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問題答案關係策略的意涵與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問題答案關係策略的意涵與研究

一、問題答案關係策略的意義與緣起

「問題答案關係策略」(Question-Answer relationships, QAR)是由 Raphael

(1982)所發展出來的,Raphael 和 Pearson(1985)指出在課堂上學生在學習中 所產生的問題無所不在,學生的先備知識的建立以及是否能夠使用正確的訊息回

對閱讀理解問題的分辨(Raphael, 1982; Raphael & Pearson, 1985; Raphael, 1986)。 Pearson 和 Johnson 將閱讀理解所探討的問題分類成三大類:

1.文本明示(text explicit)

指讀者能夠了解文章文字表面所需傳達的意義,在閱讀時能知道字彙的 意思,並能理解字彙與字彙之間串聯所形成命題之意義。

2.文本暗示(text implicit)

指讀者在看完整篇文章後,統整文章的內容並經過思考,才能了解文章 的意義所在,問題的答案必須經由文章提示的線索推論才能獲得。

3.文稿暗示及個人經驗的理解(script implicit or experience-based)

必須依賴個人的先備知識或經驗才能對文章完全的理解,主要是指讀者

出的問題分成三類:文章明示問題(textually explicit question)、文章暗示問題

(textually implicit question)和腳本式內隱性問題(scriptally implicit question),

此三類問題說明如下:

為使「問題答案關係」閱讀策略更適合兒童使用,Rapheal(1986)修正了 Johnson 和 Pearson (1978)對閱讀問題的分類,Rapheal 先將問題分成兩大類:

「在書中的訊息」(In The Book-information that in the text)以及「在頭腦中的 訊息」(In My Head-what they have in their heads)。

而所謂「在書中的訊息」,是指訊息來自於文章本身,具備兩種次要類別:(1)

「單句訊息的答案」(Right there-the answer within a single sentence)(2)「需整

38

合多句訊息的答案」(Putting it together-the answer from different parts)兩類。

「在頭腦中的訊息」指答案可能完全或部分來自於自己的思考歷程或先備經 驗,亦具備兩種次要類別:(3)「部分來自作者,部分來自自己」(Author and you)

還有(4)「完全出自我自己」(On my own)等兩類別,此分類主要在引導兒童 對自己回答單獨問題時的認知歷程察覺(Rapheal,1986),茲說明如下:

(1)單句訊息的答案:強調答案來自於文章內容中的某句,在回答難易度 而言,較為簡單。

(2)需整合多句訊息的答案:雖然答案可在文章中找到,但是須從不同的 段落中做「搜尋」(Search),強調答案來自文章中許多句子的統整或摘要,

然後運用「思考」(Think)的策略來統整訊息。 答案策略的四種問題類型:(取自 http://120.116.26.8/resource/upload/jbsan_1242189724.doc)

(一)單句訊息中的答案(Right there)

大象對同伴死亡的哀悼,表現最為特別。老象一死,為首的雄象,就用象 牙掘鬆地面的泥土,用鼻子捲起土塊,朝牠投去。接著所有的大象也紛紛效法,

很快地將牠掩埋了。然後,帶頭的雄象接著踩著泥土,很快地築成了一座「象 墓」。當雄象嚎叫一聲,眾象便繞著「墓地」慢慢行走,場面悲傷沉默。

39

問題:為首的雄象,用什麼部位掘鬆地面的泥土?

答案:用象牙掘鬆地面的泥土

說明:問題和答案都在同一句子中。

(二)需整合多句訊息的答案(Putting it together)

問題:短文中的「象墓」是由誰搭建起來的?

答案:由為首的雄象帶頭掘土,其他所有的大象效法,共同搭建起來的。

說明:答案無法從某一句直接獲得,需整合文中多句的訊息,才能夠正確地回答 問題。

(三)部分來自作者,部分來自自己(Author and me)

問題:為何大象要為同伴建築「象墓」?

