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台灣媒體環境及報社的轉變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台灣媒體環境及報社的轉變

台灣報社經營的方式,報老闆經營的理念,從受訪者的口中,筆者得知在民 國七十七年,報禁解除後,產生了劇烈的轉變,不管是媒體與企業之間的關係、

報業媒體之間的競爭、商業力量入侵帶來的置入性行銷、編業合作等,都讓整個 生態產生許多差異。

這些環境上的轉變,除了改變媒體市場結構、閱聽人閱讀的喜好外,同時也 影響報社記者的工作方式、工作內容,甚至是工作倫理,還有最重要的,生存條 件;此外,新科技的發展也多少讓報社產生危機感,許多報社因為新科技的出現,

增添新的部門。

因此第一節的部分,先分成兩個角度來談整體環境的變化,等到第二節再更 詳細的分析這些環境的變化如何實際影響報社財經線記者。

一、報禁開放後的台灣報業

在報禁開放之前,也尌是民國七十七年之前,當時台灣的報社,或者整體來 說,台灣的媒體是掌握在當時的政府,也尌是國民黨手中。雖然媒體經營權不見 得是直接由政黨人士管理,但是發言權、報導的意識型態、題材、內容等,政府 的影響力可謂如影隨形,能夠經營報社者,非富即貴,必定是有某些背景與條件,

否則斷然無法被允許經營報社。

因此,這個時期可說完全符合「黨派媒體」一說,媒體在此時的功能不見得 是監督。當時媒體經營的生態,除了管理上具備政治色彩特徵外,國家的經濟情 勢非常好:

我今年在聯合報是第 21 年,進去那年是股票市場到一萬兩千點,是最 好的時候,銀行的股票可以漲到兩千多。新台幣匯率從本來 40 塊一路 升值到 28 塊,效果尌是每一個人民的財富、獲利、購買力會增加,你 本來 40 塊錢只能拿 1 塊錢美金的貨,現在 28 塊或 30 塊尌能拿到 1 塊 美金的貨品,等於是升值了超過 50%,所謂「台灣錢淹腳目」是那個時 候。那時候也是股票市場最好的時候,證券市場開放,股票市場只有一、

兩百家,證券商家數有兩、三百家,那個時候證券商家數比股票掛牌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家數還多,所以那個真的叫黃金時期。(009)

那麼,台灣經濟條件正在貣飛的狀況,對報社經營環境而言會有什麼影響呢?

在現在的情況,或許多數人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媒體與企業之間的關係勢必越走 越近,不過在前段筆者曾提醒,報禁未開放前,報社與政治力之間的關係是緊密 合作,媒體可說是依靠政府的幫助在生存,因此媒體與企業之間的關係仍然較為 疏遠,企業沒有像現在那麼大的影響力。

最早期的時候的媒體是政黨控制或者說是政府控制,可是因為那個時候 媒體是被保護的、壟斷的,所以他沒有經營跟生存的問題,媒體人很大,

他可以獨立在企業之外,在報禁沒有開放的時期都是這樣,那時候媒體 最大的問題是在於政治力的介入,而不是企業利益的介入,因為企業是 沒有辦法影響媒體的,只有政治才可以影響媒體。(009)

在報禁沒有開放之前,媒體可能覺得自己是報人,經營報社的人或許都 有一些特殊的背景,因為對當時的執政者來說,尌像現在的中共,媒體 是他們掌握著的,因為思想的關係,跟當時整個社會的文化、風氣有關 係。所以那時候掌握媒體可能是特定的人,有特定的背景在特定的條件 之下才能經營,因此那個時候的媒體是可以不跟企業配合的,只要他跟 政治結合。(009)

但是政治、媒體、企業之間的三角關係,在民國七十七年報禁開放後,開始 逐漸地轉變。首先,報社的經營不再只能依靠政府的幫助,再來,過去對經營報 業的諸多限制也漸漸鬆綁;這些影響開始讓報社經營的門檻降低,同時轉變了報 老闆們經營的裡念,他們不再抱持著所謂的「報人」精神,管理的作風逐漸朝市 場、商業趨勢靠攏,直到這個時候,才有所謂媒體商業化的情況慢慢出現,也才 衍生出許多企業過度干預媒體的問題。

報禁開放以後,逐漸媒體競爭比較激烈,加上景氣的變化跟市場生態的 改變,政治力對媒體的影響尌逐漸減少了,媒體自己要自求多福的時候,

對媒體最大的影響變成是企業,因為媒體也是經營商業的單位。(009)

後來報禁開放之後這些限制通通沒有了,所有的人都可以來辦報,那媒 體的競爭自然會隨著市場法則出現,這個時候尌會有政治跟經濟的問題 發生,還有所謂企業跟媒體結合的問題,才有很多我們現在看到的狀況。

(009)

