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破繭,用教育的力量翻轉生命: 一位低收入戶母親的自我敘說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破繭,用教育的力量翻轉生命: 一位低收入戶母親的自我敘說"

Copied!
1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張如慧 博士

破繭,用教育的力量翻轉生命:

一位低收入戶母親的自我敘說

研究生:林品驊 撰

中華民國一百一十年七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破繭,用教育的力量翻轉生命:

一位低收入戶母親的自我敘說

研究生:林品驊 撰 指導教授:張如慧 博士

中華民國一百一十年七月

(4)
(5)
(6)

謝 誌

終於完成我的論文了,這就像是我又辛苦懷胎生下的孩子,那種歷經痛苦後 的喜悅真的難能可貴。而我能順利完成自己的碩士論文,首先最要感謝的是我的 指導教授張如慧老師,因為老師願意接受我這個燙手山芋般的學生,讓我的論文 得以從前三章加起來不到十頁的窘境,在逐一克服了寫作過程中的困難與考驗後,

最終完成了所有的研究架構,誕生在了我的生命中。同時我也感謝論文口試的評 委教授何俊青主任及王慧蘭老師,在論文口試時所給予我的指導、建議與鼓勵。

也要特別感謝碩士班這兩年期間,所有指導過我的老師們,讓我在課業上獲得了 許多的知識與協助。還有感謝我碩士班的同學們:婉萱、王瑋、鮑伯、維斌、鈞 奕、俞辰,有你們真好。

我還要感謝的是我的公司「晴安居家護理所」,因為主管願意給我機會,讓 我一邊工作一邊讀書,我才能堅持到底,還有我可愛的同事們,在我忙不過來時 總是幫我一把,讓我可以完成我的工作與學業,所以有你們也真好。

最後我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他們會在我快撐不下去時為我加油,特別是我 的前夫會鼓勵我,即使在論文中會提到他的一些不堪,他也表示既然是事實無須 刻意隱瞞,還有我原生家庭中的親姊姊,她會和我分享她攻讀碩士時的感受,也 會在我碩論需要翻譯時給我意見與協助,還有我的兩位可愛的寶貝,他們會在我 寫學校作業、報告及論文時,安靜的在一旁做自己的事,不會輕易的打擾我,所 以我親愛的家人們,有你們最好。

台東的天空很清,台東的海水很藍,台東的大學很優,就這樣在我的生命中 串連出一副美麗的名畫,我感謝自己沒有故步自封;我感謝自己願意努力改變;

我感謝自己知錯、認錯;我感謝自己堅持到底,我感謝出現在我人生旅途上的所 有人,因為你們都是我的貴人,我由衷感謝。

(7)

破繭,用教育的力量翻轉生命:一位低 收入戶母親的自我敘說

作者:林品驊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中 文 摘 要

本研究源起於研究者發現,自己的人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後,開始 逐漸的改變,由原本的低收入戶轉變為一般戶,又由原本的就業困難 戶轉變為工作穩定發展戶,在這樣的發展過程中,研究者自己深入內 心與自己對話,思考與整理自己的人生後,決定用生命的篇章寫故事,

用人生的經驗完成一場研究之旅,以證明這世上真的有一種力量叫做

「教育」 。

本研究採自我敘說研究法,直接用研究者的人生經驗為主體的研 究。通過自身長期在實際生活中的體驗,將發生的各種生活歷練和事 件,通過反思與心理分析來獲得一些解釋性的合理意見,研究目標為:

一、經由敘寫探討生命低谷中家庭與經濟遭逢的困境。二、經由敘說 者的親身經歷以分析所遭逢的人生難題及處遇歷程。三、探究如何透 過教育歷程自我改變與培力。

研究結果發現:一、敘說者所敘寫生命低谷中家庭與經濟遭逢的 困境中,包括了職場、婚姻與家庭的三大難題。二、研究者在分析敘 說者遭逢的人生難題與處遇歷程中,因為教育所帶來的復原力量,讓 敘說者有了解決問題的知識與能力,最終可以關關難過又能關關過。

三、透過教育歷程的確可以帶來自我改變的力量與培養專業的能力。

(8)

最後,本研究期望能提供與研究者有類似遭遇的成年女性作為參 考,並建議想再次返回校園讀書的朋友,一旦決定就不要遲疑,選好

學校與科系就準備資料報考,不要讓太多的聲音影響自己, 「做」就

對了。也期待政府教育部門與民間相關機構團體,針對弱勢族群多多 宣導再教育的機會與優勢。

關鍵詞:自我敘說、生涯發展、自我療癒、自我培力

(9)

Breaking Bad , Flipping Life with the Power of Education:

A low-income mother's self-narrative

Lin,Pin-Hua

Abstract

This study originated from the researcher’s discovery that after receiving higher education, life began to gradually change, from a

low-income household to a general household, and from a household with difficulty in finding jobs to a stable job development household. In this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researcher herself has a deep inner dialogue with herself, thinking and organizing her own life, and then decided to use the chapters of life to write a story, complete a research journey with life experience, to prove that there is really a power in this world. that is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self-narr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directly uses the researcher's life experience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research.

Through her long-term experience in real life, various life experiences and events that have occurred, through reflection and psychological

analysis to obtain some explanatory and reasonable opinions, the research goals are: 1. Through narration, to discuss the plight of family and

economic encounters in the trough of life. 2. Through the personal experience of the narrator to analyze the life problems encountered and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them. 3. Explore how to self-change and develop abilities through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1. The narrators described the difficulties of family and economic encounters in the trough of life,

including three major problems of workplace, marriage and family. 2. The researcher foun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life problems encountered by the narrators and the course of dealing with them. Because of the resilience brought by education, narrators have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and finally they can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3. Through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it can indeed bring the power of self-change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ability.

Finally, this study hope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dult women who

have similar experiences with the researchers, and recommends that

(10)

friends who want to return to campus to study again, don’t hesitate once decided, choose the school and department and prepare the materials for the exam, don’t let too many factors influence the decision, just "do" it.

And look forward to government education departments and relate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the opportunities and advantages of re-education for disadvantaged groups.

Keywords: self-narration, career development, self-healing,

self-development

(11)

目次

中 文 摘 要 ……….. 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 v

圖表目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名詞解釋 ... 6

第三節 研究限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成年女性的發展重點與困境 ... 11

第二節 教育的功能與影響力 ... 15

第三節 教育對成年女性的影響 ... 18

第四節 本章小結 ...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 21

第一節 敘說研究法 ... 21

第二節 研究歷程與設計 ... 2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28

第四節 信度與效度 ... 29

第五節 研究倫理 ... 30

第四章 一顆種子一畝田 ... 33

第一節 低谷的人生:十年的低收入戶 ... 33

第二節 寂靜的黑夜:產後憂鬱症 ... 44

第三節 無聲的吶喊:自我療癒 ... 49

第四節 芭樂打到頭:突如其來的抉擇 ... 53

第五節 淡淡的曙光:改變的開始 ... 56

第六節 彷彿天亮了:讀書的苦與甜 ... 59

第七節 美麗的陽光:重新走入職場 ... 68

第八節 嶄新的人生:破繭 ... 71

第九節 本章小結 ... 73

第五章 分析與討論 ... 75

第一節 職場、婚姻與家庭的難題 ... 75

第二節 關關難過關關過 ... 78

第三節 透過教育歷程自我改變與培力 ... 79

第四節 教育-強大的復原力量 ... 81

(1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83

第一節 結論 ... 83

第二節 建議 ... 83

第三節 自我期許 ... 84

後記 ... 87

參考文獻 ... 88

一、 中文部分 ... 88

二、 英文部分 ... 90

三、 網路部分 ... 91

(13)

表目次

表2-1-1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 ………11

圖目次

圖1-1-1 生命架構圖 ………3

圖3-2-1 家系圖 ………27

圖3-2-2 研究流程圖 ………28

圖3-3-1 研究架構圖 ………29

(14)

