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臉書使用者檢舉的原因十分多元,本研究主要區分為:「仇恨言論」、散佈謠 言、跟風檢舉,綜合以上幾種原因,其實使用者將臉書視為一個公共平台,在公 共領域的概念下,理性溝通變得很重要,後工業下的尊貴公民要求社群媒體平台 理性化、乾淨化,因此面對不同意見的容忍度,也深受影響,然而,言論就可以 被無限上綱嗎?也值得被討論。

(一)、「仇恨言論」

臉書使用者面對「仇恨言論」、歧視、謾罵時,容易引起想要檢舉的想法,

尤其當所屬一方被污名化時,因為這已經違反了臉書潛在的禮儀(McLaughlin &

Vitak, 2011)。因此,使用者會採取檢舉的機制,以確保臉書的理性對話,避免 臉書上訊息跟自己立場是相反的來保護自己。

有時候在粉專上的留言,你就知道對方是想要戰你,甚至講 話也不是很友善,真的遇到很多次被他們不斷言語攻擊。我覺得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立場的自由,然而這已經算是一種網路霸凌 了。叫「萌萌」已經是很客氣的了,有些還會說是不是無知沒長 腦,已經涉及人身攻擊,所以才會去檢舉。(受訪者 B,基督徒,

家管,反同婚)

圖5-1:受訪者 B 檢舉的留言。資料來源:受訪者提供

我比較多會在一則新聞底下參與討論,有時候如果講了反對 同婚的言論,就會被集體撻伐,有些人會說「歡迎加入腦殘行列」

這種話,雖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但我會去檢舉他,我也覺得我

去戰他、去回覆,應該也會被對方檢舉。(受訪者 C,異性戀,工 程師,反同婚)

站在反對立場的檢舉者除了保守的宗教勢力,另一方面會被認為是恐同的異 性戀者。受訪者B是基督徒很常會瀏覽風向新聞等媒體,也會參與討論、留言,

對於自己宗教信仰者的身份也不會刻意掩飾,因為那是她的一種認同的來源,因 此網友容易針對她的信仰去攻訐。而受訪者C則沒有宗教信仰,但在反對同婚議 題的同時,也會看到網友以「深櫃」形容他,「恐同即深櫃」是同志圈很常開的 一個玩笑。另一方面,同志面對長期被污名化的歷史脈絡,當污名化、偏見、醜 化的意見出現,他們會極力的想要反駁並保護自己。

我檢舉的大部分是仇恨、歧視言論,主要反同婚的粉專我都 有按讚、都有在 follow,裡面很多內容都是詆毀同志的內容,因為 我本身也是同志,所以就會去檢舉。我也認為這種言論不應該在 臉書上出現,因為很荒謬。(受訪者 A,軟體工程,支持同婚)

圖5-2:受訪者A檢舉的內容。資料來源:受訪者提供

圖5-3:受訪者 A 將檢舉結果放到臉書上。資料來源:受訪者提供

有些粉絲專頁會發一張照片,然後上面的內容都亂講,甚至 就說同志就是性解放啊,這種我會檢舉annoying 或是 hate speech,

因為我覺得這不是事實。(受訪者D,同志,研究生)

圖 5-4:受訪者 D 檢舉粉專。資料來源:受訪者提供

除了支持方與反同方相互攻訐,主流同婚論述面對「性解放」論述時,也是 極為反對與不認同,強調乾淨、理性、正常化的聲音一直沒停過,因此面對質疑 時,位置站在主流論述的受訪者也無法接受這論點,因此也成為檢舉的一個理由。

「性解放」彷彿是一種病毒,只要承認了就會擴散到整個社會,不只反同團體極 力攻訐,主流性平團體、與寄身於性平團體下的同運團體也會反對,或是避而不 談(林純德,2015)。而「潮擊敗」粉絲專頁發文過於偏激,也讓反對陣營提出 質疑,認為這個專頁是挺同方的「反串」,即以諷刺的方式假裝自己是反對同婚 立場,以吸引反同婚方到專頁留言、分享(蔡宜倩,2016.11.22)。

值得注意的是,在婚姻平權運動中所出現的「性解放」脈絡,與性權派所提 出的論述是有很大差異的,甚至被誤用。反同陣營很常攻訐同志遊行、同婚合法 化是促進性解放,並將性解放與淫蕩、雜交等詞劃上等號,反對同婚就是竭力打

擊「性解放」。同志族群內部其實也同樣充滿對於性解放的矛盾,然而,性解放 卻是要對抗對「性」的壓抑以及情慾自主,並且揭露在性壓抑中的性別不平等問 題(何春蕤,1994)。也體現出性不僅僅是情慾或人際關係而已,性也是被權力 關係徹底滲透的。

這可以扣連到何春蕤(2011)所提出的嬌貴的公民主體,因為無法忍受不文 明的語言與行為,因此要求付諸更嚴厲的管控、規訓,維護自己陣營在道德上的 正當性,「包容」、「尊重」被濫用,嬌貴的公民主體被調教為要達成一定程度的 自我克制,且傾向於監督他人、維護秩序。在社群媒體上,「檢舉」就變得很重 要,使用者可因此「伸張正義」。

