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名詞解釋

一、 自我敘說

敘說的知識是從「說出發生什麼」的思考與溝通過程中傳達出敘說者自身的 意圖與情感,並蘊含著敘說者背後的社會文化脈絡關係(林美珠,2000)。它的 貢獻在於「結合事實和想像,融合時間和空間,並賦予個人行動的理由,以及事 件的因果解釋」,而敘事原則使用的是比較人性化的意象,呈現行動者和他人對 話的情結和意象(朱儀羚等譯,2004)。

敘說研究是指透過個人經驗法、個人自傳法、自我民族誌及書寫等方法所說 的故事,不管是單向敘說或是對話,仍必須經過個人的詮釋,自我覺察與反思,

尋找意義的過程,喚醒自我並轉化為個人內在生命的力量(何粵東,2005)。

Polkingorne (1995) 表示屬於個人或意義層次的探求,用故事的角度是個很好的 理解和分析方式(鈕文英,2014)。

Campbell & Unger(2004)將故事敘說取向訂出了七個步驟:

(一)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二)知道自己已經擁有什麼。

(三)清楚自己聽到的聲音(真正期望的)。

(四)了解自己所受到的限制。

(五)描繪自己所喜愛的故事。

(六)全然投入並形塑自己喜愛的故事。

(七)完成自己所喜愛的故事。

因此本研究即是以研究者用身為妻子和母親的視角,敘說面對家庭成為低收

入戶時的歷程與困境,並分享如何透過教育的力量翻轉自己的生命經驗。

二、 生涯發展

生涯發展的研究是起源於二十世紀初,當時的社會環境大多為「男主外女主 內」的生活模式,因此生涯發展理論也多偏向於男性為研究主體,自然忽略了男 女之間生涯發展的差異性。直到1980 年代,才有人開始注意女性生涯的複雜性,

與男生大不相同,無法套用於一般現有的生涯理論,因而針對女性展開了生涯發 展相關的研究。Thomson(1983)認為社會傳統的觀念會使已婚女性在就業與家庭 間產生衝突,因此已婚女性的就業會受到生命週期的影響。而個體一生的發展是 從生命開始到死亡,其行為上產生連續性與擴展性改變,是一個貫穿生命的過程,

而不是特定階段的改變(陳曉進,2007)。

郭靜晃(2010)在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一書中提到:

人的一生可以分成有順序的階段,生命是由個人年齡的改變所串起的生命階 段轉換,在每一個階段中,都有其必須完成的發展任務,由於個人身心發展 特徵與社會文化要求不同,因此每一個發展階段皆有其獨特性和所需面對的 轉捩點,也就是心理危機。

綜以上所述,生涯發展的過程中會產生階段性的身份或情境的轉換,這種生 涯轉換就是在生涯發展時,從一個階段轉換成另一個階段,而在這個過程中所產 生的危機及挫折,我們必需將之視為獨立的事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的發展,

並將困境視為推動自我前進及成長的力量(李明瑄,2015)。因此本研究也會將這 樣的發展過程清楚呈現。Super 在經歷長期的觀察與研究,提出生涯發展的觀點,

為生涯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石,在不斷吸收新知建構取向論述,認為生涯發展是個 人對自身特質、潛在生涯選項及工作世界統整與調適的建構過程(金樹人,2011)。 中年女性自我建構是流動的且不斷在變化,而其自我建構及內涵也隨著生涯的經 歷有所改變(陳之懷,2018)。

故研究者在第四章敘說自己人生經歷時,才明白生涯發展中的每一個轉換過 程,都是一種生命的建構,就如同蓋房子一般,想要住平房就要用平房的架構來 設計與建造,想要住透天樓房,就必須用透天樓房的架構來設計與建造,當房子 蓋好了,就能發現自我生涯發展的方向,是朝著美好前進的還是進入了負面的漩 渦。

三、 自我療癒

自我療癒指的是個體能覺察到自己身心靈各方面有阻塞、無法流動的情形,

透過自我整理、身心靈工作,進而趨於一致、和諧、有彈性及整合的過程,而使 得個體達到整體性的健康(孔德縈,2011)。故本研究也是以研究者自身在經歷了 產後憂鬱症困擾時,自己如何發現與覺知,並且開始自我療癒。這樣自我療育的 過程無法偷工減料,必需打穩地基再向上鞏固。而研究者也從自我療癒中體會,

療育的過程是一種開啟自我認同的復原力量。

李伊珊(2009)在研究中指出:

生命是一條時間的河,流經山谷、森林、平原,形成許多不同的風景。有時 激昂、有時平緩、有時充滿生機、有時奄奄一息、有時魚蝦禽鳥來襲、有時 靜靜的流淌,它承載著一切自己的生命與他者的生命,最後奔向大海的懷抱。

在生命尚未結束之時,生命將伴隨歲月時光,因為愛的關照,而使自己與他 人一同成長;因為認同自己的外在身分與內在意識,而使自己有健全的人格 與自信;因為具有創作力,而使得人生多元豐富且生氣勃勃!然而享有這一 切生命的美好,「得到心靈的自由」是最根本之道,在自我認同中擁有「生 命的自主性」。生命的自由並不是他人所能賦予的,而是一種與世界相處的 自然安適感,經由創作的過程,發現屬於自己生存的哲學,於是便可擁有更 多面對生命中各種快樂、悲傷的能力。

因此當研究者完成第四章文本敘說後,更確信了自己已從傷痛中走出,並得 到了心靈的自由與生命的自主,期盼有更多在人生低谷的人,能找到這種重生的 力量-教育。

四、 自我培力

培力指的是增強人們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而自我培力就是自我對內在的充 能與對外在的充權,目前有許多團體也非常重視培力的這項領域,包括社區的培 力,婦女的培力,職場的培力等等,因此民間也開始有許多各式各樣的職業訓練 課程,用以協助有需要的民眾,透過職訓的方式自我培力,好讓每個人都有機會 成長,或轉換到更好的跑道上重新出發。

而我也嘗試過藉著職訓課程來幫助自己改變,但是這樣的改變並沒有比我接 受正規的高等教育來的更好,因此我依舊認為最好的培力途徑來自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