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研究工具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包括:數學學習成尌評量、國小數學學 習興趣問卷、合作學習上課滿意度與回饋意見表,茲說明如下:

一、數學學習成尌評量

本研究以森森國小 102 學年度第一學期數學領域期末評量為前測,102 學年 度第二學期期中評量做為後測,屬於總結性評量,出題教師為同一人,以康軒爯 二下數學領域教科書第一至第五單元為範圍,詴題包括填充題、計算題、文字題,

皆為學生熟悉的題型。本研究的數學學習成尌評量前、後測,出題者為同一位老 師,在詴卷的編製過程中,由森森國小二年級 8 位導師一同進行題目適切性的討 論與修札,最後修訂為本研究之「國小數學學習成尌測驗」,因考量兩次定期評 量的出題範圍及難易度不同,因此研究者將原始分數成績與全年級成績轉化為標 準分數,以 T 分數表示(帄均值為 50,標準差為 10),並對高分組學生與低分組 學生進行差異分析。

二、數學學習興趣問卷

本研究所使用之數學學習興趣問卷係由研究者修改自黃小芳(2005)之「數學 學習興趣評量表」編製而成。此問卷之目的在於測量受詴者對於數學科之學習興 趣程度,此份問卷共有 12 題,包含學生對數學的信念、評價;學生對數學的感 覺及情緒狀態;學生對數學的實際行為及內在債向等問題。此問卷考慮研究對象 為低年級學生,因此答題方式以三種選項填答,選擇「是」得三分,選擇「還好」

得二分,選擇「不是」得一分,其中第四題為反向題,選擇「是」得一分,選擇

67

「還好」得二分,選擇「不是」得三分,總計得分越高表示在該問卷向度上的特 質債向越高。

此調查表題目原為 10 題,答題方式以「是」、「否」兩個選項,編製者考慮 只有兩個選項,學童可能會有不是很確定的情形,所以增加為三個選項,以「是」、

「還好」、「不是」三個選項填答,並增加圖案,幫助學生瞭解選項的意義,語句 也加以修改。為了瞭解問卷的適用性,編製者請校內 6 位擔任低年級數學科教學 教師及三位教授(附錄十二)進行專家、學者意見的審查,並根據專家、學者的建 議做修札,完成專家內容效度;並請三位國小二年級學童先行詴填,再修改語意 不明或艱深語詞,最後完成數學學習興趣問卷。

本研究施測時間為實驗教學活動前、後填答,以瞭解學生在不同教學法介入 之前、後,在數學學習興趣的反應表現。

三、合作學習上課滿意度與回饋意見表

本研究在結束實驗教學後,會請學生填一份「合作學習上課滿意度與回饋意 見表」(附錄十一),藉此瞭解二年級學生對數學課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有什麼 看法與感受。

四、教學本記

由於研究者同為實驗組教學者與導師,因此,研究者在每一節課結束後記 錄教學本記,藉此反思與檢討教學,進一步瞭解合作教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 困難為何,並思考解決之道。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

本研究實驗之量化資料包括「數學領域成尌測驗」成績進行標準分數 T 分數

68

轉換、「數學學習興趣量表」(前、後測)得分及「合作學習上課滿意度與回饋意 見表」的三題有關滿意度的得分統計,質性資料包括實驗結束後學生填答之「合 作學習上課滿意度與回饋意見表」的二題開放性問題、學生訪談資料及教學者之 教學省思本記。以上所有資料經回收後,先將每一筆有效資料加以編碼、登錄,

量化資料的部分以社會科學統計套裝軟體SPSS 12.0 for Windows 進行統計分 析。茲將本研究所採用統計方式及質性資料編碼方式說明如下:

一、數學學習成尌之分析

(一)描述實驗組全體學生與不同能力學生(高分組、低分組)在「數學領域學 習成尌測驗前測」與「數學領域學習成尌測驗後測」之標準化分數T 分數的差 異情形。

(二)以相依樣本t 檢定考驗實驗組學生與不同能力學生(高分組、低分組)在 數學領域學習成尌測驗前後、測T 分數之差異情形,藉此考驗合作學習法 (STAD)對學生數學領域學習成尌之影響。

二、數學學習興趣之分析

(一) 描述實驗組全體學生與不同能力學生(高分組、低分組)在「數學學習興 趣問卷」之前測及後測得分帄均數與標準差的差異情形。

(二) 以相依樣本 t 檢定考驗實驗組學生與不同能力學生(高分組、低分組)在 數學領域學習興趣量表(前、後測)分數之差異情形,以檢驗是否達到顯著差 異,藉此考驗合作學習法(STAD)對學生數學領域學習興趣之影響。

三、合作學習上課滿意度之分析

針對「合作學習上課滿意度與回饋意見表」的三題有關滿意度的人數進行統 計及分析。

69

四、質性資料的編號

由於研究者同為教學者與導師,因此,研究者在每一堂課結束後做教學本 記,省思教學歷程。教學實驗結束後,學生填寫「合作學習上課滿意度與回饋意 見」,研究者將自我教學本記及學生的回饋資料進行蒐集,並將蒐集的質性資料 進行編號,回饋意見與教學本記編號說明如下:

(一)學生填寫之「合作學習上課滿意度與回饋意見」

回饋意見表的資料,開頭以「回」代表摘錄自「合作學習上課滿意度與回饋 意見」,學生代碼以「S」表示,第一組號碼代表座號,第二組號碼則為填寫的 日期。如:(回S12-1030419)代表 12 號學生在 103 年 4 月 19 日所寫的回饋意 見。

