同的毀廢派好友,不過 還是希望法案會通過,因為自己現在有另一伴。

受訪者H:

研究生,有同志身份,用了臉書9 年以上。老實說他不太會在臉書檢舉人,但卻 很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反方的主戰場應該是在「性平教材」這一塊,所以相對 之下婚姻平權的論述力並沒有那麼的好。

受訪者I:

捍家盟的幹部之一,很常在媒體前曝光,也曾上過不同戰論節目表達自己與組織 的立場,在多元成家法案送立院後,和一群學生共同成立捍家盟,想要以學生的 角度應對這件事,目前組織成員大約10 幾個人。

受訪者J:

同樣是捍家盟的幹部,目前主要粉絲專頁的經營者,粉專其實不太會主動檢舉使 用者,但是會以刪留言或是隱藏的方式處理不當留言。反對同志運動但是卻不是 反「同志」這群人,組織的立場是對事不對人。

受訪者K:

媒體工作者,因為工作的關係,去年很常會在職場上遇到婚姻平權的議題,在臉 書上偶而會表達自己的立場,但大部分時間是轉分享別人的文章。雖然立場反對 但其實還是偏向中立的,希望社會有更多討論後,才能好好的來談「多元成家」

這件事。

第五章 臉書檢舉行為分析

根據訪談後的結果,本章先討論受訪者檢舉的經驗,基於對於臉書公共領域 的想像,使用者認為理性溝通是重要的,因此「仇恨言論」、謠言不應該出現在 臉書上,檢舉則是作為一種手段。第二節針對了「檢舉」是否干預言論自由做了 討論,檢舉的資訊量過少,造成被檢舉一方無法清楚得知被檢舉的理由,所以檢 舉並不是一個好的表達方式,然而,如果網路上的言論自由無限上綱,可能又會 變成下一個Gai.ai 網站,淪為仇恨言論、種族歧視的火藥庫。

第三節將會討論傅柯的微權力觀點如何在臉書時代展現,並且在受訪者闡述 自己立場時,對於「他者」的建構,受訪者將自己與對方切割的最好方式,就是 從論述的建構上,劃分為「我們」、「他們」,也更加鞏固自己的立場。此外,線 上線下場域的轉移,更加深彼此凝聚共識、建構認同感。

另一方面,臉書的同溫層現象,在「社團」裡容易淪為一言堂,雖然社團無 法完全排除、過濾掉不同意見的使用者加入,但社團管理員刪文、設立黑名單的 行為,卻也會使社團中言論趨同。而臉書檢舉功能的失效,也讓使用者越來越沒 信心,他們認為檢舉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也降低了檢舉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