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數學合作學習的實徵研究

這一屆體育班學生對於數學學科有著學習低落和程度上的差異,在高一上學 期末時,因為陸續的運動競賽和密集訓練,造成有更多學生已呈現心有餘而力不 足的困境,若想教好每個孩子,只有改變教學策略。近幾年來,教育部委託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自 101 年推動「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計畫,

不僅增進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也提升了溝通協調的能力,更樂於與人互助 合作 (教育部分組合作學習手冊,2013) 。

合作學習是將學生依不同性別、能力等指標編成異質性小組,使學生在合作 情境下共同學習。合作學習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教學的策略,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活 動的歷程,在合作學習歷程中,主要利用小組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資源,

互相支援學習,並達成共同目標,藉由學生主動求知,取代教師主導教學(教育部 分組合作學習手冊,2013)。

本節將對「合作學習」分為三部分探討。壹、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貳、數 學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成就的影響 ;叁、教師面對合作學習困難的因 應對策來作探討。

13

一、 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一) 合作學習要素

合作學習大都包含下列五項要素(Johnson & Johnson, 1994;黃政傑、林佩 璇,1996,引自李榮通,2006)

1. 積極相互依賴(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合作學習時小組學生必須互相幫忙,彼此協助,依賴別人的優點補足自己不 足的部份,共同學習。

2. 個人績效責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優秀小組是基於個人努力的成功表現,因此每個組員要精熟分配的學習內容,

對小組做出貢獻,以個人績效促進小組績效。

3. 面對面提升互動(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

在小組中學生較易溝通討論,藉由互相鼓勵努力,引起學習動機,提升學習 表現。

4. 人際與小組技巧(interpersonal and small group skills)

要落實合作學習,教師必須教導合作技巧,包含任務工作與小組工作,讓學 生學習溝通、包容尊重、相互信任、解決衝突等技巧。

5. 團體歷程(group processing)

藉由團體歷程,讓學生分析檢討反省小組運作方式和溝通技巧,給予時間改 進成長。

小組合作學習並不是一般的分組教學,必須具備這五個基本要素,而且每個 學生必須為自己和他人的學習負責,注重自己和小組的績效,「共同學習、個人 表現」。

14

(二) 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類型眾多,可根據教學情境、教學目標、學生特質運用 於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若依適用的教學情境,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適 用於促進同儕之間分享與討論,例如:配對學習 (pair-learning)、拼圖法

(Jigsaw)……等;第二類適用於協助學生精熟上課內容,例如:學生小組成就區分 法 (student-team-achievement division, 簡稱 STAD)、認知學徒制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等;第三類適用於引導小組進行主題探究,例如:團體探究法 (group investigation)、共同學習法 (learning together) ……等(教育部分組合作學習 手冊,2013)。每一個學習單元可根據學習內容的性質與學習目標,綜合運用兩種 以上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合作學習中都包含了三個主要概念:小組獎勵(team reward)、個人績效責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及成功的機會均等(equal opportunities for uccess)。

以下介紹幾種不同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教育部分組合作學習手冊,2013;李 榮通,2006):

1.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udent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 STAD)

這是合作學習中最為廣泛的教學方法,採異質性分組,教學流程為全班授課、

小組學習、隨堂小考、個人進步分數、小組表揚。

2. 小組遊戲競賽法(Teams Games Tournaments,簡稱 TGT)

與 STAD 的不同在於以學科遊戲競賽(academic game tourament)代替隨堂 小考,以能力系統代替進步分數,教學流程為全班授課、分組學習、學科遊戲競 賽、能力系統、小組表揚。

3. 共同學習法(LT)

在異質性小組中,根據教師指派的學習單共同學習,並繳交一份全組完成的 學習單,做為小組獎勵的依據。其教學步驟如下:具體的敘述教學目標、適當地 分配教材、解釋作業任務、各組共同學習、教師適時的介入提供作業上的協助、

督導學生合作行為、總結課程重點、評量學生學習及團體運作成效。

15

4. 團體探索法(GI)

團體探究法目的在提供學生一個親自體驗的學習經驗,由小組挑選適合探究 的主題,蒐集主題相關的資料,其教學步驟為(1) 教師說明主題,全班決定次主題

(subtopics),組織研究小組 (2)計劃小組探究工作分配 (3)小組成員蒐集、分析 及組織資料,進行探究 (4)小組成果發表準備 (5)小組成果發表 (6)師生共同評鑑

5. 拼圖法第二代(JigsawⅡ)

在單元教學中,小組中的每位學生像是一塊拼圖,分派到各個不同討論一小 單元的「專家主題」小組中,經討論後,成為專家的小組成員再回到原小組,指 導小組成員精熟學習內容,整組成員完整拼出所要學習的單元,最後小考,內容 涵蓋各個單元。其教學步驟為 (1) 學生分組 (2)小組內分配每位同學到專家主題 (3) 專家小組討論,並精熟討論主題 (4) 回到小組,協助同組組員精熟 (5)個人小考並 轉化為小組得分 (6)個人和團體表揚。

