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SE_prob 為察解問題自我效能;SE_resil 為恢復力自我效能;SE_task 為任務自我效能;SE_emot 為情緒自我效能;

Flow 為沉浸體驗;SE_creat 為創意自我效能;NA 為負向心情;PA 為正向心情;CP 為創意表現。

2.上標數字"1"為影響效果最大者。

第五節、 人口統計變項

為瞭解各個人口統計變項下,不同研究構念之差異,因此,本研究在此節將 依序檢定性別、年齡、創作資歷、畢業科系等人口統計資料中構念之差異。

一、性別

在所有樣本(N=396)中,男性佔 154 位,女性為 240 位。在此檢驗不同性別 的創作者,他們在沉浸體驗、自我效能、心情、創意表現、創作滿意度、再創作 意圖是否有所不同。檢定結果發現(見表 4-22),除了任務自我效能、負向心情之 外,女性在其他研究構念中的平均數都顯著高於男性。故表示,女性在創作過程 中,較有沉浸感、對自己的察解問題、恢復力、負向情緒處理、創意能力的信心 較高、較能有正向心情產生,較有創意表現產生,創作滿意度和再創作意圖也較 高。

表4-22、性別之差異性檢定 研究構念 平均值

男性(n1=154) 女性(n1=240) F 值 p 值 檢定結果 沉浸體驗 5.479 5.702 5.133 0.024 顯著差異 察解問題自我效能 4.540 4.901 10.201 0.002 顯著差異 恢復力自我效能 4.176 4.472 4.816 0.029 顯著差異 任務自我效能 4.472 4.618 1.413 0.235 無顯著差異 情緒自我效能 4.322 4.731 10.290 0.001 顯著差異 創意自我效能 4.701 5.053 7.125 0.008 顯著差異 正向心情 4.913 5.190 7.200 0.008 顯著差異 負向心情 3.431 3.331 0.706 0.401 無顯著差異 創意表現 5.135 5.381 6.537 0.011 顯著差異 創作滿意度 4.886 5.194 6.635 0.010 顯著差異 再創作意圖 5.431 5.702 4.173 0.042 顯著差異

附註:為顧及比較的一致性,本研究將自我效能由百分比尺度轉換為7 尺度。

二、年齡

在所有樣本(N=396)中,年齡平均值為 27.2 歲,若以平均數做區分,低於 27.2 歲的共 265 位,大於 27.2 歲的共 126 位。接著,本研究檢驗年齡長幼不同的創 作者,在沉浸體驗、自我效能、心情、創意表現、創作滿意度、再創作意圖是否 有所不同。檢定結果發現(見表 4-23),除了負向心情之外,較年長的創作者在其 他研究構念中的平均數都顯著高於較年輕的創作者;而在負向心情的部份顯著低 於較年輕的創作者。故表示,較年長的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較有沉浸感、對 自己的察解問題、恢復力、負向情緒處理、完成任務、有創意能力的信心較高、

較能有正向心情產生,較有創意表現產生,創作滿意度和再創作意圖也較高。

表4-23、年齡之差異性檢定 平均值

研究構念 年齡小於平均 (n1=265)

年齡大於平均 (n1=126)

F 值 p 值 檢定結果

沉浸體驗 5.439 5.973 28.096 0.000 顯著差異 察解問題自我效能 4.443 5.425 79.814 0.000 顯著差異 恢復力自我效能 4.072 4.950 41.729 0.000 顯著差異 任務自我效能 4.290 5.125 47.157 0.000 顯著差異 情緒自我效能 4.233 5.272 68.521 0.000 顯著差異 創意自我效能 4.562 5.662 73.230 0.000 顯著差異 正向心情 4.887 5.481 31.957 0.000 顯著差異 負向心情 3.620 2.844 42.370 0.000 顯著差異 創意表現 5.061 5.747 51.328 0.000 顯著差異 創作滿意度 4.795 5.639 50.512 0.000 顯著差異 再創作意圖 5.340 6.108 32.799 0.000 顯著差異

附註:為顧及比較的一致性,本研究將自我效能由百分比尺度轉換為7 尺度。

三、創作資歷

在所有樣本(N=396)中,創作者的平均創作資歷為 5.77 年,若以平均數做區 分,創作資歷不到5.77 年的共 216 位,創作資歷大於 5.77 年的共 126 位。在此,

本研究檢驗創作資歷不同的創作者,在沉浸體驗、自我效能、心情、創意表現、

創作滿意度、再創作意圖是否有所不同。檢定結果發現(見表 4-24),創作資歷較 長的創作者在各個研究構念中的平均數都顯著高於創作資歷較低者。由此可知,

創作資歷較長的人,在創作過程中,較有沉浸感、對自己的察解問題、恢復力、

負向情緒處理、完成任務、有創意能力的信心較高,較能有正向心情產生,負向 心情體驗也較頻繁,較有創意表現產生,創作滿意度和再創作意圖也較高。

表4-24、創作資歷之差異性檢定 平均值

研究構念 低創作資歷

(n1=216)