第 一 章 緒 論

本研究源起於研究者發現,自己的人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後,開始逐漸的改變,

由原本的低收入戶轉變為一般戶,又由原本的就業困難戶轉變為工作穩定發展戶,

在這樣的改變過程中,研究者自己深入內心與自己對話,思考並整理自己的人生,

最後決定用生命的篇章寫故事,用人生的經驗完成一場研究之旅,讓那精彩且珍 貴的寶藏,可以證明有一種力量叫做「教育」。

本研究題目擬定為「破繭」用教育的力量翻轉生命,以一位低收入戶母親的 立場,透過敘說研究法來述說生命的故事。本章將分為三節來闡述,第一節研究 動機與目的,第二節名詞解釋,第三節研究限制,依序分節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怎麼走著走著就無路可走了?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兩個孩子相差三歲,因此我成了全職媽媽,在只能依靠 丈夫不穩定的工作收入,艱難過日子的我們,終於還是成為了社會救濟的低收入 戶。在長達十年的低谷生活中,嚐盡了人情冷暖,對我以及我丈夫而言,那些感 受總是可以轉過身去,當作沒聽見沒看見就好,可是在發現自己孩子被人欺辱時,

我腦海裡想起了電影「魯冰花」中,小男孩說的那一句台詞:「老師!有錢人家的 孩子什麼都比較會」,忽然間我被心中無聲滴落的血驚醒,原來電影中的情節成 了我現實人生的寫照,有錢人家的小孩不論做什麼,或是調皮搗蛋,在大多數人 們的眼中,依舊是又乖又聰明,而且有教養;而窮人家的孩子既使什麼也沒做,

只是出現在了案發現場,就會被群起圍之,許多人就會開始批評論斷,於是窮人 家的孩子就此定罪,被貼上了調皮搗蛋以及一點家教都沒有的標籤。

所以我把自己關了起來,也把孩子了關起來,我們躲在家中不願出門,我開 始罹患憂鬱症,但我卻不自知,打罵小孩變成了家常便飯,丈夫也成了我情緒宣 洩的對象,我總覺得不對勁,可是到底是哪裡不對勁我卻不知道。而我的丈夫當 時也不懂,總以為女人心海底針,只要讓我發洩完情緒就會沒事,還好終究我的 理智線並沒有完全斷掉,我最後想到了一個自我療癒的方式,讓憂鬱症發作的次 數變少,也較可以控制得住突發的情緒,慢慢的讓自己逐漸復原。近十餘年研究 已證實,復原力可透過互動與適當環境設計而被培育(Fraser,Richman, & Galinsky,

(15)

1999; Theron& Theron, 2010)。

但是暫時的擺脫憂鬱症並不算真正的痊癒,因為我還不知道該如何改變當時 所處的大環境,所以日子仍然困苦難熬,無語望天成了我的習慣,誰可以救救我?

忽然有一天,我丈夫結束了一天勞累的工作返家時,他說:「老婆!我想回去學校 讀書…」,那一天,我永遠記得,彷彿聽見命運軌道換軌時的聲音。

張春興(2004)在《張氏心理學辭典》一書中指出:

經驗是個體在生活中一切慣性、知識、技能、思想觀念的累積;經驗是到現 在為止,以前所累積下來的一切。但經驗的全貌不容易立即捕捉,事件發生 當時並不會有立即明顯的感受,事後需藉由反省與思考,才能將隱藏在整個 生命中的經驗呈現出來。

因此,我選擇了這十年積累下的人生經驗,很單純的表示,我可以做到的,

每個人也都能做到。

二、 蠶

在西元 1971 至 1981 年間,大多的孩子都喜歡養蠶我也喜歡,我還記得我和 同學要了一些蠶卵,看著蠶卵變成了黑黑的一點一點的小小蠶,我就將剛採下並 洗好的鮮嫩桑葉擦拭乾淨,鋪在小小蠶下,為什麼桑葉要擦拭乾淨?因為桑葉上 若有水分,蠶寶寶吃了就會拉肚子,所以養蠶是非常有挑戰的一件事情。

當蠶寶寶成長到一定的時間後,牠會停止進食開始吐絲,有吐白絲的也有土 黃絲的,之後蠶寶寶會用自己吐的絲把自己包起來,這就是所謂的作繭自縛,然 後就要等待一段不短的時間,才會看見蠶寶寶化蛾後的破繭而出。

從蠶卵、小蠶、大蠶、吐絲、作繭、破繭、飛蛾、交配、產卵,整個過程都 充滿驚奇及樂趣,這是蠶寶寶的一生,但我現在回頭一看自己的人生,不也是這 樣經歷的嗎?

在高彥頤(1995)的研究中指出:

女性自身的生活空間建構,事實上受生命週期因素的牽動,面臨不斷的轉換,

婦女研究先驅Margery Wolf,早於七十年代即根據台灣的田野調查立論,強 調婦女在中國家族制度中的角度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循年序照應生命循環,

自閨女、新婦、人母、主婦而致熬成婆,每段落自有不同的生活節奏、應負

(16)

責任,及權力分配。

因此我將藉由養蠶的經驗,整理我自己的生命歷程,以我自己的故事做為論 文的題材,看我怎麼走著走著就無路可走了,看我怎麼在人生的低谷中掙扎,看 我怎麼作繭自縛,看我怎麼找到一絲曙光,看我怎麼破繭而出,看我怎麼用生命 探究出結果,看我最後怎麼發現教育所帶來的神奇力量。而這一段生命的架構如 下(圖1-1-1):

三、 我

當我選擇繼續升學就讀研究所時,就決定碩士論文就要寫我自己的故事,因 為我自認為我的人生經歷實屬難得,有的老師表示支持我,有的老師卻不看好我,

因為在教育的領域中,多數的碩士論文,都以行動研究或實驗研究為主,用量化 研究的數據證明,他人的理論自己研究後也是對的,因此屬於質性研究的自我敘 說研究法成了具有爭議性的研究方法。在韓劇「檢法男女」劇集中,男主角常常 因為其他人在猜測或推理案情時,會直接告訴對方不要寫小說,導致其他人常常 無法反駁,但在第一季的三十二集中,男主角在女主角正要剖析他們最近所遭遇 的事時,又告訴女主角不要寫小說,可是這次女主角卻很大膽直接的告訴男主角:

「這不是小說,這是我兩個月以來,真實體驗過的紀錄片」,所以我的故事也不 是小說,而是我真實體驗過的紀錄片。

周怡岑(2015)在研究中提到:

蠶卵

小蠶

大蠶

吐絲 作繭

破繭 飛蛾

交配

產卵 出生

小時候

成年

結婚生子 低谷

再教育 重生

就業

成果

1-1-1 生命架構圖

(17)

我很少說自己的故事,因為我是輔導老師,我總是有太多案例可以跟別人分 享,但不包括我自己。這一次,我說了我自己的故事,讓我自己成為論文裡 的主角。在故事中,我重新與不同時期的自己相遇。欣賞著每一個階段的自 我,無論是勇敢追夢的我、破碎到消失殆盡的我、努力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我、

重新站立的我。這些都是我用生命努力的我,感謝這些我,建構出現在的我。

我也同樣感謝每個不同時期的我,因為正是這些曾經的我,才能發展建構出 現在的我,並讓我看見在每一次的生涯發展中,生命是如何一點一滴的塑造自我,

我也很少說自己的故事,不是因為我不想說,而是因為沒有人願意聽我說,就像 許多人不會去聽一個窮人說創業與成功的方法,因為人們會覺得他分享的方法如 果有效,那他就不會還是個窮人。

在碩班一年級時,對於論文的題目和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我一直不得其門而 入,當同學們都定好了題目,我卻還搖擺不定,因為有老師跟我說,寫論文不是 在寫自傳,雖然我很受傷難過,但我必須承認老師說的沒有錯,論文的寫作確實 與自我傳記不同,於是我開始去尋找自我敘事法相關的論文,才發現這樣的研究 方法可以突破制式的論文規範與架構,較自在地進行自我的深度探究與書寫。而 且如同胡幼慧(2005)指出,敘說是一種將生活故事和對話當作研究問題而加以 剖析的質性研究方式,因此我也希望將自己過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故事寫成論 文。

於是在不斷的摸索中,藉由與老師和同學們之間的碰撞,我對自己的研究論 文越來越有方向,輪廓也越來越清晰,只是我還找不到能契合論文的題目,就在 我有些想要放棄時,忽然我聽見了一首歌曲,是歌手張紹涵主唱的,歌名為「破 繭」,是動畫「鬥羅大陸」2020 年的新主題曲,由曹德智、郭德紫毅作詞,文穎 秋作曲,出品商為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歌詞如下:

