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前言的說明,筆者在此提出本研究的主要目標。本文旨在國中班級層次 整合親師關係和家長關係,將親、師、生三方放回社會網絡的結構脈絡中,嘗試 解釋班級社會資本的效果。班級,包含導師與個別家長的關係,也包含家長彼此 的關係。本文根據一個班級是否建立家長關係和親師關係,區分成四種班級狀態

──「班級緊密」、「家長緊密但親師鬆散」、「親師緊密但家長鬆散」和「班級鬆 散」──並探討四種班級狀態的學生學習表現是否不同──特別是只有親師關係或 只有家長關係的班級。

同時,社會資本雖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表現,但也有學者指出中產階級較 可能具備社會資本(Horvat et al. 2003),因此社會資本可能是擴大社經地位不平等的 因素。為了完整回答班級社會資本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幫助,本文除了探討班級的 家長關係和親師關係對學習表現的影響,也會探討班級家長的社經地位組成狀況,

是否會影響班級建立親師與家長關係?而基於筆者關懷不同社經地位學生的表現 差異,會因班級因素而縮小或放大,本文亦檢驗考量社經地位差異與班級社會資 本的關聯。不同社經地位的學生,在三種具備班級社會資本的班級中,是否都能 受惠於班級社會資本,提升學習表現?而三種班級社會資本對不同社經地位學生 學習表現的幫助,又是否不同?

本文為了回答以上問題,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整理出幾個尚未被完整回答 的議題,並由此帶出本文可能的貢獻。首先,美國的既有文獻只說明高社經地位 的家長會積極聯繫老師,還有與同校或同社區的家長來往。同時,絕大部分的台 灣文獻則只援引美國的研究架構來驗證前者。相關研究都是對個別家長和家庭的 分析,並沒有說明「家長的組成」是否會影響個別家長的行動模式,但本文可以。

舉例來說,高社經地位的家長群聚一班時,是否會強化原本的趨勢,更加積極建 立家長關係和親師關係?或者,如果家長社經地位普遍高於教師,是否會讓家長 質疑教師的專業能力或造成教師的壓力,反而不利於建立親師關係?抑或是,高 社經地位的家長會積極與其他家長來往,但如果其他家長的社經地位普遍較低,

高社經地位的家長還會積極建立家長關係嗎?會不會因為話題或生活風格的差異 而不容易建立關係?又,低社經地位的家長與一群高社經地位的家長共處時,是

會更加怯於參與家長網絡,還是會因為看到其他家長都積極交往,而開始參與家 長網絡(Lareau & Calarco 2011)?

本文第二個可能的貢獻是,過去的研究只分析親師關係和家長關係其一,雖 然清楚說明兩種關係的建立過程以及對學生的影響,但尚未整合兩者,而不易釐 清親師關係和家長關係對彼此造成的影響。此外,也因為過去的研究只分析兩者 其一,故既有研究無法對兩者做更進一步的比較。透過整合親師關係和家長關係,

本文可進一步分析的面向包括以下四點。

首先,有利於建立親師關係和家長關係的因素,是否不同?或者,家長社經 地位越高,越有利於建立親師關係和家長關係,但家長社經地位對於建立兩種關 係的幫助程度是否不同?

第二,若同時發展親師關係和家長關係,可以預期學生的學習表現會較好。

然而,若只發展其一,是否兩者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表現?兩者對學習表現的幫 助程度是否不同?何者幫助較大?親師關係乍看是比較脆弱的社會網絡,只有教 師和個別家長建立聯繫,但家長已有管道從導師端了解子女的在校表現,並爭取 教師個別化的教育對待,且老師也能要求家長監督學生在家的學習狀況,故親師 關係對子女的幫助不一定較少。而家長關係,縱使是家長彼此連繫的密切網絡,

但導師在網絡的缺席,是否讓家長無法掌握子女的在校表現,而少了一處教育的 施力點?甚至,這是否反映老師與「一群班級家長」不睦?比方說,一群高社經 地位的家長相當團結,積極介入學校事務,但老師卻備感困擾、急於遠離。這種 狀態下,會因為親師不睦而不利於學生的學習表現嗎?或者,因為家長相當積極,

即便老師未在網絡中,一群家長的努力仍然積極交換教養資訊和資源,促成學生 有較好的學習表現?

第三,親師關係和家長關係如何幫助學習表現?班級社會資本的具體意涵為 和?比方說,家長關係是家長間交流、傳遞教養資訊、態度和方法,所以主要是 透過家庭內家長對子女的教養、監督來提升學習表現?而親師關係,則可能因為 家長與老師的密切聯絡,而改善學校的師生教學互動,同時老師也要求家長配合 監督學生的在家表現,而有更多的家庭內監督?

