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綜上所言,本研究以大學生為對象,除了解感恩特質、社會支持、因應 型態及幸福感之發展外,更探究感恩特質者是否在社會支持、因應型態及幸 福感等不同層面上具有獨特的表現,進一步探討感恩與幸福感之間的連結及 運作是否會藉由社會支持及因應型態的影響,從而提升個體幸福感之機制,

皆為本研究之所欲及期待。因此,本研究目的如後:

壹、了解大學生的感恩特質、社會支持、因應型態及幸福感之現況。

貳、了解不同程度感恩特質之大學生,在社會支持、因應型態、幸福感之表 現上是否有差異。

參、探討大學生的感恩特質對社會支持、因應型態、幸福感之影響路徑。

肆、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做為評估大學生的感恩特質、社會支持、

因應型態,藉以提升個人幸福感之參考。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利本研究對相關變項之分析及探討,茲針對重要變項進行概念性及操 作型定義。

壹、大學生

本研究大學生是指在臺灣就讀國立或私立大學院校的一至四年級在學 學生。

貳、感恩特質

感恩是一種特質取向(trait-oriented),為個人所擁有,具有時空上的相 對穩定性,也稱感恩特質。概念上,感恩特質係個體傾向察覺非自我的客體 所努力給予益處的善意,從而引發可能的良性回報,無論順遂或困境皆存有 之意向。實際上,感恩特質係涵蓋個體及超越個體等兩層次概念,包含對人 或事或物(即包含人與非人層次)表達謝意、活在當下享受生命、珍惜自己 所擁有的及身處逆境也不忘感謝等不同面向;惟此些層次及面向之感恩係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賴個體透過知、情、意、行等四成分之運作歷程而加以展現。

本研究以研究者編製的感恩特質量表之得分為指標,包含「感謝他人」、

「感念恩典」、「知足惜福」、「感謝逆境」及「珍視當下」等五個分量表,得 分越高,代表個人越具該向度之感恩傾向,也越容易有該向度之感恩表現,

五個分量表加總即為個人感恩特質整體表現,分數越高,代表個人越具感恩 傾向。各分量表內容簡述如下:

一、感謝他人

個人能欣賞也容易察覺別人對自己正向結果的貢獻,把自己今日的成 就、完成的事物(gift),歸因於許多人(giver)直接或間接的協助,感恩 的對象是實際上有給予自己益處的他人,能經常想起別人對自己的幫助,並 將自身所得利益歸因他人的善意及辛苦。

二、感念恩典

個人體認到所得善意至少有一部分源於自身之外的力量,感恩的對象是 非人類層面,如:上帝、動植物或事物(gift),也是一種無功受祿的概念,

代表個人體認到自己無權得到禮物或好處,完全是出於外界慷慨或愛而無條 件的給予,能經常緬懷自身福份或幸運,回憶生命中的益處、事物的美善,

甚與生命相關聯的奇蹟,並對此些恩賜感到感謝。

三、知足惜福

個人不把周遭的人、事、物、際遇(gift)等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不存 有「原本就是自己應該得到」、「凡事必須是我所有」等信念,也不會覺得 在生活中有被剝奪的感受,相反的,個人乃具有一種富足感。

四、感謝逆境

個人在逆境中能重拾欣賞美好事物的能力,學會放下憤怒、不平與沮 喪,看見希望、未來與可能,從困境中有所學習及不斷成長,找回享受生命 的能力,自不順遂中得以復甦和復原,迎向下一個挑戰。

五、珍視當下

個人承認生命的美好,對人生抱持肯定的態度,在看待生活的基本美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時,表現出敬畏、愉悅、驚奇,甚至出神或入迷狀態,是一種對生活的驚奇、

感謝及欣賞的感受,能留意身邊美好事物,欣賞簡單的美善,並以新奇態度 來欣賞每天所經歷的一切,進而產生愉悅及激勵。

參、社會支持

社會支持是指個體經由與重要他人(包含家人、同儕、師長等),或透 過不同層級的社會網絡之互動,獲得不同形式的協助及資源,引發個體產生 被他人關心及尊重的感受,有助個體處理問題,促進身心健康及良好適應。

本研究以研究者編製的社會支持量表之得分為指標,包含「情緒與陪伴 性支持」及「訊息與實質性支持」等二個分量表,得分越高,代表個人知覺 到獲得該向度的社會支持程度越佳,二個分量表加總即為個人知覺到社會支 持的整體表現,分數越高,代表個人獲得社會支持程度越佳。各分量表內容 簡述如下:

