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吉見裁縫學園的經營

第三章 專門的洋裁教育機構—吉見裁縫學園

第二節 吉見裁縫學園的經營

因為想要入學的學生逐年增加,開始出現教室不足的問題,然而當下也沒 有蓋新校園的資金。不過當時吉見まつよ擔任廣播的洋裁講座工作,也負責舉 行青年團或婦人會的洋裁講習會,還有 1934 年 3 月到 9 月,吉見まつよ於《臺 灣警察時報》的家庭欄內,連載婦人與兒童的洋裁通信講習,除了這些之外,

同年 5,6 月於《臺灣婦人界》連載洋裁教室。因此ファロス裁縫學園的名字被 大家認知。有一天她去找信用組合會長商量學校資金的問題,會長馬上接受她 的要求。因為該會長也是私立學校畢業,工作後也持續捐款給母校,因此他很 了解私立學校在經營上的困難。10

在ファロス裁縫學園創立第 5 年,即 1934 年(昭和 9 年)10 月 22 日,吉 見裁縫學園改建新校舍完成,也成為臺北市政府認可的公認學校,原本的校名

「ファロス(pharos)裁縫學園」改稱「吉見裁縫學園」,並舉辦新校舍的落成 典禮。當時出席的貴賓有臺灣總督府評議會員小松吉久、總督府交通局道路港

10 吉見まつよ,《波浪の舵》,頁 63、64、69。

42

43

必修科目的部分,跟 1940 年的第三高等女學校的科目比較的話,第三高等 女學校的科目以修身、公民科、國語、英語、歷史、地理、數學、理科、家 事、裁縫、手藝、圖畫、音樂、體操、教育、園藝。14由此可知,吉見裁縫學園 的科目少了英語、歷史、地理、理科、教育、園藝,多了和裁與洋裁理論、以 及跟洋裁相關的外來語,反映出吉見裁縫學園是以學習裁縫的技職教育為主要 目標,這是跟高等女學校最不同的地方。

學費的部分,因為裁縫學校需要材料的關係,相較高等女學校的一個月 15 元15,並不便宜。但畢業之後希望就職的學生,可以留在學校繼續就讀技術班,

並且當教師助理。學園也為畢業生開設了洋裝部,此洋裝部是為了學生畢業之 後實習研究洋裁、和服的裁縫研究以及手工藝品的製造,培養學生的實作能 力。在當時臺灣少有私立學校的情況下,有這樣特色的學校,成為臺北市政府 認可的公認學校之後,吉見裁縫學園從全臺灣招收新的學生,作為全臺灣如此 有特色的學校,吉見女士也更進一步一心一意奉仕學校的教育工作。16

吉見裁縫學園可說是一所不論年紀大小的婦女皆可來此學習裁縫技術的綜 合裁縫學校。另外,吉見學校最大的特色就是校園裡增設開放給畢業生以及研 究生的洋裁店,給予畢業生的實習機會,是為了將來能自行經營個人裁縫店,

讓她們在這裡學習洋裁店的經營。

吉見裁縫學園剛改學則的時候,曾有採訪吉見裁縫學園的記錄,我們從這 記錄可以知道當時裁縫學園裡的氣氛與學生對學習裁縫技術的感想。

記者訪問臺灣臺北市的一個角落裡,大發異彩的ファロス吉見裁縫學 園。園長吉見まつよ女士的指導下,從全臺灣來的學生聚齊學習在這

14 山本禮子,《植民地台湾の高等女学校研究》(東京:多賀出版,1999 年),頁 74。

15 〈月收三〇〇圓で不足勝な藝姐の家計〉,《臺灣婦人界》11 月號,1934 年,頁 83。

16 〈面目一新した吉見裁縫学園、私立学校の認可を受け内容も充実して学則改正〉,《臺灣日 日新報》,1935 年(昭和 10 年)4 月 15 日,第 6 版。

44

裡,有令人感動的印象。接近一百名的少女使用裁縫機或裁剪衣料,寫 筆記,每個學生在認真上課。這裡的學生都很開朗熱忱。記者感到學生 拼命唸書,有未來希望的氣氛。17

根據《臺北統計書》的資料,1936 年吉見裁縫學園入學的學生有 31 名日本 人、41 名臺灣人。18她們在學校的態度很認真,不像以前居家生活的樣子。

記者問學校的前校名「ファロス和洋裁研究所」的主旨是什麽?ファロ ス的意思是紀元前埃及的燈塔,吉見女士說明希望此學園將來像燈光同 樣放光達到像燈塔一樣的角色,以及燈光為目標前進。將來作為職業前 線領導人,或洋裁專家或和服裁縫師活躍的年輕人,我的心覺得很激烈 的感動。

創立於 1930 年(昭和 5)4 月的吉見學園已經有 7 年的經驗,為了考 慮將來獨立就職的學生設立各種科目,尤其洋裁部是開放給畢業之後繼 續學習裁縫的人與將來想自己開洋裁店的人。目前學校有 5、6 名小姐在 店裡上班,她們都是良家女兒在洋裁店上班。僅在吉見裁縫學園可以看 到良家女兒上班的樣子,她們為了自己的將來努力中。19

吉見裁縫學園的女學生獨立經營一家店鋪。從《臺灣婦人界》記者的描述可 知,吉見裁縫學園的女學生很認真,很專心也很開心的上課,在臺灣也許只有 吉見裁縫學園才看得到這麼開朗活潑的女孩子們。