高創作資歷 (n1=126)

F 值 p 值 檢定結果

沉浸體驗 5.492 5.899 14.394 0.000 顯著差異 4.579 5.202 27.051 0.000 顯著差異 察解問題自我效能

恢復力自我效能 4.264 4.693 8.786 0.003 顯著差異 任務自我效能 4.409 4.968 18.374 0.000 顯著差異 情緒自我效能 4.484 4.946 11.352 0.001 顯著差異 創意自我效能 4.766 5.371 19.382 0.000 顯著差異 正向心情 4.962 5.358 12.266 0.001 顯著差異 負向心情 5.492 5.899 14.394 0.000 顯著差異 創意表現 5.211 5.503 7.914 0.005 顯著差異 創作滿意度 4.936 5.415 13.964 0.000 顯著差異 再創作意圖 5.486 5.966 11.897 0.001 顯著差異

附註:為顧及比較的一致性,本研究將自我效能由百分比尺度轉換為7 尺度。

四、畢業科系

在所有樣本(N=396)中,創作者為設計傳播類畢業的共 135 位,其他創作者 為管理、人文、理工等科系畢業,共有225 位。因此,在不同畢業科系的創作者 之構念檢定部份,本研究分成兩類,一類為設計傳播類,另一類為其他科系進行 檢定。結果發現(見表 4-25),設計傳播類畢業的創作者在各個研究構念中的平均 數都顯著高於其他科系畢業的創作者。

表4-25、畢業科系之差異性檢定 平均值

研究構念 設計傳播類

(n1=135)

其他科系 (n1=225)

F 值 p 值 檢定結果

沉浸體驗 5.704 5.469 5.009 0.026 顯著差異 察解問題自我效能 4.914 4.543 9.763 0.002 顯著差異 恢復力自我效能 4.551 4.120 9.377 0.002 顯著差異 任務自我效能 4.663 4.367 5.432 0.020 顯著差異 情緒自我效能 4.778 4.303 12.631 0.000 顯著差異 創意自我效能 5.201 4.600 19.469 0.000 顯著差異 正向心情 5.212 4.921 7.479 0.007 顯著差異 負向心情 3.101 3.593 15.946 0.000 顯著差異 創意表現 5.414 5.123 8.578 0.004 顯著差異 創作滿意度 5.341 4.808 18.404 0.000 顯著差異 再創作意圖 6.020 5.255 32.072 0.000 顯著差異

附註:為顧及比較的一致性,本研究將自我效能由百分比尺度轉換為7 尺度。

第六節、 延伸分析

本研究在人口統計變項部份,除了探討基本人口統計變項之外,亦額外探討 個人的人格特質-防衛性悲觀(Defensive pessimism; DPs)。在本研究中將防衛性 悲觀視為調節變項,因此,在此節將先介紹防衛性悲觀之定義,防衛性悲觀的應 用,及其在本研究模型中的調節效果。

一、防衛性悲觀的定義

防 衛 性 悲 觀 由 Norem & Cantor(1986) 所 提 出 , 屬 於 一 種 著 重 在 過 程 (process-focused)的人格特質(Norem & Chang, 2002),意即個人在某個特定的情境 下會有的思考方式、感受和行為特性,因此,與天生悲觀的特質不同。防衛性悲 觀的人在面對即將發生的事時,例如:成果發表會、創意競賽等,通常較容易感 到焦慮(anxiety)和失去控制感(out of control),且擁有兩項特色:(1)對結果抱持很 低的期望(low expectation),(2)事先設想所有可能會發生的結果(Spencer & Norem, 1996; Norem & Illingworth, 2004)。防衛性悲觀程度較低的人,稱為策略性樂觀

(strategic optimism),其特色是對結果期望很高,且也不會去反思(reflect)即將發 生的事項(Spencer & Norem, 1996)。不論是防衛性悲觀或策略性樂觀,都能使個 體有較佳的表現、較正向的情感和較正向的自我表現評價(Spencer & Norem, 1996)。我們可以在自己或他人身上發現這類特質,舉例來說,一個具有防衛性 悲觀傾向的創作者,在成果展開始前,他(她)可能會預設來看展的人不多,就算 有人來看展,大家可能也不會欣賞他(她)的作品,或者會思考若有人問起他(她) 為何要創作,某項作品想表達的意境為何等問題時,他(她)該如何回覆等諸如此 類的思考、期望。而防衛性悲觀程度較低,即較策略性樂觀的創作者,在展期開 始前他(她)可能會趁閒暇時間,去做其他事情,或去好好的放鬆心情等,反而較 不會思考和創作展有關的事。從這兩類型的人身上,我們可發現在面臨相同事項 時,不同類型的人在心理狀態和應對方式會不同。因此,防衛性悲觀能說明個體 在某個情境中,動機和評價之差異(Spencer & Norem, 1996)。