如果在噩夢中睜眼 直面著殘忍的世界 風撥動了誰的心弦 留戀卻來不及告別 如果結局僅剩慘烈 無懼在逆風中破繭 就算那羽翼被撕裂 重回到十九層深淵 牽你手 往前走 黑夜白晝 不停留 輾轉時空 會挫傷 會心痛 依然奮勇 去戰鬥 才叫英雄

(18)

抬頭 亂與戰不休 回首 你在我左右 擊潰 命運的詛咒 讓故事不朽

武魂 在放肆狂湧 守護 你一腔孤勇 哪怕 未來如洪流 也不曾退後

如果在噩夢中睜眼 直面著殘忍的世界 風撥動了誰的心弦 留戀卻來不及告別 如果結局僅剩慘烈 無懼在逆風中破繭 就算那羽翼被撕裂 重回到十九層深淵 牽你手 往前走 黑夜白晝 不停留 輾轉時空 會挫傷 會心痛 依然奮勇 去戰鬥 才叫英雄 抬頭 亂與戰不休 回首 你在我左右

擊潰 命運的詛咒 讓故事不朽

武魂 在放肆狂湧 守護 你一腔孤勇 哪怕 未來如洪流 也不曾退後

當現實無路可逃 絕望將希望纏繞 也依舊無所謂地笑 右錘護左手的草 雙生的烈焰出鞘 絕處逢生見招拆招 抬頭 亂與戰不休 回首 你在我左右

擊潰 命運的詛咒 讓故事不朽

武魂 在放肆狂湧 守護 你一腔孤勇 哪怕 未來如洪流 也不曾退後

當現實無路可逃 絕望將希望纏繞 也依舊無所謂地笑 右錘護左手的草 雙生的烈焰出鞘 絕處逢生見招拆招 也不曾退後

因為這首歌詞非常觸動我的心,彷彿清楚刻畫著我人生低谷時的畫面,那時 的我每天一睜眼,也要面對這個慘忍的世界,曾經擁有的美好真的來不及告別就 消失不見了,就好像羽翼真的被撕裂,然後跌入了十九層深淵,若沒有親身經歷 這種過程恐怕無法體會,但我慶幸的是,即便那時我的生活充滿著慘烈的困境,

我卻沒有放棄。而是勇敢無懼的在逆風中破繭,這就是我最想分享的經驗,於是 我用破繭命題,將本研究的主題緊扣在我如何用教育翻轉悲慘低谷的人生,如同 蠶寶寶華麗轉身破繭而出,讓生命的親身經歷來證明教育的強大力量,叫世人看 見如何絕處逢生,只要不害怕、不退後,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

(19)

四、我想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一) 經由敘寫探討生命低谷中家庭與經濟遭逢的困境。

(二) 經由敘說者的親身經歷以分析所遭逢的人生難題及處遇歷程。

(三) 探究如何透過教育歷程自我改變與培力。

第二節 名詞解釋

一、 自我敘說

敘說的知識是從「說出發生什麼」的思考與溝通過程中傳達出敘說者自身的 意圖與情感,並蘊含著敘說者背後的社會文化脈絡關係(林美珠,2000)。它的 貢獻在於「結合事實和想像,融合時間和空間,並賦予個人行動的理由,以及事 件的因果解釋」,而敘事原則使用的是比較人性化的意象,呈現行動者和他人對 話的情結和意象(朱儀羚等譯,2004)。

敘說研究是指透過個人經驗法、個人自傳法、自我民族誌及書寫等方法所說 的故事,不管是單向敘說或是對話,仍必須經過個人的詮釋,自我覺察與反思,

尋找意義的過程,喚醒自我並轉化為個人內在生命的力量(何粵東,2005)。

Polkingorne (1995) 表示屬於個人或意義層次的探求,用故事的角度是個很好的 理解和分析方式(鈕文英,2014)。

Campbell & Unger(2004)將故事敘說取向訂出了七個步驟:

(一)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二)知道自己已經擁有什麼。

(三)清楚自己聽到的聲音(真正期望的)。

(四)了解自己所受到的限制。

(五)描繪自己所喜愛的故事。

(六)全然投入並形塑自己喜愛的故事。

(七)完成自己所喜愛的故事。

因此本研究即是以研究者用身為妻子和母親的視角,敘說面對家庭成為低收

(20)

入戶時的歷程與困境,並分享如何透過教育的力量翻轉自己的生命經驗。

二、 生涯發展

生涯發展的研究是起源於二十世紀初,當時的社會環境大多為「男主外女主 內」的生活模式,因此生涯發展理論也多偏向於男性為研究主體,自然忽略了男 女之間生涯發展的差異性。直到1980 年代,才有人開始注意女性生涯的複雜性,

與男生大不相同,無法套用於一般現有的生涯理論,因而針對女性展開了生涯發 展相關的研究。Thomson(1983)認為社會傳統的觀念會使已婚女性在就業與家庭 間產生衝突,因此已婚女性的就業會受到生命週期的影響。而個體一生的發展是 從生命開始到死亡,其行為上產生連續性與擴展性改變,是一個貫穿生命的過程,

而不是特定階段的改變(陳曉進,2007)。

郭靜晃(2010)在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一書中提到:

人的一生可以分成有順序的階段,生命是由個人年齡的改變所串起的生命階 段轉換,在每一個階段中,都有其必須完成的發展任務,由於個人身心發展 特徵與社會文化要求不同,因此每一個發展階段皆有其獨特性和所需面對的 轉捩點,也就是心理危機。

綜以上所述,生涯發展的過程中會產生階段性的身份或情境的轉換,這種生 涯轉換就是在生涯發展時,從一個階段轉換成另一個階段,而在這個過程中所產 生的危機及挫折,我們必需將之視為獨立的事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的發展,

並將困境視為推動自我前進及成長的力量(李明瑄,2015)。因此本研究也會將這 樣的發展過程清楚呈現。Super 在經歷長期的觀察與研究,提出生涯發展的觀點,

為生涯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石,在不斷吸收新知建構取向論述,認為生涯發展是個 人對自身特質、潛在生涯選項及工作世界統整與調適的建構過程(金樹人,2011)。 中年女性自我建構是流動的且不斷在變化,而其自我建構及內涵也隨著生涯的經 歷有所改變(陳之懷,2018)。

故研究者在第四章敘說自己人生經歷時,才明白生涯發展中的每一個轉換過 程,都是一種生命的建構,就如同蓋房子一般,想要住平房就要用平房的架構來 設計與建造,想要住透天樓房,就必須用透天樓房的架構來設計與建造,當房子 蓋好了,就能發現自我生涯發展的方向,是朝著美好前進的還是進入了負面的漩 渦。

(21)

三、 自我療癒

自我療癒指的是個體能覺察到自己身心靈各方面有阻塞、無法流動的情形,

透過自我整理、身心靈工作,進而趨於一致、和諧、有彈性及整合的過程,而使 得個體達到整體性的健康(孔德縈,2011)。故本研究也是以研究者自身在經歷了 產後憂鬱症困擾時,自己如何發現與覺知,並且開始自我療癒。這樣自我療育的 過程無法偷工減料,必需打穩地基再向上鞏固。而研究者也從自我療癒中體會,

療育的過程是一種開啟自我認同的復原力量。

李伊珊(2009)在研究中指出:

生命是一條時間的河,流經山谷、森林、平原,形成許多不同的風景。有時 激昂、有時平緩、有時充滿生機、有時奄奄一息、有時魚蝦禽鳥來襲、有時 靜靜的流淌,它承載著一切自己的生命與他者的生命,最後奔向大海的懷抱。

在生命尚未結束之時,生命將伴隨歲月時光,因為愛的關照,而使自己與他 人一同成長;因為認同自己的外在身分與內在意識,而使自己有健全的人格 與自信;因為具有創作力,而使得人生多元豐富且生氣勃勃!然而享有這一 切生命的美好,「得到心靈的自由」是最根本之道,在自我認同中擁有「生 命的自主性」。生命的自由並不是他人所能賦予的,而是一種與世界相處的 自然安適感,經由創作的過程,發現屬於自己生存的哲學,於是便可擁有更 多面對生命中各種快樂、悲傷的能力。

