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本研究的主旨是探討國中學生吸菸行為、吸菸意向、及知覺家長預防 吸菸措施的現況,並分析知覺家長預防吸菸措施對吸菸行為及意向的預測 情形。本章闡述的內容共分為六節,包括研究動機及重要性、研究目的、

研究問題、研究假設、名詞界定、研究限制,各節分別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一、 研究動機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WHO

]

, 2010)指出:全球 成人的死亡原因中,有十分之一的人是死於吸菸相關疾病,而菸草每年在 全世界奪去了將近 500 萬條生命;以目前成長的趨勢來看,到 2030 年每 年因使用菸草死亡的人數會增加到800 萬人以上,甚至更多。國家衛生研 究院(2005)也表示:臺灣每年因吸菸致病死亡的人數將近兩萬人,因吸 菸相關疾病的醫療花費超過新臺幣165 億元,所耗費的整體經濟損失超過 新臺幣500 億元。由此可知,吸菸不僅造成健康損害,亦造成家庭經濟與 社會醫療成本的沈重負擔。本研究的動機包括以下三項:

(一) 青少年就受到菸品侵害,則對其未來健康狀況危害甚鉅

有關於吸菸對人體的危害,早已由醫學、流行病學、及公共衛生等諸 多專業領域所證實。WHO(2010)特別指出:青少年愈早開始吸菸及成 癮,則會減低存活壽命;開始嘗試吸菸的年齡愈小,成為固定使用者的可 能性則愈大,戒菸的可能性愈小。因此,菸對人體的影響會因吸菸量愈多、

或開始吸菸年齡愈低,而逐漸增加其危險性(Lewis, Sperry, & Carlson, 1993)。故青少年吸菸不僅影響青少年時期的生理健康,也會增加成年期 各種健康問題的危險因子。有鑑於此,如何能有效預防青少年初嘗吸菸或 養成吸菸習慣,應為目前菸害防制工作的首要課題。

吸菸是諸多死亡原因中最單純且可預防的因素。然而菸害知識與吸菸 行為之間常呈現相當矛盾的現象;因為吸菸者大多明白吸菸的害處,但卻 無法停止吸菸行為(李芳欣,2000;陳隆彬,2001),顯示出只強調吸菸 的生理層面危害是不夠的,基本上還是需從預防吸菸著手,了解青少年吸 菸行為與吸菸意向的潛在影響因素,才能避免更多人成為吸菸者,減少個 人和社會為吸菸行為付出的龐大代價。

(二) 青少年為轉變成為持續吸菸者、或是成為不吸菸者的關鍵時期 青少年是容易染上物質濫用惡習的一個階段。因為此時期的青少年不 僅正在適應生理、心理及社會的多重變動,他們更希望被以成人的方式對

待,因此青少年會嘗試吸菸(Biederman et al., 2006)。研究發現:青少年 時期開始吸菸,往往會將吸菸習慣延續到成人時期(Breslin & Adlaf, 2002)。又因青少年愈早開始吸菸者較容易發展成尼古丁依賴,因此Landers and Orlandi(1987)特別指出:青少年就吸菸的人,較有可能在日後成為 重度吸菸者。李景美(2008)依據「物質使用進階理論」(pathways of drug involvement)對照我國青少年成癮物質使用的情形後指出:以臺灣青少年 而言,菸草的使用將會是未來濫用其他烈藥的入門藥(gateway drugs)。可 見菸害影響正值身心快速發展階段的青少年如此深遠,不可不慎。

青少年階段雖然很容易開始吸菸且成癮,但同時亦是免於吸菸習慣的 最佳教育時期(Azevedo, Machado, & Barros, 1999)。由此可知,菸害預防 工作由青少年階段著手推展,甚至提早至兒童階段開始,其效果將最為顯 著(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PAHO], 2000)。因此,青少年這個 階段成了轉變為持續吸菸者,或是成為不吸菸者的關鍵時期。

