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 視覺注意力

注意力是一種可以將有限的心理資源在某一個時間點上專注於某個訊息的 能力,其中視覺注意力是專指當眼睛自主移動時,將注意力集中於視野中出現的 物體上 (Findlay & Gilchrist, 2003) 。

2. 生物教科書

本研究所指的生物教科書,系指通過教育部於民國九十七年頒布,九十九年 正式施行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又稱九九課綱)的高中基礎生物(上)

的教科書。本研究中為了呈現教科書內容的敘述一致性且顧及所附圖片之內容,

僅選則市售七個版本(南一書局、翰林出版、龍騰文化、康熹文化、三民書局、

全華圖書、泰宇出版)之其中兩個版本搭配作為給受試者閱讀之生物教科書內容 與圖片來源。

3. 圖(片)

圖可以泛指各種的圖像,包含實際照片、繪圖、簡圖、示意圖、插圖、圖解、

圖表、曲線圖、數據圖甚至地圖…等。本研究中所指稱的圖為通過教育部於民國 九十七年頒布,九十九年正式施行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又稱九九課綱)

的高中基礎生物(上)的教科書中,扣除各章節的習題、補充知識、實驗活動、

科學家小傳、討論教室外的圖片,不包含表格部份。

4. 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Pearson and Johnson, 1978) :字義理解、推論 理解、綜合理解。第一層面的字義理解主要是直接閱讀文章所陳述的內容,根據 文字上陳述的字義內容而取得資料;第二層面的推論理解,指讀者除了理解文章 字義外,需由文章提示的線索進行更深層的推論,經由推論過後對文章的整體理 解;第三層為綜合理解,此部份必須就個人的先備知識與經驗和閱讀文章後的推 論理解做整合,理解的內容在文章中並不會明確提到。本研究所指稱的閱讀理 解,限於所研發之測驗工具的內含,著重於前兩個層次,意即字義理解與推論理

解的層次,並不包含綜合理解的層次。

5. 閱讀歷程

本研究所探討的閱讀歷程是指受試者在閱讀研究者由市售通過教育部於民 國九十七年頒布,九十九年正式施行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的高中基礎生 物(上)的教科書中所節錄編列的文本時,經過本研究架設之雙攝影機、單紅外 光源器並搭配 FaceLab 4.5 作校正的眼動儀所紀錄下來的視覺注意力於不同圖文 區域的時間與分配狀況。

6. 凝視點

雙眼在閱讀時的注意力位置,便稱為凝視點。蔡介立(2006)認為紀錄眼球 凝視的時間與位置,便可以反映出大腦對於該資訊的選擇以及處理時間。研究顯 示一般人平均的凝視點時間為 200~250 毫秒 (Rayner, 1998) 。為求謹慎起見,本 研究將採取的凝視點標準為 150 毫秒。

7. 圖文交互閱讀

本文所指的圖文交互閱讀,意即在閱讀的過程中有前一個凝視點落在文字 上,下一個凝視點落在圖片上即稱為一次的圖文交互閱讀。反之,若在閱讀過程 中有前一個凝視點落在圖片上,下一個凝視點落在文字上,也稱為一次的圖文交 互閱讀。

8. 文章回視

本文所指的文章回視並不包含圖文的交互閱讀,意即,本文所指的文章回視 只單看文字內容。文字依照內容屬性分區後,每一區按其於文章中出現的順序排 序,若凝視點隨著閱讀歷程有跳回前面的文字屬性分區凝視的狀況,即記為一次 的文章回視。研究認為,回視這種向前移動的凝視狀態,通常代表著閱讀者對於 此部份資訊的整合或是重新解釋語意的歷程 (Rayner, 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