17 《臺灣婦人界》,1936 年(昭和 11 年)11 月號,頁 38。

18 《臺北統計書》,1936 年。

19 《臺灣婦人界》,1936 年(昭和 11 年)11 月號,頁 38、39。

45

洋裁店的大家都很開朗,主任大概式子小姐、室屋都小姐、川村砂子小 姐、渋谷多美子小姐等,店裡的人都對工作很認真熱血。她們翻譯從國 外進口的婦女時裝樣本,研究如何裁斷能適合日本人的身材。日本已經 過了模仿外國人的時代,洋裝已經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久輕便的西 式服裝成為一般民眾的服裝,設計好適合日本人的事務制服,日常生活 服亦是可能會替代以前日本人穿的和服,可能會有這樣的時代。

有些人造謠說吉見裁縫學園是『有錢家女兒的學校』,但實際上這些良 家女兒們自己經營一間洋裁店,而且經營得越來越好。記者目前很少看 到這樣的洋裁店,因此決定此次來訪問吉見裁縫學園。她們被訪問中也 不停止工作,她們真了不起,記者認為可說最近的年輕女子的模範。她 們說:「我們店家並不是為了商業買賣,因這裡就是我們的研究所,而在 這裡做的衣服都能花很多時間,也能使用很好的材料。因此我們會受到 的評價為衣服很時髦、堅固,穿起來很適合個人等等,這是當然的。因 為我們依客人的要求設計衣服。在這裡工作最開心的理由是製作最適合 客人的衣服。我認為上班原本的意義就在自己心裡要開朗,當然有時候 覺得上班很辛苦,不過我還是很喜歡上班做衣服,因此我個人十分滿意 目前的工作。」

「什麽衣服都給我們做吧,我們使用的布皆為從日本進口的,可以選擇 喜歡的布。」「如果你趕時間,我們會感到困擾,因為我們店有許多工作 要一個接著一個。要是你趕時間我們會盡量早點完成的,但我們不是一 般的店家,不花很多勞力與時間不行。」有人說婦女就業之後個性變 粗,失去女性的樣子,但記者認為那是個人的問題。我在吉見裁縫學園 看到近代婦女的模範生,她們上班中涵養修身,前進將來,感到難以用 言語形容的喜悅。20

20《臺灣婦人界》,1936 年(昭和 11 年)11 月號,頁 39-40。

46

在一般社會中婦女能活躍表現的範圍不大的時代,吉見裁縫學園的女學生 們這麼生動活潑的原因是,她們在學校生活中體認出女性自身的價值,以及對 生活、工作的滿足感與成就感。再者,在必修課中有外來語等科目,是因為她 們要在研究如何裁剪適合日本人的洋服,而必須閱讀外文書,尤其是她們的時 代就是開始接受洋服穿著的第一代。吉見裁縫學園是一間很時髦進步的裁縫學 校,因此受到大眾的注目,《臺灣婦人界》雜誌也來到學校採訪。

學校在昭和 10、11 年,連續兩年在《臺灣日日新報》上刊載招生廣告,以 下介紹 1936 年(昭和 11 年)的招生廣告。

吉見裁縫學園招生中,班級有以下四種:

普通科、高等科、和裁專修科、洋裁速成科

以上四種班級,入學申請期間到 4 月 1 日為止。利用市內公車、火車上 學的學生有學生優惠。我們學校是專業學校,但從 2 月開始為加強課程 內容,而從東京邀請兩名老師,是東京女子美術專門學校的畢業生─渡 邊(和裁老師)持木(刺繡老師)。21

招生內容與 1934 年沒有很大的改變,雖然吉見學園是一所私立裁縫學校,

但學校努力邀請新老師,不斷加強課程內容,而且她們的老師都是優秀的專業 老師。因為私立學校入學規則較有彈性,公學校畢業後家庭環境不那麼富裕,

但成績不錯的女學生,可以到吉見學園學習裁縫的技術,對幾乎沒機會上高等 女學校的女子來說,吉見裁縫學園像是她們的高等女學校。

就像前三重客運、首都客運董事長,生前有台灣「客運教父」之稱的李炳 盛妻子陳鳳藻女士,自公學校畢業之後,因為成績優秀,考上第三高女(現在

21 〈吉見学園生徒募集〉,《臺灣日日新報》,1936 年(昭和 11 年)2 月 26 日,夕刊第 2 版。

47

的中山女中),但是因為家庭難苦,因此只唸了一學期,就沒有再繼續唸下去。

在家裡幫忙了大約兩年的時間之後,她為了想學手藝,在 1937 年(昭和 12 年)到吉見裁縫學園學習裁縫,也因此練就了好技術,經過一年苦學,陳鳳藻 從洋裁學園畢業,開了一間洋裝店。在貧乏的年代,好的手藝多少能夠掙錢補 貼家用。22

陳鳳藻是應該是上了一年的洋裁速成科。吉見裁縫學校的部分臺灣女學生 可能因為家庭或升學的問題,無法上高等女學校,轉而至私立的學校唸書,因 此吉見學園一開始的時候,以日籍女性為主,但過了幾年之後,入學的學生大 部分是臺灣女性。對於這個現象,吉見院長認為可能是皇民化的影響,因為很 優秀的女子來上課,因此大眾對吉見裁縫學園的印象相當好。

另外一位周佩芳女士,也是就讀起初被稱為速成課,之後改名成專門部的

另外一位周佩芳女士,也是就讀起初被稱為速成課,之後改名成專門部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