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嚮往隱居的住所》The Desire for Hermitage

第五章 十首「隱士之歌」的分析與詮釋

第十節 《嚮往隱居的住所》The Desire for Hermitage

一、 歌詞內容 英文:

Ah! To be all alone in a little cell With nobady near me;

beloved that pilgrimage before the last pilgrimage to death.

Singing the passing hours to cloudy Heaven;

Feeding upon dry bread and water from the cold spring.

That will be an end to evil when I am alone in a lovely little corner among tombs far from the houses of the great.

Ah! To be all alone in a little cell, be all alone, all alone

Alone I came into the world Alone I shall go from it.

96 裝飾音要彈的長一些且是彈性速度的(All grac-notes somewhat longer, rubato)。

整個音樂的氛圍就像是由深山幽谷裡的隱者彈奏古箏般。(譜例 10-1)

97

譜例 10-1 《嚮往隱居的住所》,第 1 至 4 小節,a 與 b 為「孤獨」動機

音樂中在強調字詞之前或要強調的字上以三連音表示,如 be all alone(獨自 孤獨)、nobady(沒有人)和 pilgrimage(朝聖);每個樂句停留在長音上,也停 留在中心 g1上,有著長噓短嘆的意味,順著其音高及節奏來朗誦歌詞,語氣呈 現以悲嘆的口吻敘述著孤獨面對死亡及對其死亡的敬意。音樂提到「最後死亡朝 聖之前的朝聖之旅」(pilgrimage to Death)音程從中出現一個三全音來代表魔鬼56

(第 9 小節)。A 之 b 段中出現另一個動機,是一組上行音型由完全四度→完全 四度→小三度,這樣的組合在 B 段會被大量的使用;在 A 之 b 段上分別出現在 第 7-10 小節、第 9-10 小節、第 10 小節有兩組,由 g1音開始各自反向進行。(譜 例 10-2)

56 音樂之魔(Diabolus in musica)中世紀後期對三全音音程的綽號(康謳編著,1988)。

98

譜例 10-2 《嚮往隱居的住所》,第二動機

B 段,第 11 至 25 小節,B 之 c 段為 11 至 17 小節,B 之 d 段為第 18 至 25 小節;F 調上的弗里吉安調式(調號一個降記號)。伴奏兩個音(a1-g1)游移且 連續不斷的重複音型,四度與五度的音程,時時的響著,將人的思緒不知不覺帶 入一個似夢境的景象中,歌詞道盡簡單、樸質的生活,使用切分音及掛留音,展 現語氣上的看淡世俗間的一切,隨即在 B 之 c 段進入 B 之 d 段前「喝著來自冷 泉的水」,在第 16 小節速度漸慢,第 17 小節「孤獨」動機出現在伴奏左手聲部,

好像在回應歌者即使已經這麼淡泊了,終究是孤單一人,在長音的「泉」(spring)

上,音量由弱漸強,進入此曲高潮段落,B 之 d 段。

此曲中心「當我是孤獨時,那將會是邪惡的終了」,整個音樂織體由先前的 單音到多層次的聲部組合,音域由 e#1到 f#2,兩個主要動機在此段落不停出現,

在第 20 小節的「孤獨」動機,呼應聲樂的歌詞 When I am alone,聲樂部分節奏 變得更緊湊些,但每一句末仍是拉長的尾音,長尾音的效果,像是一位年老的隱 者說話的語氣,每說完一句話就會沉思下一句話般。在第 21 小節,節拍變長為 6/4 拍,第 23 小節整個情緒帶入憤世忌俗的高潮「遠離人群」(far from the houses of the great),伴奏在第 24 至 28 小節以對位方式,在高低音間將第二動機層層堆 疊而出,內心情感透過鋼琴,順著這種激動將情緒推展開來,進入一發不可收拾 的高張情緒段落中。

第 28 小節是全曲最高潮,也是一段由鋼琴主導的段落,這段裝飾奏,在一

99

個由 G#的四度和聲強勁和聲下,低音聲部的「孤獨」動機,每個音被要求“強 調的”(marcatissimo)彈奏出,作曲家指示音樂表情是“強烈的、速度是自由 的,且要稍微克制住的”(very intense and free, somewhat held back),「沒有人靠 近我」(nobady near me)的音型在伴奏旋律中不停出現,就像內心止不住的寂寞 感一直發出的訊號,但礙於禮教下的修養,情感是被理智壓抑下來,踏瓣以持音 踏瓣將整個音群包圍住,速度雖是自由的,在中間部分連續三連音的地方,作曲 家要求“加快、加緊的”(affrettando)逐漸地漸慢,收拾激動澎湃的情緒,第 28 小節最後八個音是喚回到前奏的單音的影子。(譜例 10-3)

孤獨動機

譜例 10-3 《嚮往隱居的住所》,第 28 小節,裝飾奏

A'段,第 30 至 39 小節,第一句的旋律線與 A 段相同,歌詞進入探討靈性 的段落,相較於 A 段中 g1單音的彈奏,A 段的空靈對應著 A’以甚弱音量帶有巨 大情感的強度,三連音的在 g1-f1的游移徘徊,第 30 小節伴奏 G 音超越 6 個八度 音域的旋律,雖然左手的低音很低,但是因為弱音的關係,稍微減緩低音製造出 的沉寂、令人懼怕的音響,呈現出心中最深處的聲音撞擊著、迴盪著。最後全曲 停在未解決的音程上。

100

101

102

的字詞上的漸強與漸弱,和在對比樂句的一強一弱唱法等等。透過《隱士之歌》

訓練歌者培養注意歌詞與節奏及音樂的相互關係。如何透過不同的音色將各式各 樣主題,從洗淨罪過、心靈有所寄託、歡樂的節慶、撫慰悲傷心靈、勾起人的貪 慾、悠哉的生活等的歌曲中,喚起心靈角落的情緒,將所有的喜、怒、哀、樂等 情緒透過音色展現出來,體驗古詩與現代作曲法的巧妙結合,是個值得品嚐與挑 戰的作品。

103

Albertson, John Emery. A Study Of Stylistic Elements Of Samuel Baber’s Hermit Songs And Franz Schubert’s Die Winterreise. Diss. Kansas City: University of

Missouri, 1969. Ann Arbor: 71-3687.

Burckholder, J. P.. Grout, D.J., & Palisca, c.v..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7th ed.

New York: Norton, 2005. Print.

Davis, Alycia Kathleann. Samuel Barber’s Hermit Songs, Op.29: An Analytical Study. Diss. Webster U., 1983. Ann Arbor: UMI, 1983. MI48106.

Ewen, David. The world of Twentieth- Century Music. 4thed .USA: Prentice-Hall, 1969.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