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第五節 語言態度的評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相關性分析的結果顯示,華裔的文化背景(即對傳統節慶的熟悉度), 與華語語言能力、對華人的態度及華語使用頻率及呈正相關。我們依此邏輯做 出以下的推論:

海外移民生活或許不易維持傳統節慶的儀式,但家長在傳遞傳統節日的知 識時,或多或少必須運用華語,因此子女不但獲得了知識,也相對的增加了華 語使用的頻率,相對華語能力較佳,也有機會接觸正式程度較高的語碼,而華 裔青年對華人文化越熟悉,其對華人的刻板印象自然較好。

三、 華語教學上的建議:

一般華語教學中都會設計文化課程,而文化課程多半集中在應景食品品嚐、

傳統活動體驗。研究者認為,不妨將傳統節慶中的儀軌也納入設計中,進行語 調、詞彙、語法與交談互動機制的學習與操練,提供華裔青年更多機會接觸語 言功能的運用。

在七個傳統節日方面,研究者建議華語教師應重視清明節,因為清明節有 慎終追遠的意義,也是具體的華人宗族觀念的呈現,深具文化特色,而且清明 節有許多儀式與規矩,在這樣的情境中易於設計正式語言使用的課程。

第五節 語言態度的評估

受試者的語言態度評估係藉由問卷二調查結果獲得,調查內容分為對華語 本身,以及對華人的刻板印象,各 18 題。本問卷採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

5 個回應等級,依據受試者前測與後測結果,以瞭解受試者態度改變情形。以 下分別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問卷二前、後測之統計檢定分析,包括:華語態 度總和,華人態度總和;華語態度與華人態度 EPA 三項因素(E:評估、P: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能、A:活力);每個華語態度與華人態度單一題目。綜合以上的數據,在本節 結尾提出對華語教學的建議。

一、整體語言態度

整體語言態度的各項數據,分別依華語、華人表列於表格 7 與表格 8 中,

以下先就華語態度部分說明:

表格 7 華語態度總和(5 分制)

測序 平均數

實驗組 對照組 p 值

前測 3.325 3.014 0.019*

後測 3.444 3.042 0.000*

p 值 0.075 0.788 -

(一)華語態度 1. 數據描述:

(1)組間比較:

表格 7 統計結果顯示,實驗組在前測時的態度比對照組正面,為顯著差異 (p=0.019)。在後測時,實驗組態度更趨於正向(p=0.0006),與對照組之間差異更 明顯。

(2)前後測比較:

雖然兩組於前後測都無顯著差異,但平均分數都為提升,且實驗組提升幅 度較對照組高。

2. 分析討論:

兩組的態度都提升,顯見受試者在目標語的環境中因大量接觸目標語,不 僅在技能上有一定的提升,經常使用該語言也能增加對語言的熟悉度與掌握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力,自然而然對該語言的態度會提升,換句話說,本研究的調查顯示,無論教 與不教語言功能,受試者對華語的印象都有或多或少的提升。

雖說實驗組的態度在前測便已高於對照組,但在後測時,其差異性增加,

態度更是顯著提升,(實驗組與對照組相較,前測 p 值為 0.019,後測 p 值為 0.000),

因此我們仍然可以肯定語言功能教學能提升華語態度。

(二)華人態度

表格 8 華人態度總和(5 分制)

測序 平均數

實驗組 對照組 p 值

前測 3.175 3.042 0.254

後測 3.341 3.000 0.002*

p 值 0.021* 0.594 -

1. 數據描述:

(1)組間比較:

在華人態度上,實驗組與對照組相較,前測時無顯著差異,後測時則呈現 顯著提升(p=0.002),平均數顯示實驗組提升,而對照組下降。

(2)前後測比較:

實驗組前後測比較為顯著提升(p=0.021),對照組則略為下降。

2. 分析討論: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後測時有明顯的差異,從實驗組明顯提升來看(p=0.021),

我們可以肯定這是由於接受語言功能教學的緣故。

對受試者而言,在其僑居地所接觸的華人有限,除了親人外,其刻板印象 多屬於間接感受。來到台灣直接與大量不熟悉的華人接觸,生活習慣、文化風 俗的差異必然十分明顯。本研究雖然未對受試者的華人認同進行調查,但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七節學習華語動機中,對照組工具型動機顯著高於融入型動機(p=0.003),可 以推知其對華人的認同感可能不高,因此較容易產生文化衝擊 (culture shock),

這或許是對照組對華人的態度下降的原因。

在個別訪談時,研究者問受試者,後測數據顯示對華人態度下降,可能的 原因是什麼?一名學生提到,在逛夜市時,有人擦撞到她,卻毫無表示,讓她 很不舒服,在澳洲人們會立刻表示歉意,她覺得華人禮貌不周。從這段談話似 乎反映了西方與東方在身體的適切距離上有不同的認知。

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實驗組對華人態度有明顯的提升?我們推測,語言 功能的擇用乃基於語境的差異,具有較深的文化意義。受試者接受的語言功能 教學雖然僅限於正式功能的部分,但他們開始對於人們說華語的方式有了基本 的功能概念,例如知道使用語氣詞時,是對方想要表示親切的意思。實驗組比 對照組掌握了更多與人溝通時的細節,也因此對華人的態度有所提升。