因此當研究者完成第四章文本敘說後,更確信了自己已從傷痛中走出,並得 到了心靈的自由與生命的自主,期盼有更多在人生低谷的人,能找到這種重生的 力量-教育。

四、 自我培力

培力指的是增強人們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而自我培力就是自我對內在的充 能與對外在的充權,目前有許多團體也非常重視培力的這項領域,包括社區的培 力,婦女的培力,職場的培力等等,因此民間也開始有許多各式各樣的職業訓練 課程,用以協助有需要的民眾,透過職訓的方式自我培力,好讓每個人都有機會 成長,或轉換到更好的跑道上重新出發。

而我也嘗試過藉著職訓課程來幫助自己改變,但是這樣的改變並沒有比我接 受正規的高等教育來的更好,因此我依舊認為最好的培力途徑來自高等教育。

(2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敘事研究本身就是一個極具爭議的研究方法,因此有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與難 度,所以我也在研究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的抉擇,在想與不想或要與不要之間,

讓我一次次的品嘗著「斷、捨、離」。這樣的經歷幫助了我,勇敢的學會把不要 的丟掉,還有把需要的放到適合的位置上,只是仍有無法控制的因素存在,其限 制大致分為以下兩點:

一、 敘說者的相關經驗無法推論至所有人

當研究者同時身為敘說者時,往往需要開始自己與自己對話,並且對話的過 程中,將面臨再次剖開內心深處那已經癒合的傷口,且不管將會有多痛,敘說者 還是必須面對這一切傷疤,而這些傷痛難免要呈現在許多人的面前,所以傷口要 挖多深,要怎麼面對自我,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並且本研究屬於自我敘說,相 對於其他研究較為主觀,故敘說者的相關經驗無法推論至所有人,這些便是研究 中不易克服的限制。

二、 研究者的研究經驗有限

自我敘事是用故事將人生真實的經歷描繪出來,但在說故事的時候,會不會 避重就輕,或是加油添醋,或是根本無中生有,就挑戰著研究者本身對倫理道德 的尺度拿捏,而且因為研究者所具備的研究經驗有限,有關生命敘說及自我探究 的論文書寫可能仍有許多待學習和突破的地方,故多蒐集文獻資料或許能彌補此 一限制。

(23)
(24)

第 二 章 文 獻 探 討

本研究主要經由個人的實際經歷,探討教育所帶來的力量,及如何運用教育 的力量來翻轉自己的生命,特別是成年女性所面臨的困境和機會,要比同年男性 來的複雜且艱難,故本章將著重探討教育與成年女性的關係和相關之影響因素。

本章共分為三節進行探討及分析,第一節是關於成年女性的發展重點與困境,

第二節是談到教育的功能與影響力,第三節則是針對教育對成年女性的影響來做 探究。

第一節 成年女性的發展重點與困境

一、 發展心理學的八個生涯發展階段

Erikson 在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依照人生不同的危機性質,將之分為了八 個階段,分別是懷孕、生產與新生兒時期(0~1 歲)、嬰幼兒期(2~3 歲)、兒童 早期(4~6 歲)、兒童中期(6~11 歲)、青少年期(12~18 歲)、成年前期(19~34 歲)、成年中期(35~60 歲)、成年晚期(60 歲以上)(張弘哲、林昱宏、劉懿慧、

徐國強、鄭淑芬譯,2014),參見表 2-1。而成年中期是本研究最主要的背景。

2-1-1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

階段 年齡段 發展任務與危機 發展正向的特徵 發展負向的特徵 1 0-1 歲

(懷孕、生產與 新生兒時期)

信任與不信任 對人信任,有安全 感

面對新環境時會不 信任並焦慮不安

2 2-3(嬰幼兒期) 自主與羞愧懷疑 能依循社會行為,

自我意思的發展

缺乏信心,充滿疑 慮,有依附危機

3 4-6(兒童早期) 主動與罪惡感 主動並開始有自我 概念

畏懼退怯,缺少自 我價值感 4 6-11(兒童中期) 勤奮與自卑 具有發展的能力,

會與人合作

無法適應人群,充 滿挫折感而自卑

(25)

階段 年齡段 發展任務與危機 發展正向的特徵 發展負向的特徵 5 12-18(青少年

期)

認定與認定混淆 學習獨立且專注自 我

容易因受挫而自我 傷害與切割 6 19-34(成年前

期)

親密與孤立 親密與獨立及道德 感的發展

與社會疏離迷失,

常感孤獨寂寞 7 35-60(成年中

期)

生產與停滯 樂觀與幸福的發 展,會關懷社會並

負責任

逃避與焦慮,有失 業或成癮等中年危

機 8 60-死亡(成年

晚期)

統整與絕望厭惡 適應社會變遷,安 享晚年

貧病交加,悔恨不 安

資源來源:修改自張弘哲、林昱宏、劉懿慧、徐國強、鄭淑芬譯(2014)

當一個人遭遇困難時,會發現要解決這個困難,唯有調整自己一些舊有的原 則或理念,而那些舊有的理念常是根深蒂固,且難以修正,一旦自己的行為和理 念不符合時,內心常產生難以釋懷的不安(陳滿樺譯,1985)。而我正好就是因為 所期待的婚姻生活,與現實的婚姻生活完全背離,導致心中逐漸充滿埋怨與悔恨,

一遇到一些小事,就可以讓我情緒失控,那排山倒海而來的憤怒,首當其衝的就 只有孩子概括承受,而每當情緒的風暴過後,最難過後悔的依然是我,這樣的惡 性循環不斷上演,折磨著自己和親愛的家人。

Erikson 的發展心理學,從生理、心理、及社會三個層面去探究每一個人生 階段,細緻的剖析了人生旅途上的順境與逆境,並全面的對人性進行觀察研究與 分析,可惜這些美好的學問,被放在大學的學程裡,而大多數的人會因為種種因 素而無法選擇就讀大學,所以我若能早點學到這些理論,或許就可以少走一些冤 枉路。

綜以上所述,既然成人中年時期,可以樂觀幸福的發展,也可能遇見中年危 機,那麼影響結果的因素到底有哪一些呢?這就是研究者想的,與其用艱深難懂 的理論去告誡世人,倒不如以一個人的親身經歷,說個真實的故事去發人省思要 來的好。

二、成年女性的發展重點與困境

Betz&Hackett(1981)認為女性自我效能的低取向,是造成女性生涯發展的阻

(26)

礙。在表現成就方面,女性常被鼓勵參與在某些領域,例如家務、教養等活動,

較少參與運動、機械或其他傳統的男性領域,因此造成了有高低自我效能的差異。

在替代學習方面,許多女性的生涯楷模都是傳統的角色和職業,因此在非傳統的 女性職業中顯得有低自我效能。情緒喚起方面,女性會因性別角色所產生焦慮,

因而減少一般與特殊的自我效能。語言說服方面,女性對於非傳統的活動或項目 的追求或學習,較不易受到鼓勵,反而容易受到干涉,因而產生較低的自我效能 與期望。這取向認為女性會受到社會文化等環境的影響,而影響自我的信心與強 度(陳之懷,2018)。

而在女性成年階段的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會面臨婚姻的選擇,因為結 不結婚以及結婚後是否離開職場,或是生不生小孩,這一切都是成年女性生涯發 展的重點,也是困境的來源。夏曉鵑(1997)指出,婚姻是人生發展中的重要生活 經驗,對女性而言亦更顯重要,婚後必須同時面對離開原生家庭、身分轉換、適 應新環境等三大課題,在身心兩方面皆必須調整及重組,可以說結婚組織家庭的 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衝突與調適的過程。

我想分享的人生經歷,是從三十四歲到五十歲之間,整整歷經了十六年,這 之中有十年的全職媽媽經驗,與成為低收入戶的經歷,還有六年的求學過程,以 及畢業之後重新踏入職場的角色轉換,清楚的用一個人的生命歷練,證明教育是 有力量的,也證明教育可以打破貧窮翻轉生命。