(二)、散佈謠言

除了「仇恨言論」,另一方面不同陣營在社群媒體上角力時,很常會提出科 學、理性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論點,「有憑有據」成為一個重要的立基點。而以剪 接、拼貼、戲謔的影片反諷對方,也是 YouTube 網紅現象出現後,爭相被模仿的 模式,尤其像是「谷阿莫」幾分鐘看電影的短片,在同婚議題裡也可以看到,碎 片化的資訊透過影片流傳於不同陣營,也是備受討論的一塊。

因此,當面對這些事是而非的訊息,受訪者出於一種防範於未然的心態,預 設了會有不懂議題的人或是本身立場較為中立的人,會被這些「假消息」影響,

因此以檢舉的方式遏止「假消息」繼續傳播。

(我會檢舉)像是「潮擊敗」、「谷阿狗」這些粉專,「谷阿狗」

有點模仿「谷阿莫」,會用影片的方式亂剪一些素材,然後拼湊成

3、4 分鐘的影片,但裡面的內容都很扯、都是錯誤的資訊,但這 種東西多了,久了就會有人真的去相信他們說的。(受訪者 F,同 志,國小老師,支持)

很常是他們並沒有看過那部影片或是文章,但卻寫得好像很 有這回事,我如果有看到,除了檢舉外,我其實也會去底下留言,

甚至會跟他們筆戰。因為我覺得很多人是真的沒看過(影片),但 只看文章反而會被誤導。(受訪者 E,同志,研究生,支持)

圖5-5:受訪者 E 的回文。資料來源:受訪者提供

圖5-6:受訪者 E 檢舉的文章。資料來源:受訪者提供

還有另一種情況是以可信的科學數據、報導來佐證自己的立場,「引經據典」

會讓人更容易信服,然而如果是錯誤的資訊、斷章取義卻也會誤導大家,因此有 受訪者以自己學術的基礎來反擊對方的不當引用。

「他們」很喜歡亂引用國外期刊論文,像是(「同運不敢面對 的真相」粉專)這裡面有篇文章是寫跟「反跨性別」有關的內容,

內文中雖然有引用了很多性別的相關學術研究,但被斷章取義,

我去查了原文根本不是這樣,所以我就去檢舉了,因為可能會有 很多人不知道就相信了他的內容,就沒有再去查證,不過結果還

是沒成功。(受訪者 A,同志,軟體工程師,支持同婚)

圖5-7:受訪者A以部落格的方式,針對反同婚者提出的論點闢謠。資料來 源:本研究整理

強調理性、證據、專家論點,卻忽略了受訪者本身其實也在建構知識論述,

資訊的不對等並不會因此消失,反而鞏固了另一種學術權威,到頭來反而是自圓 其說,合理化其檢舉的行為。

(三)、湊熱鬧心態—跟風檢舉

上述兩種情況是針對受訪者對於臉書內容的討論,還有另一種情況屬於「湊 熱鬧」心態。網路鄉民起鬨的現象在台灣熟悉的 PTT 版上,極為容易被得知,

而這種現象也由於當代人們所追求的既是個體性也是集體性,並且因為兩者在本 質上的矛盾衝突,才展現出多重認同感與流動性的面貌(黃厚銘,2011)。然而,

臉書上的觀察就十分困難,因此受訪者的自我揭露變得很重要。

其實有時候檢舉是種跟風,可能是當時很熱絡的時候,所以 有人的號召下,才會去檢舉,因為我本身不是個愛檢舉,或是會 主動去關注那些粉專的人,通常都是朋友轉貼啊、截圖,我剛好 有看到,而且通常我會檢舉的是仇恨言論,就已經很嚴重的那種。

(受訪者H,同志,研究生,支持同婚)

我並沒有追蹤支持方的粉專,所以有看到會是朋友轉發比較 多,當時好像是朋友轉貼有擷取裡面內容,也有寫了一些評論啊、

罵一下這樣,就覺得我朋友的論點其實也滿有道理,當時他有說 希望大家可以去檢舉,有幾次有跟進,有點是 try try 看的心態。(受 訪者 K,異性戀,媒體工作者,反同婚)

臉書上充斥各種意見、論點與粉絲專頁,並不一定每個使用者都有追蹤,因 此朋友轉發也是一個接收不同觀點的重要來源,一方面加強了社群的認同,更常 用以支撐自己的論點。「看熱鬧」心態的檢舉行為,除了是一種網路的起鬨現象,

也反映出使用者認為臉書檢舉功能,其實存在著「量」的機制,他們認為只要檢 舉的「量」夠多,對方有可能會被停權或是刪文,如同PTT 論壇上如果一篇文 章被「噓爆」了,發文者可能被「劣退」(劣文退回)或是「水桶」,即文章會被 評價為「劣文」,或是使用者被停止發文權限,然而,臉書官方卻從來沒有證實 過這件事。在這樣的假設下,使用者抱持著「試試看」、「跟風」的想法去檢舉別 人,但要觀察出集體性仍有難度。

(四)、臉書作為「公共領域」的想像

站在平台的角度討論,臉書的使用者也有一種對於臉書是「公共領域」的想 像,認為「輿論是可怕的,臉書是一個公共平台,怎麼可以放任仇恨、辱罵、不 實的言論在平台上流竄,甚至影響到其他對於議題不熟悉的人」,因此,「檢舉」

也出自於一種正義感的體現。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篇相關的新聞底下,有人留言說「女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篇相關的新聞底下,有人留言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