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教學設計

研究者希望藉由「真實和體育數據」的課程內容設計,在數學課程中融入學 生熟悉的體育知識與題目。本節將針對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教材單元內容與教學活 動過程做說明。

一、 教材單元內容:

本研究教材為翰林出版社普通高級中學第二冊數學課本,由游森棚、林延輯、

柯建彰、洪士薰、洪育祥、張宮明等學者編著,選定的研究教材是第二冊第四章

「數據分析」。

(一) 教學目標與授課節數

教材單元內容為 4-1 一維數據分析和 4-2 二維數據分析共二個單元,以表 5 說明教學目標與授課節數,「實際節數」為配合體育班學生學習程度所調整。

表 5 教學目標與節數

單元 教 學 目 標 授課 實際

第二冊4-1 一維數據分析

1、能認識集中趨勢量數:算術平均數、加權 平均數、幾何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並 了解計算與應用

2、能認識數據離散趨勢量數:變異數、標準 差,並了解計算與性質

3、能了解如何對數據做伸縮平移的簡化計算

6 9

40

4、能將數據標準化,並了解標準化數據沒有 單位,算術平均數為0,標準差為 1 第二冊4-2

二維數據分析

1、能了解如何繪製散布圖並解讀其意義 2、能了解如何求相關係數並解讀其意義 3、能了解如何求迴歸直線並進行預測

8 10

(二) 教材地位分析

根據翰林出版社普通高級中學第二冊數學教師手冊,將本研究所擬授課教材 內容之教材地位分析,如圖 3,說明學生國中已習教材與目前教材的關聯,及高 中未習教材。

圖 3 教材地位

41

42

43

44

45

(一) 第一階段「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為模式 1. 分組方式

分組方式以學生高一第二學期三次段考的數學成績平均後,將學生按照平均 成績做 S 型的異質分組,並考量個別學生的特質做適度調整,共分為四組,每組 四位學生。成績最高者擔任各組組長,另設副組長、學藝(負責收取組員學習單並 檢查內容是否書寫)、風紀(協助提醒組員秩序問題)。

2. 課堂實施方式 (1) 個人評量

在授課前,全班先進行個人評量,藉由評量審視學習成果。考量體育班專項 訓練因素,在課餘鮮少複習課業,因此於每堂課實施前堂課學後測驗,讓學生能 一點一滴的學習,避免造成大量課程而無法吸收的窘境,也讓研究者了解學生個 別學習狀況,藉由研究者和小組協助其迷失概念。

(2) 全班授課

因體育班學生大多屬於低學習成就,為確保教學品質,避免因數學基本概念 不足或偏差,無法進行討論,甚至造成全組迷失概念的產生,所以全班授課教學 方式偏向傳統教學,以學習單引導學生學會基本概念。

(3) 分組討論

為加強學習成效使學生精熟課程內容,全班授課後,各小組進行學習單中的

「小組討論」練習題,內容為此節上課內容更改數字或略微變化敘述方式,約為 3~5 題,按照各組自行方式進行討論,期間研究者進行巡視,協助各組在小組討 論中面臨的問題。

(4) 各組成績計算,進行表揚

研究者成績計算方式與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有所不同,因為研究者採異質性 分組時,考量過各組成績分佈的公平性,因此與全班共同討論後,採以個人評量 成績和學習單小組評量成績分數,取全組平均分數作為競賽指標,採丁翠鈺(2014) 兌換贈品的獎勵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意願。

46

二、 第二階段加入小組遊戲競賽法,搶答拿牌加分方式

(一) 課堂實施方式

課堂實施方式與第一階段略同,只是在全班授課過程中加入搶答拿牌加分方 式,在分數的誘惑下,刺激各組學生進行搶答,搶答的樸克牌數直接加入全組小 組討論成績中。

(二) 小組討論採限時競賽搶答拿牌加分方式

小組討論時,採限時競賽搶答拿牌加分方式,一次發給各組一道題目,

5 分鐘限時繳卷,按繳卷順序給予加分牌數,依序為 4,3,2,1 張,內容 書寫最完整詳細的組別上台發表再加一張牌,將其競賽精神帶入課程中,

激發每個組員為小組得分的企圖心。

(三) 團體探究法,撰寫小論文 1. 初步探究實施方式

研究者先提供學生思考研究的題材,透過小論文學習單及小論文學習單示範 版,如附錄(十),讓學生了解小論文的書寫格式,並開始擬題。引導小組規劃所 要研究的主題,針對研究主題擬出研究大綱、蒐集資料、整理分析,完成第一階 段的書寫工作。

2. 撰寫小論文

到數學專科教室進行電腦文書處理,完成小論文投稿工作,並於最後進行上 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