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詮釋

第三節 名詞詮釋

本研究的相關名詞:社會技巧訓練方案、中度智能障礙兒童、社交技巧。

解釋如下:

一、社會技巧訓練方案

洪儷瑜(2002)指出社會技巧訓練主要是利用教導的方式藉以達到改變個體因 應環境事件的條件,以期達到改善個體社會適應的困難。本研究對於社會技巧訓 練的定義是指無法對社會情境做出適當反應的個人,透過有目的性的課程訓練 後,幫助個人獲得主要的社會技巧,使其能夠面對社會情境時,不再無所適從。

本研究的社會技巧訓練方案乃是經觀察、分析研究參與者的社會能力之後,

由王欣宜(2007)整理出直接教學法的教學步驟共有六項,包括:1.建立需求 2.確 定技巧的步驟 3.示範技巧 4.角色扮演 5.練習 6.類化和遷移。並參考洪儷瑜 (2002)、王欣宜(2006)所編撰的《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加以改編。課程內容共分 為四主題,包括:「禮貌小尖兵」、「情緒小達人」、「忍耐小高手」及「合作小天 使」,進行為期 9 週,每週兩次的教學活動,每次 40 分鐘。

二、中度智能障礙學生

依「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2013)第三條規定,智能障礙係 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顯著 困難者。前項所定智能障礙,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一)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

(二)學生在生活自理、動作與行動能力、語言與溝通、社會人際與情緒行 為等任一向度及學科(領域)學習之表現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

中度智能障礙是指個別智力測驗的結果在平均數負四個標準差以上未達平均數負 三個標準差。

本研究所指之中度智能障礙學生係指就讀於雲林縣某國小集中式特教班,且

7

經由雲林縣國民中小學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通過之一名中度智能障礙學 生。

三、社交技巧

Elksnin 和 Elksnin (1998)將社交技巧分成了:(1)人與人之間的技能,

如介紹自己、提供協助、給予和接受稱讚、道歉等。(2)與同儕有關的社交技 巧:如,在遊戲中合作、尋求或接受資訊、正確的評估他人的情感狀態。(3)老 師滿意的社交技巧:如遵照指令、盡力完成工作、專心聽老師說話。(4)與自我 相關的技巧:如評量適當情境、選擇適當的技巧、決定使用何種技巧、處理壓 力、瞭解自己的情感、控制情緒等。(5)表現決斷力:表現自己的需求而不攻擊 別人、表現自己的需求、勇敢的接受或拒絕。(6)溝通的技巧:傾聽的技巧、專 心注意、給予適當的回饋等。

因考量學生能力與授課時間有限,故挑選其中四項作為本研究之目標,本研 究之社交技巧指的是在學校裡的上課情境及下課時間,學生所欠缺的社會互動能 力,如以下四種:

1與同儕有關的技巧-合作與輪流:在活動中,能夠與同儕一起完成教 師指令而不起爭執;在遊戲時能夠輪流進行不吵鬧。

2與自我相關的技巧-處理情緒:能夠在生氣時,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並且尋找出適合自己冷靜的方法。

3表現決斷力的技巧-容忍挫折:在課堂或日常生活之中,被拒絕時,

能夠不生氣;能夠接受教師點人回答問題時,未有負面情緒反應。

4老師滿意的社交技巧-禮貌:遵守上課規矩、別人說話時不插嘴及控 制說話的音量。

每次上課時,研究者會使用自編之社交技巧觀察表,觀察研究對象的表現情 形;並在當節課結束之後,填寫社交技巧觀察表,來了解研究對象是否有達成目 標。

8

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