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受試者華語使用頻率之範疇分析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第三節 受試者華語使用頻率之範疇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受試者使用華語的對象主要是跨代對象—父母 (2.182),手足之間使用華語 機會不高 (1.545)。雙親和手足之間的使用頻率為顯著差異(p=0.038)。

與手足使用華語的頻率雖然高於朋友 (1.454),但分數很接近。如果將家人 的平均數 (1.970)與朋友比較,平均數只略高於朋友,亦無顯著差異。由此可見 受試者使用華語的頻率偏低,使用對象多為父母輩,平輩間(手足與朋友)則 以英語溝通為主。我們可以推測為,因為父母輩最熟悉的語言是華語,其使用 頻率高,因而子女會配合使用。

(二)分析討論:

從以上對象的使用範疇統計結果可知,受試者使用華語對象主要是與父母 之間的親子互動,語言使用並非全程性,華裔青年應未能具備完整的華語語言 功能的知能,這將導致華裔青年無法依據交談對象的身份選擇適切的正式程度 的語碼形式。

(三)在華語教學上的建議

為增加華裔青年與不同對象交談的經驗,我們建議在教材安排上,可在同 一語境中,設計家人與外人等不同的交談對象的談話,凸顯出與不同對象交談 溝通時,所選用的正式程度語碼應有所不同。

二、地點範疇

(一)數據描述:

在使用華語的地點方面,華語使用頻率平均數依序為家庭 2.273、華人商店 1.818、學校 1.455 及禱告 1.200。其中家庭皆高於其他地點,顯見受試者使用華 語多半在私人的內部環境中。在學校則皆顯著低於家庭與華人商店 (p=0.02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p=0.038) ,如果按照私人領域使用華語頻率較高的邏輯來看,學校相對於華人 商店而言較為私人,但在表格 4 中顯示華人商店高於學校,且為顯著差異,可 能是因為在華人家庭的生活與文化中,受試者隨父母進華人商店的機會較多,

使用華語機會較高。相對於學校中,華人比例較低,因此有這樣的數據呈現。

地點範疇中宗教場合的分數最低,我們檢視問卷一受試者回答情形,發現 11 人中僅 4 人有宗教信仰,其中一人為 2 分,其他 3 人為 1 分。紐澳地區宗教 信仰以天主教、基督教為主,從受試者的給分情形來看,至少 3 人是因參與當 地宗教活動均需使用英語,因而給分為 1 分。此一項目人數過少,不具代表性,

因此以下討論均不考慮禱告項目。

在私人場合(即家庭)與公開場合的比較部分,比較私人場合 2.273 與公 開場合 1.636 兩個平均數,受試者華語使用地點以私人場合較高,且為顯著差 異(p=0.020),顯見青少年使用華語以私人場合為主。

(二)分析討論:

受試者使用華語的地點以家庭為主,這也是所有平均數值最高的一個。我 們可以想像,家庭是休閒輕鬆的環境,幾乎用不到較為正式的語言功能,華語 使用必然多以口語為主,而且家庭中的語境固定,不若公開場合隨機性高,華 裔青年無法意識到語言正式程度需要隨著場合不同做適當調整,他們遇到正式 場合,若依然使用口語語碼形式,將給人不夠莊重的印象。

此外家庭中說錯用錯華語無傷大雅,使用直接的語碼特徵是恰當的,在公 開場合或許寧可用熟悉的英語,總比可能出錯的華語來得安全。也因此我們推 測,受試者缺少華語中直接/間接的語碼擇用概念。此一推論在本章第五節學習 成效的評估中,直接/間接測驗結果中可得到驗證。

在華人商店使用華語的頻率雖然不如家庭,但和學校比較起來仍為顯著差 異(p=0.038),顯然華裔在華人商店中仍有使用華語的機會。華裔青年在華人商 店購物交談的經驗,對於買賣的情境、用語較為熟悉,有機會學習與家庭地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不同的語言功能。

(三)華語教學上的建議:

對於受試者鮮有機會於社交場合使用華語的現象,目前華語教材多半能針 對這方面給予適當的語言教學。不過如果能藉由不同型態的店家說話方式讓學 生體驗正式程度的差異,將有助於提升學生對語言正式程度的敏銳度。例如可 以設計五星級飯店服務員與夜市小吃店老闆對顧客說話的方式,讓受試者感受 其正式程度的適當用法。

此外公眾場合中有大量的告示、標語、警語,這些內容對母語使用者而言 司空見慣,如「禁菸場所」、「請輕聲細語」、「今日公休」等用語,都是使用正 式程度很高的書面語,這個部分非常實用,但在教材中出現的比率很低,因此 建議教材編寫者應將之納入教學中。

三、 話題範疇

(一)數據描述:

在這個項目中,所有的得分都偏低,不到 2 分──「偶爾使用」的程度。依 分數高低排序為日常生活事務 1.727、社會事件 1.455 與專業知識 1.182,日常 生活事務顯著高於專業知識 (P=0.025)。雖然在話題範疇中各平均數都不高,

