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青少年吸菸行為與其背景因素

本節分為兩部分,首先整理青少年吸菸行為之現況,再針對青少年個 人背景因素加以說明。

一、 青少年吸菸行為之現況

就全球吸菸人口而言,大部分是在 18 歲以前開始吸菸,這些人中有 四分之一於10 歲以前就開始吸菸(WHO, 2010)。研究指出:國小即有學 生開始吸菸,但大部分還是青春期開始吸菸比較多(周思源等,2006;

Azevedo et al., 1999)。而 11 至 15 歲的青少年前期是最可能開始嘗試吸菸 的階段(Wilson & Kolander, 1997)。

依據2002 年行政院衛生署(2005)調查臺灣地區國民健康促進知識、

態度與行為的結果顯示:臺灣地區15-17 歲青少年第一次吸菸之平均年齡 介於13-15 歲,即國中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階段;2004 年行政院衛生署於 國中青少年校園吸菸現況調查中又發現:臺灣地區國中青少年曾經吸菸者

(曾經嘗試吸菸,既使只吸一兩口)之比率達27.04%(男性 31.49%,女 性 22.01%),而且目前吸菸者(過去三十天曾經使用菸品者)之比率達 6.53%(男性 8.45%,女性 4.20%),吸菸超過一百支的比率為 4.52%(行 政院衛生署,2006)。

行政院衛生署又於 2008 年的國中學生吸菸率調查中指出:國中學生 吸菸率為7.8%(男性 10.3%,女性 4.9%),2009 年的高中職學生吸菸行為 調 查 中 則 發 現 ,41.24% 的 高 中 職 學 生 曾 經 吸 菸 ( 男 性 47.47% , 女 性 33.46%),而高中職學生吸菸率為 14.8%(男性 19.6 %,女性 9.1 %),顯 示青少年學生吸菸率有隨年齡增加的趨勢(行政院衛生署,2010)。比較 男、女學生的差異,無論國中或高中職的女學生吸菸率皆低於男學生,但 女學生吸菸率的增加快速遠勝於男學生,此現象背後的影響因素值得國內 外學者持續關注。

綜合國內相關研究(陳淑真、王淑珍、李淑桂、周明智,2004;黃松 元、余玉眉、江永盛、陳政友、賴香如,2004;黃璉華、左如梅、尹祚芊、

楊瑞珍、黃子庭,1996;Kawabata, Cross, Nishioka, & Shimai, 1999)可看 出約有10-28%國中學生曾經吸菸,經常吸菸比率約 7%,而曾經吸菸者更 達20%,且吸菸的比率隨著年級增加而上升。然而「兒童少年福利法」的 施行並未達到遏阻或降低青少年吸菸率之目的(馬藹屏,1997)。原「菸 害防制法」(1997)實施一年後,仍發現臺灣地區青少年中有 40.68%在過 去一年曾買過菸,其中75.11%從未被拒絕,且 97.43%的受訪青少年知道 菸害防制法中有「未滿18 歲者尚不得吸菸」之規定,但 70.11%認為此一 規定是非常無效的,反應出青少年並未重視法律效力,亦普遍認為獲得菸 品並非難事(李蘭、陳秀熙、潘怜燕,1999)。

由於國中階段的青少年大多居住在家中,和父母親的接觸頻繁、影響 甚多,希望除了立法強制禁止青少年吸菸外,更能藉由青少年本身及家中 與父母相關的層面,來促使青少年增加遵行菸害防制法的意願及預防吸菸 行為和意向,規劃並宣導更完善的菸害防制工作。

二、 青少年吸菸行為與個人背景變項之相關因素

由於青少年的成長具有其複雜性與多樣性,往往無法從單一面向來瞭 解青少年的行為。因此如欲預防青少年吸菸,除瞭解個人背景因素,更需 加從家庭層面著手,綜合多元觀點來瞭解影響青少年吸菸行為的因素,以 防患未然。以下依實證研究結果,分述如下。

(一) 性別

2004 年臺灣地區「國中生吸菸行為調查」調查結果指出:有 31.49%

的國中男生表示曾經吸菸,國中女生則佔 22.01%,其中國中男生目前吸 菸率為 9.86%,國中女生為 4.69%(行政院衛生署,2006)。2008 年再次 針對國中學生調查吸菸行為,而調查結果也指出:國中男生吸菸率10.3%,

國中女生為4.9%(行政院衛生署,2010)。又綜合國內外學者觀點:男生 的吸菸行為顯著高於女生(馬藹屏,2000;陳淑真等,2004;黃世雅,2002;

賴香如等,2004;羅暐翔,2009),尤其國中男生的吸菸率、吸菸量、菸 齡都比女生高(張富琴,2000;黃松元等,2004;黃璉華等,1996;Paavola, Vartiainen & Puska, 2001)。由此可見,青少年的吸菸行為與其性別有相關。

(二) 年級

年級或年齡也是影響青少年吸菸行為的因素之一。青少年的年紀越長 也越容易有吸菸行為(馬藹屏,2000;賴香如等,2004;羅暐翔,2009;

嚴道、黃松元、馬藹屏、楊美雪、周曉慧,1996),且吸菸行為隨著年齡 增加而升高(姜逸群、黃雅文、黃春太,2003)。陸玓玲、李蘭與潘伶燕

(1994)更指出:國中學生的吸菸率第一年至第二年是 6%,而第二年至 第三年卻增加為20%,顯示吸菸行為隨著年級有增加的趨勢。

(三) 學業成績

LeMaster, Connell, Mitchell and Manson(2002)探討影響青少年吸菸 的因素的研究中發現:自覺學校表現越好者,吸菸的機率越低。而國內在 1985 年也曾對國中男生的吸菸行為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對學業成就欲望 水準較低者,愈會覺得吸菸有趣舒服,促使其開始吸菸(引自劉安彥、陳 英豪,1999)。此與國外研究指出常翹課及對課業越不在乎者越會吸菸的 結果類似(Kaufman et al., 2002;Pinilla, Gonzalez, Baber, & Santana, 2002)。