第四,如果個別家長的社經地位越高,能強化家長關係和親師關係對學習表 現的幫助,那強化的程度是否一樣?在此,筆者特別重視不同社經背景的學生,

誰能從班級社會資本獲益較多?社會資本在大部分的狀況中有助於學習表現已是 學界共識。然而,若家長組成是影響社會資本形成的重要因素,一群高社經地位 的家長較可能建立親師關係與家長關係,那麼縱使親師關係與家長關係有助於增 進學生的學習表現,也只是讓高社經地位的學生錦上添花,而非對低社經地位的 學生雪中送炭,如是擴大不同社經地位學生之間的學習成就差距。

第三個可能貢獻是,分析上聚焦班級層次,可以顧及台灣教育制度脈絡。同 校或同社區的家長間,以及親師間的社會資本能增進學生的學習表現並減少偏差 行為,在美國已有大量的研究支持,但台灣的研究特別偏重個別家長與教師的互 動,罕有從家長關係和「社區與學校的連結」切入者,較結構性的分析仍付之闕 如。若從班級層次整合親師關係與家長關係,一方面是較為結構面的分析,令一 方面則是能看見在台灣可能很重要的班級脈絡對親、師、生有何效果(陳順利、黃 毅志 2015; 黃敏雄 2008)。

在國中班級層次整合親師關係和家長關係的最後一個研究貢獻是,既有的台 灣研究不只多著眼親師互動,也多聚焦在對升學影響較小的國小,反而是首次面 臨升學壓力的國中較少被研究。若考量國中的學習表現會深刻影響升學方向及未 來的同儕課業水平,國中確實是比國小更重要的分析對象。此外,國小和高中往 往同班兩年,且高中導師與導師班互動的頻率和強度低於國中,在國中端探討班 級效果也是較合適的選擇。

為探討國中班級的親師關係和家長關係的上述議題,筆者使用以 James S.

Coleman 的社會資本理論為主要分析基礎,並參考 Annette Lareau 的階級分析中與 社會網絡和資本較相關的部分,輔助統計模型設計與解讀。

社會資本是定義相當分歧的概念,而本文主要是以 Coleman 的代間社會資本 (intergenerational social capital) 來理 解班級社 會資本的效果,並從 代間封閉性 (intergeneration closure)來測量班級社會資本。Coleman(1988)認為,社會資本有三 種形式,包括義務與期待、資訊管道和社會規範。而社會結構/網絡的封閉性 (closure of social network),有助於義務期待以及社會規範這兩種社會資本的形成。

本文從親師熟識和家長熟識來測量班級是否出現社會網絡的封閉性,以此間接測 量班級的社會資本狀態──存在於親師間、家長間、同時存在或缺乏社會資本。

而 Lareau(2011)指出,學校和老師對於不同階級家長的生活及教養模式有部的

評價,中產階級的教養模式和教育態度較可能得到學校老師的肯認,從而建立較 好的親師關係。同時,中產階級家長不僅社會網絡較廣泛,也會積極安排子女參 與課外活動,由此取得更多的學校和社區人脈及教養資訊(Horvat et al. 2003)。

以 Coleman 的理論為基礎,輔以 Lareau 等人的質性研究發現,可以推論中產 階級家長較可能建立代間封閉性。然而,有論者指出,社會資本可能造成的負面 影響很少成為研究主題,包括侍從主義或無效率、不公平的資源分配,這些都是 社會資本可能造成的負面外部性(externalities)(Warren 2008: 122-23)。也有研究指出,

中產階級家長過度積極,會被教師認為是揠苗助長,教師有時會不希望家長太過 積極,以免感到困擾(Lareau 1987: 76-7; 1989b)。親師互動的品質是重要,卻尚未 深入探索的議題(Epstein 2000: 295-300; Watkins 1997: 10)。在升學競爭激烈、也為 大部分高社經地位家長所看重的台灣,家長間和親師間社會資本是否都有助於子 女的學習表現,相當值得討論。

綜上所述,關於家長間社會資本和親師間社會資本,仍有若干議題值得進一 步探索。筆者接下來將回顧相關文獻,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問 題。

第貳章、 文獻回顧

本章將回顧關於社會資本的文獻,以釐清本文所謂班級社會資本之意義。筆 者首先說明班級脈絡對台灣學生學習表現的重要意義,以及班級尺度的既有研究 數量,明顯少於學校尺度的研究,藉此說明本文聚焦班級脈絡的意義。接著,筆 者將說明本文關注的班級脈絡包括同班家長的關係,以及導師與家長的關係,並 回顧親師關係和家長關係的相關文獻──包括親師與家長關係的形成,以及兩者對 學習表現的效果。

根據筆者回顧的文獻,社會資本與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可分為家長-教師,

根據筆者回顧的文獻,社會資本與教育方面的研究,主要可分為家長-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