一、情緒與陪伴性支持

係以心理層面為主,間接幫助個人壓力的緩衝及生活上適應,如:給予 愛、安慰、關懷、同情、瞭解、被接受、歸屬感、安全感、信賴、尊重、鼓 勵、關心、傾聽等協助。

二、訊息與實質性支持

係以認知及行動層面為主,直接幫助個人面對困境,給予有形或無形資 源,促使問題得以解決並改善環境,如:溝通意見、給予忠告、建議、指示、

分享知識訊息、計畫安排、提供金錢、食物、衣服、房租、就業機會、交通 工具、生病照護、日常生活照顧等協助。

肆、因應型態

因應型態是指個體在面臨困擾事件或壓力情境時,因內外在要求超出個 體能力或資源的負荷,個體為了重新建立生理與心理之平衡,所採取的認知 評估、情感轉換或行為改變等策略或方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以研究者編製的因應型態量表之得分為指標,包含「問題取向積 極因應」、「問題取向消極因應」、「情緒取向積極因應」、「情緒取向消 極因應」等四個分量表,得分越高,代表個人越具該向度之因應型態傾向,

也越容易有該向度之因應型態表現。此外,本量表指涉「積極因應」及「消 極因應」二向度構念,其中,「問題取向積極因應」及「情緒取向積極因應」

二個分量表加總即為個人積極因應之表現,分數越高,代表個人越傾向以積 極因應型態來處理問題;反之,「問題取向消極因應」及「情緒取向消極因 應」二個分量表加總即為個人消極因應之表現,分數越高,代表個人越傾向 以消極因應型態來處理問題。值得留意是,本研究在假設模式所指稱之因應 型態已將消極因應構念併入積極因應構念中,故模式中之因應型態係指涉高 積極、低消極的因應型態。各分量表內容簡述如下:

一、問題取向積極因應

指個人對問題直接採取行動、努力排除問題。包含找出問題原因、思考 問題、解決問題、蒐集相關資訊、參考過往經驗、向家人朋友或師長尋求建 議、擬定計畫、簡化問題等具體策略。

二、問題取向消極因應

指個人對問題採取延宕、逃避的處理方式。包含放慢處理速度、能緩則 緩、降低標準、退而求其次、維持目前情況、走一步算一步、行為逃避、順 其自然等具體策略。

三、情緒取向積極因應

指個人不直接處理問題本身,而直接對問題所引發的情緒採取行動、積 極調節自我的負面情緒。包含激勵自己、建立自信、預想正面結果、讓自己 心情好些、視為一種自我能力的挑戰等具體策略。

四、情緒取向消極因應

指個人不直接處理問題本身,而對問題所引發的情緒採取延宕、逃避的 處理方式以調節自我的負面情緒。包含歸因於運氣差、自暴自棄、怨天尤人、

退縮或封閉自己、把憤怒發洩到他人身上等具體策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伍、幸福感

幸福感是個體對於自身情緒(正負向情緒)及認知(生活滿意度)等二 層面之主觀經驗及感受,是個人所做之綜合評估結果,也稱主觀幸福感,代 表一個人在生命中的每一層面皆處於最佳狀態,包含感受正向愉快的情緒

(較少負向情緒)及高度的生活滿意。

本研究以研究者修訂的幸福感量表之得分為指標,包含「生活滿意」及

「正向情緒」等二個分量表,「生活滿意」得分越高,代表個人對自己整體 生活越是感到滿意,而「正向情緒」得分越高,代表個人在生活中越常經驗 到愉快的情緒狀態,二個分量表加總即為個人幸福感的整體表現,分數越 高,代表個人越是感到幸福。各分量表內容簡述如下:

一、生活滿意

個體對過去一段長時間的生活進行評估後所得的整體感受,反應出個人 對生活整體層面的評價,此即幸福感的認知層面。

二、正向情緒

個體對過去一段短時間的生活所感受到的愉快情緒(較少感受負向情 緒),反應個人對其生活的喜歡程度,此即幸福感的情緒層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歸納、整理、評析與本研究主題相關理論及研究結果,以做為 本研究的立論基礎。全章共分五節,其中第一節為感恩、第二節為社會支持、

第三節為因應型態、第四節為幸福感、第五節為感恩影響幸福感之模式、第 六節為研究假設,茲分述如後。

第一節 感恩

壹、感恩的意涵

自古以來,無論神學家、哲學家,甚至文學作家都認為感恩是一種美德 與高尚人格所不可或缺的表現(Emmons, 2004, 2007)。感恩究竟是什麼?也 許你我都曾有過收到一份禮物,因為瞭解禮物價值及贈禮者善意,所以對贈 禮者表達感謝的經驗,此即日常生活常見也易懂的感恩之意。然而,從社會 科學角度來看,感恩卻不僅是如此簡單。

牛津字典將感恩定義為感謝的特質或狀態,對施恩善意的意圖有所欣 賞,也產生回報善意的意念(Emmons, 2004, 2007)。感恩一字源自拉丁文 gratia與gratus,前者代表「好處」,後者代表「愉快」。所有來自此拉丁文的 字根,都意涵和善、慷慨、禮物、施與受的美好、不求回報(Emmons, 2007)。

就哲學及神學觀點,感恩是一種美德。本質上,美德是良善習性,意味

就哲學及神學觀點,感恩是一種美德。本質上,美德是良善習性,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