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育的功能與影響力

一、教育的功能

教育有許多的功能,從不同的生命角度去看,就會有不同的見解,大致可以 從兩種層面來看,一種是個人層面,另一種則是社會層面。

以個人層面來看,教育的功能是指由教育活動系統的內部結構,如師資水準、

課程內容的新舊、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提升,都構成影響個體身心發展方向的重要

因素。教育的個體功能是在教育活動內部發生的,所以也稱為教育的本體功能或 教育的固有功能(MBA 智库百科,2019)。

以社會層面來看, 教育的功能特別是指對社會政治、經濟、科技與文化等方 面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教育的運行無法離開外部社會條件而存在。教育的社會 功能是教育的本體功能在社會結構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稱教育的工 具功能。主要通過培養人來實現(MBA 智库百科,2019)。

Durkheim 認為雖然在不同時代與地區,教育具有不同的形式,但基本上教 育是各個社會創造「道德統整」(moral unity)的最重要途徑,因為道德價值是社 會的基礎,社會的統整及和諧與否,端視教育所產生的功能如何

(Ballantine&Spade,2001)。

綜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教育不論對個人或社會環境,都有其重要的位置,且 其功能性也非常全面。如同Durkheim(1956)所認為的,教育是一種工具,社會 透過這個工具而產生自我延續的條件。

二、 自我由內向外的療癒力量

在台灣傳統觀念依舊盛行的那個年代,就如同田秀蘭(1994)所說,女性的社 會化培養過程,是強調女性的家庭角色,而其人格的培育,也以溫柔、體貼、能 照顧他人為主。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我也認為一個成功的女性,就是可以與愛 的人結婚,相夫教子,擁有一個幸福美滿並讓人羨慕的家庭。

只是當我生產完第一胎時,就發現我想要的那種美好的,讓人羨慕的家庭期 待落空了,因此內心充滿了失落感,開始在不知不覺中罹患了產後憂鬱症,在當 時這類的疾病並沒有被重視,相對的也有很多人不了解,所以更不用說患者本身 了,因此那段時期對我及家庭,是一種水深火熱的煎熬。

而我是怎麼發現自己生病,並且覺知必須對抗這種疾病讓自己康復的呢?其 實就是學會自我療癒。黃世鑫(2018)指出

自我療癒不用外求,而是主動、自發、由內而外的能力,療癒並不代表一 個人能回到事件尚未發生前的狀態,而是能夠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即使這 件事依然讓人感到傷痛,但已經能平心靜氣地接受,所以療癒真正的意思,

就是接受結果,並且改變自我。

雖然自我療癒不外求,是主動、自發、由內而外的能力,但我知道那個療育 的過程,是漫長而且孤獨的,可是只要能夠挺過去,一切就會變的美好而有價值。

在公主變成貓一書中有提到,通常一個人會先經歷一段沮喪、空虛、生命死 寂的時期;這時期越長,在無意識內累積起來的能量就越強。因此要尋見美好之 事,必須先消沉一段很長的時間(吳菲菲譯,2018)。另外也有研究發現,自我復 原力啟動時,可以幫助人們以正向、同理的角度去看待負面的事物,並協助其改 變負面的劇本,開啟另一個新的局面;在面對生涯發展的每一階段的危機及挫折 時,能將之視為獨立的事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的發展,並將困境視為推動 自我前進及成長的力量(李明瑄,2015)。一個有過心理問題的人,一旦克服了他 的問題,他會比以前更富創造力、建設性、以及更親和、更睿智(金鈴譯,1984)。

綜以上所述,自我療癒是一種內在的轉化過程,而要促使其轉變為正向積極 的動力,其實仍要透過一些外在的因素來輔助,而本研究即針對其中最重要的因 素-教育,來探討說明。

三、 教育的力量

在鄭石岩(1991)所著的覺.教導的智慧一書中指出:

教育應該建立在對生命的敬重、了解和終極關懷上。每個人的天賦不同,環 境各異,但卻有一個共同的使命,就是認識生命的意義,接納自己,然後悅 樂的展現自己的人生,並負起責任。

教育的力量是一種概念,既不能直接觀察,也不易操作,故需建立適切的指 標系統,作為測量和推估的依據(吳明清,2011)。吳明清教授指出,由於「力」

的本質是「改變的動能」,因此我知道,當教育讓一個人或一整個社會發生改變 時,就可以看見教育的力量,而且改變越大,所看見的力量也越大。

劉湣梃(2003)在研究中指出:

學校教育,可以說是影響學生學習與獲得知識的直接途徑。而除了學校所安 排之課程內容、教科書與教學情境之外,整體社會文化和環境脈絡,特別是 媒體也同時都是影響、塑造學生人格、認知的背後因素。

在重返校園接受高等教育時,花蓮牛犁協會的游雅帆老師曾說到:「讀書是 擺脫貧窮最好的活路」,因此大學畢業後,我選擇繼續研讀碩士班,為了挑戰自 己,我咬著牙撐著,一邊工作又一邊讀書,這樣的日子對中年的我來說,是非常 難熬的,而且論文一直找不到方向和主題,若寫不出來就別想畢業了,於是讓我 幾度萌生退意很想放棄,直到有一天我聽見破繭這首歌,才讓我決定再拚一拚,

如同歌詞所鼓勵的,「當現實無路可逃,絕望將希望纏繞,也依舊無所謂地笑;

右錘護左手的草,雙生的烈焰出鞘,絕處逢生見招拆招」。 譚光鼎(2017)在教育社會學一書中提到:

在全球華時代裡,由於新知識與資訊的爆發,未來的勞動市場將充滿大量變 數,個人職業生涯也相對縮短,終其一生可能要變換數個不同的工作。在這 種情況下,全球化時代的公民更需要具備一種「適應和主動學習的能力」,

也就是「如何去學」。學校所提供給學生的不應僅是某一種專業訓練,而應 該調教學生隨時能透過學習而改變專長,以因應經濟許社會變遷。為了達到 這個目的,教育不應該侷限於「專長」的培養,而是必須重視多元學科的訓 練(multidisciplinary),以預備未來社會所需要之公民、文化和家庭素養。其 次,終身教育(或成人教育)也必須在高等教育的基礎上,更普遍地與職場實 務訓練結合,以應付科技不斷更新的影響。

綜以上所述,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就是我對自己的鼓勵和期許,不管如何困 苦艱難,我相信笑一笑就可以撐過去,所謂關關難過就關關小心過,見招拆招就 定能絕處逢生,這就是我在教育裡看見的力量,讓我重拾信心自我療癒,如同重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