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型知覺差距與追求肌肉發達驅力可以顯著的預測戒斷構面。
(四)體型知覺差距與追求肌肉發達驅力可以顯著的預測持續性構面。
(五)體型知覺差距與追求肌肉發達驅力可以顯著的預測缺乏控制構面。
(六)體型知覺差距與追求肌肉發達驅力可以顯著的預測活動削減構面。
(七)體型知覺差距與追求肌肉發達驅力可以顯著的預測時間構面。
(八)體型知覺差距與追求肌肉發達驅力可以顯著的預測意圖影響構面。
第五節 名詞釋義
依研究目的,本研究使用變項包含體型知覺、體型知覺差距、追求肌肉發達驅力和 不健康運動行為癥候,操作型定義如下:
一、體型知覺
指經由察覺或他人評價體型所得主觀概念。本研究將以「肌肉圖像量表」測量的身 體圖形來界定體型知覺。依孫紀蘭(2005)的概念,體型知覺包含下列四種:
(一)理想體型知覺:指個體期望擁有的體型。
(二)實際體型知覺:指個體對目前體型的評價。
(三)他人嚮往體型知覺:指個體自覺同年齡其他人期望擁有的體型。
(四)他人平均體型知覺:指個體自覺同年齡大部分其他人擁有的體型。
二、體型知覺差距
依 Higgins (1987) 的觀點,體型知覺差距指真實自我體型、理想自我體型及應該自 我體型之間的落差。真實自我體型指自己認為「實際上」擁有的體型;理想自我體型指 自己希望個體「理想上」擁有的體型;應該自我體型指自己相信個體「應該」擁有的體 型。也就是個體實際擁有的體型、個體想要擁有的體型、他人實際擁有的體型以及他人 想要擁有的體型之間的落差。本研究將引用孫紀蘭(2005)提供的概念,界定下列四種 體型知覺差距:
9
(一)自我落差
指自我知覺與自我理想之間的差距。本研究將以「理想體型知覺」減「實際體型知 覺」的差距值界定;所得為零時表示沒有落差,反之,落差愈大表示身體滿意度愈低。
(二)他人落差
即他人理想與自我知覺之間的差距。本研究將以「他人嚮往體型知覺」減「實際體 型知覺」的差距值界定;所得為零時表示沒有落差,反之,落差愈大表示身體滿意度愈 低。
(三)知覺落差
即自我知覺與他人知覺之間的差距。本研究將以「實際體型知覺」減「他人平均體 型知覺」的差距值界定;所得為零時表示沒有落差,反之,落差愈大表示優越意識愈強。
(四)理想落差
即自我理想與他人理想之間的差距。本研究將以「理想體型知覺」減「他人嚮往體 型知覺」的差距值界定;所得為零時表示沒有落差,反之,落差愈大表示要求完美的理 想性格愈強。
三、追求肌肉發達驅力
指追求肌肉體型的內在驅力。本研究將以「追求肌肉發達驅力量表」界定追求肌肉 發達驅力,當中包含兩個構面,操作型定義如下:
(一)情感評價:
指個體對肌肉碩實的渴望程度;在此構面得分愈高,表示渴望肌肉碩實的程度愈 高,反之則愈低。
(二)行為取向
指個體為達到期望體型採取的行為;在此構面得分愈高,表示採取達到期望體型的
10
行為愈多,反之則愈少。
四、不健康運動行為癥候
指過於熱衷活動參與,以致出現不當行為特質,進而負面影響身心健康的癥候。本 研究將以「修訂版運動依賴量表」界定不健康運動行為癥候;當中包含七個構面,操作 型定義如下:
(一)戒斷
指活動受阻時,顯現出情緒的轉換;在此構面得分愈高,表示出現此行為癥候的風 險愈高,反之則愈低。
(二)耐受性
指為獲得效果(如強化肌肉)增加訓練量;在此構面得分愈高,表示出現此行為癥 候的風險愈高,反之則愈低。
(三)持續性
指傷痛時,仍要參與;在此構面得分愈高,表示出現此行為癥候的風險愈高,反之 則愈低。
(四)缺乏控制
指無法自制參與的衝動;在此構面得分愈高,表示出現此行為癥候的風險愈高,反 之則愈低。
(五)活動削減
指排除日常活動,將運動列為優先事務;在此構面得分愈高,表示出現此行為癥候 的風險愈高,反之則愈低。
(六)時間
11
指為獲得效果花費許多時間在運動上;在此構面得分愈高,表示出現此行為癥候的 風險愈高,反之則愈低。
(七)意圖影響
指每次活動都比原訂時間長;在此構面得分愈高,表示出現此行為癥候的風險愈 高,反之則愈低。
12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回顧並整理與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相關之文獻及調查報告,以做為擬定研 究假設的依據。包含章節有:體型知覺的概念及其相關研究、追求肌肉發達驅力的概念 及其相關研究、不健康運動行為癥候的概念及其相關研究。內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