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軟體產業政策方向

第六章 兩岸科技產業現況與相關政策

6.1 軟體產業

6.1.2 台灣軟體產業政策方向

軟體產業被視為廿一世紀的明星產業,備受各界矚目,除了政府相繼提出各 項輔導措施之外,前行政院院長蕭萬長曾明示,政府將把資訊產業列為台灣的重 點扶植產業,下一個階段重點即為軟體產業;而李總統亦於「南港軟體工業園區」

開幕致詞時表示,台灣軟體業年產值到 2005 年時將達到 140 億美元,佔資訊業 總產值的 40%。

資料來源︰經濟部資訊工業發展推動小組,2000 年 1 月

圖 6-4 我國軟體產業推動政策整合架構圖

上圖為我國軟體產業推動政策整合架構圖,政府推動軟體發展的方式包括了 輔導措施、租稅優惠、資金方面、土地方面。

 政府之軟體扶植計畫 (一)軟體工業五年發展計畫

經濟部為順應全世界資訊軟體與服務的市場規模已凌駕硬體市場的趨勢,乃 自 1993 年開始規劃、推動第一期的「軟體工業五年發展計畫」(1993 年至 1997 年),以加速推動我國軟體工業的發展,即時掌握市場的發展契機,並均衡軟硬

體工業不平衡發展的態勢,增強我國資訊工業的總體競爭能力。而第一期「軟體 工業五年發展計畫」的推動重點,主要是希望藉由產品、市場、競爭、發展環境 四大發展策略,以及產品發展、技術發展、人才培訓、發展環境、整合性推動的 五大具體的推動措施,為我國軟體工業的長期發展做好紮根的工作。

第一期「軟體工業五年發展計劃」已於 1997 年結束,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 中心(MIC)統計,1997 年我國軟體業總營業額為新台幣 627 億元,外銷金額 為 51 億元,相較於第一期軟體五年計劃開始執行前的 1992 年總營業額 263 億 元,外銷金額僅有 16 億元的情況相比較,已有大幅度的成長;根據 MIC 統計,

在 2001 年我國軟體業總營業額已達到新台幣 1,334 億元,其中出口總值為新台 幣 90.7 億元(佔總產值的 6.85%),具有倍數以上的成長。這期間也造就了接近 20 家軟體公司的上市/上櫃。經濟部產諮會於 1998 年 1 月 19 日正式審議通過,

明訂 2005 年軟體工業發展目標為:總營業額 140 億美元、外銷佔 40%的目標。

尤其是在改善經營管理體質、提升產品品質、協助我國軟體產品外銷國際市場的 部分,更是第二期計劃特別要著重之部分。

表 6-1 我國軟體工業發展目標 我國軟體工業發展目標(2005 年)

資訊軟體總營業額 140 億美元

軟體廠商家數 1,000 家

從業員工數 52,000 人

內銷/外銷比例 60:40

(二)軟體工業生產力提升輔導計畫

在軟體公司相繼上市上櫃成功後,受到經濟部工業局委託執行「軟體工業生 產力提升輔導計畫」成立的軟體產業服務團,任務也有所改變,未來將加強軟體 元件技術開發輔導,加速促成軟體產業垂直分工,以提升軟體產業在國際上的競 爭力。

在軟體界金援湧至後,軟體業界策略聯盟與購併整合動作頻頻,但多屬擴大 業務面向的水平整合,長期以來,軟體業多固守傳統一手包辦式的軟體開發模 式,一直難建立上、中、下游垂直分工體系,帶動整體產業發展的效果有限。當 下軟體元件技術日益精進,市場也逐漸成熟,若能導引軟體元件化,使得每一家 軟體業者不必再重覆浪費資源開發同樣的技術,專注於發展自己的核心專長,對 促進產業應大有幫助。軟服團從 2000 年開始,選擇 10-15 家 ERP 相關軟體業者,

著手輔導軟體元件技術發展,並漸漸擴展至其他軟體領域。未來希望促成 2-3 個

 政府資訊應用輔導計畫 (一)示範性資訊應用開發計畫

經濟部為鼓勵企業開發具有前瞻性的資訊應用系統,做為提昇國內整體資訊 應用水準的示範性案例,並配合國家 NII 建設推動方案的政策目標,委託資策會 執行「示範性資訊應用開發計畫」,成立專案辦公室,訂定「鼓勵開發示範性資 訊應用作業程序」。

軟五補助的是軟體開發商,此一「示範性資訊應用開發計畫」補助的則是軟 體開發商的客戶(企業)們。不過,補助的對象是針對那些「每一家所獨有的,

精緻、獨特、規模大」的資訊應用系統,必須具有相當特色,能夠突顯出增進企 業運作效率的成果,且逼近國際性水準;如果只是一般性地建立起簡單的資訊管 理系統、聘請幾位 MIS 人員來管理,這一類是不在補助之列的。