成年女性為了家庭和孩子,很容易迷失自我,並失去自己生活自主的權力,

而陳滿樺(1985)在所譯的「我站的更穩-如何肯定自我」一書的結尾中就提到,

失去自己生活自主權力的那種感覺,就像是得了慢性病一樣,委屈又無奈;無法 展現自己的才華,真的令人懊惱。而如果不能堅定的為自己的生活掌舵,一再軟 弱的委屈自己,就會使自己變成情緒和身體病痛的奴隸。

鄭忍嬌、周麗端(2013)在研究中指出:

母職角色(motherhood)是指,母親對於自己所扮演的親職角色之知覺,在 傳統中國社會中,家庭為了發展和延續,因此,強調家族和社會的利益大於 個人,個人成就遠不能與家庭成就相比;而在光耀家族是值得被社會讚揚的 想法下,女性通常犧牲自己以成就丈夫及子女,妥善教養子女也就成為中國 女性被揚善之處。

在我選擇當全職媽媽時,我並不知道我的家庭會陷入經濟危機,我的丈夫說

(27)

過會讓我過好日子,會賺錢養我和孩子,只是事與願違,我丈夫因為自己身體的 因素,工作非常不穩定,常常做不到三天或五天,就被老闆開除,一毛錢也沒有 給,因為老闆說是試用期,而且才做幾天而已,所以我只好私下跟我母親借錢,

才可以幫孩子買尿布和奶粉。

就是在這樣的經濟拮据下,開始有人會打著「為了我好」的旗幟,表示要給 我一個良心的建議,以及提供我他們覺得對我好的意見,那就是要我去找一份工 作,至於孩子給誰帶,一直不是他們考慮的範圍,而他們也一直忽略一個重要的 問題點,那就是我即使找了一份工作,月薪扣掉勞健保最高也只有兩萬兩千元左 右,但我有兩個孩子,一個孩子的保母費最少一萬兩千元就好,兩個就要兩萬四 千元了,請問我是自己顧好還是請人顧? 所以當時只要有人勸我去找工作,對我 來說都是一種很可怕的壓力,也讓我開始只想遠離人群。

謝幸軒(2014)在研究中亦發現:

面對生涯轉換的時期,外界會提供不同的意見,有時會造成衝突或阻礙,促 成心理上的焦慮、困惑與迷惘。此時,應該仔細審視個人內在的想法,了解 自己真正重視的價值所在,才能做出最適當的生涯決策。

然而就以上所述,當一個人處在極大的壓力與焦慮不安下,其實是很難審視 自己內在的想法,也很難了解自己重視的價值所在,更無法自行做出最適當的生 涯決策,因此這個時候最需要他人的協助與外力的介入,才能在生涯發展及轉換 的過程中,讓一切結果朝著正向前進。

若不是我親自體驗過那一段崎嶇不平的人生之路,也許我就會像吃瓜群眾一 般,置身事外的對許多人事物,無關痛癢的談論著、評斷著、然後下一個不需負 責的定論,就直接宣判他人的生死。所以我很慶幸,現在的我可以跳出一些框架,

用較多元的視野與角度,去研究和分析事件發生的脈絡,讓自己不再輕易的陷入 生命的死角中而難以自拔。在陳之懷(2018)對中年女性困境的研究結果中得知:

中年女性自我建構是流動的且不斷在變化,而其自我建構及內涵也隨著生涯 的經歷有所改變,當女性經歷了工作、家庭、再重回職場之後,其自我建構 的內涵添加了家庭的視角,不再像過去只有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與表現。

而我知道在中年女性經歷了工作、家庭後,想要再重回職場時,其實所面臨

(28)

的挑戰是非常多的,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雖然「就業服務法」第5 條第 1 項規定:

為保障國民就業機會平等,雇主對求職人或所僱用員工,不得以種族、階級、

語言、思想、宗教、黨派、籍貫、出生地、性別、性傾向、年齡、婚姻、容 貌、五官、身心障礙或以往工會會員身分為由,予以歧視;其他法律有明文 規定者,從其規定。

可是每當中年女性前往應聘時,除了某些相當勞力且久徵不到人的工作之外,

幾乎都是石沉大海,當然除了年齡,還有學經歷等因素,其實仍是成年女性發展 的困境。

Rothman(2000)在研究中描述:

現代女性仍舊將家庭與孩子視為是生命中重要的志業,每天花費許多時間與 小孩相處,不會因為自己的興趣或嗜好犧牲任何可能與家人聚會的時光,即 使白天的工作再累,一回到家也會馬上打起精神以全新的面貌面對家人與小 孩,無論女性有無工作都是全職的母親,全心全意投入子女照顧工作,自己 的生日、健康狀態、或朋友約會都可以被忽略,可是家務工作與子女照顧卻 不可以有疏忽。即使多數的女性已經逐漸走出家庭主婦的身分投入就業市場,

女性在母職角色的扮演並沒有獲得多大改變。

綜以上所述,成年女性的發展重點在於角色定位,當家庭與自我能取得平衡 時,較能往成年期的正向發展,反之就會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困境。

第二節 教育的功能與影響力

一、教育的功能

教育有許多的功能,從不同的生命角度去看,就會有不同的見解,大致可以 從兩種層面來看,一種是個人層面,另一種則是社會層面。

以個人層面來看,教育的功能是指由教育活動系統的內部結構,如師資水準、

課程內容的新舊、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提升,都構成影響個體身心發展方向的重要

(29)

因素。教育的個體功能是在教育活動內部發生的,所以也稱為教育的本體功能或 教育的固有功能(MBA 智库百科,2019)。

以社會層面來看, 教育的功能特別是指對社會政治、經濟、科技與文化等方 面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教育的運行無法離開外部社會條件而存在。教育的社會 功能是教育的本體功能在社會結構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稱教育的工 具功能。主要通過培養人來實現(MBA 智库百科,2019)。

Durkheim 認為雖然在不同時代與地區,教育具有不同的形式,但基本上教 育是各個社會創造「道德統整」(moral unity)的最重要途徑,因為道德價值是社 會的基礎,社會的統整及和諧與否,端視教育所產生的功能如何

(Ballantine&Spade,2001)。

綜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教育不論對個人或社會環境,都有其重要的位置,且 其功能性也非常全面。如同Durkheim(1956)所認為的,教育是一種工具,社會 透過這個工具而產生自我延續的條件。

二、 自我由內向外的療癒力量

在台灣傳統觀念依舊盛行的那個年代,就如同田秀蘭(1994)所說,女性的社 會化培養過程,是強調女性的家庭角色,而其人格的培育,也以溫柔、體貼、能 照顧他人為主。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我也認為一個成功的女性,就是可以與愛 的人結婚,相夫教子,擁有一個幸福美滿並讓人羨慕的家庭。

只是當我生產完第一胎時,就發現我想要的那種美好的,讓人羨慕的家庭期 待落空了,因此內心充滿了失落感,開始在不知不覺中罹患了產後憂鬱症,在當 時這類的疾病並沒有被重視,相對的也有很多人不了解,所以更不用說患者本身 了,因此那段時期對我及家庭,是一種水深火熱的煎熬。

而我是怎麼發現自己生病,並且覺知必須對抗這種疾病讓自己康復的呢?其 實就是學會自我療癒。黃世鑫(2018)指出

自我療癒不用外求,而是主動、自發、由內而外的能力,療癒並不代表一 個人能回到事件尚未發生前的狀態,而是能夠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即使這 件事依然讓人感到傷痛,但已經能平心靜氣地接受,所以療癒真正的意思,

就是接受結果,並且改變自我。

(30)

雖然自我療癒不外求,是主動、自發、由內而外的能力,但我知道那個療育 的過程,是漫長而且孤獨的,可是只要能夠挺過去,一切就會變的美好而有價值。

在公主變成貓一書中有提到,通常一個人會先經歷一段沮喪、空虛、生命死 寂的時期;這時期越長,在無意識內累積起來的能量就越強。因此要尋見美好之 事,必須先消沉一段很長的時間(吳菲菲譯,2018)。另外也有研究發現,自我復 原力啟動時,可以幫助人們以正向、同理的角度去看待負面的事物,並協助其改 變負面的劇本,開啟另一個新的局面;在面對生涯發展的每一階段的危機及挫折 時,能將之視為獨立的事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的發展,並將困境視為推動 自我前進及成長的力量(李明瑄,2015)。一個有過心理問題的人,一旦克服了他 的問題,他會比以前更富創造力、建設性、以及更親和、更睿智(金鈴譯,1984)。

