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解釋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針對研究主題,說明本研究的動機和目的。本章共分成三節,

第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名詞解釋,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 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017 年世界大學運動會在台北舉行,體育署於 2014 年開始著手整合國內奧 運與市大運培訓資源,積極培養優秀的運動選手(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5)。高 中體育班對於提升我國競技運動之水準具有相當關鍵的因素,政府單位應繼續重 視落實推展高中體育班制度(教育部高中體育班訪視計劃報告書,2001)。教育部 為使運動專項才能學生獲得適性課程,使學科發展與術科成績取得平衡,在 97 年特擬定「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其科目及學分數延續普通高級中學 課程總綱的內涵,並以「提升普通教育素質,增進身心健康,提高運動競技知能,

養成具備現代公民素養之優秀運動人才為目的」(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

2008),可見國內體育教育希望培養出全人的優秀運動員。

即將要實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為落實理念與目標以「核心素養」為主 軸,並定義「核心素養」為「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 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 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國家教育研 究院,2014)。

由上可知,學習不能只是單面向,必須要跨領域、力行實踐、整合學習者自 身能力將學習應用到各方面應用,以期成為「終生學習者」(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4)。若要讓體育班學生成為全人的優秀運動員,就教育而言,不僅要培養專 業的運動能力,也需整合知識和態度,提供學習歷程和策略方法,將知識和態度 實踐在專項運動中,對其所知所行進行更多的思考和應用,才能持續精進其專項 運動發展。

2

研究者任教數學多年,曾擔任二屆體育班導師,這些年來一直憑藉著愛心和 耐心,讓原本害怕數學、自認為不能學好數學的學生,可以有學數學的動力。但 回顧這些年來,對於體育班教學來說,研究者只是把一大堆解題的公式和算式教 導給學生,並加以訓練精熟,讓他們感覺「可以」學習。學生雖然學著數學,但 對他們來說還是普遍存在著「數學沒有用」的心態,因為數學學習沒有建構在他 們生活與專項運動中。教育部「提昇國民素養」實施方案中將數學素養定義為

「個人的數學能力與態度,使其在學習、生活與職業生涯的情境脈絡中面臨問題 時,能辨識問題與數學的關聯,從而根據數學知識、運用數學技能、並藉由適當 工具與資訊,去描述、模擬、解釋與預測各種現象,發揮數學思維方式的特長,

做出理性反思與判斷,並在解決問題的歷程中,能有效地與他人溝通觀點」(李 國偉、黃文璋、楊德清、劉柏宏,2013)。因此,讓研究者反思自身教學方式,

我真的有讓學生明白他們學的數學「是什麼」嗎?知道這些數學知識能「做什麼」

嗎?體育班學生能將所學的數學知識,用在有意識、可理解、可想像和實用的基 礎上嗎?即使某一天都已經忘記這些數學的知識,但至少還能覺得數學是有用的,

並且覺得數學是可以解決問題的嗎?我想這才是研究者在教學上想要追求的目標,

或許他們沒有與生俱來的數學細胞,但至少可以透過數學教育環境培養出數學思 考與實踐的能力,解決生活、專項或職業面對的問題。

因此研究者開始思索對體育班學生而言,什麼是在學習、生活與職業生涯的 情境脈絡中最需要的數學知識?這讓我想到在專項訓練中,教練透過每天紀錄學 生的訓練數據,進而調整訓練內容和強度;運動科學家經常測量人體在運動表現 時的各種數據,經由統計概念去整理分析,並進行預設性假設或推論結果,以協 助教練和選手達到較好的訓練成績,例如波士頓賽爾提克隊,Jim O Brien 利用籃 球統計學來做球員選材。現代社會中隨意翻開報章雜誌, 接觸電視新聞與網路資 訊,充滿著統計數據與統計圖表,所以有能力解讀統計資料已經成為現代國民應 具備的基本素養(陳幸玫,2006)。因此研究者選擇以高中課程第二冊第四章「數 據分析」單元進行運用「真實和體育數據」的行動教學,除了培養體育班學生統 計素養的基本知識和能力之外,也跨領域到專項運動,達「以學生為學習中心」

的教學願景。

3

目前研究者任教體育班招募的運動專項有男籃、田徑、舉重、輕艇。就數學 領域而言,這屆體育班學生的國中會考成績最佳為 B+ 有 1 名學生,B 有 4 名,

其餘均為 C,可知大部分學生在國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成就上偏低,一部份學生的 四則運算偏弱,還有連加減運算、九九乘法都不熟練的學生,他表示「從國小開 始,我就已經放棄數學學習,也沒什麼讀書意願,才會練專項」。在數學成就偏 低、程度差異大的班級,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成為研究者關切的問題。

