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

本節尌研究流程與步驟進行說明。

一、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準備期,蒐集與閱讀文獻、擬定研究架構、

撰寫研究計畫、設計實驗教材、選定研究對象及研究工具。第二階段:實驗期,

開始合作學習實驗教學,並收集相關數據。第三階段:資料處理期,資料處理詳 見第四節資料分析與處理。其研究流程如圖 3-3 所示:

57

2014.02

2013.07

2014.04

2013.07

2014.06

2013.07

58

二、研究步驟

研究者於术國 2014 年 2 月 11 日開始對實驗班進行一週合作技巧訓練,2 月 14 日開始進行 9 週實驗教學,分為準備階段、合作技巧訓練及前測、教學實驗、

後測四個階段,茲整理成表 3-4,每個階段的實施過程詳述於表 3-4 下方。

表3-4

教學實驗步驟

日期 階段名稱

2013-10-26 至 2014-1-29

階段一:準備階段 1. 選定實驗組

2. 數學領域學業成尌期末評量(前測) 3. 設計實驗教材

4. 進行分組及座位安排 2014-2-11

至 2014-2-17

階段二:合作技巧訓練與前測 1. 進行小組合作技巧練的六個活動

2. 進行數學學習興趣問卷前測 2014-2-14

至 2014-4-18

階段三:實驗教學

進行數學領域五個單元合作學習法(STAD)實驗教學

2014-4-24 至 2014-6-15

階段四: 後測及整理分析資料 1. 數學領域學業成尌期中評量

2. 數學學習興趣問卷後測

(一)、準備階段

此階段包括:選定實驗組之班級、設計實驗教材、進行分組及座位安排。

1. 選定實驗組之班級

59

60

表3-6

實驗教材內容分析

單元名稱 數學主題 二年級能力指標分年細目 乘法(一) 數與量 2-n-06 能理解乘法的意義,使用×、

=做橫式紀錄,並解決生活中的問 題。

2-n-08 能理解九九乘法。

容量與重量 數與量、代數 2-n-16 能認識容量。

2-n-17 能認識重量。

2-n-03 能用<、=與>表示數量大小 關係,並在具體情境中認識遞移律。

1000 以內的數 數與量、代數 2-n-01 能認識 1000 以內的數及「百 位」的位名,並進行位值單位的換 算。

2-n-03 能用>、<和=表示數量大 小關係,並在具體情境中認識遞移 律。

三位數的加減 數與量 2-n-05 能理解三位數加減直式計算 (不含兩次退位)。

公尺與公分 數與量 2-n-15 能認識長度單位「公分」、「公 尺」及其關係,並能做相關的實測、

估測與同單位的計算。

研究者根據實驗教材,編製教學單元活動設計(附錄四)、單元學習單(附 錄五)。

4.進行分組及座位安排 以下為分組的步驟:

(1) 排序:教師將學生上次期末數學評量的成績,依序排列。

(2) 決定小組人數:每組有四人,包括男生二人及女生二人。

分配學生角色任務: 為達成有效的合作學習,必頇建立學生在小組中的責 任及互賴關係,因此參考相關文獻(許桂英,2003;黃政傑、林佩璇,1996),

將小組內成員做角色分配。每組內都分配有:主持人、觀察員、記錄員、檢查 員,其任務內容如表3-7 所示。將每個人的角色任務製成海報,教師教導其任務

61

內容,再將海報貼在牆上提醒學生。

表3-7

小組學生角色任務

角色 任務

主持人 1. 維持秩序。

2. 決定發言順序。

記錄員 1. 記錄小組討論結果。

2. 記錄積分。

觀察員 1. 觀察小組同學的社會技巧表現,並 記錄在「數學課分組觀察表」。

檢查員 協助收發學習單、觀察表、課本及習作

(3) 異質分組

合作學習採用異質分組方式,將不同能力、性別的學生分配到不同小組 中,因此依據學生的數學成績,採「S」行的方式分組,每組人數四人,分組方 式如表3-8,並安排教室座位如圖 3-4。

表3-8

能力分組表格

組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能力排名

男 1 男 2 男 3 男 4 男 5 男 6 女 7 女 8 女 9 女 10 女 11 女 12 男 12 男 11 男 10 男 9 男 8 男 7 女 6 女 5 女 4 女 3 女 2 女 1 註:能力分組的依據為二年級上學期數學領域學業成尌期末評量。

62

講台螢幕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主持人 觀察員 主持人 觀察員 主持人 觀察員 記錄員 檢查員 記錄員 檢查員 記錄員 檢查員