綜以上所述,自我療癒是一種內在的轉化過程,而要促使其轉變為正向積極 的動力,其實仍要透過一些外在的因素來輔助,而本研究即針對其中最重要的因 素-教育,來探討說明。

三、 教育的力量

在鄭石岩(1991)所著的覺.教導的智慧一書中指出:

教育應該建立在對生命的敬重、了解和終極關懷上。每個人的天賦不同,環 境各異,但卻有一個共同的使命,就是認識生命的意義,接納自己,然後悅 樂的展現自己的人生,並負起責任。

教育的力量是一種概念,既不能直接觀察,也不易操作,故需建立適切的指 標系統,作為測量和推估的依據(吳明清,2011)。吳明清教授指出,由於「力」

的本質是「改變的動能」,因此我知道,當教育讓一個人或一整個社會發生改變 時,就可以看見教育的力量,而且改變越大,所看見的力量也越大。

劉湣梃(2003)在研究中指出:

學校教育,可以說是影響學生學習與獲得知識的直接途徑。而除了學校所安 排之課程內容、教科書與教學情境之外,整體社會文化和環境脈絡,特別是 媒體也同時都是影響、塑造學生人格、認知的背後因素。

(31)

在重返校園接受高等教育時,花蓮牛犁協會的游雅帆老師曾說到:「讀書是 擺脫貧窮最好的活路」,因此大學畢業後,我選擇繼續研讀碩士班,為了挑戰自 己,我咬著牙撐著,一邊工作又一邊讀書,這樣的日子對中年的我來說,是非常 難熬的,而且論文一直找不到方向和主題,若寫不出來就別想畢業了,於是讓我 幾度萌生退意很想放棄,直到有一天我聽見破繭這首歌,才讓我決定再拚一拚,

如同歌詞所鼓勵的,「當現實無路可逃,絕望將希望纏繞,也依舊無所謂地笑;

右錘護左手的草,雙生的烈焰出鞘,絕處逢生見招拆招」。 譚光鼎(2017)在教育社會學一書中提到:

在全球華時代裡,由於新知識與資訊的爆發,未來的勞動市場將充滿大量變 數,個人職業生涯也相對縮短,終其一生可能要變換數個不同的工作。在這 種情況下,全球化時代的公民更需要具備一種「適應和主動學習的能力」,

也就是「如何去學」。學校所提供給學生的不應僅是某一種專業訓練,而應 該調教學生隨時能透過學習而改變專長,以因應經濟許社會變遷。為了達到 這個目的,教育不應該侷限於「專長」的培養,而是必須重視多元學科的訓 練(multidisciplinary),以預備未來社會所需要之公民、文化和家庭素養。其 次,終身教育(或成人教育)也必須在高等教育的基礎上,更普遍地與職場實 務訓練結合,以應付科技不斷更新的影響。

綜以上所述,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就是我對自己的鼓勵和期許,不管如何困 苦艱難,我相信笑一笑就可以撐過去,所謂關關難過就關關小心過,見招拆招就 定能絕處逢生,這就是我在教育裡看見的力量,讓我重拾信心自我療癒,如同重 生。

第三節 教育對成年女性的影響

我用十六年的人生,串起一篇一篇動人的故事,用真實的生命脈絡,讓人們 可以看見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其中所蘊藏的強大力量,而這力量只要人們運用得 當,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甚至也會影響周圍的親朋好友跟著改變,我看見了 教育的強大力量,也希望更多人看見。就如同黃葦軒(2014)在研究中指出:

(32)

婚姻的組成和家庭的建立不是僅止於談情說愛的單純,而更需要彼此真誠的 對待,讓自己和對方能夠有彈性的做觀念與思維的修正,並利用對話學習做 溝通,在開放、多元、易變動的時代建置溫暖幸福家園。就家庭而言,家庭 裡只要有一個人改變,整個家都會因其影響而改變,當思維改變,行為模式 也會跟著改變,家人的互動就會朝正向發展。

教育對成年女性的影響,就是讓女性可以學會自我認同,並且有自信,再經 由溝通的技巧,可以很清楚明確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意思,連帶也會影響孩子的學 習,因此教育所產生的影響力是強大且深遠的。例如,羅金玫(2016)對故事志 工媽媽的研究也發現,在說故事的同時必須要吸取各種知識和應用,為了完美呈 現故事要不斷精進自身能力,如此的「說」「學」「說」「學」形成一股正向的循 環。因此,教育是可以產生影響力去改變和精進自己,進而去影響身邊其他人。

另外,朱嘉琦與鄔佩麗(1998)在研究中也表示:

女性所經歷的事件以及他人互動的關係,都會促使女性的反思與覺察,她們 會與新的體驗與改變,去面對未來的生命過程,並且會在過程當中,不斷的 學習與成長,因而形成一個持續的循環過程。

因此就上述對我而言,我也是在經歷過這樣的循環過程中,變的更加勇敢堅 強,這是一個非常正向而良性的循環。

第四節 本章小結

從本章的文獻探討中,可以知道對女人而言,因為中年職涯變化的潛在因素 比較多,因此有些婦女在養兒育女的時候會先接受職訓,我也是在這階段參加許 多的職業訓練,可是結業後並無法直接投入職場,因為要在兒女長大後,才能接 受全職的工作。由於職場的中斷使得女性的收入比較低,也使她們的退休金大多 不如男性,因此導致年老貧窮的可能性跟著大增(張弘哲等譯,2014)。故成年女 性如何妥善的擬定自我的生涯規劃,就成了很重要的一個課題,而透過學習並接 受再教育,就能提升規劃成功生涯的機率。彭麗琴(2009)在研究中指出:

(33)

影響生涯發展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個人的需求、發展的階段任務和家庭經 驗因素等。因此從生涯規畫的角度來看生涯發展是否能成功,主要看下列因 素的關聯程度:

1.知己:亦即對自我的了解和認識,包括價值觀的形成,抱負水準、成就動 機等。

2.知彼:對外在環境的了解和認識,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 環境的認識。

3.抉擇:亦即正確有效的決定,能透過資料的蒐集、分析、比較,而找出最 適合的發展途徑。

簡言之,只要能充分覺察自我、瞭解所處環境,擬定最合適自己的發展計畫,

就能發揮個人潛能,創造個人生涯理想。

綜以上所述,教育不僅是會帶給中年女性內在的轉變力量,也可以學會怎麼 擬定適合自己的發展計畫,並能增加女性就業的機會,以及職場上的能力,進而 穩固在公司裡的地位,並可以增加收入與改善經濟,減少年老後變成弱勢者的可 能性。

陳怡安(1985)在積極自我的開拓一書中,寫的一段話讓我很喜歡,那段話是 這樣寫的:

你的生命要有多豐富就可以多豐富,因為你是你生命唯一的作者,你 的版權永遠是你的,你的創造性永遠不會被爭奪的,你的尊嚴就在其 中。讓我們以愛來發揮人性的光輝,由自己最深的內在世界拓建起,

從最基本的自我充實,發展到宇宙性的無限充實,這樣你才不會白走 你這一生。

(34)

第 三 章 研 究 方 法 與 設 計

本章共分為五小節,分別詳細說明本研究中採用的研究方法與設計架構:第 一節敘說研究法;第二節研究歷程與設計;第三節研究架構;第四節信度與效度;

第五節研究倫理。

第一節 敘說研究法

近年來逐漸受到重視的敘事探究,研究者認為實證研究法在詮釋人類現象上 有其限制,因為許多社會科學研究關心的是人的生活,這些由一個個經驗所組成 的生活故事,最佳的瞭解方式就是敘說。在說故事時,人們對之加以重新確認、

修正,甚至建立新的故事,這些故事不僅教育自己、也教育他人(何縕琪,2008)。

而若要為敘說研究下個定義其實並不容易,因為敘說研究是思考的新方向,敘說 研究的本身即是一種方法(Clandinin & Connelly,2000)。

何粵東(2005)在研究中表示:

由於敘說研究既是一種思考的方向,本身又是一種方法,其豐富面貌自難以 一定義描述。因此,從事敘說研究者常舉例說明敘說研究者在做些什麼,而 不直接對敘說研究下定義。

陳向明 (2003)也在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一書中提及:

