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 研究方法

3.4. 問卷設計

本研究主要採用Davis(1989)發展的「科技接受模式量表」及 Venkatesh et al.(2003)

整合性科技接受理論中的問項(Itmes)為編製基礎。整理出適合「3.5G 行動寬頻上網服 務」的問卷題項。並根據問卷設計原則,力求問項條理分明,盡可能使填答者可以輕易 使用意願」,因此本研究參考 Davis(1989)、van der Heijden(2003)、Wu & Wang(2005)

研究之的問卷量表內容,再依本研究的主題,改用其它適當的文字替代,所有問項均採 用「Likert 五點尺度衡量法」,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正向陳述問法,共

有三個衡量問項:

z 我有意願去使用 3.5G 行動寬頻上網服務。

z 我未來願意繼續使用3.5G 行動寬頻上網服務。

z 我會推薦其他人去使用3.5G 行動寬頻上網服務。

3.4.2 預測變數部份

有關「預期績效」、「預期易用」、「社群影響」以及「促進配合因素」等四個預 測變數的部分,取用於整合性科技接受理論的原始量表,並按原問項的精神,修飾其語 意,使符合研究主題的特性。此外,為避免翻譯套用原始量表的過程中,因語意與用辭 可能產生不同的理解,對問卷的效度造成影響,故本研究首先與指導教授詳細討論提出 此部份問卷內容的初稿,並請有使用3.5G 行動寬頻上網服務經驗的人士與行動電話通訊 業界人士,就問項的涵意(語意、語氣)提供意見,再根據這些意見進行措辭的修改與 問卷內容的修正,使問卷內容更加完整。

在整合性科技接受理論原始16 個問項中,「預期績效」問項中第四項(PE-4)原意 為「如果我使用該系統會增加加薪的機會」,但是本研究為探討網際網路使用者對於3.5G 行動寬頻上網服務的使用意願,並未涉及加薪的問題,因此予以刪除,改以「我覺得使 用3.5G 行動寬頻上網可以產生令我滿意的成效」題項。

所有問項均採用「Likert 五點尺度衡量法」,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 正向陳述問法,最後整理成以下包含16 個問項的量表如表 3-3:

表3-3 預測變數問卷題目表

2. 平均每天上網的時數:衡量受訪者平均每天上網時數,從「30 分鐘以下」到

「5 小時以上」,每個選項間隔 30 分鐘到 1 小時不等(大多為 1 小時)。

3. 3.5G 行動寬頻網路的使用頻率:衡量受訪者有關 3.5G 行動寬頻網路的使用狀 況,從「除非必要才使用」、「必要時使用,每週使用不超過1 小時」、「偶

爾使用,每週使用不超過5 小時」到「每天使用超過 2 小時」。

4. 主要上網的場所:了解受訪者主要上網場所,共有11 個選項以可複選的方式 讓受訪者填答,包括「家中」、「工作場所」、「咖啡廳餐廳速食店」、「學 校」、「捷運站機場」、「飯店」、「圖書館」、「網咖」、「朋友及同學 家」、「風景區」及「其它場所」。

5. 上網從事的活動:了解受訪者上網從事那些活動,共有9 個選項以可複選的 方式讓受訪者填答,包括「工作需要」、「搜尋資訊」、「網路學習」、「收 發電子郵件」、「網路遊戲」、「網路購物」、「網路交友」、「網路金融 服務」及「其他」。

6. 上網的設備:了解受訪者上網所使用的設備,包括「個人桌上型電腦、「筆 記型電腦」、「PDA」、「行動電話」及「其他」。

有關「個人基本資料」部份:

依研究架構中的調節變數: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平均每月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