「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中明訂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必修科目「數 學」課程分為數學 I、II、III、IV,依序在高中一年級與二年級的四個學期施教,

各為四學分。必修一般科目均須修習,並至少須 80%及格,始得畢業。所以研究 者從學生剛入學時,就鼓勵學生必須改變以前學習心態,重新要求自己培養學習 態度,才能順利取得數學學分,進而取得畢業資格。研究者在入學的前幾週,從 小學數學開始教導,透過不斷課堂講解、課堂演算,提升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

希望有了這些基本運算能力,讓學生在高中數學中得以演算出答案。但研究者發 現數學能力較佳的學生很快完成學習單後,便處於無聊狀態,而數學能力較差的 學生卻一直卡住某些運算能力而無法前進,不禁令研究者思考如何有效讓數學能 力較佳與較差的學生都能在課程中有所發揮,改善數學程度差異大的教學困境。

值得欣慰的是體育班導師告訴研究者,數學能力較差的學生都會利用自習課 時間與數學能力較佳的學生討論數學,培養自己的數學基本能力。以前,因為研 究者自己身為體育班導師,除了上課講述外,也不斷利用自習時間進行補救教學,

讓學習成就低的學生透過不斷練習提升數學基本運算能力。但這屆體育班中,研 究者已經不具導師身分,僅能就四節數學課進行教學,所以看了學生此種良好互 動的學習方式,興起以異質分組的合作學習方式,協助學生在課餘時間也能進行 學習。

許多文獻中提到,合作學習用於數學教學中可以降低學習數學的焦慮感(陳志 賢,2016;葉馥萍,2015),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高峻哲,

2014;丁翠鈺,2014),提供學生主動探索和深度思考的機會(姜雅玲,2012),甚 至對學習氣氛、人際關係、社會技巧等都有莫大的助益。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不 需改變課程大綱,立刻可以在課程中進行,藉由同儕間積極的相互依賴合作,溝

4

通討論,讓課堂中除了老師的教導外,多了組員互動和主動求知,所以研究者想 透過分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習成效。

因此,「數據分析」單元的行動教學中,研究者讓體育班學生以「真實和體 育數據」做分組合作學習,除了提供體育班學生在體育情境中進行有感的學習,

也善用體育班同儕間相處融洽的合作學習模式,協助學生了解統計分析方法,為 將來成為專業運動員或教練所需的數學知識做預備,將其應用在增進自己專業知 識和技能的發展上,覺得學習數學是有用的,進而培養「帶著走」的能力。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讓體育班學生以「真實和體育數據」做分組合作學習,

希望經由分組合作的教學方式,使原本學習成就偏低的體育班學生,學習成效有 所提升;以「真實和體育數據」教學內容,讓數學學習跨領域到熟悉的專項領域,

提供體育班學生有感的學習。探究此教學活動在過程中可能會遭遇的問題及解決 策略,基於上述理由,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 探究以「真實和體育數據」實施合作學習可能遭遇的困難及解決的策略。

二、 探究以「真實和體育數據」實施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 合作學習

本研究之合作學習第一階段主要以「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為模式,

並依研究者授課時實際需求修改調整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首先將學生異質性分 組,研究者將課程內容融入自行設計的學習單中,全班授課後進行分組討論,在 小組中透過組員之間的討論和合作,完成學習單上的練習題和合作行為觀察表。

合作學習第二階段加入小組遊戲競賽法,以搶答拿牌加分方式進行。最後團體探 究法希望學生能投稿「中學生網站」的小論文。

5

二、 數據分析單元

數據分析單元係指翰林出版社普通高級中學第二冊數學課本中第四章「數據 分析」,教材單元內容為 4-1 一維數據分析和 4-2 二維數據分析,共二個單元。

三、 學習成效

學習成效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歷程結束後,學習者對於學習內容、自我學習認 知、操作能力…等獲得的多寡,是衡量學習成果的指標。本研究探討以「真實和 體育數據」實施合作學習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成效,主要採用Kirkpatrick 成效評估 模式中的「反應評估」、「學習評估」、「行為評估」。「反應評估」將蒐集學生對

學習成效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歷程結束後,學習者對於學習內容、自我學習認 知、操作能力…等獲得的多寡,是衡量學習成果的指標。本研究探討以「真實和 體育數據」實施合作學習對學生數學學習的成效,主要採用Kirkpatrick 成效評估 模式中的「反應評估」、「學習評估」、「行為評估」。「反應評估」將蒐集學生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