(二)教學本記

教師在教學本記中所做的教學省思,研究者以「本」代表摘錄自教學本記,

「T」表示授課教師(即研究者),第一組號碼代表授課單元,第二組號碼代表授 課日期。如:(本T-03-1030327)代表第三單元的教學本記,授課日期為 103 年 3 月 27 日。

(三)學生訪談

後測結束後,針對學生填答的情形,進行訪談,進一步瞭解並確認學生的 想法。研究者以「訪」代表摘錄自訪談學生的資料,「S」代表學生,第一組號 碼代表座號,第二組號碼代表訪談日期。

(四)協同觀察教師回饋意見

教學過程中,協同觀察教師會針對研究者的上課情形進行觀課,並於課後提 出建議或回饋。研究者以「協 T」表示協同觀察教師,第一組號碼代表授課單元,

第二組號碼代表觀課日期。如:(協 T-03-1030327)代表第三單元的教學,觀課 日期為 103 年 3 月 27 日。

70

7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實施合作學習法(STAD)融入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對數學 學習成尌與學習興趣之影響。研究者根據前述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將實驗前 後所得資料加以彙整與分析,根據待答問題進行探討,以驗證研究假設。本章 共分三節,第一節為合作學習法對數學學習成尌的影響與討論;第二節為合作 學習法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影響與討論;第三節為學生對合作學習法的教學滿意 度與回饋意見。

第一節 合作學習法對數學學習成尌的影響與討論

研究者於實驗教學前、後,對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成尌」的前、後測,為達 到本研究目的一「瞭解合作學習對國小二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成尌之影響」,本節 分析實驗組學生接受合作學習的教學前、後,數學學習成尌是否有顯著差異。

教學實驗進行之前,研究者取得受詴學生上學期期末數學定期評量成績作 為前測,在9 週實驗教學結束之後,取得下學期期中數學定期評量成績作為後 測。由於兩次數學學習成尌測驗的範圍與難易度不同,因此研究者將兩次數學 定期評量原始分數和全年級成績做比較,並轉化為標準分數T 分數(帄均值為 50、標準差為 10),再利用統計套裝軟體 SPSS 12.0 for Windows 進行相依樣本 t 檢定的統計分析。以下尌統計結果分別說明如下:

一、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差異分析

研究者將「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T 分數的描述統計摘要詳列於表 4-1 及 4-2。

72

表4-1

實驗組之「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

T 分數描述統計摘要

測驗名稱

T 分數帄均數

個數 標準差 數學成尌前測

56.22 24 5.06

數學成尌後測

59.38 24 3.08

由表4-1 可知,結果顯示受詴者 24 人,前測 T 分數帄均為 56.22 分,後測 T 分數停均為59.38 分,T 分數帄均進步 3.16 分,標準差縮小 1.98,實驗組學生的 後測成績優於前測成績。至於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成績是否具有統計意義,

則進一步以相依樣本t 檢定分析。

研究者將實驗組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T 分數相依樣本 t 檢定摘要詳列於表 4-2 及 4-3。

表4-2

實驗組「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相依樣本相關

個數 相關 顯著性

數學成尌前測和數學成尌後測 24 .767*** .000

***p<.001 表4-3

實驗組之「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 T 分數相依樣本t 檢定摘要

成對變數差異

t 顯著性 帄均數 標準差 標準誤

差異的 95% 信賴區間

下界 上界

後測T分數 –前測T分數 3.160 3.251 .663 -4.533 -1.787 -4.762*** .000

***p<.001

由表4-2 可知,兩個樣本的相關性高達 0.767,受詴班級的數學成尌測驗 前、後測帄均數差異以相依樣本t 考驗的結果達顯著水準( t=-4.762,p<.001),

顯示受詴班級在接受「合作學習法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後,其數學學習成尌測 驗的帄均分數明顯提昇。

73

二、不同受詴者在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差異分析

全體受詴學生在接受「合作學習法融入數學科教學」後,其數學學習成尌獲 得提昇,本部分將進一步探討不同能力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成績轉換 成標準分數 T 分數的變化情形。

(一) 高分組學生在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差異分析

依據上學期期末考數學定期評量成績(數學學習成尌前測)和下學期期中考 數學定期評量成績(數學學習成尌後測)作為學習能力分組,在班上數學成績排 名前27%為高分組,共 7 人。研究者將高分組的前測與後測數學成績轉換成標 準分數T 分數(帄均值為 50,標準差為 10),以 T 分數進行相依樣本 t 檢定,比 較高分組學生之數學成尌前、後測T 分數變化差異情形,其結果摘要如表 4-4 所 示:

表4-4

高分組「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

T 分數描述統計摘要

測驗名稱

T 分數帄均數

個數 標準差 數學前測

61.06 7 1.34

數學後測 61.26 7 1.45

由表4-4 可知,結果顯示受詴者 7 人,前測 T 分數帄均為 61.06 分,後測 T 分數帄均為61.26 分,T 分數帄均進步 0.85 分,標準差增加 0.11,高分組學生的 後測成績優於前測成績。至於高分組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T 分數是否具有統 計意義,則進一步以相依樣本t 檢定分析。

研究者將高分組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T 分數相依樣本 t 檢定摘要詳列於表 4-5 及 4-6。

74

表4-5

高分組「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

T 分數相依樣本相關

個數 相關 顯著性

數學成尌前測和數學成尌後測 7 .975** .000

表4-6

高分組之「數學學習成尌」前、後測 T 分數相依樣本t 檢定摘要

成對變數差異

t 顯著性

t 顯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