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文的第一個部分,是以班級社會資本為被解釋變數,以班級結構(家長社 經地位的組成結構)為解釋變數。在第二部分,國一的班級社會資本則變為解釋 變數,國三的學生學習表現為被解釋變數。本文使用的主要變項,其概念化和操 作化,分述如下。

一、 班級社會資本

筆者將班級社會資本,理解為「班級導師和家長間,以及同班家長間的社會 資本」。TEPS 在每一波的調查中,會同時讓被抽樣的學生,以及學生的家長、導 師、國英數三科的科任老師、該校主任和該校校長,填寫各自的問卷。理想上,

可以透過「班導師和班級家長的互動狀況」以及「同班家長間的互動狀況」來測 量班級社會資本。然而,儘管 TEPS 第一波和第二波的導師及家長問卷,都有關於 親師互動的問項,卻缺乏同班家長間的互動問項,只有「子女好友的家長間」的 問項。礙於資料限制,筆者必須選擇替代的測量方式,來衡量班級的社會資本狀 態。

筆者參考 Coleman(1988)的代間封閉性(intergeneration closure)概念,其主張社 會網絡的封閉性(closure of social network)有利於社會資本的形成,來測量班級社會 資本的狀態。筆者認為,可以將班級導師和家長的關係,以及家長間的關係,理 解成代間封閉性。而這個社會網絡的封閉性(closure of social network)有助於班級社 會資本的形成──如是假定班級導師和班級家長間,以及同班家長間若形成網絡的 封閉性,則社會資本即存在其中。

筆者使用導師問卷中「您和這班學生的家長熟識嗎?」和「根據您的瞭解,

這班的家長彼此熟識嗎?」這兩題四類別問項,先將四類別選項簡化成「1 相識」、

「0 不相識」的二類別虛擬變數,再依據兩個虛擬變項,形成四類別的類別變數,

為 班 級 導 師 和 家 長 的 網 絡 封 閉 性 狀 態 , 作 為 班 級 社 會 資 本 狀 態 的 替 代 測 量 (proxy):

班級社會資本編碼

親師熟識 1 親師不熟識 0 家長間熟識 1 班級緊密:

親師間及家長間同時存在社會資本

家長緊密:

家長間存在社會資本 家長間不熟識 0 親師緊密:

親師間存在社會資本

班級鬆散:

缺乏班級社會資本

理想上,應該從家長問卷測量同班家長是否彼此熟識,但並未詢問受訪的家長是 否認識國中同班同學的家長,亦無同班家長互動的問項,故僅能以導師問卷來測 量家長間是否形成網絡的封閉性。

班級緊密的班級社會資本狀態,是指家長間和親師間皆熟識的班級,是班級 網絡封閉性最緊密的狀態。在這種封閉性中,可望形成最穩健的班級社會資本。

家長和導師有綿密的網絡可以掌握學生大部分的狀態,也能傳遞價值觀,並監督 學生的學習和日常表現。班級鬆散資本則完全相反,家長間和親師間皆不熟識,

不太可能形成班級社會資本。

家長緊密是指導師與家長不熟識,但家長彼此熟識的班級狀態,可以推定此 時班級社會資本存在於班級家長間。家長可以彼此交流教養資訊、資源和子女學 習、行為表現,可能共享、傳遞價值和規範,並傳遞至子女身上,也可能監督子 女恪守那些價值與規範。雖然家長彼此交流,對子女在校的表現掌握可能有限,

但既有研究指出,家長間社交對學業成就仍有幫助(Halpern 2008: 146)。不過,導 師並非該網絡的成員,可能反映親師關係冷漠或不信任,導師又是最了解學生在 校表現的行動者,所以這種班級社會資本不一定有利於學生的學習表現。

親師緊密則是家長間不熟識,但教師與個別家長熟識的狀態,此時班級社會 資本存在於導師與個別家長間。個別家長可以知悉自己子女的在校表現,教師也 能影響個別家長的教育行為,但家長間可能缺乏彼此交流,也不太可能集體與教 師互動。這種班級社會資本雖然不比家長資本來得綿密,導師猶如班級網絡中的 結構洞(structure hole),但親師間已經可以交流子女在校、在家狀態,仍可能有助 於學生的課業表現。

筆者對班級社會資本的操作化,僅能判斷家長間和親師間是否熟識,而熟識 可能反映彼此信任,也可能是因為衝突、不合而記得彼此。由於 TEPS 缺乏「這個 班級的家長間/親師間是否相處融洽」的問項,所以筆者先假定熟識可以形成社 會網絡的封閉性,而此封閉性有助於社會資本的形成。

二、 學習表現

TEPS 缺乏跨校、跨班級的客觀學業成就指標,但有測量「能力」的 IRT 問項。

IRT 分數的優勢,在於其是不僅可以跨校、跨班級比較學生的能力,也可以在經過 調 整 後 , 用 於 跨 時 間 的 比 較 。 不 過 , IRT 是 測 量 與 課 業 成 就 不 直 接 相 關 (curriculum-free)且短期內不會改變的認知能力,所以不適合用同波調查中的班級 社會資本解釋同波調查中的 IRT 變異。為釐清因果關係,適當解釋 IRT 變數的變 化,筆者以國一的班級社會資本為解釋變項,預測學生從國一到國三兩差間的 IRT 分數成長狀況(即以第二波 IRT 分數減去第一波分數),探討班級社會資本是否能 促進學習表現。

