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受試者與專家之解題規則次序結構圖的比較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受試者與專家之解題規則次序結構圖的比較分析

本研究利用研究者自行開發的測驗系統,進行受試者解題規則次序結 構圖的分析,可以清楚地呈現出受試者的解題規則次序性、結構圖及相似 性係數等資訊。為方便分析比較,根據正確規則(規則四)計分方式,將受 試者分為高、中、低,其中高分組為受試者總分的前27%,低分組為受試

者總分的後27%,其餘皆為中分組,而容忍水準ε的值,本研究採用Bart and  Krus(1973)所建議的ε=.2。本單元就總分不同及總分相同但反應組型不同 的狀況下,比較各受試者其解題規則次序結構圖的差異,其說明如下。

本研究測驗系統以ISM分析法進行運算,將編號A、B、C三位受試者 之解題規則次序結構圖輸出,如圖4­1所示,其中亦包含受試者之相似性係 數。

高分組:編號A  中分組:編號B  低分組:編號C  圖4­1  編號A、B、C受試者的解題規則結構圖

由上圖4­4可知,編號A、C受試者之解題規則結構圖為三個階層,而 編號B受試者之解題規則結構圖為二個階層,然其規則之次序性亦不相 同,其意義可歸納如下:

一、 編號A受試者答對題數為13題(測驗試題共18題),且其相似性係數值 為1,表示其解題規則結構圖與專家完全符合,就上圖4­4可得知,

其結構圖之階層數為三層,規則的使用順序是最先使用認知層次較 高的規則4,當不使用規則4時,則可能直接採用規則1,或改使用規 則2或規則3;當不使用規則2或規則3時,則使用規則1。由此可知,

規則4優先使用於其他三個規則,而規則2、3屬同一階層且箭頭互指 對方,表兩者互為使用。

二、 編號B受試者答對題數為9題,且其相似性係數值為0.67,表示其解 題規則結構圖與專家不完全符合,就上圖4­4可得知,其結構圖之階 層數為二層,規則的使用順序是最先使用規則3或規則4,當不使用 規則3時,則使用規則1、規則2或規則4,當不使用規則4時,則使用 規則2。由此可知,規則3、4優先使用於其他二個規則,而規則3、4  屬同一階層且箭頭互指對方,表規則3、4互為使用,同理規則1、2  亦互為使用。

三、 編號C受試者答對題數為3題,且其相似性係數值為0.38,表示其解 題規則結構圖與專家差異頗大,就上圖4­4可得知,其結構圖之階層 數為三層,規則的使用順序是最先使用認知層次較低的規則1,當不 使用規則1時,則使用規則2、3、4,當不使用規則2時,則使用規則  3、4。由此可知,規則1優先使用於其他三個規則,而規則3、4屬同 一階層且箭頭互指對方,表規則3、4互為使用。

四、 由上可知,三位受試者的解題規則次序結構圖不盡相同,即代表不 同總分受試者,其解題規則次序性不同,所蘊含的認知結構亦不同 五、 由三位受試者的總分可發現,分數越高者使用規則4的頻率會越高,

分數低者會傾向使用其他規則頻率較高。

貳、總分相同但反應組型不同的受試者之解題規則次序結構圖比較

本研究根據正確規則的計分,依高、中、低分組中隨機各再取一位總 分與編號A、B、C相同的受試者編號D、E、F,討論其解題規則次序結構 圖的異同,詳細說明如下所示:

反應組型(010111111101110101)  反應組型(010101111111101110)  圖4­2  同總分但反應組型不同之兩位受試者的解題規則結構圖(高分組)

由圖4­5可知,雖然二位受試者答對題數同為13題,但其解題規則次序 結構圖各有其特色,且相似性係數亦不盡相同,而規則次序性之意義可歸 納如下:

(一) 編號A受試者答對題數為13題,且其相似性係數值為1,表示其解 題規則結構圖與專家完全符合,其結構圖之階層數為三層,規則 的使用順序是最先使用認知層次較高的規則4,當不使用規則4  時,則可能直接採用規則1,或改使用規則2或規則3;當不使用規 則2或規則3時,則使用規則1。由此可知,規則4優先使用於其他 三個規則,而規則2、3屬同一階層且箭頭互指對方,表兩者互為 使用。

(二) 編號D受試者答對題數為13題,且其相似性係數值為0.83,表示其 解題規則結構圖與專家不完全相同,其結構圖之階層數為四層,

規則的使用順序是最先使用認知層次較高的規則4,當不使用規則  4時,則使用規則3;當不使用規則3,則使用規則2;當不使用規 則2,則使用規則1。由此可知,規則4優先使用於其他三個規則。

(三) 由上可知,此二位受試者總分雖然相同,但由於反應組型不同,

其解題規則之次序性亦不盡相同,所蘊含的認知結構也各具意義。

(四) 由圖4­5可知,高分受試者在作答時,會優先使用認知層次較高的 規則4進行解題。

二、中分組之受試者

屬中分組的受試者編號B、E,其答對題數皆為9題,但其反應組型各 不相同,其( 01 /n )之係數矩陣分別為 OR 、 OR ,解題規則次序關係矩陣 分別為 R 、 R ,矩陣資料如下所示:

OR  =

反應組型(010101101011000011)  反應組型(000001111110000111)  圖4­3  同總分但反應組型不同之兩位受試者的解題規則結構圖(中分組) 

此可知,規則3、4優先使用於其他二個規則,而規則3、4屬同一

反應組型(000000000001001100)  反應組型(010010010000000000)  圖4­4  同總分但反應組型不同之兩位受試者的解題規則結構圖(低分組) 

由圖4­4可知,二位受試者答對題數同為3題,但其解題規則次序結構 圖各有其特色,且相似性係數亦不盡相同,而規則次序性之意義可歸納如 下:

(一) 編號C受試者答對題數為3題,且其相似性係數值為0.38,表示其解 題規則結構圖與專家差異頗大,其結構圖之階層數為三層,規則 的使用順序是最先使用認知層次較低的規則1,當不使用規則1  時,則使用規則2、3、4,當不使用規則2時,則使用規則3、4。

由此可知,規則1優先使用於其他三個規則,而規則3、4屬同一階 層且箭頭互指對方,表規則3、4互為使用。

(二) 編號F受試者答對題數為3題,且其相似性係數值為0.52,表示其解 題規則結構圖與專家頗有差異,其結構圖之階層數為二層,規則 的使用順序是最先使用規則3,當不使用規則3時,則使用規則1、 

2、4。由此可知,規則3優先使用於其他三個規則,而規則1、2、 

4屬同一階層且箭頭互指對方,表規則1、2、4互為使用。

(三) 由上可知,此二位受試者總分雖然相同,但由於反應組型不同,

其解題規則之次序性亦不盡相同,所蘊含的認知結構也各具意義。

由上面敘述可發現,總分雖然相同,但其解題規則次序結構圖不盡相 同,意味著受試者的認知結構亦不盡相同,且可發現相似性係數高者,其

在解題時大多優先使用較高層次的規則4來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