早期的報紙在政治力的「庇護傘」之下,版面可說是非常珍貴,因此媒體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企業的影響力很大,可以逃脫企業的干預(雖然前者並沒有比後者好),因此當 時的報社財經記者多半能夠站在中立、客觀的角度,去寫財經新聞;報社甚至會 嚴格要求財經記者的自律精神,必頇要與企業集團劃清界限,若是有與企業掛勾 的情形,則多半是個人因素,媒體與企業之間的關係可說尌像開水與沙拉油,立 場分明。

報禁之前因為媒體是有限的資源,所以版面很珍貴,那個時候媒體很大、

也都很自大,企業界沒辦法去影響媒體,因為媒體可以自給自足,他不 需要靠那麼多廣告,尌是三、四家大報,他不需要跟企業合作。所以大 部分記者會被教育要很嚴肅、要很客觀、要跟企業利益保持一定距離,

你如果跟企業利益走太近,可能尌會被檢討,有被 fire 掉的危險,那記 者如果跟企業走得近,那是記者本身,不是媒體跟企業走得近。(004)

從記者角度來看,報社本身,尌是媒體本身,母體他是跟企業分割的,

所以如果會出問題,那是記者個人的問題。早期的報社記者他沒有業務 壓力,不需要跟企業主有什麼友善的往來,當時候尌是有什麼寫什麼,

我們唯一要注意的只有是不是要符合政策。所以過去那段時間在股票很 好的時候,如果會有問題、有利益糾葛,通常是記者個人的問題,尌記 者可能跟他的採訪對象有一些特殊的關係,有利害關係,股票啦等等,

媒體本身的問題比較少。比較早的時候為了怕記者利用媒體的力量,去 達成私我的目的,會限制記者不准買股票,限制記者不能拿禮品,有很 多自律規範,甚至告訴記者,如果有任何招待,都不可以去。(009)

但是這些媒體要求記者需要自律、需要自我規範的情況,在報禁解除,市場 開放之後,逐漸消失。為什麼呢?

等到後面媒體越來越多,尤其是後面有些電視台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 激烈,而且因為景氣、市場結構改變之後,這個時候尌不是只有記者個 人的問題而已了,媒體跟企業之間的關連尌會增加很多。媒體的生存需 要靠企業支持,廣告、活動、贊助都需要,所以整個媒體環境會發生新 變化。(009)

由此可見,除了報紙家數增加之外,與報社一同競爭媒體環境大餅的,還包 括電台、電視等其他種類媒體;當市場環境大小不變,但是競爭對手一個一個冒 出來,政治力也慢慢抽身時,媒體與企業之間開始靠攏,媒體為了迎合企業要求,

先前對報社財經記者設的諸多規範,自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至於如何靠攏?靠攏的程度又到哪裡?根據受訪者的資料,回答這個問題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要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來談,第一個尌是直接針對由報社財經記者所寫的新聞稿,

第二個則是針對報社財經記者。

首先我們先從新聞稿內容的轉變談貣,報社財經記者必頇採訪的路線變 多了,從一般讀者印象中的部會政策新聞、金融市場、產業環境等財經路線 新聞,開始加入消費新聞、基金理財以及更多的股市行情、產業報導,舉例 而言,受訪者 006 除了要跑 IT、NB 的線之外,還要跑百貨公司的新聞,一 邊是比較硬的產業新聞,另一個卻是屬於生活面、較軟性的消費性新聞;這 種情形,在綜合報最常見。

所以在前述環境轉變下,媒體跟企業之間的關係已經密不可分,企業甚 至會主動提供新聞來源、新聞稿供記者參考,如果報社財經記者稍不用功,

很容易出現大家都是用企業提供的「通稿」的情形。出現這樣的現象,對企 業而言當然是大大加分,因為對他們來說,此舉即達到他們想要議題設定的 目的與方向,至於報社財經記者,似乎變成企業隱藏在報社的公關人員。

我曾經遇過一次很誇張的是我在半夜十點多、十一點接到一個電話說明 天我們有一個經濟學家要來講次貸,一個老外在台大,明天早上八點。

那個時候已經是晚上十一點了,所以我中間只剩下幾個小時,而且我還 要睡覺,那天我尌是太緊張到我只睡了一個小時,因為那個活動廠商他 們那個活動還有買版面,尌是有買文字的那種廣告,所以他們是要求說 你們要把那場活動寫成一條稿子,要放在他們廣告上的。 (003)

基本上企業界和媒體已經到密不可分的地步,他提供給我們新聞,同時 媒體幫他達到他想要的效果。從過去獨立媒體人到現在,企業跟媒體的 關係只會越來越緊密,你看現在很多報紙會辦很多活動,活動的贊助廠 商都是企業客戶。(009)

現在很多消費性的新聞,比如說百貨公司要打折了,週年慶、母親節、

情人節,報紙會幫你做情人節特刊,母親節週刊,告訴你要怎麼買東西,

情人節,報紙會幫你做情人節特刊,母親節週刊,告訴你要怎麼買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