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控制組實施一般朗讀教學的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依研究動機將研究目的與研究 問題分述如下:

一、 研究目的

依據本研究的背景與動機,擬訂本研究目的如下:

探討互動式重複朗讀對語文能力的影響包括:

(一)探討互動式重複朗讀對幼兒的聽覺理解的有效性。

(二)探討互動式重複朗讀對幼兒的推論理解的有效性。

(三)探討互動式重複朗讀對幼兒的課程本位詞彙、文本、推論理解的有效性。

二、 研究問題

針對上述之研究目的,提出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以互動式重複朗讀提升幼兒的聽覺理解能力的成效為何?

(二)以互動式重複朗讀提升幼兒的推論理解能力的成效為何?

(三)以互動式重複朗讀提升幼兒的課程本位詞彙、文本、推論理解能力的成 效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了清楚界定本研究的用語,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重要名詞定義如下:

一、 互動式重複朗讀教學

重複朗讀教學即教師按照改編之繪本,依字朗讀,同一本繪本向幼兒朗讀三 次,每天進行一次共重複三次(McGee & Schickedanz , 2007))。本研究所謂互動 式重複朗讀教學是指同樣的文本,重複朗讀三次,第一次朗讀教師進行詞彙教學,

第二次朗讀教師進行文本問題教學,及第三次朗讀教師進行推論問題教學,教師 透過不同理解層次的問題,進行互動式的回答與討論,促進幼兒對語文的理解。

二、語文理解能力

6

根據 Gough 與 Tunmer 於 1986 年所提出的閱讀簡單觀點,認為閱讀的認知歷 程可以簡單區分為識字解碼與語文理解兩大成分。此處的語文理解經常被認為是 閱讀理解或聽覺理解,本研究語文理解以聽覺理解為主。本研究之語文理解能力 分為下列幾種:

(一)幼兒聽覺理解能力

依據林寶貴與錡寶香(1999)認為聽覺理解能力即個體在理解或解碼口說符 號(spoken symbol)時的一種複雜新制運作活動,其涉及在知覺層面上的語音辨 認、辨識、口語訊息在工作記憶系統終暫存,以及在概念層面上使用語言知識分 析句子的語意、語法,建議意義等歷程。本研究所指聽覺理解是指幼兒透過聽力 的形式去分辨、注意說話者所談的內容,對於相關的訊息加以選擇、組織、過濾 及判斷文章中表層理解的程度(林沛穎、林昱成,2007),即受試幼兒在趙子揚、

簡馨瑩與彭申遠(2017)「幼兒聽覺理解測驗」上的得分情形,測驗得分越高代表 幼兒聽覺理解能力越高,得分越低代表幼兒聽覺理解能力越低。

(二)幼兒推論理解能力

本研究所指推論理解是指幼兒要整合文本裡兩個以上的句子才能產生答案,

或是把文本裡的訊息和自己的背景知識、生活經驗整合後,才能產出的答案(Taylor、

Harris、Pearson & Garcia,1995)。即受試幼兒在張境桓、簡馨瑩(2016)「幼兒推 論理解測驗」上的得分情形,測驗得分越高代表幼兒推論理解能力越高,得分越 低代表幼兒推論理解能力越低。

(三)課程本位的詞彙理解、文本理解、推論理解 1.課程本位詞彙理解

瞭解詞彙中的語意。幼兒在研究者自編之課程本位詞彙測驗之表現分數,分 數越高代表詞彙理解表現越高,分數越低代表詞彙理解表現越低。

7

2..課程本位文本理解

即文本中表面敘述意義的了解。在本研究中,幼兒在自編課程本位文本理解 測驗之得分越高,代表其文本理解表現越高,得分越低則代表其文本理解表現越 低。

3.課程本位推論理解

讀者能根據文章裡前後文的線索,或是自己的先備知識、 先備經驗,推想出 作者沒有在文章中直接提及的內容(蘇宜芬,2004)。在本研究中,幼兒在自編課 程本位推論理解測驗之得分越高,代表其推論理解表現越高,得分越低則代表其 推論理解表現越低。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