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情感亦是個人從事創作行為的重要動機因素之一,它能說明個人對訊息的評 價,也能供給個人從事創作的動力(energy) (Ford, 1996),並經常與人們的行為相 伴。再者,當我們在評估完成某項任務的自我效能、預期可能發生的結果時,經 常會反問自己有何感受(Lackaye et al., 2006),這種感受評價會影響個體的行為。

例如:當個人對雕刻感到沮喪時,他(她)就會想放棄或逃避雕刻這項工作。當個 體對執導短片很有興趣,會使他(她)去嚐試或非常投入在拍短片的事情上。情感 和自我效能一樣是脈絡相依且具有多重的面向,包括不同的層次、維度,在本節 將依序說明情感的層次、構面(或維度)、功能和假說推導。

一、 情感的層次

情感依據強度(intensity)、時間持久性(duration)及穩定性(stability)可以分成不 同層次的感受(如圖 2-4)(Eisenberg, 2004; Peterson, 2006)。在圖 2-5 中,愈往左邊,

持續時間愈長、強度愈弱、穩定性愈高,是屬於特質型的情感;而愈往右邊,三 個判斷標準的情況則相反,此時的情感愈傾向狀態型。性情情感(dispositional affect)是持續時間最長、強度最弱、最穩定的情感,是個人在不同場合都穩定展 現的情感。像有些人不論在職場上、家中總是笑容可掬,展現快樂的正向情感;

而有些人則總是哀聲嘆氣或眉頭深鎖,看起來相當仰鬱。情緒(emotion) 是個人 對某特定事項當下的感受評估(Eisenberg, 2004),因此它的強度最強、穩定性最 低,且持續性最短,是一種類狀態(state-like)情感(Peterson, 2006)。舉例來說,若 我們獲知自己所拍攝的照片也跟知名的攝影著作「草根台灣臉譜」一樣頗受好 評,我們當下一定感到非常的快樂、高興,這種感覺持續性可能不會很長,但卻 有可能影響我們較穩定的情感。介於情緒和性情情感之間的感受是心情(mood),

相對於情緒是較普遍、概括的情感狀態,而不單單只是對某一特定事物或行為的 感受(Madjar et al., 2002),有一定的持續時間、波動相對較小、可能會受到脈絡 因素而影響(Shalley et al., 2004),屬於類特質(traitlike)情感(Peterson, 2006)。例如

小說家在寫作過程中,興奮、愉快、沮喪或煩燥等整個著作過程之心情感受評價。

持續時間較短 感受較強 穩定性低

性情情感 (Dispositional affect)

2-5、不同層次的情感

情緒 (Emotion) 心情

(Mood) 持續時間長

感受強度弱 穩定性高

特質(trait) 狀態(state)

創作是需要透過構思作品主軸、規劃該如何落實想法、執行行動方案、修改 等一系列步驟直至最後完成作品,因此通常都需要花費一段時間。而本研究欲探 討個人在創作期間內,對創作過程中所有事項的整體感受,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持 續時間,綜合了許多事物、行為的感覺,所以,本研究將以心情來衡量個人的情 感,並以此代表本研究的個人創作動機之一。

二、 情感的構面

情感並不是單維的構念,它是由不同的構面所組成,其構面的分法有兩派說 法:第一種是Russell(1980)的環狀圖(circumplex)。Russell(1980)認為情感的結構 係由愉快(pleasantness)和喚醒(arousal)(或稱為活化(activation))兩個正交軸所圍成 之環狀圖(見圖 2-6(a))。因此,個人的心情可從愉快或不愉快(unpleasant),及喚 醒或安靜(quiet)的程度來描述他(她)的感受。從環狀圖可知,正向心情依活化程 度高至低,包含警覺、興奮、…、沉靜等,而負向心情則包括緊張、神經兮兮、…、

無聊等。

喚醒/活化 (Watson & Tellegen, 1985)

另一派分法則是Watson & Tellegen(1985)的情緒環狀結構圖,兩位學者認為 情感是由正向情感(positive affect; PA)和負向情感(negative affect; NA)兩個正交軸 所組成的(見圖 2-6(b)),其結構圖與 Russell(1980)的環狀圖旋轉 45 度後的相符,

因此,正向心情是活化和愉快程度高的情感,像興奮、興高采烈、堅強、熱衷、 手處理(approaching)或撤離目標(Tillema et al., 2001)。例如:當我們發現自己沒辦 法寫出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文章時,沮喪感可能會使我們放棄成為作家的目標。