二、語言態度評估因素比較

經統計運算後得知,具有顯著差異者最主要為評估因素 (Evaluation, 或稱 Value),在效能 (Potency) 與活力 (Activity) 項目中,僅有華語效能因素一項,

前測時實驗組明顯高於對照組 (p=0.005),其他皆無顯著差異。

由於效能與活力兩項因素的測點偏少,且一般態度測量均以評估因素為主,

因此本研究僅以評估因素一項做深入分析。華語態度與華人態度的評估因素分 別詳見表格 9 與表格 10。

(一)華語態度評估 (E) 因素比較

以下先將三項因素以圖表顯示大略情況,再以表格列出 E 因素的各項數 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分析討論:

綜合以上數據分析,我們觀察到實驗組華人態度的評估因素與華語相同,

在後測時都得到顯著提升,而且也比對照組明顯。換句話說,對華語或對華人 的態度的提升是互相呼應的,因此再度證明,本研究的語言功能教學有助於改 善學習者對目標語語言使用者態度中的評估因素。

三、語言態度單題比較

問卷二中對華語態度及對華人態度各 18 題,因具有顯著差異的測標並不多,

以下僅作文字敘述,華語/華人態度各 18 題完整的統計比較結果詳見附錄十、

附錄十一。

(一)華語態度單題數據描述:

1. 組間比較:

在前測的部分,實驗與對照組有明顯差異的僅有華語第 16 題溫柔的 (p=0.002),實驗組高於對照組。

後測部分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呈現明顯差異者有 5 題,分別為:

第 1 題優雅的,p 值為 0.019,實驗組高於對照組;

第 3 題溫暖的,p 值為 0.024,實驗組高於對照組;

第 12 題有趣的,p 值為 0.008,實驗組高於對照組;

第 13 題簡單的,p 值為 0.039,實驗組低於對照組;

第 14 題謹慎的,p 值為 0.038,實驗組高於對照組。

其中第 13 題簡單的實驗組低於對照組,其餘實驗組皆高於對照組。除了第 13 題為活力因素,其餘皆為評估因素。

第 16 題溫柔的未能維持顯著差異,是兩組對該項態度皆提升,且對照組提 升較多,而往正向漸趨一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前後測比較:

實驗組前測與後測有明顯提升的測點包括第 1 題優雅的 (p=0.030)及第 14 題謹慎的 (p=0.038);對照組則均無明顯差異。

實驗組雖非全面提升,但在評估因素與效能因素絕大部分都提升了。對照 組則半數提升,其餘持平或降低。

華語態度的分析討論將稍後與華人態度合併進行。

(二)華人態度單題數據描述:

1. 組間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前測部分均無明顯差異,在後測部分第 10 題受歡迎的實 驗組明顯高於對照組(p=0.034)。

2. 前後測比較:

從平均數來看,實驗組的後測分數大都提升,但只有第 10 題受歡迎的為顯 著提升(p=0.030);對照組則均無明顯差異。

實驗組與對照組對華人態度在單題的差異上雖然不顯著,但和華語態度部 分一樣,實驗組大部分都提升了,僅有少數持平或降低。對照組則只有 7 個測 點提升,其餘為持平或降低。

(三)華語/華人態度單題分析討論:

單題項目中,對照組無論在語言態度或對華人的態度均無顯著改變,而實 驗組則部分測點有明顯改變,如華語態度優雅的、謹慎的,以及華人態度的受 歡迎的,且皆為提升。由此看來,語言功能教學確實能影響學習者對目標語的 語言態度,只是改善測點不多,其影響力不大。

華語第 1 題優雅與第 14 題謹慎,華人第 10 題受歡迎的顯著差異,是組間 與前後測的交集,且皆為態度的評估因素。由此我們得知,語言功能教學對這 3 個項目帶來顯著的提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如果我們從正式程度語碼擇用的原則來看,受試者透過學習能感受到華語 具不同的層次,因此體會到華語的優雅之處,有別於受試者在家庭裡所熟悉的 直接簡單的用語。透過學習不同語境需運用不同的語碼,受試者能體會語言使 用需考慮恰當與否,因而對於謹慎這個項目有明確的感受。

至於華人第 10 題受歡迎的為顯著提升,其與語言功能教學的關係有待進一 步探究。

華語態度的活力因素實驗組後測結果皆下降,此三項分別為容易的、單純 的與快速的。推測其原因可能是學習語言功能後,受試者對於華語的認知改變 了,認為比自己所瞭解的還難、還複雜;而在華語語境中大量接觸華語,聽力 進步,因此認為華語的速度相對顯得較慢,然此一推測有待進一步驗證。

四、本節小結與對華語教學的建議

綜合上述數據的描述與解釋,我們看到實驗組在教學實驗後,確實在語言 態度上與對照組有明顯的不同,雖然並非全面性的提升,但數據可以證明其態 度提升係因接受語言功能教學。因而證明了本研究的第三點假設:受試者接受 華語功能教學,其華語語言態度將更趨於正向。

綜合上述數據的描述與解釋,我們看到實驗組在教學實驗後,確實在語言 態度上與對照組有明顯的不同,雖然並非全面性的提升,但數據可以證明其態 度提升係因接受語言功能教學。因而證明了本研究的第三點假設:受試者接受 華語功能教學,其華語語言態度將更趨於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