(三) 體育班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1. 實施小組成就區分法,互助互賴學習

高誌忠、陳秋蓉、陳志賢(2008) 在國小體育班與普通班運用「學生小組成就 區分法」比較其學習成效差異中,讓學生從分組開始,認識組員、小組工作角色 分配(小組長、資料長、紀錄長、檢察長等)、訂定小組規則、發表意見練習,對 小組合作做完整的練習與認識。老師全班授課完後,指定討論內容,討論完後各 組上台發表,老師進行補充或澄清。發現在體育班實施合作學習的成效優於普通 班,不僅分組過程中的工作分配較為迅速,在作業和實驗活動的表現上也有較強 的實踐能力和合作學習的共識,顯示體育班學生由於平時團隊練習時間長,有較 好的向心力,習慣合作協力完成,因此本研究基於此,打算採用異質性分組的學 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而且體育班學生大多住在學校宿舍,若能建立良好的小組討 論,對於因參加運動競賽或訓練而荒廢的課程,也能因同儕的幫忙而進行學習。

另外,楊景成(2006)提到不同專項的學生易形成小團體,容易血氣方剛造成摩擦,

在分組的安排上要格外注意。

16

楊景成(2006)在高一體育班利用數學寫作的合作學習中認為體育班大多屬於 學習成就偏低的學生,在全班授課前要先瞭解學生的基本數學能力。數學成就偏 低的學生比其他學生需要更多時間學習,因此適當的挑選教學內容,界定基礎的 教學課題和學生要學的基本核心概念和題型,讓學生用較多的時間來學會,才能 達到比較好的學習效果。教學步驟採取由簡到繁的題目設計,不用提供太多解題 方式,降低挫折感。郭明田(2011)認為學習成就偏低的學生,可透過反覆練習達 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每張學習單可進行二次書寫,第一次採合作學習,增加 學習的動機和自信;第二次可合併數張學習單,讓學生個別進行評量,測驗時採 學習單的內容稍微修改數據,研究者曾使用此方法,的確有助於學習成就偏低學 生提升學習的動機。

2. 運用體育班競賽精神,融入小組遊戲競賽法

楊景成(2006)也發現體育班學生常有求勝的心理素質,建議若能在學科學習 中將體育班學生在運動場上的競賽精神融入,必能使分組合作學習成效更好。因 此研究者認為競賽式的合作學習在體育班教學策略中是可行的。若能在評量中加 入競賽評量方式,不僅評量變得多元,而且可以引發體育班學生競賽的鬥志,以 達到概念的釐清,甚至精熟。或許競賽式合作學習在測驗分數表現上並不如預期 有大幅改善,但分數不理想不代表學生不喜歡這種教學策略。研究者認為知識是 需要學生主動建構的,學習動機的積極比分數來的重要。

3. 採用團體探究法,展現專項特色表現

高誌忠、陳秋蓉、陳志賢(2008)在研究中提到雖然體育班在小組溝通討論上 較易形成共識,相對的小組成員也較容易造成沒有充分表達意見,較無創意或特 色的學習表現,因此研究者想利用團體探究法,試著讓體育班學生運用小組探究 體育運動數據,發揮體育班特色的統計課程。

綜合上述,本研究採合作學習於體育班的教學中,其教學策略包含學生小組 成就區分法、小組遊戲競賽法和團體探究法,在同儕依賴、小組討論、小組競賽、

團體歷程等,培養體育班學生學科學習的動機和學習成就感,團隊溝通合作的技 巧,提升數學的教學品質。

17

二、 數學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成就的影響

近十幾年來,諸多研究證實「數學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學生的學習態度、

學習動機都有顯著進步(陳恩慈,2015;楊峰榮,2015;葉馥萍,2015;丁翠鈺,

2104;高峻哲,2013;蔡明祥,2011;郭明田,2011;石柳棻,2006;洪鳳君,

2006)。

(一) 感受的改變:降低學習焦慮,較有自信學習

陳志賢(2016)對國中分組 B 組班實施數學合作學習的先導研究中發現,合 作學習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負面態度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也明顯降低了學生的數學 學習焦慮感。有可能是因為和同學互相討論的情境(葉馥萍,2015),他們可以輕 易自然的在小組間發問和討論,感覺學習較以往輕鬆所以在學習數學的態度上有 所進步(高峻哲,2014),而且在討論中比較可以找出自己較能理解的說法,澄清 自己的觀念,並在同儕的激勵下較有信心去算題目(蔡明祥,2011),而減少傳統 老師講述一直聽不懂而產生的焦慮狀態。

周殷瑞(2004)利用合作學習經營國三班級的問卷中也發現利用合作學習的學 生有高達 94%比較不會一下子就放棄數學學習,97%的學生認為可以即時把當天 的問題學會,約有 92%提升了學習數學的意願,另外 73%的學生認為提升了自 己對數學喜好。

(二) 提升學習態度:參與投入,主動學習

(二) 提升學習態度:參與投入,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