本研究整理Norem(2001)和 Norem & Chang(2002)對防衛性悲觀與策略性樂 觀者的描述,茲將兩類型的人之特性比較整理如下表4-26。

表4-26、防衛性悲觀與策略性樂觀對照

防衛性悲觀 策略性樂觀

面對事情的焦慮程度 高 低

面對焦慮的方式 勇於面對並設法管理焦慮

逃避焦慮,以保護和提升 自我形象

解決焦慮的方式 心理排練、未雨綢繆 轉移注意力

思考方式 負面思考 正面思考

對結果的期望 高標準低期望 高標準高期望

正面自我評價 較少 較多

負面自我評價 較多 較少

內在因素 內在因素

當產生好的結果時,歸因 方式

內在因素 當產生不好的結果時,歸

因方式

外在因素 他人對於其表現的評價 一樣好

在本研究中,防衛性悲觀的定義為「在創作的過程中,個人對於創作可能得 到的結果會抱持著很低的預期,會不斷設想可能發生的事項,並做好的準備」。

防衛性悲觀程度愈低的人,愈傾向為策略性樂觀,他們在創作過程中,他們會預 期自己一定能成功,也較不會去思考可能會有什麼不好的結果產生。其衡量問項 來自 Norem(2001)書中的 12 題問項,採用 Likert 七點尺度,讓受測者依問項回 答其同意程度 (1 代表非常不同意;7 代表非常同意)。

二、防衛性悲觀的應用

過去防衛性悲觀的研究,主要都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來瞭解悲觀程度高和 低的人(即策略性樂觀者)其特性和生理反應(例如:心跳變化等)的差異,或探討 這些特性交互應用在彼此身上會有什麼影響效果,也有學者操弄正、負向情感對 兩種類型的人的結果表現之影響。例如,Norem & Cantor (1986)研究妥善運用合 適工具的人對學術表現的影響效果,證實防衛性悲觀的人會有高的焦慮感、低的 結果預期,而策略性樂觀的人會避免焦慮,有高的結果預期,兩種人擅用適合自 己的工具,都能有一樣好的學術成就(如:SAT 成績、心理算術問題等)產生。Norem

& Illingworth (1993)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讓防衛性悲觀及策略性樂觀的人都進 行心理排演可能發生的結果,結果發現採用防衛性悲觀的人在心理算術的表現較 好,而策略性樂觀者的表現較不理想。Sanna(1998)的研究則是以正、負向情緒 來干擾兩種類型的人,看他們的表現結果有什麼變化。操弄結果發現讓策略性樂 觀的人體驗正向情緒,防衛性悲觀的人體驗負向情緒,有助於他們在迴文構詞的 任務表現(例如:把 now 變成 won)。但若讓策略性樂觀的人體驗負向情緒,防衛 性悲觀的人體驗正向情緒,會使兩者的表現變差。然而,目前防衛性悲觀很少被 用來探討學生以外的樣本群,也很少探討學術之外的行為表現,更遑論應用在創 造力研究領域。Norem(2001)認為擁有防衛性悲觀的特質並不是件壞事,這種負 面思考的力量反而有助於個人發揮潛力、達成目標,因此防衛性悲觀程度高和低

& Illingworth (1993)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讓防衛性悲觀及策略性樂觀的人都進 行心理排演可能發生的結果,結果發現採用防衛性悲觀的人在心理算術的表現較 好,而策略性樂觀者的表現較不理想。Sanna(1998)的研究則是以正、負向情緒 來干擾兩種類型的人,看他們的表現結果有什麼變化。操弄結果發現讓策略性樂 觀的人體驗正向情緒,防衛性悲觀的人體驗負向情緒,有助於他們在迴文構詞的 任務表現(例如:把 now 變成 won)。但若讓策略性樂觀的人體驗負向情緒,防衛 性悲觀的人體驗正向情緒,會使兩者的表現變差。然而,目前防衛性悲觀很少被 用來探討學生以外的樣本群,也很少探討學術之外的行為表現,更遑論應用在創 造力研究領域。Norem(2001)認為擁有防衛性悲觀的特質並不是件壞事,這種負 面思考的力量反而有助於個人發揮潛力、達成目標,因此防衛性悲觀程度高和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