但仍可看出高階語言與低階語言適用於不同話題範疇的現象。以紐澳而言,英 語為高階語言,華語為低階語言,因此華語主要運用在日常生活事務的話題,

其次為社會事件,在專業知識上的運用最少。

我們將日常生活事務與社會事件合併為非專業話題,平均分數為 1.591,非 專業與專業話題相較,並無顯著差異(p=0.099)。

(二)分析討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日常生活不外乎食衣住行,所使用的詞彙固定而詞頻高,語法也較為簡單,

因此我們可以推測受試者的華語知能偏向語言正式程度較低的形式,諸如語氣 詞的使用,會比一般外籍生有概念。

社會事件與專業知識所運用的詞頻低,討論這一類的話題需能完整地敘述 概念,所調動的語法形式較為完整,所包含語碼的正式性也較多,因此正式程 度提升。表格 4 數據顯示,受試者在話題範疇中的華語使用頻率偏低,顯示受 試者無法在各話題類型中運用華語溝通,連帶使其對於語言正式程度的語碼選 擇也缺乏機會接觸學習。因此如果華裔青年若在以華語為高階語言的社會中,

其語言行為將在話題範疇中有很大的限制。

(三)華語教學上的建議:

研究者在初步研究的教學活動中,曾與學生分享美國一個關於寵物蛇吞食 嬰兒的社會事件,發現學生興趣很高,並且會以華語追問細節。因此建議教師 在教學時,能以課外補充的方式分享學生僑居國家的社會新聞,以引起其興趣,

讓學生有機會在社會事件中運用華語的知能,增加其接觸語言正式功能的機 會。

在教材編寫上,也可以適度安排一些非語言學科的知識,例如簡單的四則 運算,重點不在於計算能力,而是該學科的名詞用語,藉以提高其接觸書面語 的機會。

四、華語使用範疇小結:

(一)受試者使用華語的機會以對象範疇為依歸,其他範疇影響不大 受試者使用華語的總平均數為 1.711;在三個華語使用範疇中,依據使用頻 率平均數的排序為:對象 1.841、地點 1.784 及話題 1.455。對象範疇的平均分 數最高,顯見受試者之所以使用華語,主要是根據對象而擇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受試者的華語交談對象,以父母為主,平均數為 2.182,其次頻率為手足 1.545,接下來是朋友 1.455;華語使用地點以家庭為主,平均數為 2.273,其次 是商店 1.818、學校 1.455 與宗教場合 1.200;使用華語的話題平均分數最低,

分別為日常生活 1.727、社會事件 1.455,專業知識 1.182。

從以上數據顯示,與父母交談、在家庭中、談論日常生活話題是受試者使 用華語的主要範疇。由此我們可以推知,華裔青年使用華語的範疇狹窄,將導 致其語言功能知能不完整。

(二)受試者忽略語言功能的重要性

由於華裔青年華語使用範疇有限,不僅造成其語言功能知能的不完整,也 使其忽略語言功能的重要性。研究者在初步研究中進行教學活動時,曾糾正一 名學員的華語說法,建議他怎麼說比較恰當,當時他的回答是:「Why bother? 我 這樣說人家也聽得懂。」23這名學員的想法,正反映了華裔青年只關心溝通時 的指涉意義 (message content) 是否正確,對於是否恰當並不在意的心態。如同 我們調查的數據顯示,他之所以會這樣認為,是基於其使用對象、地點、話題 有限,因此不需要適當性的語言知能以調節其溝通行為,造成華語功能與形式 能力不對稱的現象。然而他們並未意識到,一旦使用範疇擴大了,其所欠缺的 語言知能將徒增溝通時的誤解與困擾。

(三)華語使用頻率與華語語言能力成正相關

我們對受試者的華語使用頻率與華語語言能力進行了相關分析,數據顯示 兩者呈現正相關(r=0.725,p=0.012) ,由此可知語言使用的頻率越高,其語言 能力越好,此一統計結果驗證了本研究的第四點假設:受試者的華語使用頻率 與華語能力成正相關。確認了這一點,教學活動上如何增加華裔青年使用華語 的頻率,便有其重要意義。

23 以 2010 暑期華裔青年語文班為對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本節對華語教學的意義

透過本研究,我們對於華裔青年使用華語頻率的範疇描繪出明確的輪廓,

因此在進行華語教學時,可針對華裔青年使用華語頻率範疇的差異,提供更適 合的教學內容。

以對象範疇為例,華裔青年使用華語的頻率較高,因此在這方面,可在教 材中進行較細緻的設計,也可多安排不同的華語母語使用者與學員溝通交談,

增加其交談對象的多樣性。

以地點與話題範疇為例,特別是話題部分,華裔青年最為生疏,如果我們 能適當補充與之相關的語言能力,華裔青年日後在地點、話題範疇中,應能提 高其運用華語的意願,使頻率與能力產生良性互動,進而有效提升華裔青年的 華語語言功能的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