質性研究深具彈性,且允許研究者可以從被研究者的角度出發,了解其思想、

情感、價值觀念等,並將所蒐集到的資料從被研究者的立場和觀點加以詮釋、

理解。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以自我敘說的方式,直接用研究者的人生經驗為主體 的研究。質性研究相當著重於研究對象的生活習慣、行為與思考方式(黃琬鈞,

2017)。在敘說研究法中,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通過自身長期在實際生活 中的體驗,將發生的各種生活歷練和事件,通過反思與分析,並採用心理分析來 獲得一些解釋性的合理意見。敘說研究的基本特點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

(35)

式表達對某一事件的理解和解釋。它不直接定義,也不直接規定應該怎麼做,它 只是給讀者講一個或多個故事,讓讀者從故事中體驗某一事件是什麼或應該怎麼 做。如羅金玫(2016)在研究過程中所提:

自我生命故事的敘說,來自於敘說者自我的主觀經驗感受,今日的完整個體 絕非昨日的成就,而是生命起始至今的點滴累積。如同故事媽媽要將故事說 好,必須先統整故事大綱、理出主題脈絡。

何粵東(2005)在研究中也指出:

敘說研究是指透過個人經驗法、個人自傳法、自我民族誌及書寫等方法所說 的故事,不管是單向敘說或是對話,仍必須經過個人的詮釋,自我覺察與反 思,尋找意義的過程,喚醒自我並轉化為個人內在生命的力量,進而付諸實 踐以求改進現況,這是究應有的積極功能,而不是沉溺於故事中,陷於自我 迷戀的滿足與幻想最後葬身於語言遊戲的墳場。

因此我在尋找論文方向時,會去聽老師及同學們的意見,可是當大家聽見我 想走質性研究時,都表示這會是一種很大的挑戰,更何況我要做的論文還是質性 研究法中的敘說研究,而且還想要挑戰自我敘說,於是有人試著勸我改個研究方 法會比較好,就連我丈夫也勸我,碩士論文先聽話照做,先以指導教授擅長的領 域來做,先畢業比較重要,但是我最後想到,我當初決定繼續研讀碩士班的原因,

不是單單為了要拿碩士文憑,而是想藉由碩士論文來和大家分享我的發現,讓更 多的人知道,我是如何用人生經驗找到翻轉生命的答案。

熊曣(2018)在研究中指出:

敘說離不開對話,但敘說對話的對象不僅是人,也可以是知識或理論。知 識需要充分被理解,且需帶着批判的態度,而非照單全收,才能因時、因地、

因人而制宜。同理或批判是進行自我敘說的先備工具,在脈絡中理解,需充 分同理;在脈絡中進行解構,需具有批判精神,方能進一步建構知識或意義。

林春香(2003)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到:

(36)

透過自傳式的生命故事的敘述,會讓自己有機會「完整」的看見「自己」。

而書寫過去所經歷之種種事件時,她的淚水是流了又流,因為他說他不單單 只是為自己的過去經歷悸動著,也是為了自己的家族、自己的族群流下心疼 之淚。

所以綜以上所述,我知道本研究用自我敘說法,是對我以及我的家人朋友們,

致敬的最好方式,感謝他們一路的陪伴,點點滴滴都是協助我走上現在這條道路 的動力。

何粵東(2005)的研究中還指出:

敘說研究再目前的教育學方法論中或許是一座新燈塔,但在燈光照射之下仍 有許多陰暗的危險地帶,如個人經驗法、自傳與自我民族誌、生命史的書寫 可能引發的研究倫理議題;研究派典間的論戰,敘說研究的地位尚未穩固;

研究者對敘說研究的誤解與誤用。再險峻嚴厲的學術環境中,敘說研究者若 對上述議題的處理不當恐有觸礁滅頂的危險。

因此依上述所言,為了避免觸礁滅頂的可能,我事先詢問過相關的家人及朋 友的意願,他們都表示願意支持我,特別是跟我息息相關的丈夫以及孩子,我的 丈夫說道:「就照你想的去做,做出來就是你的收穫。」,因此我決定在遵守學術 研究倫理的條件下,挑戰自己,完成這段更加豐富甜美的人生旅程。

第二節 研究歷程與設計

一、 確認研究主題

在決定就讀研究所時,我才剛從大學畢業沒多久,而且我已經是個做了十幾 年全職媽媽的人,年紀加上脫離社會太久的時間,我對再次投入職場的信心並不 大,所以我一邊找工作一邊報考了台東大學碩士班,我的想法很簡單,如果找不 到工作就繼續讀書,但結果卻出人意料,我應徵上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並且主管 同意我一邊工作一邊修課,讓我深刻的體會到,教育是有力量可以翻轉人生的。

於是我幾經思考後,決定將我從全職媽媽走出家庭,重返校園求學,並於畢 業後進入職場就業的發展過程,作為研究主題,讓和我有相同困境的人,可以有

(37)

所依循,找到這強而有力的方法,翻轉自己的人生命運。

二、 文獻蒐集與閱讀

初期在蒐集本研究的相關文獻資料時,由於研究主題定位不明,因此面臨查 找困難,後來主題定位明確了,卻因為研究者本身始終不明白為何要蒐集文獻,

特別是質性研究中的自我敘說法,不是都說自己的故事嗎?那為何還要找別人的 資料,畢竟自己的故事是獨一無二的,去哪裡找相同的文獻?於是我就卡在搜尋 文獻資料的難關上,成為了一個文獻查找困難戶。

直到與指導教授張如慧老師討論後,我終於才頓悟過來,原來蒐集文獻的目 的非常單純,就是找到支持自己研究的依據,只要是與我的研究主題有關連性的 文獻,我都可以蒐集使用,而且老師有特別強調,文獻的運用是藉由他人研究的 結果,來作為自己研究的依據,因此越多相關文獻越有說服力。所以根據研究主 題,我搜尋相關的論文、期刊、相關書籍及網站,主要的途徑為:

(一) 華藝線上圖書館。

(二) 台灣碩博士論文網站。

(三) Google 學術搜尋。

(四) 各式書籍與期刊等。

當蒐集了一部分資料後,我就會開始閱讀,針對其研究結果作為分類,並思 考將其放入那些段落,再將之與自我故事做連結,就這樣一部分一部分的慢慢整 理,慢慢連結,當看見研究的架構越來越清晰時,我內心的悸動就如同喜獲麟兒 一般的甜美。

三、蒐集資料的策略

決定了研究主題為自我的生命史後,我以說故事的方式將研究者自身作為研 究方法,從每一篇小故事裡,清楚細膩的訴說描繪自己的人生經驗,其中包含了 全職媽媽所經歷的抉擇和困境,以及夜二專與二技假日班的求學過程與考驗,最 後也會將就讀研究所的經驗,與目前職務的狀態,一一呈現在本研究中,過程精 彩非凡值得細細品味。

蔡淑婷(2016)在其研究結果中表示:

天空不會永遠蔚藍,海面不會永遠平靜無波,人生不可能永遠平順如意,總 是起起落落,正如不會每天都是過年,無須希冀每一天都是甜的。唯一可以

(38)

肯定的是,你我將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事物,體悟到各種不同的感受,調和 為生活獨特的風味,開展出獨一無二的故事,參透造物者高明玄妙的奧機,

這正是生命最迷人之處。

既然每個人的人生故事都有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那麼就可以知道資料蒐集 有著一定的困難度,因此我在蒐集資料時,並不局限於特定的範圍,只要是與本 研究有一絲相關的文獻,我都會蒐集分析,以確保有足夠的理論依據支持自己的 研究。

四、 研究對象

研究者作為敘說者。於西元 1971 年出生在南投縣埔里鎮,父親是江西省人,

早年跟隨國軍來台,母親則是花蓮縣阿美族人,父母結婚後定居於南投縣仁愛鄉 霧社村,期間還多次搬遷,最後父親買下埔里鎮郊區的一間房子,才開始一家穩 定的生活,之後的敘說中都會以第一人稱來進行。

我在家中排行第二,上有一位姊姊,下有一位妹妹,因為沒有兄弟,父母親 難免言語間透露著一些的小遺憾,也讓我從小就認定自己要比男生厲害,所以個 性較為男性化也相對非常固執,這也是日後造成人生跌入谷底的主要因素之一。

