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第二號交響曲》之作品探討

第二節 發展變奏的探討

自海頓、莫札特以來,作曲家就以短小的動機發展來建構樂曲形式,而貝多 芬更將此手法靈活發展,將其組合變化到極致。布拉姆斯身為「古典主義樂派」

的傳人,自然也運用這樣的動機發展手法,並比貝多芬更加複雜、創新,荀貝格

(Arnold Schoenberg)將此手法稱為「發展變奏」(developing variation)。

根據荀貝格在《風格與樂念》(Style and Idea)一書中的解釋,將「發展變奏」

定義為:

一、第一樂章

樂曲開始所呈現的三個基本動機,緊緊扣住全曲。研究者沿用弗理雪(Walter Frisch)的分析,45命名為動機X、動機 Y 與動機 Z(譜例 3-2-1)。

(一)動機X:在大提琴與低音提琴聲部,以三個相鄰交替音 D-#C-D 並往下四度 連接到A 音(A 音不一定包含在動機 X 中)。

(二)動機Y:法國號聲部之分解三和弦 #F-A’-A。

(三)動機Z:木管聲部之上行音階。

【譜例3-2-1 三個基本動機】

45 Frisch, Brahms: The Four Symphonies, 68.

插句A 的旋律,是由基本動機發展而來;運用動機 X 之變形、動機 Y 之變形 與反向動機Z 組合而成(譜例 3-2-2)。

【譜例3-2-2 第一樂章插句 A 之發展變奏】

第二主題是運用動機X 之變形、動機 Y 之變形與反向動機 Z 組合而成(譜例 3-2-3)。

【譜例3-2-3 第一樂章第二主題之發展變奏】

二、第二樂章

此樂章是根據第一主題素材,段落接著段落逐步發展而成。此主題以「發展 變奏」的方式開展,大部分的小樂句雖都源自於樂句a 的下行音階音型,但亦可 看出第一樂章基本動機的輪廓。研究者亦沿用弗理雪的分析,命名為樂句a、樂句 b、樂句 c、樂句 d、樂句 e 與樂句 f(譜例 3-2-4)。46

(一)樂句a:下行音階(具反向動機 Z 之輪廓)。

(二)樂句b:上行四度音程 + 樂句 a 之變形。

(三)樂句c:分解和弦(具動機 Y 之輪廓)+ 上行四度音程

(四)樂句d:樂句 a 之變形。

(五)樂句e:大跳音程,根據上行四度音程所做的發展。

(六)樂句f:樂句 a 之變形。

【譜例3-2-4 第二樂章第一主題之發展變奏】

第二主題可明顯看出第一主題小樂句的輪廓,是由樂句c 之增值與樂句 a 之變 形組合而成(譜例3-2-5)。

【譜例3-2-5 第二樂章第二主題之發展變奏】

三、第三樂章

根據第一樂章基本動機所發展的A 段主題,運用反向動機 X 之變形、動機 Y 之節奏變形與反向動機Z 之節奏變形組合而成(譜例 3-2-6)。

【譜例3-2-6 第三樂章 A 段主題之發展變奏】

B 段主題是由 A 段主題變奏而成,不同的曲速、拍號、節奏、句法及表情術 語,展現出樂段的對比個性(譜例3-2-7)。

【譜例3-2-7 第三樂章 B 段主題之發展變奏】

四、第四樂章

第一主題運用動機X 之變形、動機 Y 之變形與反向動機 Z 之減值組合而成(譜 例3-2-8)。

【譜例3-2-8 第四樂章第一主題之發展變奏】

第二主題是運用反向動機X 之變形、反向動機 Z 與動機 Y 之變形組合而成(譜 例3-2-9)。

【譜例3-2-9 第四樂章第二主題之發展變奏】

概觀而言,每個樂章都與基本動機有著程度上深淺的關連,沒有一個樂章是 獨立發展的;此交響曲不僅印證了布拉姆斯在傳統中求創新的積極個性,也顯示 出將變奏形式發展至淋漓盡致的境界。