心情的主要功能是影響個人的注意力(例如專注(focus)或轉換跑道(redirect))、偏 見、改變特定反應的可能性,能促進合適的反應(Cacioppo & Gardner, 1999)。

正 向 、 負 向 心 情 的 運 作 模 式 不 同 , 因 此 兩 者 具 有 不 同 的 功 能 。 依 據 Fredrickson(1998)的擴展建立理論(broaden-and-build theory),正向心情的作用之 一 是 能 擴 展 個 人 的 思 行 技 能(thought-action repertoires),即擴展個人注意力 (attention)和認知思考(cognitie thinking),使個人的思維更正向且多元。有正向情 感體驗時,個體會更有創意、能洞察出較多的機會、想法更靈活、心智更開放、

也較能發現新思維或行動方針,像感到欣喜(joy)會使個體想玩(play),有趣(interest) 會讓人想去探索(Fredrickson, 2001)。在 Isen 的一系列研究中則說明正向情感能 使個人產生獨特的(unusual)、靈活(flexible)、有創意的(creative)想法,變得敏感 (receptive)、擴大個人的認知脈絡(Isen et al., 1987)、整合(Isen et a l., 1991)、開放 (Estrada et al., 1997)、有效率的思考(Isen & Means, 1983; Isen et al., 1991),較偏好 多樣化,接納更寬廣的行為模式(Kahn & Isen, 1993)。故正向情感擴大個人的思 維,進而提昇個人在未來事件上發現正向意義的可能性,提昇增加個人的資源,

像發現新構想、行動,建立生理、智力、社會和心理資源,也增加未來正向情感 的體驗(Fredrickson, 2002)。

相反的,負向心情會窄化個人的思考及技能(action repertoires)或實際行為,

例如當我們漂流在外海時,只想求生而不會想要欣賞海中的魚有多美。負向心情 會使個人產生快速且特定的行動(Boniwell, 2006),例如當感到害怕時會想逃跑、

生氣時會想攻擊,這種行動反應對人類在演化、生存上是相當有助益的,使個人 免於受到他人的攻擊,或保護自己不受傷。因此,不論是正、負向心情都是具有 其正向功用的,只是對人類的影響效果不同。

四、與心情相關的假說推導 (一)心情與創意表現

過去學者皆證實心情會影響個人的創造力,但兩者間的關係為何卻尚未明朗 (Amabile, 1996; Kaufmann & Vosburg, 1997; James et al., 2004; Shalley et al., 2004),所有可能的影響組合都有研究證實。有些學者認為正向心情能正向影響

創造力,負向心情會負向影響個人創造力。此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正向心情能增強 個人的認知和動機運作,使個體能聯想更多擴散的刺激元素、使用較廣的類目、

在不同的刺激要素中看到較多的關聯性,能提供較獨特的回應,較能察覺問題,

整合可獲得的多樣資源,產生更具創意性的成果,也會使個人付出較大的努力去 發現新的、更好的做事方法(Isen et al., 1985; Hirt et al., 1996, 1997; Ford, 1996;

Shalley et al., 2004; James et al., 2004; Vosburg, 1998)。而負向情感則會窄化個人的 思考,使個體缺乏聯想力,無法分析問題,缺乏動力,使個人付出較少努力(Isen et al., 1985; Fredrickson, 1998 ; Ford, 1996)。有些學者則提出完全相反的論述,認 為正向心情會負向影響創造力,負向心情會正向影響創造力。例如:Kaufmann &

Vosburg(1997)發現具有負向情感體驗的受訪者在創意問題解決任務上的表現比 具有正向或中立情感的人好。George & Zhou(2002)認為正向心情使個人對自己當 前的努力有信心,導致他們對較低的創意表現感到滿意;而負向心情使個人對於 現況感到不滿,產生需改進的體認(George & Zhou, 2002)。Alloy 及其同事認為正 向心情會導致思考和判斷偏差,負向心情會產生較實際的觀點和判斷,減少主觀 偏差(Alloy, 1986; Alloy & Abramson, 1979; Alloy et al., 1981)。負向心情能使創作 者更具批判力、識別力,進而能觸發個體去想出新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對個人的 創意表現有幫助(Frijda, 1988; Martin & Stoner, 1996; Kaufmann & Vosburg, 1997) 。 而 有 些 研 究 特 別 指 出 緊 張 (tension) 、 不 滿 意 (dissatisfaction) 、 沮 喪 (depression)、衝突(conflict)、生氣(anger)、害怕(fear)等負向情感會正向的影響創 造力(Djikic et al., 2006; Zhou & George, 2001, 2002; Madjar et al., 2002; Kaufmann

