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樂章指揮詮釋

第四章 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之指揮探討

第五節 第四樂章指揮詮釋

速度術語為精神抖擻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由於拍號以2/2 拍表示,因 此建議使用二拍的打法。此樂章分為呈示部(mm. 1~154)、發展部(mm. 155~243)、 再現部(mm. 244~352)、尾奏(mm. 353~429)四大部分;最大力度為最強(ff)

中的突強(sf),最小力度為最弱(pp),全樂章之高潮樂段為mm. 202~205,且尾 奏樂段也幾乎持續在最強的力度上。茲將力度分佈以折線圖圖示如下:

【圖4-5-1 第四樂章呈示部力度圖】

【圖4-5-2 第四樂章發展部力度圖】

【圖4-5-3 第四樂章再現部力度圖】

【圖4-5-4 第四樂章尾奏力度圖】

(一)呈示部

【預備拍】:此樂章一開始就運用後半拍及快速音群,因此指揮者應給予肯定 冷靜的預備拍,以穩住樂團的拍速。

【mm. 1~8】:第一主題整齊劃一的弦樂,呈現出歡騰快樂的氣氛,指揮者的 手勢在流暢的線條中,可保有愉悅的氣息,並隨著句法而細膩地高低起伏。mm. 5~8 低音部弦樂改以活潑的斷奏表現,詮釋此音型時不宜過分短促,應保有相當程度 的彈性,以呼應高音部弦樂的圓滑奏。【mm. 9~22】:益趨減弱的音量讓指揮者的

手勢更為樸實簡潔,m. 9 巴松管的進入可運用眼神提示,而 mm. 13~16 木管所承

流暢地滑入第二主題樂段。

【mm. 98~105】:樂思瞬變,由橫向圓滑線條轉換為垂直跳動的和弦。mm.

98~101 藉著緊湊的拍型來表達切分音節奏,並強調出後半拍的突強(sf)。mm.

102~105 平均活躍的拍點分別運用右手及左手,帶出木管與小提琴聲部之對唱。

【mm. 106~113】:指揮法與前樂句雷同,但 mm. 110~113 一連串顯著的後半拍及 切分音節奏,容易拖慢拍速,指揮者需持續著堅定有信心的拍點,讓樂團有所依

後,準備接下來的後半拍切分音節奏。【mm. 138~141】:帶休止符的後半拍切分節 奏容易混淆拍速;指揮者之拍型宜緊湊有力,穩健地驅動著樂團往前推進。【mm.

142~147】:反附點節奏帶著俏皮的意味,指揮者的情緒可略微放鬆,加入些許玩 耍的氣氛;m. 143 左手可提示小號及定音鼓之同音反覆,讓音樂保持著方向性。

【mm. 148~154】:不僅配器編制單純化,音量又瞬間減為弱(p)。右手先帶出低 音部弦樂的四度音程動機,接著運用左手延續先前俏皮的反附點音型,並以靈巧 輕盈的拍點來表達。

(二)發展部

【mm. 155~169】:回到與第一主題相同的旋律、配器與音高,似是直接進入 再現部,實則不然。指揮者之右手可跟隨著弦樂線條而舞動,左手則提示木管聲 部的輪流出現。mm. 159~169 以最弱(pp)表示更加微弱的音量,指揮者之手勢亦 可更加冷靜神秘。【mm. 170~183】:第一主題音型正式確立在升 f 小調上,略微憂 鬱的旋律片段在大提琴與木管聲部間對唱著,並綿延不絕地發展;小提琴及中提 琴跳躍式的伴奏型態,為此樂段增添了不少生氣。指揮者之雙手可隨著旋律而交 互對唱著,不僅將流暢圓滑的線條順利銜接,也可根據表情記號順勢起伏;另外 跳躍式的伴奏音型,可選擇性地感覺於指揮者心中或展現於拍型中,讓指揮形式 更具巧思。【mm. 184~196】:樂思沉潛過後,所有能量瞬間爆發於此樂段。指揮者 之雙手呈現出雄壯豐厚的音響色彩,後半拍的突強(sf)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頓點;

切分音節更是驅策整樂段之動力來源。由於目不暇給的繁複織度,指揮者可選擇 性地轉換到不同聲部,呈現指揮手勢之多種風情。【mm. 197~205】:不斷盤旋的連 續反覆音型,逐漸將整樂章帶至最高潮。mm. 197~201 愈益亢奮的指揮情緒,在基 本拍型中隱含著切分音節奏及後半拍重音;手勢雖因漸強記號而越來越擴展,但 卻應更緊湊有力,以免拍速漸被拖延。mm. 202~205 左手帶出銅管的上行半音階,

聲勢達到最高點,隨後在掛留切分音及下行琶音中舒緩所有情緒,指揮者可略為 漸慢地進入下一樂段。

【mm. 206~213】:相當寧靜的樂段,像是描述著壯麗廣闊的湖邊景色。指揮 者之雙手可保持著優雅放鬆的手勢,盡情地延展三連音的旋律線條。由於此樂段 布拉姆斯運用了純弦樂及純管樂的音色對唱,指揮者之左、右手亦可分別表現管 樂及弦樂聲部。【mm. 214~220】:以左手牽引出雙簧管略帶哀傷的第一主題後半旋 律,右手則清晰地點出弦樂柔和輕巧的伴奏。m. 216 後可將伴奏音型逐漸感覺於 指揮心中,右手轉而拉展木管的旋律線條。

【mm. 221~233】:與 mm. 206~213 雷同的指揮法,只是樂念起伏更大,表情 記號的表達也更為深切。【mm. 234~243】:m. 234 第一拍後半以往上收起的手勢表 現短暫的靜止,接著更為深沉寧靜的拍型,帶出小提琴細微的八度六連音,左手 則提示出木管神秘的四度音程。m. 240 第二拍左手點出潛伏低鳴的定音鼓顫音,

右手則流暢穩定地將旋律帶回再現部。

(三)尾聲

【mm. 353~357】:以長號主導的樂段,先從微弱神秘的情緒開始醞釀。指揮 者運用左手拖頓出管樂掛留切分音之線條,右手則穩定住弦樂三連音的顫音分解 和弦。【mm. 358~362】:指揮法與前樂句相同,但 mm. 362~363 指揮者須將整體情 緒從最弱(pp)瞬間提升至最強(ff)。【mm. 363~366】:聲勢浩大的歡唱樂句,指 揮者之雙手歡騰地展現出,帶有重音之掛留切分音節奏及往上級進的流暢線條。

音的加入,整體氣勢臻至恢弘壯闊。【mm. 405~408】:熱烈往返的快速音階,加入 小號及法國號相互銜接的同音反覆,讓氣氛更為熱烈。m. 408 第一拍順著上行音 階上揚收起樂音後,第二拍的嘎然靜止是此交響曲的顯著特色,指揮者可特別強 調之。【mm. 409~412】:指揮法與前樂句相同。【mm. 413~416】:右手穩住基本拍 型,以免反覆樂句過於暴衝;左手牽引出法國號及小號響亮的下行音階。【mm.

417~424】:第二主題片斷再度呈現,但卻呈現歡騰奔放的氛圍;指揮者的拍點宜 具有相當良好的彈性,以免為了展現壯大的聲勢而過於死板僵硬。【mm.

425~429】:在全體整齊劃一、果決跳躍的D 大調主和弦中,只有長號於 mm. 425~426 以掛留長音明顯地延續著,指揮者可特別展現其響亮氣概。最後,渾厚雄偉的延 長和弦中,輝煌地結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