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名詞界定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重要性

有關國際安全學校在臺北市的推動至今已邁入第五個年頭,自願 參加推動的學校在臺灣國際安全學校發展中心的協助下,從2007年開 始至今,陸續有成德國小、南湖國小、至善國中、龍山國中、臺北醫 學大學、玉成國小、雙蓮國小、興華國小、河堤國小、信義國小、內 湖高工及私立靜心中小學等12所學校通過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國際安全學校評鑑,成為「國際安全學校」

(International safe school,簡稱ISS)。

「安全」是人類生活的最基本要求,如果沒有最起碼的安全保障,

生活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而「安全」也是教育最重要的課題,人 安、事安、物安、心安是校園安全的基本需求(張茂源,2002)。學 生到學校上學,最基本的保障就是安全的保障,學校若無法提供安全 的保障,就沒有辦法讓學生進行學習,所以安全的校園是校園營造的 首要指標(林天祐,2005)。戴雪卿(2005)表示一所好的學校應為 師生提供安全教學、學習與活動的場所,讓師生在校園裡不會遭受到 自然災害或人為事故所造成的傷害,以確保學生之安全。而黃南慶

(2003)也認為家長將孩子信任地交給學校,學校就應該負起安全及 教導的職責,因此,如何為孩子提供一個安全適當的學習環境,為老 師提供完善的教學設施,協助其展現專業能力,進而促成師生達成學 習目標,也就是學校辦學的首要目標了。

校園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場所,學生在一天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時 間是在校園中度過,湯志民(1992)發現有很多研究都顯示,校園環 境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和引導學生多元智慧發展的關鍵之所在,所以 如何營造一個優質的校園環境,是每一個學校必須要努力的重要目 標。然而,究竟怎樣的優質校園環境才是安全的呢?溫明正(2005)

認為學校是眾多學生聚集、活動與學習的地方,所謂的「安全校園」

是指提供師生一個可以免於恐懼,可以安全學習與教學的場所。而Reid

(2000)也表示安全校園就是要規劃出一個適合學習與有安全感的校 園。目前我們的校園是否安全呢?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公佈的生命統計顯示,2008年國人十大死亡 主要原因,事故傷害排名第六,但在5~14歲年齡層的人口死亡率則以 事故傷害所造成的死亡率居十大死因的首位,占其平均死亡人口的 26.8%(2008年5~14歲因事故傷害所造成的死亡率為每十萬人13.9人)

(行政院,2010)。

教育部為了強化校園安全,於2003年依「災害防救法」制定「建 構校園災害管理機制實施要點」,並規劃成立「校園安全及災害防救 通報處理中心」,負責統籌各級校園事件的通報與處理作業。自2005 年起,教育部將校園通報事件區分為8大類,分別為「校園意外事件」、

「校園安全維護事件」、「校園暴力事件與偏差行為」、「管教衝突 事件」、「兒童及少年保護事件」、「天然災害」、「其他校園事務」

及「疾病事件」等8類。以近三年之校園通報事件為例,2007年之通報 事件合計17,786件,造成802人死亡、16,094人受傷,其中校園意外事 件有5,501件,占通報比率的30.93%;2008年之通報事件合計22,787件,

造成731人死亡、20,490人受傷,其中校園意外事件有6,142件,占通報 比率的26.95%;2009年之通報事件合計138,170件,造成885人死亡、

210,005人受傷,其中校園意外事件有6,888件,占通報比率的4.99%(教 育部,2010);由此統計數字顯示,除了2009年因H1N1新型流感與流 感盛行,造成疾病事件成為學生的重要問題外,事實上學生受到傷害 的件數與機率並未曾降低,所以有關校園安全的提升是刻不容緩的課 題。

如何有效的建構一個安全無虞的校園學習環境,其最關鍵的人物 就是學校的主要領導者-校長,因為校務發展要朝哪個方向邁進,以 何方向為發展重點,全校是否能相互合作,這都端賴校長的經營與領 導,所以唯有校長能基於對校園安全的關切,願意付出努力,登高一 呼,讓親師生願意齊心合作,再加上社區資源的注入與整合,才能為 學校塑造安全溫馨的遠景。至2010年,臺北市雖已有部分學校陸續參 與國際安全學校認證,但仍只有12所學校通過,這當中小學部分共計 八所,其中有一所為私立小學,這與臺北市小學總校數相比較,顯現 出通過認證的比率實在是微乎其微,所以研究者想藉由世界衛生組織 的安全社區推廣協進中心針對國際安全學校認證所設定的七項準則,

