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吸菸行為與家長預防吸菸措施之關係

賴香如等人(2004)針對宜蘭縣六所國中和高中職各年級學生及家長 進行調查,探討家長自覺的預防吸菸措施與子女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和吸 菸行為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家長以身作則不吸菸、建立無菸家庭、減 少子女暴露在吸菸情境等預防措施做得愈佳,則子女比較不會產生吸菸行 為或成為吸菸者。此外,若親子互動多的家庭,子女菸害知識也會較高;

愈常和家人聚在一起聊天、參加休閒活動和安排生活計畫,以及參加子女 的學校活動的家庭,子女反菸態度也愈正向。由此可知,家長的預防吸菸 措施做得愈多、愈好,則對子女的菸害知識、反菸態度、和吸菸行為皆有 影響。

以下分別針對良好的親子互動、正向楷模角色、督導子女行為、協助

子女發展生活技巧四項家長預防吸菸措施與青少年吸菸行為之關係加以 整理,分述如下。

一、 良好的親子互動

社會連結理論(Social control or bonding theory)指出:青少年藉由與 社會傳統層面之間的連結愈強時,出現偏差行為的情況就會愈少。依據此 論點,個人與重要他人(如:父母)的親近度,亦為降低青少年偏差行為 發生的其中一項社會連結因素。

父母親和子女間的互動關係愈好,青少年子女出現吸菸行為的比率愈 低(Chassin, Presson, & Bensenberg, 1981)。換言之,青少年與父母關係愈 差者,其出現吸菸行為之比率愈高(黃素雲、顏啟華、陳宇嘉、蔡崇煌、

王雪鳳,2003)。劉安彥與陳英豪(1999)更指出:較疏遠的家庭關係或 父母對小孩的關心較疏忽者,越容易導致青少年吸菸甚至上癮,與陳淑 真、王淑珍、李淑桂與周明智(2004)調查國中學生吸菸行為及相關因素 的研究結果一致。

不良的親子互動與疏遠的家庭關係間接影響父母的覺察子女問題行 為能力。家庭發現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差亦為導致青少年物質濫用的危險因 素之一(李蘭、洪百薰、楊雪華、童淑琴、晏涵文,1997)。因此,父母 應該學習辨識子女吸菸的警訊症狀,並知道如何獲得協助,以便立即處理

問題。

此外,生活在不和諧的家庭氣氛中,孩子容易充滿不安、挫折的情緒,

將會引發青少年吸菸、喝酒、嚼食檳榔等物質濫用行為(林青瑩,1997)。

O’byrne et al.(2002)指出:家中若能創造比較溫馨之家庭氣氛、家人間 彼此信任、能處理家人間之衝突,讓青少年生活在有良好調適功能的家庭 環境中,他們比較不容易出現吸菸行為。

根據Litrownik et al.(2000)的看法:有效改善親子間的互動和溝通 管道、親子間能談論菸品之影響、以及運用親子溝通技巧來支持孩子做出 與健康有關的決定,就能在未來降低5%~10%吸菸的易感受性。Cleveland et al.(2005)更明確指出:父母若能有效地和子女溝通及談論菸酒使用的 話題、關懷子女,能夠讓子女開始使用物質的時間平均延遲五年發生。

由此可知,親子關係與互動情形是影響青少年吸菸行為的重要因素。

親子間的關係良好,比較具有親密感,孩子比較不容易涉及吸菸行為

(O’byrne et al., 2002)。若能營造安全、溫馨和諧和互相信任的家庭氣氛,

不僅能及早覺察孩子的危險行為,亦能降低孩子吸菸的機會。

二、 正向楷模角色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2007)調查臺灣成人吸菸行為現況中發現:有 34.8%的吸菸者的家人會在家中吸菸,更有 47.54%的吸菸者表示自己就是

成長於天天暴露在二手菸的家庭環境中。如同楊雪華、陳端容、李蘭與柯 姍如(2003)的研究結果:目前家中有人吸菸相較無人吸菸在日後吸菸行 為對孩子的影響為 2.746 倍,若家中父母或長輩為吸菸者,則日後孩子吸 菸機率最高;反之,家中父母或長輩持反菸態度且以身作則,則家中的孩 子日後吸菸機率則會降低。

Hill, Hawkins, Catalano, Abbott, and Guo(2005)探討每天吸菸的風險 對家庭的影響,結果發現:12 歲時父母有吸菸,對研究對象 13-21 歲時的 吸菸行為是個顯著的預測因子,亦即父母每天吸菸會影響小孩日後的吸菸 行為。Wen et al.(2005)全國性抽樣調查臺灣父母親的吸菸行為對 16-18 歲子女的影響,結果顯示父母親有吸菸行為,其兒子日後成為吸菸者的發 生機率高於父母親無吸菸行為的 1.7 倍;女兒則成為吸菸者的機率為 2.2 倍。

在Andersen et al.(2002)的縱貫研究中更指出:家中無人吸菸且母性 監護人非常反對吸菸,其子女吸菸的機率較低;如家中有人吸菸,只要母 性監護人非常反對,其子女吸菸的發生率仍是較低的。家庭對於吸菸若採 取較嚴厲禁止的態度,吸菸青少年戒菸率是家長完全不理會者的 4.5 倍