& Vosburg, 1997)。另外,有些研究發現負向心情對創造力沒有顯著影響關係,

至於正向心情會正向或負向影響個人創造力則又有不同的結果發現。像Estrada et al.(1997)發現正向情感能增強科學家的創造力。Kaufmann & Vosburg(1997)發現正 向心情與洞察任務(insight task)的表現呈負相關,負向心情的影響效果則不顯 著。本研究將上述研究心情與創造力之關係彙整於下表2-4:

表2-4、心情與創造力之關係整理表

資料來源:Isen et al.(1985); Hirt et al.(1996, 1997); Ford(1996); Shalley et al.(2004); James et al.(2004); Vosburg, (1998); Fredrickson(1998); Estrada et al.(1997); Kaufmann & Vosburg(1997);

George & Zhou(2002); Alloy(1986); Alloy & Abramson(1979); Alloy et al.(1981); Frijda(1988);

Martin & Stoner(1996)。

然而,會有上述分歧的結果,本研究認為其原因包括:(1)創造力的衡量方 法不同,有些學者以創意行為(creative behavior),或洞察任務(insight task)、問題 解決任務(problem-solving task)、關聯任務(association task)、分析任務(analytic task) 等不同任務的表現來衡量個人的創造力,而不同衡量方法其結果理當不同;(2)

情感的衡量標準不同,呈如前述情感的層次可分成性情情感、心情和情緒,三種 情感的強度、穩定性及持久性不同,對創造力之影響可能因而不同;(3)情感衡 量時間點不同,個人在創作前、中或後的不同歷程時期,對創造力的影響關係也 不同;(4)情感的操弄手法不同,有些研究以影片等事物來引導受測者產生正向 或負向情感(e.g., Isen & Daubman, 1984),有些研究則是讓受測者自陳其情感感 受;(5)正向、負向情感中,子構面情感(例如:興奮、害怕等)對創造力的關係不 同,而使得過去學者在研究中,會有不一致的結果產生。

綜合而言,不論是正向、負向情感都對創造力有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效果,得 視研究的脈絡、對象、創造力和情感衡量標的,及該創意表現所需的能力而定,

故情感對創造力的影響是具有特定性的。而在本篇中,創造力的衡量為個人自評 其行為表現是否具有創意,情感為受測者自陳其在創作過程中的整體正、負向心 情感受。依據Fredrickson(1998)等學者的觀點,本研究認為正向心情能擴展個人 的思考和心智,讓人較具聯想力,較能產生新穎、獨特的構思,用與眾不同的方 法來做事,提供個人創作的動力,使個人在創作時能付出較多的努力,例如努力 去想獨特的點子、努力解決問題、為完美的創作品而努力等,也會使個人較願意 或較有勇氣去嚐試新鮮的事物。而負向心情會使個人的思維變得狹隘,較容易侷 限在自己想法的框框中,且容易因挫折、阻礙而逃避或放棄,也較不願付出努力 達成創作理念。故本研究提出假說如下:

【H12】:個人的正向心情會正向影響其創意表現。

【H15】:個人的負向心情會負向影響其創意表現。

(二)心情與創作滿意度

過去學者在滿意度的研究中,經常採用主觀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的觀 點,主觀幸福感包含正向、負向情感和生活滿意度,學者們認為三者是獨立且不 同的構面,正負向情感是個人的情緒反應(emotional response),而生活滿意度則 為 個 人 對 整 體 生 活 的 認 知 判 斷(cognitive judgement)(Huebner & Dew, 1996;

Boniwell, 2006),且正向、負向情感和生活滿意度間有強烈的關係存在(c.f., Emmons & Diener, 1985; Brief et al., 1993; Judge et al., 1998; Huebner & Dew, 1996;

Heller et al., 2002) 。 Emmons & Diener(1985) 認 為 生 活 滿 意 度 是 一 種 總 合

Heller et al., 2002) 。 Emmons & Diener(1985) 認 為 生 活 滿 意 度 是 一 種 總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