再者,Tucker, Ellickson, and Klein(2003)進一步調查影響中學生轉 變成持續吸菸者的預測因子研究中,追蹤十年後發現:在14-16 歲及 18-23 歲時,在學校表現較差是轉變成為持續吸菸者的顯著預測因子。此與其他 學者推論情緒受限制及受到較多打擊挫折的青春期男女,比較會成為嚴重 的吸菸者(張富琴,2000;黃松元等,2004;黃璉華等,1996;Paavola et al., 2001)的結論相符。

(四) 父母職業與教育程度

美國疾病管制局(U.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S.

CDC], 1994)指出:低社經地位和青少年開始吸菸的行為有關,因其家 庭容易產生生活上和經濟上的壓力,導致其菸品使用率比來自高社經地 位的青少年高,且小孩比較會以吸菸行為來作為處理壓力的方式。此與

黃璉華等人(1996)及 Fleming, Kim, Harachi, and Catalano(2002)所提 出: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孩子較容易提早開始吸菸的結論相同。由此可知,

家庭社經地位和子女的吸菸行為有相關。

家庭社經地位包含父母教育程度及職業。若父母的教育程度較低,

則子女的吸菸率較高,換言之,父母的教育程度也和青少年的吸菸行為 有關(李景美、黃惠玲、苗迺芳,2000;Komro, McCarty, Forster, Blaine,

& Chen, 2003)。其中,父親的教育程度與青少年的吸菸狀態乃呈現顯著 的負相關,即父親的教育程度愈高,則青少年的吸菸百分比也較父親的 教育程度低者低(馬藹屏、嚴道、黃松元、陳政友,2000;羅暐翔,2009)。

雖家庭社經地位通常以父親的教育程度作為測量,但母親的教育程度亦 同樣攸關家人的健康行為(Tyas & Pederson, 1998)。

在父母職業類型方面,馬藹屏等人(2000)則發現:父親職業類型會 影響子女吸菸行為,其中家長職業類型為營造業及礦業者,其子女吸菸行 為較高。羅暐翔(2009)則發現:母親從事非技術性工作的國中學生,吸 菸比率則較高。家長從事軍公教者,其子女吸菸情形較低(馬藹屏等,

2000)。

(五) 父母婚姻狀況

Griesbach, Amos, and Currie(2003)針對八國歐洲青少年進行調查時

發現:家庭結構的完整性和 15 歲青少年的吸菸行為達顯著相關。其中,

在繼親家庭的青少年吸菸盛行率最高、吸菸率更是完整家庭青少年的兩 倍,而完整家庭青少年的天天吸菸率也較單親家庭低。倘若父母分居或離 婚,則會造成青少年吸菸比例的增加(Anda et al., 1999)。此與國內學者 指出父母婚姻狀況正常,則國中生吸菸的態度較為正向的結論相同(陳淑 真等,2004;黃璉華等,1996;羅暐翔 2009)。

與父母居住的情況也和青少年吸菸行為有顯著的相關(Griesbach et al., 2003)。Sasco, Merrill, Benhaim-Luzon, Greard, and Freyer(2003)調查法國 在學青少年的研究中發現:沒有與父母同住的青少年規律吸菸的比率最 高,其次為與父母其中一人同住的青少年;而與父母雙親同住在一起的青 少年族群,規律吸菸的比率則是最低的。

由此可知,沒有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國中生其吸菸行為比率則較與父母 共同生活的國中生來得高(陳淑真等,2004;黃璉華等,1996)。林青瑩

(1997)甚至指出:父母的婚姻問題與沒有同住的情況會造成青少年吸 菸、喝酒、嚼檳榔等物質濫用行為。

三、小結

近幾年國內的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吸菸率有隨年齡增加的趨勢。調 查結果也指出:青少年的曾經吸菸率較經常吸菸率為高,表示青少年階段

雖開始出現吸菸行為,但青少年的吸菸行為往往是屬於嘗試階段,若能在 未染上吸菸習性前實施預防吸菸相關措施,降低青少年吸菸率,可謂最經 濟的菸害防制方式。

國內外研究皆顯示:影響青少年吸菸行為的因素錯綜複雜,青少年的 性別、年級、學業成績等個人因素外,家庭的社經地位,包含父母職業和 父母的教育程度、及父母婚姻狀況,皆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青少年是否產 生吸菸行為。當家庭的社經地位愈高,即父母職業專業度愈高、父母教育 程度愈高,及父母婚姻狀況正常且與父母共同生活的青少年,其吸菸情形 及規律吸菸的比率較低。由此可知,欲增強青少年有抗拒菸品的能力及選 擇有益的健康生活,需回歸家庭積極正向的社會功能來執行預防策略。

綜合以上文獻可以發現:青少年的性別、年級、及在校課業表現皆會 直接或間接地影響青少年是否會產生吸菸行為,而家庭社經地位也會和子 女的吸菸行為有相關。為做更廣泛的討論,將家庭社經地位分為父母職 業、父母教育程度兩項來做探討。故本研究擬將性別、年級、學業成績、

父母職業、父母教育程度、及父母婚姻狀況六變項納入個人背景變項,探 討其對青少年吸菸行為的影響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