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3 資料來源:文化創意產業專屬網站(http://www.cci.org.tw/cci/cci/index.php)

14 資料來源:經建會綜合計畫處,「創意經濟快速發展,經建會新聞稿 2011/02/08

1,851 2,271

1,762

↑11.5% ↑17.1%

↑14.4%

↑11.5% ↑17.1%

↑14.4%

↑11.5% ↑17.1% ↑10% ↑13.6%

優勢(Strengths)

 自由創作環境,學校投入資源培育人才,創作源源不絕。

 開放多元社會,藝文活動呈現多元性與多樣性。

 充分透明的資訊,社會接受新事物與新觀念的可塑性強。

 科技發達,文化創意產業可藉由新科技優勢,多元結合,多元傳播創新發展。

 地方文化活力強,民眾對藝文活動與創意生活的需求日增。

劣勢(Weaknesses)

 可以產業化與不需要產業化的分際不夠明確,與民間的需求和期待產生落

機會(Opportunities)

 台灣文化自由開放特色,可成為華人世界品牌,可帶動華人文創產業經濟。

 華人經濟崛起,大中華區域經濟形成。

 兩岸開放的大趨勢,使台灣文創產業有開拓的空間。

 民間人才充足,自主性與參與性高。

威脅(Threats)

 大陸有廣大內需市場,易於進軍世界市場,且大陸亦以文創為重點發展產業

Strengths Weaknesses

 自由創作環境,人才輩出 Opportunities Threats

 台灣可成為華人世界的品牌 場,該問題正呼應 Geoffrey A. Moore(2002)所提出的跨越鴻溝理論,本小節將以 跨越鴻溝理論作為架構,探討市場對於創意品牌的創新採用狀況。

根據 Moore(2002)修正的技術採用生命週期,認為每類型消費者之間存在一 定的裂口(cracks),因為任何不同心理態勢的群體之間,存在著相當的隔閡。如果 高科技公司維持既定的做法,一成不變地往另一個新顧客群體推動時,就註定遭 受阻礙,其中,最深且最廣的裂口,就是位於早期採用者與早期大眾之間的鴻溝 (Chasm),因此在 Moore 修正下的技術採用生命週期將市場可分成早期市場、鴻 溝、大眾市場三個階段和創新者、早期採用者、早期大眾、晚期大眾、落伍者等

16 創新採用一詞最早由 Rogers(1995)提出,探討消費者對新技術、新產品接受與認知的過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五類消費者。

圖 2-4 Moore 的技術採用生命週期

Moore(2002)所提及的市場上五類型的消費者特性如下:

1. 創新者(Innovators):會主動尋找新型科技產品,對於新技術的發展感到狂熱,

這批創新者往往是新科技的守門員,也是早期評估產品的最佳人選。

2. 早期採用者(Early Adopters):有願意接受新科技帶來利益的傾向,這群人通 常有將遠見轉化為高能見度但高風險的能力,在購買決策上很依賴自己的直 覺和知識。

3. 早期大眾(Early majority):實用主義者,追求產品的實用性,在購買之前會 觀察其他消費者的動向,再做決定;這群實用主義者除在意產品品質外,同 時對產品的售後服務、信譽要求嚴格。這群顧客群佔整個生命週期客戶數的 三分之一強。

4. 晚期大眾(Late Majority):保守主義者,相較於實用主義者,他們要等到標準 完全建立,產品非常成熟時才願意購買,價格因為競爭激烈而壓低,已經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視為一種生活必需品,這類消費者也佔整個週期的三分之一。

5. 落伍者(Laggards):這類消費者通常不願意接觸新技術,不管是個人因素或 是經濟因素。

而 Moore(2000)的理論認為鴻溝的出現,來自於「早期採用者」與「早期大 眾」消費者的特性差異,前者樂意接受為湊齊完整產品而自行負責,後者則否。

「早期採用者」無法做一個使用產品的示範,導致「早期大眾」對於新技術產品 是否夠完整仍有疑慮。

洪佳吟(2009)研究結論發現,文化創意產業鴻溝的主要成因來自於「早期採 用者」較主流市場消費者具備理解文化創意產品核心價值之文化符號意涵及其利 益之能力;此外,「早期採用者」較願意對文創商品在產品品質或實用性上的缺 陷,抱持較為寬容友善的態度,而注重商品實用性的主流市場消費者,則對完整 商品的需求較高。

雖然創意商品在經濟特性中,需求的不確定性和供給面的「無窮變化」

(infinite variety),導致文化創意產業在資源投入的風險較高(Caves,2000,仲曉玲、

徐子超譯,2003),但在產業鏈中與一般商品相同,創意商品的最終還是要出售 給消費者;因此無關一般商品或文創商品,其關注的焦點均放在開發、量產及行 銷,其每個層面都牽涉到資本規模以及市場機制的建立和運作,反而無關乎創作 者本身的藝術價值,但如果創意商品不能兼顧實用性,就會陷入鴻溝,將會使其 進入早期市場,投入資源的創作者及製造商很難獲利與經營。

張五常(1983)給予 Coase 的理論提出更具體的解讀,他認為如果沒有廠商,

買家或賣家要發現單一物件在市場上真實價格所付出的成本太高,因為各個商品 的零件在生產過程中也需要衡量成本;因此,需要透過廠商來協助蒐集產品資訊,

讓代理人(agent)與要素投入者(input owner) 直接衡量成本和定價,如果沒有廠商 存在,消費者因為不瞭解生產過程的細節,將會使衡量市場真實價格的成本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