(三) 強化青少年與家庭連結以預防初嘗吸菸為當務之急

從預防勝於治療的觀點來看,實有必要瞭解影響青少年吸菸行為及吸 菸意向的潛在因素,以避免更多的青少年成為吸菸者。使用強制方法禁止 青少年吸菸,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李蘭、陳秀熙、潘怜燕,1999;馬藹屏,

1997)。與其強制禁止青少年吸菸並嚴厲處分違規學生,倒不如進一步探

討如何使青少年增加遵行「未滿十八歲者,不得吸菸」的意願及預防初嘗 吸菸。

由於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大多居住在家中,受家庭的影響甚鉅。因此,

面對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其家庭功能及父母親職角色將會增加更多的內 涵及責任。父母不僅應扮演子女不吸菸的楷模角色,更應該督導子女的行 為,且有責任營造出親密的親子關係與互動模式,以強化青少年與家庭間 的連結,並協助及引導子女發展生活技巧,提供身心靈的全面關懷,以防 範初嘗吸菸或吸菸行為的產生。

鑑於菸品侵害青少年健康危害甚鉅、又因此階段為青少年轉變成為持 續吸菸者或不吸菸者的關鍵時期、應強化青少年與家庭連結以預防初嘗吸 菸為當務之急的三項動機,本研究擬選取新竹市某所國民中學學生為研究 對象,調查國中學生的吸菸情形、吸菸意向、及知覺家長預防吸菸措施現 況,進而探討國中學生吸菸行為及意向與知覺家長預防吸菸措施之關係。

二、 研究重要性

本研究探討國中學生吸菸行為及意向與其知覺家長預防吸菸措施之 關係,並將結果作為未來推動家長預防吸菸措施親職教育之參考,以達預 防青少年初嘗吸菸的目的。故本研究具有以下三方面之重要性:

(一) 探討青少年所知覺的家長預防吸菸措施實施情況

近年來,國內外已有學者開始針對家長進行調查,以瞭解家長實施預 防子女吸菸措施的現況,但鮮少有研究以子女為對象,調查其在家中真實 感受到的實施情況。研究者認為家長預防吸菸措施必須是子女實際感受到 的,並且內化訊息後賦予意義,方能直接或間接對其吸菸行為或意向造成 影響、發揮預防青少年吸菸的成效。故本研究選取新竹市某所國民中學學 生為研究對象,採用其知覺或感受到的家長預防吸菸措施實施情況。根據 調查結果,再與過去研究中家長自覺的預防吸菸措施實施狀況做比較,進 而針對落差及不足處提出加強及改善建議,期能有效地預防青少年吸菸。

(二) 探究影響青少年吸菸意向的家長預防吸菸措施

過去文獻中,針對子女吸菸行為與家長預防吸菸措施的相關性進行探 討的研究並不多見,更鮮少有研究探討子女吸菸意向與家長預防吸菸措施 的關係。有鑑於行為意向乃是行為的立即決定因素,為了能夠做更廣泛的 討論,本研究除了探究國中學生吸菸行為及意向與家長預防吸菸措施的關 係外,更希望透過調查發掘影響青少年產生吸菸意向的關鍵措施,進而針 對未來親職教育在推廣家長預防子女吸菸措施上提出建議,協助青少年真 正遠離菸害。

(三) 擴大青少年菸害防制教育工作之範圍,賦予家長更多責任

青少年菸害防制教育工作之範圍除了學校(包含同儕)外,可將重 點延伸至家庭,推廣更完整的親職教育。本研究希望藉由調查青少年知覺 家長預防吸菸措施的情形,及探究其吸菸行為及意向與家長預防吸菸措施 之關係,以提升家長認知自身對子女的影響力,並且增加家長禁止子女吸 菸的嚴格態度;重建家庭功能,進而建立青少年的成就感與自信心,而無 需藉助菸的力量來獲得滿足。未來配合無菸校園計畫之推行,讓學生不僅 瞭解菸品對人體的危害,更能將拒菸、禁菸的觀念帶回家中協助家長戒 菸,讓菸害防制工作推展更具全面性,以達有效降低國人吸菸率、促進全 人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