TEPS 測量的 IRT 分數有三種,包括綜合分析能力、一般分析能力和數學分析 能力這三種面向。其中,綜合 IRT 分數已包含一般分析能力及數學分析能力。為 了解學生整體的學習表現狀況,筆者使用同時包含語言、數理等各項能力的綜合 IRT 分數,作為被解釋變數。

三、 班級結構:班級家長教育年數平均數

筆者從班級家長的社經地位組成狀況來測量班級結構。根據 Coleman(1988)的 人力資本以及 Lareau(1989b)的文化資本概念,筆者認為從教育程度來測量家長的 社經地位,較適合與既有研究比較。

而本文分析的「家長」,考量絕大部分的受訪者,家長問卷的填答身分都是為 父母、繼父母和養父母,為簡化分析,排除家長是其他親屬(如祖父母、兄姊等)

的樣本。而家長的教育程度,則從父母、繼父母和養父母中,選擇教育程度取較 高的一方,為家長的教育程度。筆者將家長的教育程度轉化為教育年數,國中以

下為 9 年,高中職為 12 年,專科、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為 14 年,大學為 16 年,

研究所以上為 18 年,是介於數值 9 到 18 的連續變數。最後,筆者將同班家長的 教育年數取平均數,為該班級的班級家長教育年數平均數。數值越大代表該班級 家長的平均社經地位越高。

四、 班級結構:班級家長教育年數標準差

班級結構除了班級家長的平均社經地位,還有班級家長社經地位的同質性。

筆者準用班級家長教育年數平均數的處理方式,將同班家長的教育年數取標準差,

為該班級的班級家長教育年數標準差。數值越大代表該班級家長的社經地位同質 性越低。

五、 控制變項

既有研究指出,學校位於都市、城鎮或鄉村,以及學校是公立或私立,這兩 個學校結構變項可以反映學校擁有的行政及教育資源(Bidwell & Kasarda 1975;

Bryk et al. 1993; Coleman & Hoffer 1987; Halpern 2008: 147-8; Parcel & Dufur 2001;

Putnam 2015)。此外,若干研究也指出學校的規模和資源會影響教育成果,包括校 內教師和學生的比例等等變項(Bidwell & Kasarda 1975; Lee 2000: 335-9)。同時,在 Coleman 的觀點中,私立教會學校有社會網絡的封閉性,而有助於社會資本的形成。

然而,由於台灣大部分的國中生都就讀公立學校,因此 TEPS 中私立學校的學校數 和班級數相當少,可能因為樣本數過少及變異不足而影響分析。由於有可能不適 合作為解釋變數,本文將學校層次的變數(城鄉、公私立)當作控制變項。學校 位於都市、城鎮或是鄉村,以及其為公立或私立,皆以 TEPS 的測量為準,筆者再 將其轉化為虛擬變數。而師生比部分,筆者將該學校國中部的學生人數,除以該 校國中部的教師人數,為師生比變項(連續變項)。其中,國中部的師生人數,皆 以 TEPS 的測量為準。

在班級層次,由於班級的規模越大,導師就必須與越多家長互動,每位家長 能分配到的親師互動時間就越少,所以班級規模也為控制變項。此變項以 TEPS 的

測量為準。同時,班級學生若普遍表現優異,也可能會增加導師和家長對該班級 投入的心力,所以班級學生的平均能力也為控制變數。筆者將同班學生的 IRT 分 數取平均值,為班級學生的平均學習表現。

在分析個別家長的教育年數是否會與班級社會資本發生交互作用、強化或減 弱班級社會資本的效果時,筆者將班級社會資本虛擬變項,以及個別家長的教育 年數中心化(減去平均數),再將兩者相乘,為班級社會資本與家長教育程度的交 互作用項,以此檢驗個別家長的社經地位是否會調節班級社會資本的效果。

六、 其他測量班級社會資本的變項

為探討班級社會資本的確切內涵,特別是親師關係與家長關係如何影響學生 的學習表現,筆者使用本文使用 TEPS 中關於「家長監督子女學習」和「師生良好 教學互動」的變項,探討班級社會資本的意義。筆者使用的變項共如下:

1. 家人會管教課業,使用第二波學生問卷「上國中以來,爸爸媽媽(包括養、繼 父母)或家中其他人,誰會嚴格管你的功課?(複選)」有勾選任何一位家中 成員者編為 1,「無」則編為 0,為虛擬變項。

2. 教師稱讚努力學習,使用第二波學生問卷「自從上國中以來,有幾位老師在我 認真努力學習時稱讚我?」回答 1 位者編為 1,2 為者編為 2,3 到 4 位編為 3.5,

5 到 6 位編為 5.5,無編為 0,為連續變數。

3. 教師關心學生學習,使用第二波學生問卷「在國中二年級時,學校有幾位老師

3. 教師關心學生學習,使用第二波學生問卷「在國中二年級時,學校有幾位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