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孩子是學習的主體,教育尋求提升至今乃是追求「積極性的差別待遇」超越 教育均等,但困境解決不易。融合教育持續發展,當大家將焦點關注於特殊類別 之障礙孩童的融合和如何使他們適性發展、或有關單位如何為其需求給予適切安 置時,尚有一群「鑑定資格不符」的低成就孩童待提攜。發現此類學習者產生困 境而致成為學習中的配角時,有可能的狀況是被邊緣化,洪儷瑜(1995)提及國民 教育階段常態編班中,將此群在智能鑑定上顯示正常而其學業成績表現水準則明 顯低於其學習能力所表現者,即所謂低成就學生(underachievement),張蓓莉 (1993)亦以『邊緣人』來詮釋此低成就學生。徐雅鐘(2008)稱此低成就學生為一 般常態班級及資源班所無法顧及到的對象。這群疑似學障生(陳淑麗,2005)資源 班教師認為不是學習障礙,所以不符進入特殊需求的安置範圍;調整眼光聚焦於 普通班內,這群低成就者錯落在二三十位同學間,一節課又一節課的聽講,新知 尚未解讀完全好連結到舊認知,老師已接續下一個流程。這群孩童不同於「學習 障礙」,致學習歷程與支援也會有所不同,了解其角色現況是動機一。

低成就學生與同學一樣接受老師同等的教育內容和程度,但學習表現大多居

於班級之低落的狀況,肇因於大班級中老師大多配合一般學生知覺程度進行教 學,難以多次、長時間等待低成就學生的認知速度,造成此類學生學習落後而有 長期成績低落情形。再者,在融合教育趨勢下,安置於一般班級的特殊障礙需求 者使得教師的教學負擔更加沉重,特殊學生擁有額外資源班補救教學之資格,但 學業低成就者則可能是老師無力顧及的對象。若以「學業低成就」為關鍵字在網 路上搜尋,其顯示的相關訊息可發現其身分可能牽涉到:弱勢學生、新住民、隔 代教養、單親兒童、攜手計畫、學習障礙、補救教學、夜光天使專案計畫等;而 所針對或探討面向則包括:自我觀念、成就動機、焦慮、教師的評價、同儕關係

2

程度、學習態度低落、易分心…,依此推想低成就學生之問題也間接衝擊著教育 現場。

在台灣,只有少數低成就學生有機會安置於資源班,要提升學習的成就,其

支援模式主要乃是提供補救。但學業低成就之學生日日追趕課業不少時日後,結 果很可能是繼續補救!我國普通教育補救學生的現況是:補救對象愈來愈廣,包 括經濟弱勢與學業低成就的「雙低學生」,高達十六萬人、經費投入年年加增(教 育部 2008 年時經費為七億,2014 年編列預算是十四億九千萬,對象擴大到國三 學生)(國語日報,2013)、照顧的目標愈來愈雜、學習策略無標準成效,致使學 業低成就者無法獲致實質需求,情形非大班級補救教學下即可達成其補救教學的 目的。且很多補救教學之施行都在重複學習或做測驗卷,若深入探究低成就學生 之學業低落的主因,則補救教學之策略就非單只是施予作業指導而已。因為學業 低成就者其情況多樣,就如曾勝任(2008)、趙信光(2009)研究均指出受輔學生原 就程度參差不齊、素質良莠不一,統一實施教學必然無法顧及個別差異,掌握個 別問題不易。加上若欠缺長時間的投注和個別補救,升上國高中後求學態度可能 已定形,其學習成長推估很有限。劉淑芬(2004)指出國中常態編班的教學困境包 括:「學生程度嚴重差異,影響教師教學成效」、「程度好與程度差的學生難以兼 顧」、「教師教學時間不足」、「學生上課的多樣態挑戰教師的班級經營能力」、「學 生注意力無法專心,扼殺學習興趣」、「弱勢學生放棄學習」、「犧牲資優學生的學 習權益」,國中學習差異現況更勝小學階段。

深入探究發現,補救系統並沒有完整規程可套用,普通班中目前並沒有確切 人力資源來投入介入策略。許多學校對於如何提供適切、有效度的轉介前教學介 入(pre-response intervention)措施尚未有明確方向,或難以知道學生是否 真屬於一般教學輔導無顯著成效者(胡永崇,2005)。研究相關主題發現,多位針 對學業低成就之學生的研究均顯示具有成效,此也說明付出心力能得到正面的回 應,也顯示只要教學方法和策略適切,低成就者可藉由介入,而使教育成本所作 的投入能給予具體的回饋。但多年來大多數的普通班教師仍常常處於外援不足的 情況,他們仍需要單獨處理許多待解決之學生的學習與行為問題(劉載興、何淑

3

玫、許哲銘,2010)。以研究者之角度出發,低成就者定位雖難明,若可因適切 之教學、額外投入之資源與人力而產生明顯之學業表現的提升,不正是教育目標 之ㄧ!

班級中均有低成就學生,學習態度、特質、成長背景均不同,其差異性與學 習認知程度也不同,學校、老師該如何幫助低成就學生?課程進度的壓力下,要 如何兼顧所有學生的需求?要符合校方、家長與學生之期待,教師之角色可說是 日趨複雜,日日層出不窮的學生問題與課程教學壓力,了解其困擾為何此動機二。

不同背景、經歷、教學經驗、任教地區與教學環境之小學老師,在教學困擾是否 也有明顯差異存在?許多學者針對此研究向度進行探討,可發現主題依向度發 展,產生許多不同的結果,據此,研究者也想藉調查,探討不同因素下老師的教 學困擾是否有所差異。又鑑於台中縣市初合併,市區、山、海、屯區域的不同所 形成之城鄉的差距和大小不一的學校規模,想必有不同的情境狀況,故本研究以 台中市地區之國小普通班教師為研究對象來進行分層問卷調查,希望瞭解普通班 教師對於學業低成就學生的看法及差異,同時針對教師所面臨的困境及面對問題 之處理進行探究,並提出建議。

由於研究者代理教師身分之關係,得有機會分發到各個小學裡任教。身分不

管是級任、科任均會接觸到班級中所謂低成就者,好奇「是何種因素造成低成 就?」。身處其中難免遭遇困境,思考因應之道後進行再次教學多少仍會產生無力 感。若同時加上學習意願低落的孩子時,也曾閃過「選擇放棄」的念頭!這些負 面思考若醞釀進而擴散,表示低成就學生將少了一份支持的能量,更甚者扼殺了 其可能的學習潛能!常常會想「到底要怎麼改善?」、「誰可以幫幫我呀?」、「家 長能多用點心該多好!」、「如何提升學習意願和動機?」,念頭閃過的剎那表示 我們在態度上仍願思考修正求提升,但若負面情緒擴散發酵,態度上的消極將影 響教師教學之效能。凡此種種,除望能從學理和文獻中獲致實務的印證和助益 外,亦亟欲希望藉此研究了解相關解決之道,能提升自我的教學方法和效能,此 是極重要的目的之一。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