(Takano, Kohrogi, Matsumoto, Suga, & Ando, 2001)。

由於青少年吸菸行為是屬於一種早期發生之偏差行為,近年來已有國

外學者使用問題行為理論來解釋青少年的吸菸行為(Albrecht & Caruthers, 2002; Collins & Ellickson, 2004)。從此觀點來探討影響青少年吸菸行為的 因素後發現:無吸菸學生比有吸菸學生對家人所提供之家庭支持滿意度較 高、家人對其吸菸態度屬嚴格管制型、家人與朋友有吸菸行為的比率也較 低、且在菸品的取得上也較有吸菸學生困難。另外,家人同意吸菸的學生 出現吸菸行為的機率為家人嚴格反對的3.61 倍(彭若瑄、王琪珍、董旭英、

王文玲,2007)。

此外,陳淑真等人(2004)調查國中生吸菸行為的研究發現:曾經吸 菸的學生表示吸第一支菸的地點以自己家中者居多(40.4%),且有 32.7

%的國中生表示香菸的來源是來自於家裡。

家庭是個人第一個接觸到的社會,根據社會學習理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孩子經由父母或家中長輩的教導與個人的觀察學習與模仿,逐漸 養成各種行為。綜觀上述文獻皆指出,家長扮演正向的楷模角色,對於青 少年吸菸行為有相當的影響;家長若能充實反菸知識進而秉持反菸態度、

支持反菸作為並以身作則、營造無菸家庭環境,則可減少青少年吸菸的可 能性。反之,家中菸品的可得性、可近性,會助長青少年吸菸的機率(馬 藹屏,1997)。

三、 督導子女行為

家庭管教方式的不同亦會影響青少年的吸菸行為。家庭採放任式管教 相較民主式及權威式管教方式的青少年有較多的吸菸行為(王理,2008;

廖信榮、王淑珍、李淑桂、周明智,2005)。

預防子女偏差行為的出現,父母需明訂戒律或家規,並表達出堅決、

毫無妥協的態度,此外,父母必須不斷提醒子女有關規定的事項,建立例 行的模式,讓子女知道該做什麼(林明秀,1994)。因此,若欲預防子女 吸菸,則家長應設法避免讓孩子接觸菸品危害(U.S. CDC, 2003)。例如:

家中不允許吸菸,且嚴格實施不吸菸的規定、不准子女取得菸品、不准子 女拿菸品的糖果來玩耍(因為它們象徵菸品,子女使用它們可能會比較容 易去吸菸)、詢問子女是否有使用菸品的朋友等方法(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AACAP], 1997)。如同 Botvin(1995)在 藥物濫用計畫中提及:父母不僅當孩子角色模範,更要適當地監視、監督 他們孩子的生活及需要,才能做好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的措施。

Carla, Nicholas, Sheppard, and James(2002)探討家長管理子女行為是 否能減低子女危險行為的介入研究發現:相較於控制組有33%的學生使用 菸品,家長參加介入課程後的子女僅有26%使用菸品,表示家長接受教育 而改變管理子女之行為後,對於預防青少年吸菸行為是有幫助的。

調查顯示:家長在管控零用錢方面有較積極的作為(鍾宜君,2004)。

根據Griesbach et al.(2003)的觀點:獲得較多零用錢的青少年較容易成 為每日吸菸者,與黃璉華等人(1996)指出國中學生每個月之零用錢多寡 會影響其吸菸的態度和行為的結果相符。因此,在督導子女行為方面,管 控零用錢亦為家長預防子女吸菸的良好策略。

綜合上述文獻,顯示出父母對於子女的生活有較多的管教(如:督導 他們的行為)則子女將從事較少的危險行為,換言之,家長適度的監督及 管理子女的行為,可有效地減少青少年的吸菸行為。

四、 協助子女發展生活技巧

Scales, Leffert, and Vraa(2003)研究發現:青少年發展性資產有助於 青少年正向發展,並減少負面行為。青少年擁有的資產愈多,愈能正向、

健康發展的可能性愈高(Benson, Scales, Leffert, & Roehlkepartain, 1999)。

Oman, Vesely, and McLeroy(2002)更指出高發展性資產的青少年,吸 菸行為顯著少於低發展性資產的青少年。

青少年發展性資產意指青少年在發展上所需要的人際關係、機會、能 力、價值觀和技巧。其作用可使青少年遠離危險,並在學校、人際及生活 上增加成功的可能性。羅暐翔(2009)以臺中縣太平市四所國中學生為對 象,探討其發展性資產與吸菸意向及吸菸行為關係的研究發現:發展性資 產和吸菸行為有相關,其中又以內在資產的學習投入(主動參與學習的意

願及良好動機)、正向價值(引導做出正確選擇的價值觀)可有效預測青 少年吸菸行為。

因學習投入與個人背景變項中「學業成績」概念類似,因此本研究僅 選取培養青少年內在正向價值的觀念,納入家長預防吸菸措施中,進而探 討家長協助子女在青少年階段發展堅定價值觀與建立自我價值,建構青少 年內在的有利資產,是否與子女吸菸行為有相關。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家庭既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更是最初影響 個體身心發展的場所,因此,家庭應有的功能是否發揮對個體來說都是非 常重要的。當親子間的關係良好,具有親密感、家庭氣氛安全和諧、且親 子間能有效地溝通時,家長較能及早覺察子女的危險行為,亦能降低子女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家庭既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更是最初影響 個體身心發展的場所,因此,家庭應有的功能是否發揮對個體來說都是非 常重要的。當親子間的關係良好,具有親密感、家庭氣氛安全和諧、且親 子間能有效地溝通時,家長較能及早覺察子女的危險行為,亦能降低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