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 、 、問卷開放式問題 問卷開放式問題 問卷開放式問題 問卷開放式問題

一、 、 、 、問卷開放式問題 問卷開放式問題 問卷開放式問題 問卷開放式問題

本研究依據 384 位正式樣本中的 84 位教保服務人員,針對開放性問題「對幼兒 園評鑑之其他看法?」部份,依前節所述歸納為評鑑目的、評鑑單位、評鑑指標、

評鑑方法、評鑑結果、評鑑看法、評鑑訊息需求等向度,分述如下:

(一)評鑑目的

過去幼兒園評鑑是為了讓幼兒園的設立有所規範,其目的主要是在檢查與監 督。而今評鑑目的主要在於督促改進、鼓勵優良,協助園所瞭解現狀,藉以提昇與 強化幼兒園的教育品質,以達到推動幼兒園的成長。以下將整理高雄市公立教保服 務人員對此面向反應如下:

首先有談到評鑑目的過於制式化的問題

「目前幼兒園的評鑑還是過於制式化,有造成幼教老師很多的困擾,諸如評鑑過程太 流於形式而繁鎖,評鑑的結果未必可靠,但是評鑑對於園所的稽核和檢視還是具有 監督的功能」(教師 49)。

另有多位教師談到評鑑結果的運用問題如下,認為評鑑應是協助園所進步並保 有特色

131

「評鑑的目的立意良善,但執行結果的可信度和效度在那裡呢?」(教師 125) 「評鑑的目的完成後,政府是否該實施個後設評鑑,來檢視這個當初這個評鑑是否有

達到適切、精確的標準」(教師 87)

「評鑑應該是診斷幼兒園運作缺失,發現問題及造成問題的原因,但評鑑卻變成增加 幼教老師的工作負擔,以致於無法兼顧教學和保育,失去了原來的目的」(教師 168) 「透過學者專家來檢視我們,幫我們找出缺失,而不是在做園所之間的比較,放大我

們的缺點,這樣才符合評鑑的目的」(教師 28、261)

「許多園所對於評鑑無所適從,或是對評鑑有陰影,評鑑的目的是為了讓教學正常化,

提昇教學品質,每個園都有它的特色,所以不該該太標準化作業,過於拘泥形式」(教 師 166)

教保服務人員表示對於政府實施評鑑是持肯定的看法,同時,教保服務人員也 認為評鑑所帶來的困擾是在被動的情況下準備,形成額外的工作負擔,無法兼顧 教學的兩難處境。因此,希望良好的評鑑的機制是能帶給幼兒園正向的鼓勵而非 流於形式,才能達到真正提昇幼兒教育品質,不違背原來的評鑑目的。故如何導 正評鑑的實質的功能發揮其信度與效度,乃是目前需要被重視的一個問題。

(二)評鑑單位

評鑑工作涉及到的相關層面有參與人員、公告時程、提供資料填寫、評鑑內容、

評鑑過程與評鑑結果等。在過去是由不同承辦單位,其所訂定的評鑑辦法與評鑑過 程,對於評鑑目的的達成亦會產生不同效果。目前,國內評鑑實施是由政府機關來 執行,因此評鑑之相關準備與說明,也將影響參與評鑑者及受評鑑人員對於各項規 準項目的一致性。

以下兩位教師提到,政府應於評鑑會議中加以宣導和說明:

「政府的評鑑宣導上,應詳細加以說明評鑑委員的評比方式和標準,同時承辦單位的 工作人員應具備了解幼兒園現場的實務與狀況」(教師 50)

「評鑑標準是遵守教育部明訂的指標和評比,其中有一項教保活動課程提及教學相關 規範,但卻未明確的說明應包含那些?以致於地方政府評鑑說明會議講一套,評鑑委 員小組當天來訪視時又是一套,令老師無所適從」(教師 33)

132

由於評鑑委員個人的專業及詮釋不同,形成標準不一、不夠客觀。其中,亦有 老師認為評鑑委員應先對於受評園所的背景與文化之差異性深入瞭解,同時考量幼 兒園所的規模如班級數、設備等因素

「學者專家會因個人的專業標準來看園所,而忽略園所個別差異的條件,之所以令人 垢病多半是因為主觀意識影響客觀性」(教師 174、319)

「評鑑委員應對幼兒園背景深入瞭解,評鑑可以積極性的導引幼兒園正常發展、激發 內部向上動力,進而確保教育品質」(教師 168)

「政府在評鑑的條件上有欠公平性,應考量各園所的班級數、軟硬體設備、經費財源 及當地區域文化因素」(教師 12)

教保人員認為評鑑未能發揮既定之成效,其一與政府制定實施的政策有極大關 聯,其二則是評鑑小組成員。幼兒園進行評鑑時,政府主辦單位通常聘由學者專家 擔任進行訪視工作,然而實際進行時卻產生以下幾項質疑點:1.評鑑委員個人的專 業及學術領域不同而產生標準與喜好不一;2.政府主辦單位之承辦人員及評鑑委員 小組雖具專業,但缺乏幼兒園實務工作經驗;3.評鑑標準缺乏彈性,忽略受評園的 個別因素與文化條件。由此觀之,政府單位在制定評鑑制度時應審慎評估如何設立 標準以及執行設計其相關之評鑑要素。

