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來源:Documentation for NRDC)

第三節 台灣與美國綠建築實例評估結果比較

經過上一節中將台灣與美國當地各兩棟綠建築,分別以台灣 EEWH 系統加以 評估過後,本研究對於兩方於綠建築切入點的差異上已能確實掌握。本節將說明 因兩方國情差異,對於綠建築切入角度不同,而導致在建築設計風格及重點上的 不同。

本研究以台灣 EEWH 四大指標群為主座標軸,逐項說明兩者之不同。首先在 生態指標群部分,從表五十五中可以發現,綠化量和基地保水幾乎是台灣案例的 主要強項,因為就台灣的市場趨勢而言,九大指標之中,綠化和基地保水算是比 較容易通過、也比較容易拿高分的指標項目,最簡單的設計原則就是多種樹、多 設透水鋪面即可。但是反觀美國的案例,雖然 LEED 評估系統中有提到,為了降 低都市熱島強度,設計者可以利用植栽或透水性的鋪面來達到效果;但是同樣地 也提出,如果設計者過度的綠化或進行景觀設計,則必須考量到未來澆灌時遇到 的耗水問題。因此在各指標權重均相同且互相制衡的情形下,設計者就不會一窩 瘋地強調綠化,反而會視當地情形另行選擇有利的指標項目實行。

表五十五 四案例以台灣 EEWH 評估分數比較表

Santa Monica Office,該棟建築物在美國當地評估系統中是目前最高分的綠建 築,但是卻無法通過台灣的日常節能指標,其可能的原因有二。首先,一般美國 法令,且證明較 ASHRAE 的規範嚴格的話,則以當地的法令為比較基準。NRDC Santa Monica Office 位於加州,本身有自己的能源法令 Title 24,該法令的規範較 ASHRAE 嚴格,因此在和當地法規基準比較下,導致 NRDC 無法通過本項指標。

第三部份為減廢指標群,包括二氧化碳減量以及廢棄物減量指標。台灣是一 個大量使用鋼筋混凝土的地區,大部分的建築物都為鋼筋混凝土造,但是普遍使

用混凝土作為建材的結果,卻導致了不當的河砂超挖等環境問題。因此為了反應 國情,並減緩環境惡化的速度,台灣減廢指標群中都非常明顯地鼓勵和混凝土相 關的非金屬再生建材使用,但是這樣的評估方式,對於美國的案例來說,就相對 顯得吃虧。因為美國當地的房子,除了少數的公有建築物或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之 外,多半都為木構造或鋼構造建築,使用混凝土的地方本來就不多;且雖然台灣 和美國均普遍地將飛灰局部添加於水泥之中,但是台灣的評估系統並未將飛灰計 入再生建材之中。再加上美國大部分使用的再生建材,因種類繁多,很多部分台 灣目前不是尚未引進,便是市場尚未形成潮流,因此僅能以其他再生建材進行申 請,導致在評估美國案例減廢指標得分時,雖然兩個案例都獲得相當高的分數,

事實上該案例所做的努力往往高於它們所得到的分數許多。而台灣地區的綠建築 案例中,申請這兩項指標的建築物明顯較少,一方面因為台灣地區地狹人稠,大 規模開挖地下室乃是稀鬆平常的事,另外一方面因為指標中大部份營建自動化工 法的推動,和目前台灣傳統的營建習慣,仍然有一段落差,因此容易增加成本。

所以在建商或業主並沒有強調或同意增加營建成本前,通常這一部份較難達成指 標要求的目標。

第四部份為健康指標群,這一部分的差異主要集中在室內環境部分,水資源 指標兩方的規定和立意都相去不遠。再生建材的使用在美國當地已相當普遍,且 依照其性質的不同,又分為舊資源再利用、回收建材、當地建材、無天然匱乏之 虞建材(可快速更新建材)、永續經營木材以及低揮發性、低逸散性的建材數種。

以本研究所試計算的兩件美國案例為例,其在再生建材的使用上相當廣泛,但是 這些使用項目卻因台灣的評估系統並未納入計算,而有做白工之虞。其中美國大 部分的再生建材因為都屬於台灣綠建材的定義範圍內,所以只能計算在室內環境 指標之中,導致美國的案例在室內環境指標中都有超高的分數表現。而台灣推動 綠建材尚屬起步階段,過去通過認證的建材種類很少,建築師的選擇有限,成本 也較高,因此申請室內環境指標的建築物和減廢指標一樣,都屬於少數。台灣目 前已成立國家級的材料試驗廠,可針對各式建材的性質進行試驗,未來在這部分 的發展應該會愈來愈蓬勃。若一般民眾對於採用綠建材有所概念,甚至有可能和 美國 LEED 評估一樣,因為規範影響民眾想法,進而推動建材市場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