而補助範圍則包括符合前述目標之企業資訊應用系統的規劃、開發及展示 三個階段,企業可依資訊應用系統的特性,分別或合併提出不同階段的補助申 請。規劃階段包括先期所進行的應用藍圖與架構分析規劃、可行性研究、前瞻性 需求導向功能規格訂定、績效評量標準、系統架構訂定、系統雛形試作等。開發 階段包括細部規格訂定、程式開發、測試驗證、軟硬體整合、建置上線等工作。

展示階段,則是為了配合公元 2000 年政府舉辦的「國際資訊年」展示活動所進 行的資訊應用系統展示規劃、展場設計、展示及導覽系統開發製作,及其他展示 活動項目。

(二)推動資訊及通訊標準化制度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主辦、資策會承辦的「87 年資訊及通信國家標準推行委 員會擴大會議」,是為了研討國內在資訊及通信方面之國家標準的研擬現況,並 結合國內相關單位的資源,共同推廣資訊及通信國家標準的應用。中央標準局局 長、資訊及通信國家標準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陳明邦表示,制定及推行資訊通信 國家標準,是政府跨世紀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一項原動 力。

累計至 1998 年 10 月底止,資訊與通信相關國家標準總數已達 650 種左右,

在效益上,可提供涵蓋 NII 及「電子化政府」相關的網路管理、目錄、交易處理 及符合性測試等通信協定、整體服務數位網路(ISDN)、電信交換網路及傳輸系 統、IC 卡、通信產品、資訊系統軟體、資訊交換及處理、實體驗證及保密、公 開金鑰系統架構、開放系統互連(OSI)、多媒體、中文標準交換碼、遠距醫療、

遠距教學、視訊會議等國家標準。所制定的國家標準也與國際標準一致。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建立亞太營運中心,其中電信中心的設立所涉及的技術規 範,必須有全國一致的標準,才利於推廣;在 NII 建設中,舉凡涉及電信網路、

遠距醫療與教學、中文資訊編碼、開放系統互連、多媒體等的各項研發與應用,

更需藉助全國一致的國家標準,才能為全國各界所接受。

此外,施行電子化政府,各政府機關也宜優先選用符合「資訊處理共通規範」

的軟硬體設備,以達到不同電腦系統及網路間具有互通性、可攜性及擴充性的開 放應用環境,以確保資訊設施投資,促進資源有效運用。

(三)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

行政院於 1999 年 6 月 3 日通過的「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中。本 方案之目標為推廣五萬家企業、二百個體系以上,深入應用 B to B 電子商務,

提升產業競爭力,其中至少 80%為中小企業;優先完成資訊業 B to B 電子商務 示範體系;針對目標產業,積極發展產、儲、運、銷模組及其整合技術,建立示 範點四十處;另於五年內自製造業、商業、金融證券業、農業及營建業等產業,

輔導二千家廠商建立整體自動化之能力。

 公協會的支援計畫

(一)北市電腦公會成立電子商務促進會

為配合行政院「產業自動化及電子化推動方案」,台北市電腦公會(TCA)成 立「電子商務促進會」(Taiwan Electronic Commerce Consortium ; TECC),以積極 參與制訂電子商務產業政策,促使電子商務業者分工整合,並推動企業電子商業 化,以帶動電子商務,提昇產業競爭力。

(二)B2C 網路產業聯誼會

台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因應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成為潮流的趨勢,除成立 以推動 B2B 電子商務為主的「TECC 電子商務促進會」外,並可望在 2000 年初 順利合併「網路產業聯誼會」,集合業者力量,共同推動台灣 B2C 電子商務這 一塊市場的發展。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想要成為.com 企業的潮流下,也有越來越 多的電腦軟硬體廠商,積極向「網路廠商」轉型。電腦公會的任務就是服務產業,

當會員廠商逐漸轉型之際,公會自然而然也會思考本身運作及提供服務的方向。

(三)對軟體反仿冒的支援

台灣長久以來軟體仿冒與盜拷的情況嚴重,對於軟體產業的發展傷害力很 大,也使台灣在國際間名譽不佳。例如美國對台灣施以 301 貿易制裁的壓力,部 份也是因為智慧財產權在台灣的屢遭踐踏。為了建立一個讓軟體產業能健全發展

的良好環境,資策會、台北市電腦公會和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簡稱:軟協;

CISA)三個單位積極推動,結合業界力量,在民國 83 年 6 月 27 日成立了「中 華民國資訊產品反仿冒聯盟」。這個聯盟完全是民間業者自發組成,從事查緝仿 冒等司法行動以打擊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