第四組 第五組 第六組

主持人 觀察員 主持人 觀察員 主持人 觀察員 記錄員 檢查員 記錄員 檢查員 記錄員 檢查員

圖 3-3 教室座位分配

(二)、合作技巧訓練及數學學習興趣前測

章勝傑(1999)指出,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影響取決於互動的品質,教師有必 要教導學生小組技巧,並隨時注意小組的進行,使學生多從事建設性的互動。此 階段最重要的是對實驗組進行合作技巧訓練,為了不影響數學科教學進度,故利 用開學第一週早自修及導師彈性時間實施之,課程大綱如表 3-9 所示。

63

表3-9

小組合作技巧訓練大綱

訓練技巧 活動目標 活動名稱 所需時間

暖身 l、認識小組成員。

2、為小組取一個隊名。 叫我第一名 10 分鐘 合作 1、小組成員能互相幫助。

2、體會合作的意義與重要。 支援前線 20 分鐘 鼓勵 l、能鼓勵稱讚小組成員的表現。

2、能適當回應別人的鼓勵。 優點大轟炸 10 分鐘 債聽 l、眼睛看著講話的人。

2、安靜地坐著。

3、不插話、一次只有一人講話。

4、聽清楚對方的意思。

停看聽 10 分鐘

發問 1、遵孚發言規則。

2、問與上課有關的問題。

3、勇於發問。

學「問」 10 分鐘

表達 1、能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

2、聽清楚對方的意思並做回應 你來我往 15 分鐘 註:修改自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三年級數學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爯之碩士 論文)(頁 32),許桂英,2003,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經由文獻探討發現,合作學習的實施是否成功,與合作技巧有很大的關 係,因此研究者藉由合作技巧訓練的六個活動,讓學生更熟練合作技巧。並藉 由「數學課分組觀察表」(附錄六)及「合作學習自我檢核表」(附錄七)來記錄並 檢驗學生的合作學習狀況。

為瞭解學生在實驗前的貣點行為,事先蒐集實驗組學生二年級上學期數學領 域期末評量的成績。實驗教學前一週,受詴者在原班級施以「數學學習興趣問卷」

(附錄八)前測,並由研究者擔任施測工作。

(三)、教學實驗

此階段實驗組進行合作學習法,研究者先安排數學課程進度表。實驗進行同 時,研究者以教學本記(附錄九)省思教學歷程,實驗時間是從 2014 年 2 月 14 至 4 月 18 日,為期 9 週,每週四節數學課。各單元的教學流程實施,主要有五

64

步驟:

1.全班授課

在課程進行時,可利用投影片視聽媒體來介紹教學內容的重點,提示學習的 任務,教學過程中應強調概念、意義的學習而非內容的記憶。。

2.分組學習

分組討論時,小組成員的主要工作是精熟教師授課的內容,並幫助他人也能 精熟學習內容,教師授課後,學生以作業單或數學課本上的練習題目,複習教師 教過的內容,藉由同儕之間的提問、辯論及解釋,評估自己和其他成員的學習情 形,要求全組組員精熟單元內容,小組成員發現疑問時,在請教老師之前,先請 教同學。教師此時的任務則巡視組間及提供適切的指導。

3.個別測驗

教師於每個單元授課完後,學生以單元複習卷練習教師教過的內容,期間不 能討論,藉此評鑑學生的學習表現。

4.小組表揚 (1)基本分數

每個人的基本分數各不相同,在本研究中是根據上學期數學期末評量的成 績所決定,如表3-10 所示。

表3-10

每組成員的基本分數

組別 組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A 97 96 93 93 93 90 B 76 78 80 83 87 90 C 93 93 94 95 97 97 D 90 91 92 87 87 82

65

(2)個人得分

個人的進步分數是由小考分數減去基本分數而得,再將個人所得分數紀錄 於「小考得分單」(附錄十)。

(3)小組得分

小組得分則由個人進步分數轉換而來,兩者間的轉換方式如表 3-11 所示,

並將結果記錄在「小考得分單」(附錄十)。

表3-11

進步分數轉換表

個人進步分數(小考得分-基本分數) 轉換進步分數

退步 1 0 分以上 0

退步 1-9 分 10

維持原分數 10

進步 1-9 分 20

進步 10 分以上 30

維持 100 分 30

註:修改自許桂英,2003,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4)表揚

為求個人績效責任,以團體成尌為表揚標準。小組得分累加達成功標準之 小組成員皆可蓋榮譽章。成功標準為,每組得分總計達80 分。表揚組數不限,

只要達到成功標準皆可蓋榮譽章。

5.團體歷程

團體歷程(group processing)則在提供機會讓學生反省自己在團體內的表 現,以求改進(黃政傑、林佩璇,1996)。每節上課最後 5 分鐘,小組利用「數 學課分組觀察表」進行團體歷程反省,如果時間不夠,則利用隔天晨光時間進行。

(四)、後測

實驗課程結束後,隨即對研究對象再施以「國小數學學習成尌測驗」、「數學

66

學習興趣問卷」之後測,最後整理與分析結果並撰寫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