進行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對國際安全學校認知、關注階段與推行 意圖之調查研究。本研究期待能了解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在國際 安全學校的認知、關注階段與推行意圖,以做為國內推行國際安全學 校之初探性研究,並將研究結果提供有關單位做為改善校園安全維護

及推動安全學校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了解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長在 國際安全學校認知、關注階段與推行意圖之情形,進而從中探究欲推 行國際安全學校認證所可能面臨之狀況。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之現況。

二、瞭解研究對象在國際安全學校的認知之現況。

三、瞭解研究對象在國際安全學校的關注階段之現況。

四、瞭解研究對象在國際安全學校的推行意圖之現況。

五、探討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與國際安全學校認知的關係。

六、探討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與國際安全學校關注階段的關係。

七、探討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與國際安全學校推行意圖的關係。

八、探討研究對象在國際安全學校認知、關注階段與推行意圖的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提出欲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現況為何?

二、研究對象在國際安全學校的認知現況為何?

三、研究對象在國際安全學校的關注階段現況為何?

四、研究對象在國際安全學校的推行意圖現況為何?

五、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與國際安全學校認知之差異性為何?

六、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與國際安全學校關注階段之差異性為何?

七、研究對象的背景因素與國際安全學校推行意圖之差異性為何?

八、研究對象在國際安全學校的認知、關注階段與推行意圖之相關性 為何?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問題提出以下假設,以做為統計考驗的依據:

一、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因素之不同,在國際安全學校的認知有顯著 差異。

二、研究對象的學校背景因素之不同,在國際安全學校的認知有顯著 差異。

三、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因素之不同,在國際安全學校的關注階段有 顯著差異。

四、研究對象的學校背景因素之不同,在國際安全學校的關注階段有 顯著差異。

五、研究對象的個人背景因素之不同,在國際安全學校的推行意圖有 顯著差異。

六、研究對象的學校背景因素之不同,在國際安全學校的推行意圖有 顯著差異。

七、研究對象在國際安全學校的認知與關注階段有顯著相關。

八、研究對象在國際安全學校的關注階段與推行意圖有顯著相關。

九、研究對象在國際安全學校的認知與推行意圖有顯著相關。

第五節 名詞界定

本研究有關之名詞操作型定義如下:

一、公立國民小學校長

本研究所指之公立國民小學校長係指99學年度在臺北市公立國民 小學任職之所有校長。

二、個人背景變項

本研究之個人背景乃從性別、年齡、最高學歷、畢業科系、擔任 校長總年資、擔任目前服務學校校長年資、曾擔任主任(教務、訓導 或學務、總務、輔導)年資、近三年參加安全相關課程研習時數、是 否聽過國際安全學校、是否曾參加過國際安全學校相關研習、自覺對 國際安全學校的支持度、自覺對國際安全學校的執行能力及自覺對國 際安全學校的推行困難度等13個變項加以探討。

三、 學校背景變項

本研究之學校背景因素乃從研究對象所服務學校之學校規模、學 校行政區、是否已推行國際安全學校、是否已通過國際安全學校認證 等4個變項加以探討。

四、國際安全學校認知

本研究對於國際安全學校認知之定義係指研究對象在擔任校長職 位中,對於國際安全學校七項安全學校指標及其衍生出之42項檢核工 具的瞭解程度。

五、國際安全學校關注階段

本研究所指的關注階段係指研究對象在擔任校長職位中,為達成 學校教育目標及在自我實現的驅使下,對於國際安全學校的心理傾 向。關注階段是依據Hall & Hord(1987)提出的關注本位採用模式 (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簡稱CBAM),將個人面對變革的關 注歷程分成低度關注、資訊關注、個人關注、管理關注、成效關注、

合作關注和再關注等七個階段。

六、國際安全學校的推行意圖

本研究所指國際安全學校的推行意圖是指研究對象在擔任校長職 位時,未來在其所服務學校推行國際安全學校計畫的可能性。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有以下限制:

一、本研究由於人力、時間及經費有限,僅以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校 長為研究對象,並未對臺北市地區以外之公立國民小學進行調 查,故不能將本研究結果推論至其他地區。

二、本研究問卷有事後回憶的設計調查,由於每個人的個別能力差異、

回答的認真程度、回憶的偏差而造成結果偏差的問題。因此均假 設填寫問卷之對象都能充分了解填答說明,並且據實作答。

三、本研究所測得之資料僅限於本研究工具所涵蓋之範圍。

三、本研究所測得之資料僅限於本研究工具所涵蓋之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