答案:為了表示對死去的同伴或家人表示哀悼。

說明:此類問題答案需要學生先讀完文章,再結合個人的先備知識整合思考後,

才能回答。

(四)完全來自自己(On my own)

問題:請問你是否有參加葬禮的經驗呢?

答案:沒有正確答案。

說明:這種問題不需要閱讀文章即可回答,答案的訊息完全來自讀者本身。

綜合上述,「問題答案關係」策略教學可引導學生對自己的閱讀理解過程有 所覺知,並訓練學生在回答各種類型的問題時,能正確區辨不同的答案的訊息來 源。如此一來,不僅可訓練學生的後設認知能力,也可以適時的引導學生使用其 先備知識,達成文章的閱讀理解。因此,「問題答案關係」閱讀理解策略對閱讀 理解的幫助是值得研究的。

40

二、問題答案關係策略的相關應用

自 Raphael(1982)發展出「問題答案關係策略」之後,因此方法有實際的 定義與清楚的教學步驟,國外已有許多研究者針對「問題答案關係」策略進行教 學研究,而國內近幾年也已逐漸出現許多相關研究,大部分都是針對閱讀理解成 效進行檢視。研究者為了解「問題答案關係」策略對閱讀理解之影響與其相關應 用,茲將歷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問題答案關係策略」之研究整理並分析如下表(表 2-4-1):

41

表 2-4-1

國內外問題答案關係策略之實徵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Graham & Wang (1993)

Ezell & Hunsicker (1997)

Okebukola &

Owolabi (2007)

251 位八年級學生 能夠提升學生在科學領域中

研究者根據國內外各學者的相關研究,討論整理如下: 閱讀理解能力學生有何影響(Rapheal & McKinney,1983;Rapheal & Pearson,1985;

Graham & Wang,1993;許晴佩,2005),而大多研究的研究者也支持 「QAR 閱 讀策略教學」對閱讀能力低程度次之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有較顯著之提升。

不懂詞彙的意義而造成閱讀上的困難。筆者對此現象與教學策略之應用希望有更 策略」在提升閱讀理解能力之成效(Rapheal & Wonnacott, 1981;Rapheal &

McKinney, 1983;Rapheal & Wonnacott, 1985;Skone, 1990;Benito、Foley、Lewis

& Prescott, 1993;Graham & Wang, 1993;Rios-Pardo, 1995;Ezell & Hunsicker, 1997;

許晴佩,2005;Okebukola & Owolabi, 2007;蔣佳穎,2007;董慧仙,2008;吳 庭耀,2009;陳正,2011),雖然仍有少部分研究者採用其他研究方法,但由於

表 2-4-2

之專有名詞、特殊連接詞與邏輯思考,學童在閱讀文章時往往比起一般記敘文體 較難理解,對於班上低程度之閱讀學習者狀況更尤其嚴重。而在過去研究中顯示 QAR 的教學能較有效的提升低程度閱讀學習者在一般文本中的閱讀理解能力

(許晴佩,2005),也因此本研究希望能藉由在科學文本中施以 QAR 教學,來 提升學生在科學閱讀理解的能。

在台灣碩博士論文網中從 1997 到 2013 為止,目前雖然已有八篇以「問題答 案關係」策略為主題之相關研究(林惠芬,1997;林靜慧,2004;許晴佩,2005;

蔣家穎,2007;董慧仙,2008;吳庭耀,2009;紀淑雲,2011;陳正,2011),

顯示 QAR 對於一般文本的閱讀理解有正面的成效,但卻較少見到以科學文本作 為研究素材之相關研究,而 Leah & Edward(2010)的研究中,顯示「問題答案 關係」策略在學生的科學閱讀理解上,是具有成效的。QAR 在訓練學童思考問 題與答案的過程中,如同時強化了學童的後設認知能力(許晴佩,2005),而在 科學學習與科學文本的閱讀中,後設認知與文本訊息之結合恰巧也是相當重要的

(楊龍立、潘麗珠,2001),因此研究者將嘗試運用 QAR「問題答案關係」閱讀 策略探究其對學童科學閱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期盼能對國小學童之科學閱讀理解 實際教學有所幫助。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