(三)評鑑指標

幼兒園評鑑指標乃指幼兒園進行自我評鑑時,依據政府機構所訂立的基本標準 項目檢核,其所反映出乃為幼兒園教育品質與現況之重要層面。因此,評鑑指標具 有指引幼兒園瞭解現狀並改進缺失之作用。故應於評鑑時對幼兒園個別文化差異、

特殊化之條件給予彈性運用,並適度的進行修正與調整以符合客觀性。以下將整理 高雄市公立教保服務人員對此面向反應如下:

評鑑指標應不拘泥於一套標準,同時亦可依園所之規模大小、個別差異而彈性 調整基礎與進級指標,承如以下兩位教師所言

133

「妥慎研訂評鑑指標,考慮幼兒園規模、區域差異,採用彈性標準、不拘泥一套標準。

增加教學層面之評鑑,減少甚是癈止書面資料的評鑑項目。量化和質化並重、運用資 訊網路代替過多的書面資料,朝向無紙化目標」(教師 251、221)

「評鑑的方法亦可分為基礎及進階的方式進行,指標亦應可彈性調整,就如同 新課程綱要裡的指標,分 2-6 歲,將學校依規模和班級數區分不同的指標不是 嗎?」(教師 145)

對於評鑑內容與項目教師是肯定其具有指引幼兒園的辦學,但就準備過程有耗 時、勞力、傷財之感概。尤其,對於行政與人事項目的評鑑指標特別指出,認為應 該抽離單獨評鑑才不會失真

「評鑑內容與項目對於指引幼兒園,個人認為是有其必要性,但是準備的過程耗時又 耗力又花錢,只為了證明通過,相對的壓縮到老師個人下班時間與孩子的學習」(教 師 20)

「評鑑指標裡的行政與人事,在國小附設幼兒園裡是歸屬各處室,是否該抽離單獨評 鑑才不會失真」(教師 9)

教保人員提及評鑑指標有過於繁鎖與制式化,以致於淪為書面整理而產生造假 行為有失真。同時,增加了教保服務人員的額外負擔與壓力,亦影響教學品質。故 認為評鑑因採質量化並進,考量幼兒園規模、區域而訂定彈性的標準,甚至是因應 環保朝向無紙化而改採資訊化網路建立電子檔案。

(四)評鑑方法

評鑑方法宜採多元化方式,以質量兼顧如觀察、訪談、問卷等收集資料進行分 析。同時亦可考慮在地文化與特色,因應不同規模幼兒園之個別差異,以強化評鑑 結果的客觀性及實用性。以下將整理高雄市公立教保服務人員對此面向反應如下:

對於訪視的時間只有半天或全日,以及幼兒園片面呈現的文書資料有老師提 到,是無法具體評鑑出幼兒園的辦學成效。其中,有老師建議如前所述將指標分級

134

依評鑑區分為基礎和進階等方式,依學校不同規模、班級數來進行

「評鑑委員來,只看到片面的資料,這樣意義何在?」(教師 39)

「評鑑的方法亦可分為基礎及進階的方式進行,指標亦應可彈性調整,就如同新課程 綱要裡的指標,分 2-6 歲,學校也可以分規模和班級數的不是嗎?」(教師 145)

「看半日或全日,就能看出這所幼兒園全年度的教學成效嗎?」(教師 45、51) 還有三位老師談到以下看法,認為評鑑應朝向多元化的方式進行如以 SWOT 分 析幼兒園之優劣勢,亦或以同質性、同區域性方式進行訪評,然者將重點擺在教學 實務上

「重點應該是放在教學實務上,而非文書簿冊資料,畢竟那不能代表全面性」(教 師 236)

「應建立幼兒園的基本資料,SWOT 分析,確認本身之優勢、劣勢、轉機與危機,

說明幼兒園發展方向及重點特色,使幼兒園建立自我定位的認同發展願景與目 標」(教師 168)

「應該同規模性質、同區域的幼兒園一起評比,才會公平」(教師 201)

教保人員認為幼兒園評鑑的實施重心應回歸到教學本質,例如教學內容與環境 設備的部份,而非只著重在書面資料。同時,如能藉由文字與數字兼具等多元的評 鑑過程,分析幼兒園所的優劣勢及所面臨的機會與威脅。綜觀言之,其評鑑方法最 大的爭議即在於 1.評鑑委員的標準不一;2.訪視時間不足無法看出幼兒園辦學成 效;3.過於偏重在文書資料的準備。

(五)評鑑結果

評鑑報告應公開發布與說明,協助幼兒園瞭解現狀與優缺點,並提出具體建議 及改建措施,以促使幼兒園成長。評鑑工作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歷程,也是運用方法 收集與分析資料,提供決策參考。因此,評鑑結果應為另一個評鑑活動的開始,當

135

評鑑工作結束後,對於評鑑不佳之幼兒園應予以輔導和追踨。以下將整理高雄市公 立教保服務人員對此面向反應如下:

評鑑報告應該明列優缺點與建議,同時讓大家互相觀摩分享,且評鑑結束後,

應定期抽查通過和未通過之園所。其中,有老師提到對於評鑑沒通過的園所,政府 應該予以補助改善其缺失

「評鑑報告應明列優缺點,具體提供改進之建議」(教師 208、153)

「評鑑結果沒通過的園所,政府應補助經費協助改善沒通過項目的現況以達到齊頭」

「評鑑結果沒通過的園所,政府應補助經費協助改善沒通過項目的現況以達到齊頭」

Outline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