畢竟我心目中對男性的刻板印象,在我日後丈夫的身上出現反差時,是我一直無 法跨越的鴻溝,讓我對丈夫的反感與日俱增,當壓倒駱駝的那一根稻草出現時,

最終就導致了離婚收場。

求學期間我受洗加入了教會,基督教的本質只有黑白、對錯,沒有灰色地帶,

也沒有善意的謊言,因此加深了我得理不饒人的性格,我總是認為我認為的真理 就是真理,我看見的事實就是真相,所以我很勇敢地把自己推向孤獨的高峰,以 為眾人皆醉唯我獨醒,凡事我都會據理力爭,與親朋好友辯論到他們啞口無言是 我感到驕傲的一件事,我也以為他們閉口不言是因為被我說服,孰不知其實他們 只是不想再繼續因無謂的辯論而傷了我們之間的情誼,而我也是因為經歷了那段 人生的低谷後,才懂得其中的道理。

我國中畢業就放棄升學選擇就業,因為我聽見了姊姊跟父親說,高中畢業後 想繼續升大學,但父親卻告訴姊姊,說她是家中老大因該要出去工作賺錢,讓兩 個妹妹完成學業,當時我心想我讀書成績又不是很好,姊姊讀書又那麼厲害,若 我放棄升學去就業,那父親應該就會同意讓姊姊繼續讀大學了,所以當學校對應 屆畢業生舉辦就業媒合時,我選擇了前往桃園楊梅的一間紡織廠當作業員,我永

(39)

遠記得當我坐在北上的公車中時,看見窗外母親擔心不已的身影,在公車駛離車 站時仍久久不肯離去。

在外工作的兩年中,我發現國中學歷讓我僅能應徵工廠作業員的職務,我意 識到我的人生被侷限了,而且我無法用良好的工作表現去獲得升遷的機會,於是 我在姊姊的鼓勵下,回鄉報考了國立埔里高中的會計事務科,重新返回校學接受 教育。我記得當時在開學的前一天,聽見我的父親很開心的跟鄰居說:「我的女 兒要讀高中了!我的女兒要讀高中了!」,原來我的父親是疼我的,雖然沒有因為 我選擇就業而指責我,但他是真心希望我至少要讀到高中畢業的。

高中畢業後,為了追求我的夢想,我選擇了上台北工作,有的工作是為了三 餐溫飽,有的工作是為了興趣,期間我還為了加強自我專業,參加了職訓所的觀 光餐旅管理課程,但我最終還是為了選擇自我的興趣,放棄了較為高薪的工作,

全心的投入野台歌仔戲的藝術表演領域中,認真地站在戲台上扮演著生、旦、淨、

末、丑的各式角色,那是我這一生最開心的時刻。還記得有一位資深的戲曲阿姨 問我:「你高中畢業為什麼要來演戲?」我知道她為什麼會這樣問,因為在大多 數人的眼中,戲子也就是戲曲演員,並不是一個很高尚的工作,再加上有些影視 劇中,常常有意無意的宣導著戲子生活的糜爛,以及民間流傳「戲子無情」的一 句話,再加上這位阿姨本身認為戲班的生活很苦,而且又不被大眾認可,所以她 就覺得我高中畢業可以有更好的前途,不必要往這戲曲的坑裡跳。但是我笑笑的 跟那位阿姨說:「阿姨,我喜歡唱戲,真的很喜歡。」人就是這樣,往往會因為 真心喜歡就不怕辛苦,因為真心喜歡就會勇往直前,所以我最喜歡的工作讓我一 做就是八年多。

直到我婚後因孕期的身體不適,辭掉了原本穩定的工作,原以為丈夫的工作 可以養活我與孩子,卻不想丈夫因身障而工作不定,最後竟成了我人生長達十年 的惡夢。俗話說得好:「解鈴還須繫鈴人」,雖然我丈夫帶我走進了人生的低谷,

但也是他的一個決定,讓我們全家人都開始破繭而出,而這正是我研究中最大的 價值。

我目前父母雙亡,一姊一妹都有各自的婚姻家庭與孩子,我的丈夫父母亦雙 亡但繼母仍在,其兄姊也有各自的婚姻與孩子,我與丈夫在西元 2019 年離異,

為了孩子能健康成長不受影響,協議在孩子成年前仍共同居住。

(40)

以下是我個人的家系圖(3-2-1)

長輩

平輩

晚輩

3-2-1 家系圖。 表示男性。 表示女性。 表示敘說者。 表示丈 夫(身障)。直線表示關聯性。 表示離婚。X 表示死亡。

五、 分析與整理

本研究因為採說故事的方式,因此故事怎麼說以及說多少,就需要花許多的 時間去思考與整理,經過研究者自己與自己對話之後,決定將故事重點放在自己 低谷中如何掙脫困境重新面對人生,完成自我身心靈的療癒及正向的生涯發展。

第四章節將故事分為以下幾段:

(一) 低谷的人生:十年的低收入戶 (二) 寂靜的黑夜:產後憂鬱症 (三) 無聲的吶喊:自我療癒

(四) 芭樂打到頭:突如其來的抉擇 (五) 淡淡的曙光:改變的開始 (六) 仿佛天亮了:讀書的苦與甜 (七) 美麗的陽光:重新走入職場 (八) 嶄新的人生:破繭

(九) 本章小結

(41)

在我的故事說完後,我會運用我在大學所修習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諮商 與評估技巧,對其故事內容進行分析說明,讓每個故事不僅僅是故事而已。

六、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將根據故事內容的分析結果,做出相對應的結論,並提出實際的建議,

協助後續的研究者,可以有合宜的依據。

根據上述討論,以下為本研究的研究流程規畫(圖3-2-2):

3-2-2 研究流程圖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將以敘事者的人生故事為主軸,在情境中反思自己與分析整個歷程的 意義,讓生命的缺口得以補全,也讓生命的出口可以彰顯,使純粹更為純粹,使

確認研究主題 文獻蒐集與閱讀

研究工具 研究對象 文本敘說 分析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文獻蒐集與整理

(42)

精煉更為精煉,那就能看見力量,並將之發揮的淋漓盡致,進而打破人生際遇中 綑綁的桎梏。故事重點主要以成年女性婚後,如何在家庭與事業中抉擇,如何用 繼續教育來改變人生的困境,讓大家可以看見教育的力量,和無限的可能。參考 文獻中的生涯規畫要素,本研究的研究架構如下(圖3-3-1):

3-3-1 研究架構圖

為了繼續挑戰自己,我才選擇繼續攻讀研究所,所以我並不是來寫自傳的,

我是要來學習怎麼成為一位研究者,怎麼完成一篇好的論文。當然我知道質性研 究不容易,而且要完成一篇好的質性研究更不容易,但這一切都值得我去努力,

因為簡單的事情誰都能做,但我想讓自己不簡單,想讓我的人生更不簡單,這不 就是研究的精神嗎?勇於創新與假設,世界才會不一樣。

第四節 信度與效度

葉瑞其(2019)在課堂筆記中,有一概念篇寫到,質性研究是相對於量化研究 的另一種研究取向;透過「故事」解讀意義的知識建構途徑。量化研究主要以數 字進行測量與驗證;質性研究大多以文字進行詮釋和思辯。量化研究強調一致性;

質性研究重視特殊性。量化研究企圖建立通則;質性研究旨在推理原則。量化研

故事與 情境

反思

敘事者

分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o provide career and life planning education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to develop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in the context of whole-person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the following chapters intend to make a study of the structure and system of The Significance of Kuangyin Sūtra, then to have

The relief fresco "Stories of the Buddha's Life" embody the advancement of life education: a profound outlook on life, religion and life and death, ultimate care, life

In this way, the philosophy of tea giving with life cultivation of hi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with fl esh and blood, and with wisdom and sadness and the course of Buddhist

She has to face all these life choices by herself, makes her own decisions and face the consequences...I was told the other day that I could not even make an appointment for

• Gauss on Germain: “But when a person of the sex which, according to our customs and prejudices, must encounter infinitely more difficulties than men to.. familiarize herself with

In these lessons, students will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on our daily life, and analyze the moral issues raised in its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ose related

● tracking students' progress in the use of thinking routines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writing ability using a variet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